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世界-水处理技术社区(论坛)

标题: 【水世界首发】【多位高手协同编写】【污水处理常见新手误区浅析】【本帖灌水严惩】 [打印本页]

作者: yoruba    时间: 2009-2-20 21:02
标题: 【水世界首发】【多位高手协同编写】【污水处理常见新手误区浅析】【本帖灌水严惩】
本文为自己结合半年来BBS上常见疑难问题和网友存在的知识误区进行编写,后期由多位论坛资深专家: id=luys7174,“好人”,法国利摩日大学博士,论坛资深顾问 id=zhouming,“老环保”,资深环保专家,《污水处理技术答疑300问》作者,论坛顾问 id=xingjina500,“代号”,有着多年现场经验的调试工程师,论坛版主 id=43681396,“设计顾问”,经验丰富的污水处理设计工程师,论坛版主 审核,修改。 由于涉及问题均为最常见、最易忽视的基础问题阐释,相信本文能够给刚加入“污师”行业的环保工作者以较多的参考。由于编写仓促,本文难免出现错误和遗漏,欢迎广大“污师”提出宝贵意见,我将不断完善本文。 本文为水世界论坛原创资料,为便于大家交流讨论,本资料将以图片形式分期连载贴出,欢迎大家参与。 本资料版权归水世界和id=yoruba共同所有,谢绝转载。 本帖恶意灌水,一律金钱-10并删帖 [ 本帖最后由 yoruba 于 2009-2-27 20:53 编辑 ]
作者: yoruba    时间: 2009-2-21 21:14
标题: 09.02.21上传三图,欢迎讨论
[attach]178812[/attach][attach]178813[/attach][attach]178814[/attach]
作者: shenghe516    时间: 2009-2-21 21:30
看了帖子,余版是高手,呵呵,知识很扎实哦, 有些小疑问, 首先里面可能是有一个小的疏忽,尿素不是有机氮哈,呵呵, 第二,厌氧消化的最终不一定只是二氧化碳和甲烷,可能还有别的东西, 最后就是标准的那个地方,国家标准应该是有总氮这个指标的, 地方标准应该是在国标之上的,呵呵, 估计我的意见中有些问题,希望各位高手指正,呵呵 [ 本帖最后由 shenghe516 于 2009-2-21 21:35 编辑 ]
作者: cygyc-gc    时间: 2009-2-21 21:41
早就知道老余做这个东西,今天出世了。 shenghe516,尿素是有机物啊
作者: yoruba    时间: 2009-2-21 21:45
原帖由 shenghe516 于 2009-2-21 21:30 发表 看了帖子,余版是高手,呵呵,知识很扎实哦, 有些小疑问, 首先里面可能是有一个小的疏忽,尿素不是有机氮哈,呵呵, 第二,厌氧消化的最终不一定只是二氧化碳和甲烷,可能还有别的东西, 最后就是标准 ...
1.查的下列资料内容:“总氮(TN):污水中含氮化合物分为有机氮、氨氮、亚硝酸盐氮、硝酸盐氮,四种含氮化合物总量称为总氮(TN)。凯氏氮(TKN)是有机氮与氨氮之和。”也有见到“尿素属于无机氮”的说法。见截图: [attach]178818[/attach] 若尿素不属于总氮,似乎应该归类于氨氮?请高手指点此处。先谢过~ 2.关于消化产物,还可能有氢气,硫化氢等多种气体,尽管含量不多,但确实存在,此处言语确实有不精确之处,谢谢指点。 3.关于排放标准,并非全部要求总氮。 [ 本帖最后由 yoruba 于 2009-2-21 21:48 编辑 ]
作者: yoruba    时间: 2009-2-21 21:49
自然界中,尿素CO(NH2)2是动物蛋白质代谢后的产物,分类上是属于有机物的,虽然现在工业上用液氨和二氧化碳为原料,在高温高压条件下直接合成尿素,但仍算得上是“有机来源的”,所以有人将之归为有机氮源;同时,又因它提供的是“无机形式的氮”,所以又有人将之归为无机氮源。
作者: wlchess    时间: 2009-2-21 21:49
第3楼一看就是来“砸场子”来了 俺是来学习和捧场来的
作者: shenghe516    时间: 2009-2-21 21:53
原帖由 wlchess 于 2009-2-21 09:49 PM 发表 第3楼一看就是来“砸场子”来了 俺是来学习和捧场来的
呵呵,这个罪名我 可当不起啊,神剑莫害我哦, yourba现在可是终极屠夫哦,
作者: cygyc-gc    时间: 2009-2-21 21:56
看来老余要做分解动作。没招,慢等ing
作者: surftang    时间: 2009-2-21 22:32
小小的交流 总氮的定义,是否要加个前提 即 在水处理领域,一般总氮=。。。。
作者: yoruba    时间: 2009-2-21 22:51
原帖由 surftang 于 2009-2-21 22:32 发表 小小的交流 总氮的定义,是否要加个前提 即 在水处理领域,一般总氮=。。。。
请看5楼定义,红字部分。污水处理和工业生产中的也许有些差异,而且TN在这里指的是水中溶解的...
作者: 冷水澡    时间: 2009-2-21 23:02
我有个疑问,如果硝酸盐氮排放会不造成水体富营养化呢? 还有PAO是否有脱氮的能力吗?
作者: yoruba    时间: 2009-2-21 23:10
原帖由 冷水澡 于 2009-2-21 23:02 发表 我有个疑问,如果硝酸盐氮排放会不造成水体富营养化呢? 还有PAO是否有脱氮的能力吗?
1.会。所以说,中国环保工作,任重而道远 2.查阅反硝化除磷菌,属于新技术,未在工程上推广使用。可按此作为关键词搜索相关文献和介绍,或阅读《废水生物脱但处理新技术》(叶剑锋编),应该会有所收获。 参考
作者: surftang    时间: 2009-2-21 23:17
标题: 回复 11# 的帖子
总氮 指是水中的含氮总量 在污水处理中,只是更多关注亚硝酸盐氮、硝酸盐氮、氨氮而已
作者: tianqiang0316    时间: 2009-2-21 23:30
怎么没有看见下载连接呢?
作者: 清风无痕    时间: 2009-2-22 11:50
进来学习哈 捧捧各位老大场子!
作者: chgroot    时间: 2009-2-22 11:56
非常不错的帖子,希望以后能多一点这方面的介绍
作者: yoruba    时间: 2009-2-22 12:06
标题: 【关于反硝化除磷】
涉及此部分的专业书籍: 《废水生物脱但处理新技术》(叶剑锋编):论坛未见上传,市场上有售 《新型生物脱氮理论与技术》(郑平等编):http://www.chinacitywater.org/bb ... %BC%CA%F5#COPYRIGHT(C)%202004%20BY%20FREEGINE%20INC.%20ALL%20RIGHTS%20RESERVED.
作者: hbqoooogbs    时间: 2009-2-22 12:32
非常不错的帖子,学习和捧场了!!!
作者: yoruba    时间: 2009-2-22 12:40
关于反硝化除磷的论文文献,论坛已有上传存在大量重复和零散现象,不易下载阅读。在补充了两篇论文后,我将此部分论文重新打包如下,方便查阅:
作者: yoruba    时间: 2009-2-22 12:44
关于反硝化除磷的论文文献,论坛已有上传存在大量重复和零散现象,不易下载阅读。在补充了两篇论文后,我将此部分论文重新打包如下,方便查阅:
作者: 0806101010    时间: 2009-2-22 12:45
余版开天辟地,数字协礼祝贺!
作者: yoruba    时间: 2009-2-22 12:53
标题: 09.02.22上传两图,欢迎讨论
以上是污水传统硝化和反硝化的基础回顾部分,详细说明了其中的生化反应,以便下面用于对比分析。 本问题未完待续 [ 本帖最后由 yoruba 于 2014-12-22 14:53 编辑 ]
作者: cygyc-gc    时间: 2009-2-22 12:56
原帖由 冷水澡 于 2009-2-21 23:02 发表 我有个疑问,如果硝酸盐氮排放会不造成水体富营养化呢? 还有PAO是否有脱氮的能力吗?
对于pao,有试验已经证明,其中一部分可以起到反硝化作用。名称就是反硝化除磷菌。但是,如老余说的,工程应用方面少,估摸着还得让发现者们再鼓捣鼓捣。
作者: shenghe516    时间: 2009-2-22 13:01
原帖由 yoruba 于 2009-2-22 12:53 PM 发表 178847178848 以上是污水传统硝化和反硝化的基础回顾部分,详细说明了其中的生化反应,以便下面用于对比分析。 本问题未完待续
这部分里面的数据很有意思,呵呵,值得学习,
作者: cygyc-gc    时间: 2009-2-22 13:07
老余,速度快点。想要精华不?
作者: yoruba    时间: 2009-2-22 13:09
原帖由 shenghe516 于 2009-2-22 13:01 发表 这部分里面的数据很有意思,呵呵,值得学习,
里面的数据和反应式,参考了《废水生物处理》《废水生物处理新技术——理论与应用》《活性污泥法理论与技术》等多本大部头,修正了一些错误之处。是前年冬天俺花了一个周的晚上时间才整理完的。有兴趣的朋友研究一下,看看是否还有错误。
作者: ipgood    时间: 2009-2-22 13:17
有一句话,应该是还原成氮气和水的过程,不是还原成氮气或者水的过程。我认为这样比较严谨。
作者: jy03331898    时间: 2009-2-22 13:18
希望 余版更多的搜集设备照片 来个图文并茂的总结
作者: weiguigui    时间: 2009-2-22 13:23
哈哈,这么多高手的一个帖子,看版主的开贴就要收藏,鉴于现在就几页,等把余版养肥了再吃
作者: yoruba    时间: 2009-2-22 13:27
原帖由 ipgood 于 2009-2-22 13:17 发表 有一句话,应该是还原成氮气和水的过程,不是还原成氮气或者水的过程。我认为这样比较严谨。
收到,确实笔误了,自己打屁屁
作者: ipgood    时间: 2009-2-22 13:29
应该是以硝酸盐和氧作为电子受体。你看是更合适。 分子式的配平没有问题。 [ 本帖最后由 ipgood 于 2009-2-22 13:42 编辑 ]
作者: yoruba    时间: 2009-2-22 13:29
原帖由 jy03331898 于 2009-2-22 13:18 发表 希望 余版更多的搜集设备照片 来个图文并茂的总结
最后的电子版出来,我会考虑加入图片,力求图文并茂!谢谢建议!
作者: yoruba    时间: 2009-2-22 13:31
原帖由 ipgood 于 2009-2-22 13:29 发表 应该是以硝酸盐中的氧作为电子受体。你看是更合适。 分子式的配平,不知道是不是对啊。
是N吧?N的价位下降了,O始终是-2价。 正常情况下是对的,要不帮我查查吧
作者: ipgood    时间: 2009-2-22 13:34
我一直是这么认为的,你自己考证一下。
作者: ipgood    时间: 2009-2-22 13:41
是我说错了。我的意思是说利用硝酸盐和氧(因为缺氧,一定有氧)为电子受体。
作者: yoruba    时间: 2009-2-22 13:48
原帖由 ipgood 于 2009-2-22 13:41 发表 是我说错了。我的意思是说利用硝酸盐和氧(因为缺氧,一定有氧)为电子受体。
收到,呵呵
作者: yoruba    时间: 2009-2-22 13:57
方程式还真有个小错误,硝化反应的总式,生成物中应该是硝酸盐,误写为亚硝酸盐了,角标需要改一下。已在最终版本内修正。呵呵
作者: cygyc-gc    时间: 2009-2-22 13:58
稀里糊涂的收到短消息过来看看,俩人已经共识,白来了,再稀里糊涂的走。
作者: cygyc-gc    时间: 2009-2-22 14:10
对于1g氨氮全部转成硝酸氮,其过程的一些数据,我看到目前的两个版本的说法: 1. 消耗7.07g碱度,消耗氧气4.25g。 2. 消耗碱度7.14g,消耗氧气4.57g。 第一个和第二个的差别,主要源于第一个考虑了微生物合成作用。
作者: cygyc-gc    时间: 2009-2-22 14:11
以上说法刚兴趣的可以找《废水工程——处理及回用》第四版 (化工出版社)P445页看看。 这本书论坛有。
作者: yoruba    时间: 2009-2-22 14:13
原帖由 cygyc-gc 于 2009-2-22 14:10 发表 对于1g氨氮全部转成硝酸氮,其过程的一些数据,我看到目前的两个版本的说法: 1. 消耗7.07g碱度,消耗氧气4.25g。 2. 消耗碱度7.14g,消耗氧气4.57g。 第一个和第二个的差别,主要源于第一个考虑了微生物合成作 ...
是的,理论上应该考虑细胞的合成。在实际工程中,不必把数据精确到小数点后。考虑了细胞合成,还没考虑细胞自溶分解呢
作者: 冷水澡    时间: 2009-2-22 14:25
不对啊,这好像不是余老大的地盘啊,怎么跑到这个版了?
作者: zslymm0316    时间: 2009-2-22 14:28
好多资源啊!!!!!!!!!!1
作者: ipgood    时间: 2009-2-22 15:04
是合成了反硝化菌。也可以说是细胞。
作者: luys7174    时间: 2009-2-22 21:16
还是希望余版一次性将所有内容一并贴出
作者: yoruba    时间: 2009-2-22 21:33
原帖由 luys7174 于 2009-2-22 21:16 发表 还是希望余版一次性将所有内容一并贴出
会的,不过要在最后了,呵呵
作者: josephoneone    时间: 2009-2-22 22:05
不如找个小秘帮你整理吧。
作者: yoruba    时间: 2009-2-22 22:52
标题: 09.02.22夜上传两图,欢迎讨论
接23楼 本问题未完待续 [ 本帖最后由 yoruba 于 2014-12-22 14:54 编辑 ]
作者: surftang    时间: 2009-2-23 11:20
我看过一资料显示 硝化反应最适宜PH 是6~7.5 亚硝化反应最适宜PH是7~8.5
作者: yoruba    时间: 2009-2-23 11:39
目前现有资料对于两反应的最佳ph确实说法不一,已查得多个版本。 本文引用Grady C P L ,Jr和H C Lim的研究,是两个实验得到的反应速率曲线
作者: S-Zol    时间: 2009-2-23 13:15
老大厉害的 跟进看看。太激动了
作者: haifeng521gdg    时间: 2009-2-23 14:21
一个相当不错的好帖子,
作者: 冷水澡    时间: 2009-2-23 15:13
标题: 请教个问题
我在一本书上面看到的 硝态氮的存在也会消耗有机基质而抑制PAO的生长,影响到好氧条件下PAO对磷的吸收。同时,硝态氮会 被部分生物PAO利用作为电子受体进行反硝化,影响发酵过程,抑制了PAO的释磷和摄磷能力及PHB的合成 我现在很迷糊,除了DPB菌外普通的PAO有没硝化能力呢?
作者: tianqiang0316    时间: 2009-2-23 15:27
继续上啊,等着呢。
作者: 冷水澡    时间: 2009-2-23 15:35
还有鱼老大和我们谈谈各种脱氮工艺的比较 A/0,AA/0,UCT,VIP等 大家觉得有什么好的脱氮工艺继续补充 坚持把鱼老大搞死
作者: IORI YAGAMI    时间: 2009-2-23 16:02
跟上:三级生物脱氮系统,二级生物脱氮系统。。。 同步脱氮除磷的:巴登福工艺,Phoredox工艺,氧化沟。。分DE,卡式,奥贝尔,三沟式。
作者: xueshelly    时间: 2009-2-23 16:10
收藏了先,打印下来慢慢研究。
作者: qinuobiya    时间: 2009-2-23 16:11
过来学习一下!!我们很多客户脱氮都不是很好!
作者: 冷水澡    时间: 2009-2-23 16:12
怎么感觉水世界变屠宰场了?
作者: IORI YAGAMI    时间: 2009-2-23 16:20
标题: 回复 59# 的帖子
寒冰~~ 除氮氨氮跟脱氮是有差距的。。。 得看下哪步被挡住了
作者: 0806101010    时间: 2009-2-23 18:01
标题: 回复 60# 的帖子
余是屠宰废水行家!
作者: yoruba    时间: 2009-2-23 18:16
标题: 09.02.23上传两图,欢迎讨论
接49楼 [attach]179269[/attach] 本问题结束,明天下一问题,请耐心等待
作者: ipgood    时间: 2009-2-23 19:30
说的很好,总结得当。
作者: khenv    时间: 2009-2-23 20:22
原帖由 yoruba 于 2009-2-21 21:45 发表 1.查的下列资料内容:“总氮(TN):污水中含氮化合物分为有机氮、氨氮、亚硝酸盐氮、硝酸盐氮,四种含氮化合物总量称为总氮(TN)。凯氏氮(TKN)是有机氮与氨氮之和。”也有见到“尿素属于无机氮”的说法。见截图: 178 ...
好不容易网接上了! 尿素是有机物---所以是有机氮。 由于尿素结构简单,十分容易被生物分解为氨氮,氨氮才是无机氮,而氨氮是尿素分解出的衍生物。 复杂有机氮也能逐渐分解为氨氮,不能说有机氮又是无机氮。
作者: yoruba    时间: 2009-2-23 20:53
应冷猪和菜猪要求,亲手制作并上传多个同步脱氮除磷工艺示意图,以便于网友理解其中的不同。 注:论坛中原有陆博之同步脱氮除磷工艺英文版示意图,如有兴趣请自行查阅:http://www.chinacitywater.org/bbs/viewthread.php?tid=101263&;highlight=%2B%2Bluys7174#COPYRIGHT(C)%202004%20BY%20FREEGINE%20INC.%20ALL%20RIGHTS%20RESERVED. [attach]179282[/attach] [attach]179283[/attach] [attach]179284[/attach] [ 本帖最后由 yoruba 于 2009-2-23 21:16 编辑 ]
作者: yoruba    时间: 2009-2-23 20:54
应冷猪和菜猪要求,亲手制作并上传多个同步脱氮除磷工艺示意图,以便于网友理解其中的不同。 [attach]179285[/attach] [attach]179286[/attach] [attach]179287[/attach]
作者: yoruba    时间: 2009-2-23 20:54
应冷猪和菜猪要求,亲手制作并上传多个同步脱氮除磷工艺示意图,以便于网友理解其中的不同。 [attach]179288[/attach] [attach]179289[/attach]
作者: yoruba    时间: 2009-2-23 20:55
应冷猪和菜猪要求,亲手制作并上传多个同步脱氮除磷工艺示意图,以便于网友理解其中的不同。 [attach]179290[/attach] [attach]179291[/attach]
作者: yoruba    时间: 2009-2-23 20:59
标题: 提两个问题:
1.各种同步BNR工艺的缺点? 2.谁有兴趣自己发明点同类工艺?
作者: cygyc-gc    时间: 2009-2-23 21:02
老余付出之后,有人会没事偷着乐。
作者: luys7174    时间: 2009-2-23 21:37
原帖由 yoruba 于 2009-2-23 20:59 发表 1.各种同步BNR工艺的缺点? 2.谁有兴趣自己发明点同类工艺?
1、可以写篇较长篇幅的综述(余版你可以试试看) 2、我曾经的工艺是:厌氧--好氧--缺氧,效果不错,还是“短程亚硝化”
作者: yoruba    时间: 2009-2-23 21:42
原帖由 luys7174 于 2009-2-23 21:37 发表 1、可以写篇较长篇幅的综述(余版你可以试试看) 2、我曾经的工艺是:厌氧--好氧--缺氧,效果不错,还是“短程亚硝化”
猫猫会很高兴我早早的把7w字凑出来,有时间我试试吧,能力有限,完事又要摆脱老兄了 有个问题:这个工艺缺氧的碳源考的是:内源?外加?other?缺氧后面跟一个好氧作为保险是不是好一些?
作者: luys7174    时间: 2009-2-23 21:48
原帖由 yoruba 于 2009-2-23 21:42 发表 猫猫会很高兴我早早的把7w字凑出来,有时间我试试吧,能力有限,完事又要摆脱老兄了 有个问题:这个工艺缺氧的碳源考的是:内源?外加?other?缺氧后面跟一个好氧作为保险是不是好一些?
缺氧碳源:内源量不足以保证缺氧,所以是外加。 缺氧时间控制好就行,无需好氧。
作者: yoruba    时间: 2009-2-23 21:54
1.如果依靠外加易生化碳源,则只有保证碳源充足才能保证反硝化的彻底程度?那么工程上要在保证碳源充足和不可过量之间平衡... 2.此法反硝化更加彻底,那么污泥中存在的硝酸盐浓度更低,若生化池最终出水DO不足,便增加了造成污泥流程中(甚至二沉池)发生厌氧释磷的机会?
作者: yoruba    时间: 2009-2-23 22:39
本帖再有灌水,一律金钱-10,特此告知。 希望网友遵守论坛规定:http://www.chinacitywater.org/bb ... 1713&extra=page%3D1,认真回帖,尊重他人的帖子。 ps:我不想这个帖子再加上阅读权限!
作者: 冷水澡    时间: 2009-2-23 22:53
个人对于UCT和VIP工艺很感兴趣
作者: yoruba    时间: 2009-2-23 22:58
有请冷猪分析一下MUCT比UCT改进后的优点,这是当初我经理问我的问题。
作者: 冷水澡    时间: 2009-2-23 23:21
再来点VIP的
作者: 冷水澡    时间: 2009-2-23 23:26
UCT和VIP的比较
作者: 冷水澡    时间: 2009-2-23 23:34
UCT不能保证缺氧池中硝酸盐完全反硝化,这样可能还有部分硝酸盐回流进入厌氧池 而MUCT能够完全解决这个问题,从而保证除磷效果 如果说在除磷效果要求不高的前提下可以选择UCT
作者: hubeijk    时间: 2009-2-24 13:22
怎么基本上都是说的关于脱氮的呢,有其他方面的吗? 硝化反应的最佳PH的控制一般在多少? 我们厂为了省碱,一般将硝化反应的PH控制在7--7.5,运行起来也挺好的。
作者: 冷水澡    时间: 2009-2-24 17:05
杀鱼砖家团火热征集中 现在有成员 小冷,菜鸟,小茶,沧浪 欢迎大家的加入
作者: yoruba    时间: 2009-2-24 18:49
标题: 09.02.24上传两图,欢迎讨论
[attach]179520[/attach]
作者: IORI YAGAMI    时间: 2009-2-24 19:29
标题: 补充下氧化沟工艺脱氮除磷的。。
补充下氧化沟工艺脱氮除磷的。。
作者: IORI YAGAMI    时间: 2009-2-24 19:30
2.2.PI型氧化沟的脱氮除磷   PI(Phase Isolation)型氧化沟,即交替式和半交替式氧化沟,是七十年代在丹麦发展起来的,其中包括DE型、T型和VR型氧化沟,随着各国对污水处理厂出水氮,磷含量要求越来越严,因而开发出现了功能加强的PI型氧化沟,主要由Kruger公司与Demmark技术学院合作开发的,称为Bio-Denitro和Bio-Denipho工艺,这两种工艺都是根据A/O和A2/O生物脱氮除磷原理,创造缺氧/好氧,厌氧/缺氧/好氧的工艺环境,达到生物脱氮除磷的目的。
作者: IORI YAGAMI    时间: 2009-2-24 19:30
2.2.1 DE型、T型氧化沟脱氮工艺   DE型氧化沟为双沟系统,T型氧化沟为三沟系统,其运行方式比较相似,都是通过配水井对水流流向的切换,堰门的起闭以及曝气转刷的调速,在沟中创造交替的硝化,反硝化条件,以达到脱氮的目的。其不同之处在于DE型氧化沟系统是二沉池与氧化沟分建,有独立的污泥回流系统;而T型氧化沟的两侧沟轮流作为沉淀池。
作者: IORI YAGAMI    时间: 2009-2-24 19:31
 2.2.2 VR型氧化沟脱氮工艺   VR氧化沟沟型宛如通常的环形跑道,中央有一小岛的直壁结构,氧化沟分为两个容积相当的部分,其水平形式如反向的英文字母C,污水处理通过二道拍门和二道出流堰交替起闭进行连续和恒水位运行。
作者: IORI YAGAMI    时间: 2009-2-24 19:31
2.2.3 PI型氧化沟同时脱氮除磷工艺   交替式氧化沟在脱氮效果上良好,为了达到除磷效果,通常在氧化沟前设置相应的厌氧区或构筑物或改变其运行方式。据国内外实际运行经验显示,这种同时脱氮除磷工艺只要运行时控制的好,可以取得很好的脱氮除磷效果。    西安北石桥污水净化中心采用具有脱氮除磷的DE型氧化沟系统(前加厌氧池),一期工程处理能力为15万立方米/天,对各阶段处理效果实测结果表明,DE型氧化沟处理城市污水效果显著。COD、TN、TP的总去除效率分别达到87.5%-91.6%,63.6%-66.9%,85.0%-93.4%,出水TN为9.0-10.1mg/l,TP为0.42-0.45mg/l,出水水质优于国家二级出水排放标准。   上述三种PI型氧化沟脱氮除磷工艺都有转刷的调速,活门、出水堰的启闭切换频繁的特点,对自动化要求高,转刷利用率低,故在经济欠发达的地区受到很大的限制。
作者: IORI YAGAMI    时间: 2009-2-24 19:32
2.3 奥贝尔氧化沟脱氮除磷工艺   Orbal氧化沟简称同心圆式,它也是分建式,有单独二沉池,采用转碟曝气,沟深较大,它的脱氮效果很好,但除磷效率不够高,要求除磷时还需前加厌氧池。应用上多为椭圆形的三环道组成,三个环道用不同的DO(如外环为0,中环为1,内环为2),有利于脱氮除磷。采用转碟曝气,水深一般在4.0~4.5m,动力效率与转刷接近,现已在山东潍坊、北京黄村和合肥王小郢的城市污水处理厂应用。
作者: IORI YAGAMI    时间: 2009-2-24 19:33
2.4 卡鲁塞尔氧化沟脱氮除磷工艺   2.4.1传统的卡鲁塞尔氧化沟工艺   卡鲁塞尔(Carrousel)氧化沟是1967年由荷兰的DHV公司开发研制的。它的研制目的是为满足在较深的氧化沟沟渠中使混合液充分混合,并能维持较高的传质效率,以克服小型氧化沟沟深较浅,混合效果差等缺陷。至今世界上已有850多座Carrousel氧化沟系统正在运行,实践证明该工艺具有投资省、处理效率高、可靠性好、管理方便和运行维护费用低等优点。Carrousel氧化沟使用立式表曝机,曝气机安装在沟的一端,因此形成了靠近曝气机下游的富氧区和上游的缺氧区,有利于生物絮凝,使活性污泥易于沉降,设计有效水深4.0-4.5米,沟中的流速0.3米/秒。BOD5的去除率可达95%-99%,脱氮效率约为90%,除磷效率约为50%,如投加铁盐,除磷效率可达95%。   2.4.2.单级卡鲁塞尔氧化沟脱氮除磷工艺   单级卡鲁塞尔氧化沟有两种形式:一是有缺氧段的卡鲁塞尔氧化沟,可在单一池内实现部分反硝化作用,使用于有部分反硝化要求,但要求不高的场合。另一种是卡鲁塞尔A/C工艺,即在氧化沟上游加设厌氧池,可提高活性污泥的沉降性能,有效控制活性污泥膨胀,出水磷的含量通常在2.0mg/l以下。以上两种工艺一般用于现有氧化沟的改造,与标准的卡鲁塞尔氧化沟工艺相比变动不大,相当于传统活性污泥工艺的A/O和A2/O工艺。   2.4.3.合建式卡鲁塞尔氧化沟   缺氧区与好氧区合建式氧化沟式美国EIMCO公司专为卡鲁塞尔系统设计的一种先进的生物脱氮除磷工艺(卡鲁塞尔2000型)。它的构造上的主要改进是在氧化沟内设置了一个独立的缺氧区。缺氧区回流渠的端口处装有一个可调节的活门。根据出水含氮量的要求,调节活门张开程度,可控制进入缺氧区的流量。缺氧和好氧区合建式氧化沟的关键在与于对曝气设备充氧量的控制,必须保证进入回流渠处的混合液处于缺氧状态,为反硝化创造良好环境。缺氧区内有潜水搅拌器,具有混合和维持污泥悬浮的作用。   在卡鲁塞尔2000型基础上增加前置厌氧区,可以达到脱氮除磷的目的,被称为A2/C卡鲁塞尔氧化沟。   四阶段卡鲁塞尔Bardenpho系统在卡鲁塞尔2000型系统下游增加了第二缺氧池及再曝气池,实现更高程度的脱氮。五阶段卡鲁塞尔Bardenpho系统在A2/C卡鲁塞尔系统的下游增加了第二缺氧池和在曝气池,实现更高程度的脱氮和除磷。   综上所述,厌氧,缺氧与好氧合建的氧化沟系统可以分为三阶段A2/O系统以及四、五阶段Bardenpho系统,这几个系统均是A/O系统的强化和反复,因此这种工艺的脱氮除磷效果很好,脱氮率达90%-95%。   另外,卡鲁塞尔3000型氧化沟也有较好的脱氮除磷效果。在此有情鱼板GG加以详述。
作者: IORI YAGAMI    时间: 2009-2-24 19:33
2.4.4. 合建式一体化氧化沟   是指集曝气、沉淀、泥水分离和污泥回流功能为一体,无需建造单独二沉池的氧化沟。这种氧化沟设有专门的固液分离装置和措施。它既是连续进出水,又是合建式,且不用倒换功能,从理论上讲最经济合理,且具有很好的脱氮除磷效果。   一体化氧化沟除一般氧化沟所具有的优点外,还有以下独特的优点:   ①工艺流程短,构筑物和设备少,不设初沉池、调节池和单独的二沉池;   ②污泥自动回流,投资少、能耗低、占地少、管理简便;   ③造价低,建造快,设备事故率低,运行管理工作量少;   ④固液分离效果比一般二次沉淀池高,使系统在较大的流量浓度范围内稳定运行。  
作者: ipgood    时间: 2009-2-24 19:43
后者的作用不只是这些。 吸附,共沉淀,还原等等吧。
作者: superboy2001    时间: 2009-2-24 19:45
这里人太猛了,高手如云
作者: yoruba    时间: 2009-2-24 19:48
原帖由 ipgood 于 2009-2-24 19:43 发表 后者的作用不只是这些。 吸附,共沉淀,还原等等吧。
恩,这方面你还真的下功夫帮我修改修改。吸附共沉还原等是原理,其目的除了改善B/C外还有?
作者: superboy2001    时间: 2009-2-24 19:57
下来了,看看,谢谢楼主
作者: yoruba    时间: 2009-2-24 20:01
原帖由 superboy2001 于 2009-2-24 19:57 发表 下来了,看看,谢谢楼主
希望你能对你有用,哪怕一丁点
作者: IORI YAGAMI    时间: 2009-2-24 20:08
标题: 回复 82# 的帖子
硝化分:亚硝化:最适PH值7—8.5,氧化1mg氨氮需要7.14mg碱度(不考虑细菌增值) 硝化:最适PH值6—7.5,碱度无变化。 你控制硝化在7—7.5是完全可以的。。 另外补充碱需要量的计算: 典型的城市污水。氨氮约20-40mg/l,TKN约50-60mg/l。碱度约300mg/l(以碳酸钙计算)左右,假定部分TKN用于细胞的合成,部分转化为氨氮,则污水中的氨氮约50mg/l 左右,硝化反应消耗的碱约50*3.57*0.9=161mg/l(按硝化效率90%计算)。可知,对于城市污水生物脱氮工艺不需外加碱。对于含氨氮较高的工业废水,通常需要补充碱才能使得消化池PH维持再7.2—8之间,加碱量可按:W=3.6KQ*[(NH4-N)o-(NH4-N)e]估算,K为安全系数,约1.2-1.3 当然了,你考虑加碱度的时候,必须看反硝化的进行程度。。 我们这边的水,进水的PH是6-7,氨氮的去除率照样可以到达90%以上。。具体的是要看实际情况。。不能被书本框死,能达标就是王道。。
作者: yoruba    时间: 2009-2-24 20:16
硝化时曝气池ph保持在7以上就行,最佳仅仅是最佳,何况现在说法都不同意 实测曝气池硝化过程还有ph上升的,经常搞得我一头雾水... 菜猪要保持碱度一词在前后上的统一 城市污水碱度平衡计算中,似乎没有考虑氨化带来的碱度吧?
作者: IORI YAGAMI    时间: 2009-2-24 20:24
这种东西确实都是很微观的。 有的时候研究是为了爱好,不过那些东西太伤脑了。 氨化带碱度,脱碳过程也带来碱度的。 一般在计算的时候都没有考虑。 还有鱼板你整下卡式3000氧化沟的机理。 究竟是在什么地方先进了。




欢迎光临 水世界-水处理技术社区(论坛) (http://bbs.chinacitywater.org/)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