水世界-水处理技术社区(论坛)

标题: AAO工艺调试请教 [打印本页]

作者: 8300784    时间: 2008-11-20 07:21
标题: AAO工艺调试请教
我是刚刚毕业的大学生,在一家刚刚起步的环保公司工作,公司要求一位领导和我调试一个AAO工艺(生活污水)。 工艺的设计水量为30000t/d,前天刚刚开始污泥培养. 1.我们采用接种相近AAO污水厂的脱水后(小于80%含水率)污泥的方式。分别向2个AAO池的好氧段投加15吨(污泥没有混和水变成泥浆就直接倾倒了) 2.倾倒后我们开始连续闷曝(鼓风机送风量为设计值的50%)36小时后,进入间断进水曝气阶段,安排是进水(4小时)--曝气(7小时)--沉淀(1小时)--进水(4小时)。在进水期间我们没开鼓风机。 3,进水COD180左右,出水COD110左右. 4,水温11°左右. 5,MLSS只有600不到. 6,每天大概都有10m³新鲜的粪便水加进来. 问题: 1,连续闷曝的时间是不是应该加长,有没有什么指标来表征我可以停止连续闷曝进行间断进水闷曝了. 2,今天我上池子好氧段取水做出的SV只有2%,还不能确定到底是不是活性污泥(成黄色). 3,按照书上和一些资料来显示,在闷曝阶段DO应该保持在2-3,但是我们只要把风机打开不出3小时,DO就飚到5以上了. 但是不开风机的话,池子里的水有不翻滚. 5,我下一步应该怎么做?是继续间断进水的闷曝还是再向每个池子加些菌种. 6,现在我很迷茫,心里没底,我应该如何进行培养,我很严格的按照书本和一些方案来做,但是老是做不到上面预计的效果,由于我是刚刚毕业,没有这方面的经验,领导也是第一次做这项目,看到是我是给排水毕业的,就全全交由我去负责,所以压力很大. 7,我应该做些什么来确认培菌真在向着正确的方向进行. 8,有没有什么措施搞定11°水温的问题,感觉太低了. 缺钱,望各位同行不吝指教.万分感谢.
作者: lngg8er    时间: 2008-11-20 22:05
标题: 慢慢来,不能急的!
1、你的水温低,培菌需要更多的时间; 2、你的进水水质偏低,进水COD都180了,BOD应该是更低了,能不能想办法提高进水的COD负荷,要至少400以上可能会好点;另外如果是工业废水,一定要确定营养平衡问题。 3、培菌初期DO偏高是很正常的,因为微生物数量比较少,耗氧速率低。控制DO不要大于5都是可以的,我们之前做过培菌,证明只要DO不太离谱,比如在3-5之间都是可以的,随着微生物的增长,相同气量下DO会逐渐降低的。另外因为温度低,水体中的DO值也会比夏天高的;等到连续进水的时候,DO会进一步降低的,放心好了; 4、培菌是需要时间的,你才开始多少天就着急了。一般一个星期后,泥都会长很多了,SV30会有15左右,气温低、进水COD低可能这个过程要长一点,如果你要保险一点,可以考虑MLSS达到1000就开始小水量连续进水,这样能及时补充有机物。如果连续进水开始,污泥回流系统也要同步开启。我们当时培菌的时候,MLSS达到1000就可是少量排泥了。考虑你们的情况,可以等MLSS再高点再考虑排剩余污泥。 一个星期后你再看吧,污泥应该会长的!至于泥长到什么程度可以完成培菌,我想还是可以按照F/M(食微比)的方法进行判断,冬天的食微比可以控制低一点,也就是MLSS可以控制高一点。 愚见了! [ 本帖最后由 lngg8er 于 2008-11-20 22:11 编辑 ]
作者: 8300784    时间: 2008-11-20 23:31
非常感谢楼上指教。 我是有点太急了,主要是我以前没做过,现在开始培养了,心理又没底,不知道我现在所做的能不能让污泥培养朝一个正确的方向进行,还有您说的可以根据污泥负荷来判断完成培菌,能具体点吗?还有在连续进水的时候,需要不需要开启内回流泵。 再一次感谢楼上。 同时希望阅读过这个帖子的同行能留下你们的宝贵意见。 [ 本帖最后由 8300784 于 2008-11-20 23:33 编辑 ]
作者: qs456    时间: 2008-11-21 09:45
闷曝长,适当投料,方向就对
作者: weiuweiu    时间: 2008-11-21 09:58
水温太低了。MLSS也不够吧。
作者: cygyc-gc    时间: 2008-11-21 10:21
原帖由 lngg8er 于 2008-11-20 22:05 发表 1、你的水温低,培菌需要更多的时间; 2、你的进水水质偏低,进水COD都180了,BOD应该是更低了,能不能想办法提高进水的COD负荷,要至少400以上可能会好点;另外如果是工业废水,一定要确定营养平衡问题。 3、培菌 ...
1.初期时候DO偏高确实常见,不过,过高的微生物并不需要,反而显得搅动过大且浪费,可以再减少进气量。 2.粪便水好弄的话,可以再多点。 3.微生物培养是慢工出细活,耐心点。
作者: weiguigui    时间: 2008-11-21 12:59
CC老师说的在理,慢工出细活!2#楼的解释,我学到很多。 我没有亲自进行过调试,你要能把握住这个机会的话,好处是大大的,不论是你的经验还是在领导面前的印象,支持你!!! 我遇到的一个工程师说,调试要完全完成的话大概要一个月的时间,你才刚开始,确实有些急了吧~~你现在的任务就是增加MLSS,我也没有什么好见识,呵呵,只能赞同CC老师的话了……多投些营养物质,进水负荷在高些,现在180确实太低了,污泥长不大! 等污泥浓度足够后,一般就是一部部的来,先完成低负荷、再中负荷然后高负荷,我这样设想的……污泥有机负荷F/M 低负荷曝气法,F/M=0.1~0.3 正常负荷曝气法,F/M=0.25~0.4 高负荷曝气法,F/M〉0.6
作者: 8300784    时间: 2008-11-21 13:24
今天上生化池取样的时候,发现有细小黄褐色的污泥了,但是颗粒比较小,量也很少。 做了SV=3%不到,给我的感觉还是进水浓度低了点。 昨天我把曝气时间由原来的7小时加到了10小时,换水时间减到了2~2.5小时,打算看污泥的多少在慢慢增加换水量,不知道这样做对不对? 现在是1台风机供2个池子,DO还是一直在7~8下不来. 关于送风量的调节,我们能调频的那台风机坏了,现在我只开了1台风机,如果要调节送风量的话,是不是把池子上的几个阀门关小点就行了。但是我觉得如果阀门关小的话,风速会增大,所以送风量还是不变的。如何调节送风量? 还有CC老师的这句“不过,过高的微生物并不需要,反而显得搅动过大且浪费”我不是很明白,能不能再解释下,谢谢。 感谢楼上各位的指点,我会努力。
作者: liwanbao123    时间: 2008-11-21 13:40
风量问题:一般都有设有放空阀的,把放空阀打开点就行了
作者: tzf056    时间: 2008-11-21 15:38
标题: 回复 1# 的帖子
楼主什么地方的???我也是刚毕业的,跟着公司的工程人员做了一个A/O工艺处理氨氮废水的 首先你们投加的污泥效果不会很好,闷曝时间要在2-3天,镜检下污泥中微生物的状态再决定是否改为连续进水;闷曝过后要进行连续进水,但是水量不能太大,水中污染物浓度也不能太高,每天进水10方太少了;温度是个大问题,水温15℃一下微生物的生长非常缓慢,要适当延长停留时间;你们采用的是生物膜法还是活性污泥法??要是生物膜法的话,DO可以保持在3-4,但是要保证水面翻滚要小,气泡成细小状态(翻滚过于强烈会破坏已生长的生物膜);CC老师说的很对,调试完成需要一定时间;这个过程中你要经常观察微生物的生长情况,对于进出水水质要有详细的记录、分析,并做适当的调整。 书本上的东西只是范例,每个工程都有自己的特性,你要按照微生物生长的规律和调试的进程来走,参照类似工程的经验,相信会做好的。 不过冬天水温过低调试可能要很长时间
作者: tzf056    时间: 2008-11-21 15:42
原帖由 liwanbao123 于 2008-11-21 13:40 发表 风量问题:一般都有设有放空阀的,把放空阀打开点就行了
很赞成这个说法,我们那个工程刚开始没有做放空阀,后来曝气量实在难以控制,就做了一个,效果很好
作者: 8300784    时间: 2008-11-21 17:32
回11楼,我们在苏北地区用的是活性污泥法,每天进的是10方的粪便水(固体粪便居多,谁比较少) 关于送气量,我们没有做放空阀,只有一个调频风机但是坏了... 现在DO还是在8的样子.下不来.. [ 本帖最后由 8300784 于 2008-11-21 17:34 编辑 ]
作者: lngg8er    时间: 2008-11-23 20:24
标题: 呵呵
你现在延长曝气时间,减少进水时间,相当于降低了负荷,减少了可供微生物代谢所需的有机物.再者,你的DO值那么高(请尽量不要超过6mg/L),你就不担心会过分氧化?!你现在做的是要提高有机物的浓度,所以要提高换水量,溶氧高就可以减少曝气时间.因为是在培菌期,出水是不用考虑什么水质的.如果现在也能进原水,可以考虑进了,只要量相对较少,是可以的,毕竟纯粹投加粪便,太麻烦了。你们投加的是固体的,呵呵,有意思,最好还是先溶了之后过滤网投加比较好! 如果是连续进水了,只要是连续了,就要开内循环,把泥量循环回来,保证曝气池中活性污泥的浓度! F/M =(一天进水的量*进水BOD5浓度)/(曝气池有效容积*MLSS浓度).比如,一天的水量为7000m3,进水的平均BOD5=200mg/L,曝气池有效容积4000m3,我要保持F/M=0.2,则 MLSS=1750mg/L.MLSS是曝气池出口处的活性污泥的浓度. 冬天可以维持低一点的污泥负荷,以便保证处理效果和出水水质达标.但不能太低了,太低很容易老化的. 风量的调节,如果风机比较好的话,可以调节出口导片,调节风量的。如果没有,可以调节风机出口的阀门开度,或者实在不行就调节风压(只要曝气系统还能均匀曝气!)。开旁通放空管也是个好主意,不过噪声好像有点大! 另外,在培菌期间,你做一个关于时间跟SV的曲线,30min内,0 、5、10、15、25、30min这几个点做X轴,对应时间点的SV的值作为Y轴的值,你会很快弄明白SV这个参数的规律了。如果系统正常,做SV的时候,前面5min污泥已经完成了整个30分钟沉降的80%。 [ 本帖最后由 lngg8er 于 2008-11-23 20:44 编辑 ]
作者: 8300784    时间: 2008-11-23 21:36
原帖由 lngg8er 于 2008-11-23 20:24 发表 你现在延长曝气时间,减少进水时间,相当于降低了负荷,减少了可供微生物代谢所需的有机物.再者,你的DO值那么高(请尽量不要超过6mg/L),你就不担心会过分氧化?!你现在做的是要提高有机物的浓度,所以要提高换水量,溶氧高就 ...
首先,谢谢你。 我延长曝气时间的想法是:我觉得温度太低(10度),微生物代谢慢,所以想多给微生物一些代谢的时间,而曝气是为了让水能够翻滚,从而让微生物能够充分和污染物接触.当时我也考虑会不会是的微生物过分氧化,但是两天后,曝气池没有什么异常变化,所以就没有做出调整。可能是我太大意了,谢谢楼上的指出,我应该多考虑。 昨天和今天进水COD210左右,闷曝完沉淀1小时之后我取AAO池出口上清液做出的COD为100左右,这液体比较透明,无色。然后在这液体中添加了一些氯化铁之后,发现有大量的絮凝物出现,过滤后的水也清澈透明的很多. 但是取过滤后的水做出的COD却没什么变化(97).各位老师能解释下吗?
作者: wqj425    时间: 2008-11-24 11:37
13楼的说得很对 最好不要加大曝气时间,只要是cod能明显的下降就行,到一百就可以了。 过滤后的cod问题我认为你加药的量可能有问题,可能多余的要增加了cod,你把加药量减小后再做过滤后得水看看怎么样
作者: lngg8er    时间: 2008-11-24 13:47
加药只对一些胶体和SS类悬浮不溶性物质进行絮凝沉降,对溶解性的COD是没有什么效果的!
作者: liulei2008    时间: 2008-11-24 13:58
标题: 回复 10# 的帖子
支持!!!!!!!!!!!
作者: tzf056    时间: 2008-11-24 16:37
[quote]原帖由 lngg8er 于 2008-11-23 20:24 发表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你现在延长曝气时间,减少进水时间,相当于降低了负荷,减少了可供微生物代谢所需的有机物.再者,你的DO值那么高(请尽量不要超过6mg/L),你就不担心会过分氧化?!你现在做的是要提高有机物的浓度,所以要提高换水量,溶氧高就 ... [/quot 温度低于15℃时微生物的生长非常缓慢,这时候如果进水浓度过高或停留时间较短,是否会对微生物造成较大的冲击呢?? 我觉得还是要根据现场情况做决定,勤观察微生物生长情况,多做SV分析
作者: tzf056    时间: 2008-11-24 16:39
标题: 回复 17# 的帖子
支持要加金
作者: 8300784    时间: 2008-11-24 18:31
今天看到的污泥和前几天看到的差不多. 有黄褐色颗粒,成絮凝状,沉降性能也很不错(5分钟就沉降了差不多80%). 但是,颗粒很小,凝结程度不高。 SV30没什么变化,都是3%左右.还不清楚无机颗粒含有多少,真的的污泥可能还会少些. 给我的感觉就是污泥生长很缓慢. 每次沉淀换水时,看到细小的颗粒在水中翻滚就有种心理稍安的感觉,呵呵. .
作者: tzf056    时间: 2008-11-25 08:52
原帖由 8300784 于 2008-11-24 18:31 发表 今天看到的污泥和前几天看到的差不多. 有黄褐色颗粒,成絮凝状,沉降性能也很不错(5分钟就沉降了差不多80%). 但是,颗粒很小,凝结程度不高。 SV30没什么变化,都是3%左右.还不清楚无机颗粒含有多少,真的的污泥可能还会 ...
黄色泥粒到底是什么泥还有待确定,很有可能没有生物活性,你可以进行下镜检,看看泥里的微生物情况。 另外要拿这几天的水质指标进行对比
作者: juxian_x    时间: 2008-11-25 08:59
标题: 回复 20# 的帖子
楼上的,你换曝气量了没,我比较留意这个,感觉13楼说的有那么点道理的~~不过你每次进水量不大,还投加粪便营养物应该不会少的
作者: weiguigui    时间: 2008-11-25 09:18
楼主,有空、有可能的话每天晚上下班把今天采取的措施和对应的相应情况当作日记写出来,我们大家相互参考、学习。 今天,翻出一个资料:污泥调试成熟的标志, 1.生物相稳定,菌教团颜色土黄色或棕黄色,颜色比较鲜艳,结构密室。具有一定量的钟虫、轮虫等生物。 2.SV在10-30%,建议培养时培养到较高的SV范围。保证池中有足够的污泥数量。
作者: liulei2008    时间: 2008-11-25 12:17
标题: 回复 20# 的帖子
加油!!!!!!!!!1
作者: liulei2008    时间: 2008-11-25 12:19
标题: 回复 22# 的帖子
测一下生化池的COD就OK
作者: 8300784    时间: 2008-11-25 12:38
关于曝气量,前面我也说了. 我们的变频风机坏了,也没有放空阀。 目前采用间断曝气的方式来解决过高DO问题. 中午时候也把风机的出气口阀门调小了,看看是什么情况. 关于微生物的状态. 我下午去借个相机,看能不能把显微镜里的东西拍下,传上这里给各位看看。 帮忙分析下到底是什么情况. 关于调试日记。 我先记下,等成功的那天,把它传上. 目前情况.进水COD227,出水COD122.SV3%.(24日下午数据) [ 本帖最后由 8300784 于 2008-11-25 12:52 编辑 ]
作者: 275081840    时间: 2008-11-25 15:55
1、应该连续闷曝几天,而且风机量不能开的太大,这样污泥絮体不容易生成,容易吹散。 2、保证好足够的DO、温度、PH为主要的。 3、这么大的水量感觉有规模不小,应该有蒸汽供应吧? 适当加蒸汽提高温度?也许有条件的时候。 4、污泥投加是太少了还是?按池容的%几投加的?
作者: 8300784    时间: 2008-11-25 18:06
原帖由 275081840 于 2008-11-25 15:55 发表 1、应该连续闷曝几天,而且风机量不能开的太大,这样污泥絮体不容易生成,容易吹散。 2、保证好足够的DO、温度、PH为主要的。 3、这么大的水量感觉有规模不小,应该有蒸汽供应吧? 适当加蒸汽提高温度?也许有条件 ...
1我们连续闷曝时间不足2天, 2经过间断曝气和把出口阀关小的方式,DO有些改善(5mg/L左右).水温一直是11~15度(白天).PH:7.5~7.9(连续1个礼拜的测量).至于风量的调节,可能还需要变频风机修好才行。 3没有蒸汽供应.. T.T... 4关于污泥投加,我们加的是15吨80%含水率的污泥.好氧池有效容积4300m³. [ 本帖最后由 8300784 于 2008-11-25 18:11 编辑 ]
作者: lishb    时间: 2008-11-26 08:16
很细啊,可惜不是学环境专业的看不懂。
作者: weiguigui    时间: 2008-11-26 09:50
期待…… 愿你一切顺利
作者: gl2002sxn    时间: 2008-11-26 11:58
学习了,我这几天就要去调试生活污水处理厂了,第一次调试这种,以前都是工厂的,努力在最短的时间内调试好,因为那里太偏远
作者: tzf056    时间: 2008-11-26 18:23
加油!!!很快就会好的
作者: 8300784    时间: 2008-11-27 12:16
这几天SV也没怎么变,还是3%。絮凝程度还是很低。 镜检发现有草履虫(很少),固着的钟虫(很多),喇叭虫(很多)。其他没什么发现。 哎,温度是最头疼的问题,现在白天10度左右,晚上要到零下了.听说过几天还要降温。 有个问题:如何把显微镜里的图拍下来? [ 本帖最后由 8300784 于 2008-11-27 12:31 编辑 ]
作者: weiguigui    时间: 2008-11-27 12:28
是啊,杭州今天的气温只有1~10度,听说晚上还要降,最近降温特别猛! 不能操作换来换去的,你要找一个准确的,这样子坚持下去。 对于微生物,我懂得不多,不过,钟虫多了好像是好事~~
作者: sleepspring    时间: 2008-11-27 13:34
把相机的镜头离显微镜的目镜很近,或者干脆挨着(不污染镜头的情况下),可以拍摄的,还很清楚。有大量钟虫出现是个好兆头,说明污泥在逐步成熟起来
作者: xingjina500    时间: 2008-11-27 17:08
LZ的帖子我看过几次,本不愿意对这个做出什么评价,你按照课本上的写的东西应该就能完成这个工作,3WD/t的项目我不知道大概调试多久,但是小型的生活污水项目我见过的牛人最快只要20天出水就达标了。针对你介绍的情况,我给几个建议,本人是焦化污水调试出身,可能有点误差。 1、对于生活污水项目,好氧段投泥后连续闷曝有点浪费,建议风机间断运行,如果设备能够自动转换控制最佳,你就可以一边睡觉去了,呵呵。 2、各单元驯化先后顺序的问题,建议先拿好氧池开始,倒着走,我记得焦耐院的AAO有好氧段回流水到A段的,这些水不能浪费了,在好氧段闷曝是排除的污水就送回到A段,好东西啊。 3、营养物质的投加。应该设定一个COD值,闷曝前计算当量补充的有机炭源。当然如果方便,联系大便厂家拉过来直接放进去,注意毛发等杂志哦。 4、闷曝阶段的控制。一般间断曝气2天左右换一次水,在闷曝在换水,一般3、4个疗程应该就能够看到效果了。 5、通过DO变化、进水、出水水质对比,可以明显的发现污泥微生物的存在、状大,然后就是连续进水了。 6、注意开始连续进水曝气阶段污泥流失的可能性最大,曝气量和曝气频率的控制比较重要,建议还是间断曝气来的稳妥。 7、胆大心细最重要。刚接触调试的人员不能怕这怕那,畏首畏尾,要有一定的自信和眼力。呵呵。 总结:我的老师曾经讲过,一个无人看护的水处理项目保持连续进水、出水,里面的细菌也能自己慢慢培养起来,这是自然法则,只不过是时间长短的问题。调试人员的任务就是加快这一生物衍化的进程,控制其发展方向。 放心,刚开始调试,我也不敢乱动,生怕整坏了啥,影响工程进度,后来让老师骂得多了就慢慢的毛了。希望这些文字性的东西对大家都能有所帮助。
作者: xingjina500    时间: 2008-11-27 17:15
补充:不要随意改变调试计划,以上仅为个人意见,可以参考但不能保证效果,毕竟也许我们相隔万里,你要依据现场情况做出合适的判断,让我忽悠了可不好。
作者: wlchess    时间: 2008-11-27 18:33
如调试氧化沟,有时根本不用你如何去管,一个月下来,OK 工业废水调试不好讲!关键还是从水质稳定性入手,保证输入在设计范围应该讲是没有问题的!
作者: weiguigui    时间: 2008-11-28 11:06
标题: 回复 36# 的帖子
兄弟 把你这几年调试的经验、技术写出来吧 分享咯 呵呵
作者: tzf056    时间: 2008-11-28 16:35
原帖由 weiguigui 于 2008-11-28 11:06 发表 兄弟 把你这几年调试的经验、技术写出来吧 分享咯 呵呵
是啊是啊 写出来大家学习讨论下
作者: 8300784    时间: 2008-11-28 16:49
镜检照片,大家帮忙看看。 图片比较大,打开需要时间。 [ 本帖最后由 8300784 于 2008-11-28 16:52 编辑 ]
作者: 8300784    时间: 2008-11-28 16:55

作者: weiguigui    时间: 2008-11-28 17:31
我分不清楚他们是独缩虫还是沟钟虫,不过,不论是哪种虫子当他们优势繁殖后,水质就会很好,呵呵
作者: sunyushui    时间: 2008-11-29 09:29
标题: 很好,状态不错
生物相不错呀!是累枝虫和喇叭虫吧!都是固着类的。就是不知道状态活不活跃,如果活跃,水质会越来约好的。继续进行,控制好进水方式和曝气的强度,整个系统会很快投入正常运行的。运行正常时你可以见到累枝虫上百个一丛的壮观景象,还会有轮虫出现的。那时污泥培养就算成了。
作者: lngg8er    时间: 2008-11-29 12:24
标题: 不错呀,生物相!
继续小心呵护,生物相不错!
作者: 8300784    时间: 2008-11-29 21:40
MLSS只有800 生物相我也感觉不错,可惜温度低,泥少,还是不敢连续进水。 现在闷曝的时候溶氧还是太高,进口断和出口段DO相差太大。于是就把内回流打开,让出口段的高DO水流回A段和进水混合后进入好氧池。看看能不能解决这个问题。
作者: weiguigui    时间: 2008-11-30 11:05
继续保持这样的生物相,泥少加些营养物质,促进微生物的生长,还有进水的SS适量提高些,这样有利于MLSS的增加!保证运行条件正常,一般就没有问题了。调试期间,不存在水达标的问题,我想那就可以采取一些极端的手法,增加污泥,嘿嘿,高SS、高BOD/N/P,哈哈,我的设想,不知道行不行~~
作者: liulei2008    时间: 2008-12-3 11:15
最近情况怎样了,传上让我们初学者学习学习!!!
作者: 8300784    时间: 2008-12-4 23:27
因为一些无奈的原因,导致整个生物系统被破坏,泥大量的流失。郁闷,只有等检查小组查完我们厂再重新开始了。 哎,现在看着前些日子的生物相照片,心理都不是滋味。
作者: cygyc-gc    时间: 2008-12-4 23:32
你就当多了一次历练的机会吧。
作者: lggfhb    时间: 2008-12-5 09:23
楼主加油
作者: weiguigui    时间: 2008-12-5 10:55
加油啊~~~期待你的完美调试呢
作者: 8300784    时间: 2008-12-5 13:30
哎,所谓的应付检查。 明明正在调试,却要装出正常运行的样子。
作者: sunrong0815    时间: 2008-12-5 17:11
是啊,我也举双赞成前面几位提出的意见,各位大哥能否把各类调试的经验总结一下,上传上来供大家分享呢??版主号召一下塞
作者: fairy123456    时间: 2008-12-8 09:37
我觉得有条件的话,多弄点污泥接种,多闷暴就好了,现在天气冷了,是慢的啊。
作者: 清风无痕    时间: 2008-12-8 10:08
个人见解,如不是有抑制或是有毒物底物流入,加在进流量,先增加泥量后再进行其它控制,当然这得确保不因负荷过大引起污泥解体的情况下.DO控制在培菌期间还是控制在2.5以下好些.总的来说,培菌期间,对这类低浓度废水,食微比大些好. 就如神剑所言,这类废水,你只要不是太离谱的操作,自会好起来的/
作者: liulei2008    时间: 2008-12-8 13:38
标题: 回复 34# 的帖子
无锡的气温都是0下几度了,我们的系统现在都不能运行了,头疼啊!!!
作者: 清风无痕    时间: 2008-12-8 22:21
无锡和我们很近哦 查查别的原因吧
作者: 8300784    时间: 2008-12-11 22:19
为了应付检查。需要我们在短期内在培养出大量的污泥,至少要在感官,视觉性能上说的过去。 我是没有什么办法。 今天去了家牛B的水厂参观。 请教了那里的技术人员。 他的意思是,利用酒厂的高浓度废水和我们的普通进水相互稀释,最终达到COD700~1000,氨氮17~20,总磷2的状况。 然后在这种状况下,连续曝气1天,同时配合少量的生活污水污泥的投加,能在短期内(3~5天)出效果。 各位认为如何? 我心里没底。但是领导准备这样做。 大家能否预测下效果。 谢谢 最后:哎,可恶的检查。又是检查。。。。
作者: gcz1979    时间: 2008-12-15 10:45
药想短期效果,就得再投加污泥,我么就干过,但是要控制好生物项,我们第二次没控制好,丝状菌膨胀。。。。。。。。。。。。
作者: 8300784    时间: 2008-12-19 12:24
发些镜检照片,大家看看
作者: 8300784    时间: 2008-12-19 12:26
泥少,SV低
作者: cygyc-gc    时间: 2008-12-19 12:42
钟虫极为繁多啊,漂亮
作者: cygyc-gc    时间: 2008-12-19 12:57
原帖由 8300784 于 2008-11-21 13:24 发表 今天上生化池取样的时候,发现有细小黄褐色的污泥了,但是颗粒比较小,量也很少。 做了SV=3%不到,给我的感觉还是进水浓度低了点。 昨天我把曝气时间由原来的7小时加到了10小时,换水时间减到了2~2.5小时,打算看污 ...
我的意思是DO过高,说明曝气过大,破坏絮体,也是能量过度消耗。
作者: goldinfire    时间: 2009-2-27 16:48
说到底,调试就是加快微生物在生化池中安家落户,给最适合的条件,吃饱喝足,大量繁殖
作者: zpc35856847    时间: 2009-6-8 02:36
多学习。。。。。唉,当学生还是不行,还是得亲自下手
作者: zjzjzwj    时间: 2009-6-9 18:38
我也没有学过,好好看,多学习
作者: 17596144    时间: 2009-6-10 18:32
路过学习下,希望楼主能调试成功!
作者: cookies1920    时间: 2009-9-2 11:05
刚开始污泥还没成型的时候是很细小的,而且比较分散,有必要回流。再则进水的浓度高会影响它,也就是污泥要给它多点的营养考虑花费适量多次。水温还好,曝气考虑强度和频率的适合点。
作者: xiazailaohuoji    时间: 2009-11-17 11:15
有可能是因为曝气后硝态氮的浓度过高,进入二沉池发生反硝化反应,产生的氮气致使污泥浮起。
作者: ouweikang    时间: 2010-2-24 11:33
学习了,没做过调试。。。 [ 本帖最后由 ouweikang 于 2010-2-24 13:48 编辑 ]
作者: atshmily    时间: 2010-6-17 16:07
认真的看完 学到很多东西
作者: blackbird    时间: 2010-6-17 22:11
先顶一下,今天太晚,改天学习1!
作者: shuishijie2009    时间: 2011-4-26 10:24
学习了 还需要学习
作者: feng29000    时间: 2011-4-26 19:44
很好的讨论帖。。。。。。。
作者: ggrggr    时间: 2011-5-13 16:59
污泥投加有些少,培养初期DO是不太好控制。
作者: 834151406    时间: 2011-7-5 17:17
近期就要去调试 有条件的话 我也开一个 全程 同大家分享
作者: winlercm    时间: 2011-9-28 10:46
虽然是比较老的帖子,不过看着很有帮助,就要去调试AAO了,希望能顺利完成任务啊!
作者: wushui365    时间: 2012-12-18 15:53
很不错的提诶子 从头看完 自信真的很重要 ------------------------
作者: zyf1990    时间: 2012-12-19 08:48
不错的调试记录贴,不过貌似没结局啊。。。有点可惜 [ 本帖最后由 zyf1990 于 2012-12-19 09:04 编辑 ]




欢迎光临 水世界-水处理技术社区(论坛) (http://bbs.chinacitywater.org/)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