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世界-水处理技术社区(论坛)

标题: 关于活性污泥培养的问题,请老师指点 [打印本页]

作者: cskkxljlsf    时间: 2009-1-6 16:56
标题: 关于活性污泥培养的问题,请老师指点
1、活性污泥老化和厌氧有什么不一样,如何区分和判断?(镜检会出现哪些污泥相,充氧过度是否会因为污泥内源呼吸出现污泥老化现象,如果出现老化现象该怎样解决?) 2、环境温度和水温对污泥培养有什么影响(我厂水温12度,环境温度3-6度) 3、培养到什么程度才算污泥成熟?(我厂现在SV30为2%,且有下降趋势,上清液悬浮颗粒多,沉降性能差,我不敢连续进水培养,害怕出水SS,和COD超标,应该怎样解决?若依然采用延时曝气,应该注意什么问题?该进多长时间水,曝多长时间气?)。 4、书上讲活性污泥生长需C:N:P=100:5:1,我能否用日常化验所得出的BOD:总氮:总磷来进行计算。 我是刚刚接触此行,很多地方不熟悉,所提问题很稚嫩,还请各位老师指点,小弟在此先谢谢了 [ 本帖最后由 xinpai1999 于 2009-1-7 13:29 编辑 ]
作者: 菜鸟    时间: 2009-1-7 11:15
1、活性污泥老化和厌氧有什么不一样,如何区分和判断?(镜检会出现哪些污泥相,充氧过度是否会因为污泥内源吸 出现污泥老化现象,如果出现老化现象该怎样解决?) ----------------------------------------------------------------------------------------------------------------- 老化污泥解絮,镜检时菌胶团基本没有,轮虫较多。厌氧污泥发黑发臭。 2、环境温度和水温对污泥培养有什么影响(我厂水温12度,环境温度3-6度) ---------------------------------------------------------------------------------------------------------------------- 水温较低,微生物活动受到点抑制,硝化反应较不彻底。建议增加污泥浓度。延长污泥龄 3、培养到什么程度才算污泥成熟?(我厂现在SV30为2%,且有下降趋势,上清液悬浮颗粒多,沉降性能差,我不敢连续进水培养,害怕出水SS,和COD超标,应该怎样解决?若依然采用延时曝气,应该注意什么问题?该进多长时间水,曝多长时间气?)。 -------------------------------------------------------------------------------------------------------------------------- 通过镜检判断。有较多的菌胶团,微生物种群协调,出现钟虫,轮虫等后生动物。SV30在15--30之间。 SV2% 污泥中MLVSS比重小,基本是无机颗粒,建议你查一下进水营养比例,是否符合BOD:TKN(凯式氮):XPO4(磷酸盐)为100:5:1 -------------------------------------------------------------------------------------------------------------------------------- 4、书上讲活性污泥生长需C:N:P=100:5:1,我能否用日常化验所得出的BOD:总氮:总磷来进行计算。 同第三条 [ 本帖最后由 xinpai1999 于 2009-1-7 13:32 编辑 ]
作者: cygyc-gc    时间: 2009-1-7 12:54
1、活性污泥老化和厌氧有什么不一样,如何区分和判断?(镜检会出现哪些污泥相,充氧过度是否会因为污泥内源吸出现污泥老化现象,如果出现老化现象该怎样解决?) -------------------------------------------------------------------------------------------------------------------- 污泥老化跟跟污泥停留时间过长、曝气过度有关。你现在是污泥培养,就老化了?应该是现在培养初期,污泥絮凝不佳,颗粒细小导致的。至于厌氧,你的DO监测应该有说明。 ----------------------------------------------------------------------------------------------------- 2、环境温度和水温对污泥培养有什么影响(我厂水温12度,环境温度3-6度) --------------------------------------------------------------------------------------------------------------- 微生物在水中,跟微生物有关的是水温。水温12度,有点低,微生物活性不佳,培养起来比较困难,污泥絮凝性变差是自然。 ----------------------------------------------------------------------------------------------- 3、培养到什么程度才算污泥成熟?(我厂现在SV30为2%,且有下降趋势,上清液悬浮颗粒多,沉降性能差,我不敢连续进水培养,害怕出水SS,和COD超标,应该怎样解决?若依然采用延时曝气,应该注意什么问题?该进多长时间水,曝多长时间气?)。 ---------------------------------------------------------------------------------------------------------- 培养成熟标准最实在的就是出水效果好且稳定。其他的指标:一般SV10-30%,svi在80-150之间。污泥沉降性能良好,结构紧凑,颜色棕褐色、有适量钟虫、轮虫且活性好。 你现在的SV只有2%,还是很低,培养还得努力。这个跟你的水温低也有关系。培养初期,出水不达标正常,你这是该考虑的是微生物培养问题,而不是达标问题,微生物多没有,达标是瞎扯。 间歇培养期间,适当多投加些营养,注意do控制,过大的曝气导致污泥无法絮凝。曝气时间可以根据你水中DO为依据进行修正。DO有时即使小些其实影响也不大。 ----------------------------------------------------------------------------------------------------- 4、书上讲活性污泥生长需C:N=100:5:1,我能否用日常化验所得出的BOD:总氮:总磷来进行计算。 ----------------------------------------------------------------------------------------------------------------- 关于C:N: P比,如果是生活污水一般问题不大。培养初期,加点粪便水有好处。 ----------------------------------------------------------------------------------------------------------------------- 这是我说的,仅供你鉴别性参考。 现场的调试还是你做,你得多尝试。别太担心失败。 [ 本帖最后由 cygyc-gc 于 2009-1-7 13:06 编辑 ]
作者: xinpai1999    时间: 2009-1-7 13:40
楼上已经分析的很清晰透彻了,相信楼主现在已经知道该怎么做了。
作者: shui    时间: 2009-1-7 15:17
标题: 回复 3# 的帖子
呵呵 老师的头像啥时候换的 好像刚换吧。都这么高了,看不到正面啊
作者: cskkxljlsf    时间: 2009-1-8 20:33
标题: 谢谢老师们的指点
谢谢老师们的指点
作者: echolee77    时间: 2009-1-9 17:12
個人覺得應該提供更多資訊供判斷 如進流負荷 岀流水質 處理流程.......等 看起來似污泥老化 解體 SV30過低是否和你進流負荷有關? 因生物系統其實是求ㄧ個"平衡" 書上的值僅是個參考 和實際操作變數很大 例如MLSS=500(而非ㄧ般書上ㄧ定要維持2000~3000或其他)依舊可處理到達標 似乎該增加進流
作者: echolee77    时间: 2009-1-9 17:22
且該知道你馴化培養和進流方式 水力的負荷如何? 初期試車污泥凝聚效果較差之故
作者: xingjiying    时间: 2009-1-10 00:23
我们厂前一段也是自己刚培养的活性污泥。我们是A2O工艺,培养活性污泥使用的是连续曝气连续进水的方法。培养初期SV30肯定低,时间长了活性污泥量就多了,絮凝也较好。我们6个好氧池的溶解氧是逐渐递减的,好氧池出口的溶解氧控制在3mg/l以下。刚开始的SV30也很低,时间长了就慢慢上来了,楼主应该不用着急。我觉得闷曝的效果应该跟我们这个差不多。看楼主怎么方便怎么来,每天多看看SV30、镜检什么的,主要还是控制DO,不要太高也不要太低。现在我们的出水离达标不远了。希望我说的这些对楼主有帮助。
作者: anwiccan    时间: 2009-1-12 15:46
谢谢老师们的指点
作者: weisili022    时间: 2009-2-5 08:34
过段时间也调试了,领导让我看培养污泥的资料呢,心里没底啊,借这个机会正好学学,谢谢老师们的解答
作者: cskkxljlsf    时间: 2009-2-9 13:49
时间过去很久了,污泥絮凝效果依然不佳~! 我厂设计进水和实际进水的数据(氧化沟工艺) COD:设计350 实际103 BOD:设计150 实际39 水量:设计7000实际1500 活性污泥培养期间我注意控制溶解氧,DO在3个沟内都为2左右(请教老师,如果溶解氧过高会有什么现象出现,为什么在培养的时候要严防充氧过度?),水温12-15度,采用其他厂的脱水后污泥进行接种,现在做镜检发现漫游虫为主导微生物(70-80个/玻),钟虫活性不佳,数量也不多(20个/玻),有微量轮虫和线虫以及吸管虫(这3种微生物大概都为2-3个/玻),沉降比几乎没有,大概为0.5,上清液悬浮颗粒多,请问老师,这是出现什么问题了,如果我给的数据还不够,请老师告诉我,我补上,谢谢了。 [ 本帖最后由 cygyc-gc 于 2009-2-9 14:27 编辑 ]
作者: cskkxljlsf    时间: 2009-2-9 13:51
上面的BOD错了,进水实际为39
作者: cygyc-gc    时间: 2009-2-9 14:28
原帖由 cskkxljlsf 于 2009-2-9 13:49 发表 时间过去很久了,污泥絮凝效果依然不佳~! 我厂设计进水和实际进水的数据(氧化沟工艺) COD:设计350 实际103 BOD:设计150 实际39 水量:设计7000实际1500 活性污泥培养期间我注意控制溶解氧,DO在3个沟内都为 ...
负荷严重达不到设计要求,运行上肯定困难重重啊。
作者: cskkxljlsf    时间: 2009-2-9 14:32
我在论坛看见其他也是负荷很低的厂也培养成功了的,有高人指点下吗,谢谢了
作者: cskkxljlsf    时间: 2009-2-9 14:35
还有我每次投加污泥后镜检都会发现超大量的梨形膜口虫,第二天就少很多,第三天就没有了,请问这种现象是否是“水华”现象,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呢?
作者: sunnyfay    时间: 2009-2-9 17:16
我们厂原先也是污泥一直培养不起来,不过后来又加了一车 (后八轮) 污泥,设备上也基本过了磨合期,污泥增长的飞快,现在是污泥太多了,呵呵 [ 本帖最后由 xinpai1999 于 2009-2-10 20:49 编辑 ]
作者: trackjay    时间: 2009-2-10 10:50
标题: 回复 12# 的帖子
你这个进水水质和我原来调试过的一个厂的进水差不多,我调试那个还要低些,采用的是百乐克工艺。这样的低浓度废水调试想要靠原水培养污泥除非你有足够的时间,要想短期内见效那只有花钱投加营养物质。除了接种污泥外,还要投加粪便,甲醇。投加后闷爆,待溶解氧快速上升时沉淀换水投加营养物质,很快能看见污泥长起来。还有就是要注意观察沟内流态是否正常,有可能会有大量的泥培养起来后沉积在了下面,这主要是因为培养初期不敢把溶解氧调太高,曝气设备没有充分开启,沟池内搅拌不充分造成,可适当开大曝气量增加搅动。 现在我们厂也是用的氧化沟工艺,进水COD才只有50-80左右,没有投加营养物质,偶尔找了些废水加入,几个月下来在沟上能看见污泥絮体,但是污泥沉降性能不好,现在还在进一部的观察,溶解氧很高没有管。看他能不能自己长起来,现在气温回升估计应该能长起来。 [ 本帖最后由 xinpai1999 于 2009-2-10 20:52 编辑 ]
作者: cskkxljlsf    时间: 2009-2-10 12:24
为什么在培养其要严格控制溶解氧?刚刚才做镜检,漫游虫依然是主导微生物,钟虫数量有微量增加,活性较好,且有线虫2只,轮虫5只(3只活性较好,2只呆滞),线虫3只,有肋楯迁2只,水温升高1度,现在有16度左右,希望能有助于培养,还想请教各位老师,线虫的出现意味着什么?
作者: cskkxljlsf    时间: 2009-2-10 12:25
原帖由 sunnyfay 于 2009-2-9 17:16 发表 我们厂原先也是污泥一直培养不起来,不过后来又加了一车 后八轮 污泥,设备上也基本过了磨合期,污泥增长的飞快,现在是污泥太多了,呵呵
后八轮是什么?
作者: trackjay    时间: 2009-2-10 18:36
线虫大量出现是溶解氧高的表现。你这个还算正常。
作者: cskkxljlsf    时间: 2009-2-19 09:43
我厂地处旅游区,我厂进水中,有大量(50%以上)的温泉水进入(含有硫化物),不知道,这样的情况是否会对我培养活性污泥有影响,还请老师指点
作者: lhmnnn123    时间: 2009-3-30 15:28
进水负荷太低了,调试起来肯定很困难,建议进水水质基本达到设计要求再进行调试,或者投加营养源进行调试,但是这样调试结束后的运行保持也有难度,不可能一直投加营养。
作者: li3621001    时间: 2009-7-2 19:52
我们厂现在的情况也差不多,C:N:P的比例可以有一定的出入的
作者: cygyc-gc    时间: 2009-7-2 20:10
原帖由 trackjay 于 2009-2-10 18:36 发表 线虫大量出现是溶解氧高的表现。你这个还算正常。
线虫大量出现时更应该怀疑的是缺氧吧
作者: pzx1977    时间: 2009-7-3 10:32
这运行负荷跟设计负荷差那么多啊 !!
作者: kinfir    时间: 2009-7-31 08:52
是否污泥龄的计算方法是曝气池MLSS总量/剩余污泥固体量。但总觉得理论上的与实际上的有差距,如污泥老化的概念其实很深,受温度、DO的影响也很大,我想调节过程中的泥龄也不是固定的。不知这样的说法有无道理。
作者: wuke0055    时间: 2009-8-1 10:27
原帖由 cskkxljlsf 于 2009-2-9 14:32 发表 我在论坛看见其他也是负荷很低的厂也培养成功了的,有高人指点下吗,谢谢了
低负荷一样可以培养的哈! 我做中式50吨AB工艺串联,进水只有COD200-300,BOD=1/3COD,从A级出来,B级的进水跟你那个也是一样的,但是我还是很好的让B级系统有很好的去除率。泥也还算健康,可能SVI会比常规的高一些可能50-90多。一是尽量不排泥,将污泥浓度提高3000-4000;二是控制曝气,DO不超过2;三是回流比200%的样子。我的B级进水NH3>20但是出水<2(甚至<1),COD<20。不过我做的是污泥减量工艺,对系统内污泥内原呼吸速率有提高,自我消耗比较明显,所以产生的水解产物以及代谢产物补充了进水C原的不足。你可以尝试下增长泥龄>30,看看有没效果! 一己之见,不够专业,如果不好用请见谅哈!
作者: mysue    时间: 2009-12-21 14:37
我们厂现在也在培养污泥,但是不知道为什么,无论添加多少营养物质(我们投加的是面粉、粪水),COD就是很低,只有50左右,而N、P都很高,DO也一直很高,最近这两天,沉淀池还出现了大量的红虫,污泥浓度也越来越低了,请教下各位大虾,究竟怎样调整,才能把污泥培养起来呢?
作者: jjkk0124    时间: 2010-4-6 16:34
都过了一个年头了,你加的那些东西增加BOD呀,COD加的少,不过能增加碳源的,曝气不要太大,加大回流吧,那红虫可能是缺氧了,是不是好长时间没排泥也没排水呀
作者: caoyuanyulong    时间: 2010-4-13 09:55
这是个好贴,鉴定完毕,我们的坛友们,都很棒
作者: ayluoxu11    时间: 2010-10-11 15:48
标题: 回复 29# 的帖子
加了粪便水N,P就会很高,如果你想单方面增加COD,建议用甲醇试试,我们用过了,效果很好,所以介绍给你。
作者: maydog    时间: 2010-10-11 21:52
你的DO值高了,进水和COD都不是很多,DO控制在1.0左右好点
作者: 孟良小生    时间: 2017-4-16 09:51
有没有比较好的方法来控制污泥的浓度
作者: 无情竖子    时间: 2017-4-19 10:44
学习学习学习学习学习。




欢迎光临 水世界-水处理技术社区(论坛) (http://bbs.chinacitywater.org/)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