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世界-水处理技术社区(论坛)

标题: 对于氧化沟工艺中使用的各种曝气方式的讨论 [打印本页]

作者: lngg8er    时间: 2009-8-9 01:05
标题: 对于氧化沟工艺中使用的各种曝气方式的讨论
最近对氧化沟工艺很有兴趣,但看到了氧化沟工艺常用设备一般有曝气转刷、曝气转盘、倒伞曝气器,水的推流可以选用水下推流器。我在想,这些常用在氧化沟上的曝气设备都存在检修率高、动力消耗大、水量适应性不太好的问题。能不能考虑使用传统的鼓风曝气系统+水下推流器,特别是混合曝气器之类的曝气方式呢?对于这几种组合,那种真正的经济可靠呢?大家不妨讨论下! [ 本帖最后由 cygyc-gc 于 2009-8-10 14:06 编辑 ]
作者: echolee77    时间: 2009-8-9 20:14
曝气转刷動力消耗應該較省吧! 傳统的鼓风曝气系统+水下推流器也有人用
作者: shuchanglangzi    时间: 2009-8-9 20:31
标题: 曝气设备
Carrousel3000系统:曝气设备设计比较巧妙,在表曝机下安装了导流筒,抽吸缺氧混合液,采用水下推进器解决流速问题。氧的传达效率高,设备的利用率以高,由于有导流筒,增加了池深,减少了占地面积。 参考
作者: aitj213    时间: 2009-8-10 08:20
谢谢各位前辈分享,我是来学习滴。期待更完美的解答。
作者: fengxiangxuan    时间: 2009-8-10 13:41
还有一种推流曝气,
作者: cygyc-gc    时间: 2009-8-10 14:09
标题: 回复 5# 的帖子
这是靠浮力的推流装置吧。
作者: cygyc-gc    时间: 2009-8-10 14:11
这样的曝气装置,平时见得少一点。
作者: lngg8er    时间: 2009-8-10 19:09
大家可以比较、讨论下各种氧化沟工艺上常用的曝气系统呀!
作者: 冷水澡    时间: 2009-8-10 22:07
标题: 回复 7# 的帖子
CC老师这个是爱尔氧吧
作者: cygyc-gc    时间: 2009-8-11 11:26
具体叫啥既不清楚了。当时问过人家,告诉了名字。 当时记得是说这个设备得20w一台。
作者: YiLanYiLan    时间: 2009-8-11 15:33
我觉得倒伞曝气简单易操作,维修方便。
作者: 冷水澡    时间: 2009-8-11 21:30
应该是爱尔氧,美国产的 现在江苏一些厂家也做这个,用的比较少
作者: lngg8er    时间: 2009-8-11 22:06
如果不考虑推流的话,我是想用鼓风曝气代替机械曝气系统(但不知道推流器是否真的很可靠)!但是,问题又来了,如果是鼓风曝气,如何做到类似机械表面曝气方式所特有的DO浓度阶段分布?是曝气盘之类的沿水流方向做一定的疏密安装分布?还是单独用支管来来控制部分空间范围的曝气强度? 混合曝气系统需要鼓风和回流水系统,能耗也不小,但充氧理论感觉比较先进. 喷嘴内充氧 在混合曝气器内,工作介质经内喷嘴高速喷射,穿过外喷嘴前与引射介质接触,卷吸、切割、分散、溶解引射介质,引射介质中的氧快速溶入工作介质,同时形成气液混合物。 水平射流区充氧 气液混合物仍以较高的速度喷射出外喷嘴,与生物反应器内污水存在速度差,可以进行二次切割。生物反应器内污水被气液混合物卷吸、切割、分散,气液混合物中的溶解氧、气体中的氧气快速分散、溶解进入污水,同时形成气液泥三相混合污水。 垂直上升区充氧 内部微小气泡降低了三相混合污水密度,使三相混合污水上升流动。期间生物反应器内污水不断加入上升流体,使三相混合污水亏 氧状态加剧,可继续、大量吸收、溶解微小气泡中的氧份。此阶段曝气充氧原理同一般鼓风曝气方式,在这里微小气泡能供给最大的充 氧量和紊流搅拌作用。 二次紊流区充氧 三相混合污水大量涌出液面,在动量和重力作用及影响下向液面下翻滚。此时可带动微小气泡再次进入污水,同时吸收部分界外空气进入污水,产生额外的紊流作用,使微小气泡中的氧最大限度地溶入污水。
作者: shuchanglangzi    时间: 2009-8-12 14:56
标题: 回复 5# 的帖子
这貌是百乐卡工艺的曝气设备吧?? 不知对不?楼主确定一下!!! 谢!
作者: fanronggui    时间: 2009-8-12 17:01
谢谢各位,我是来学习滴。期待更多的资料。
作者: fanronggui    时间: 2009-8-12 17:03
期待有更多的资料上来!
作者: trackjay    时间: 2009-8-12 19:12
我们使用倒伞表曝机感觉动力消耗不是好大,而且故障也不多,维修简便。 5楼和7楼的图片是螺旋自吸曝气机,又推进器和鼓风机组成,在螺旋浆的中间有个空管和鼓风机相连,在需养量低时不用鼓风,靠螺旋浆的负压把空气吸入水中曝气,在需氧量高时可开启鼓风机曝气。设备的如水角度可以调节以控制曝气深度。
作者: fenghai    时间: 2009-8-12 22:42
标题: 回复 7# 的帖子
这应该不是曝气装置,而是防止污泥沉降的搅拌机吧
作者: fenghai    时间: 2009-8-12 22:51
各位老师请问一下潜水推流器有没有质量过硬的品牌,上海川源的有的吗,我现在使用的故障频率相当高,对此非常头疼,请各位给予指导。期待中
作者: dalive    时间: 2009-8-14 09:48
楼主是个爱思考的人,这个想法也可以,但传统的鼓风曝气常用于较小的系统,氧化沟一般都很长、很大。鼓风的配气需要很长很复杂的管道系统,且不容易实现均匀。现在用的水下曝气机单个的覆盖服务面积都是比较大的,相对来说管道简单些。个人意见,呵呵。
作者: cooker    时间: 2009-8-14 12:49
绍兴污水厂二期就是用的管道曝气+推流搅拌
作者: chinabijun    时间: 2009-8-14 18:30
光学习理论知识了 还没见过这些具体的器械 谢谢啦
作者: 5201156    时间: 2009-8-14 20:31
标题: 回复 19# 的帖子
推流器国外的好,我忘记叫什么品牌了,不好意思,过两天我发上来,我们这里建二期,全部用国外品牌,好像是施奈德的,我们现在用菲利的好像,反正这两个品牌一个是国外的。用的台数少,而且质量好。
作者: lngg8er    时间: 2009-8-14 21:48
原帖由 dalive 于 2009-8-14 09:48 发表 楼主是个爱思考的人,这个想法也可以,但传统的鼓风曝气常用于较小的系统,氧化沟一般都很长、很大。鼓风的配气需要很长很复杂的管道系统,且不容易实现均匀。现在用的水下曝气机单个的覆盖服务面积都是比较大的,相 ...
其实鼓风曝气系统是否也可以按照局部安装+水下推流器组合运行,须要一个实例验证。我想应该是可行的吧。
作者: 6508017    时间: 2009-8-17 09:59
表面曝气机和罗茨鼓风机都有可能出现死角,曝气可能不是很均匀,但我想还是选择罗茨曝气机出现的死角还是较少些
作者: ForeverTain    时间: 2009-8-17 12:54
嗯。,在这里学到了一点东西,谢谢
作者: lixiaoming251    时间: 2009-8-17 16:30
随着射流曝气装置的不断创新,不断改进。会促进很多新型的工艺出现,而且这些工艺将更加高效,更加节约占地,更趋于一体化。射流曝气特殊的水力特征,我们可以合理的去利用。。。
作者: naturesu    时间: 2009-8-19 09:51
真是头疼,氧化沟的推流器老是出现问题!
作者: hulijin3    时间: 2009-8-19 12:12
从满足曝气池生物需氧和长远运行来看,俺还是喜欢水下的鼓风曝气。表曝的氧化沟,在运行几年后,随着池内本身各种底物累积过多,负荷变大,表曝基本都不能满足运行需求,氧化沟也容易发生污泥膨胀或者这样那样的运行故障。
作者: mclg    时间: 2009-8-19 16:56
鼓风曝气只要曝气器选择合适,充氧效率肯定要比表面曝气设备效率高,但用于氧化沟时曝气方式是问题,氧化沟就是在特定位置曝气充氧,溶解氧在池中是一个自然分布的过程,换成鼓风曝气,条件变了也就不能称之为氧化沟了,再者与普通生化法一样有那么多的水下装置,检修困难,变了种的氧化沟还有什么优势?再者鼓风曝气节省下来的能耗,用于推进器未必就够用,所以除非氧化沟设计有问题(标准提高或充氧不足)很少在氧化沟中用鼓风曝气。
作者: lngg8er    时间: 2009-8-19 22:20
原帖由 mclg 于 2009-8-19 16:56 发表 鼓风曝气只要曝气器选择合适,充氧效率肯定要比表面曝气设备效率高,但用于氧化沟时曝气方式是问题,氧化沟就是在特定位置曝气充氧,溶解氧在池中是一个自然分布的过程,换成鼓风曝气,条件变了也就不能称之为氧化沟 ...
如果说要保持氧化沟的特点,我想”跑道“肯定没有改变,污水在“跑道”内的循环也没有改变,只是对供氧方式做了改变而已,比如对人的呼吸,把自主呼吸换成了人工呼吸,如此类似罢了。还有所谓的检修,是对故障的排除,如果系统设计、运行稳定可靠,那检修何来?机械曝气不是也存在沟底沉积导致清淤么?
作者: lngg8er    时间: 2009-8-19 23:03
没有什么变种不变种的,事物总有发展的,合适就好
作者: shuchanglangzi    时间: 2009-8-20 10:02
上传资料
作者: trackjay    时间: 2009-8-20 10:59
个人觉得射流曝气比较适合氧化沟。 氧化沟水流程推流运动,射流方向与流动方向一致即能充氧又能推流。如果采用鼓风曝气,气泡从底部往上翻腾会影响水流的推流。表曝机有曝气和推流的作用,但是推流作用并不是很好,而且充氧只在表面部分,除非加导流筒。
作者: wliboo    时间: 2009-8-20 15:23
我们这儿用的比较多的是曝气转碟
作者: qq61056714    时间: 2009-8-20 22:44
我想曝气效果最好的应该是溶气气浮了!这些都应该是实际问题实际考虑。
作者: liwei-xuwei    时间: 2009-8-21 08:18
标题: 回复 1# 的帖子
东西不错,只是太浪费电了
作者: bf58021    时间: 2009-8-21 08:55
很好的议题
作者: kangkuan8634    时间: 2009-8-24 11:36
我们这用的是水下微孔曝气+推流 推流器感觉德国的ABS牌子还不错。。。。。。。。。。。。
作者: cjcj1975    时间: 2009-8-24 22:30
我见过一个美国的污水处理厂,用的就是微孔曝气+搅拌器的氧化沟,效果很好,很节能。
作者: supmojo    时间: 2009-8-25 11:24
我们用的比较多的是水下曝气盘+推流,现在曝气方式多种多样,但是存在的
作者: tymww30123    时间: 2009-8-25 11:24
我用过曝气转碟、倒伞型和推流式潜水曝气机,总的来说都是动力消耗相对少点,但是充氧能力比起微孔曝气差点。所以选型时应进行比较,考虑成本。
作者: lngg8er    时间: 2009-9-17 22:09
标题: 回复 7# 的帖子
看看这种,现场用在奥贝尔氧化沟上的
作者: lngg8er    时间: 2009-9-17 22:23
看看这种,现场用在奥贝尔氧化沟上的
作者: 6508017    时间: 2009-9-21 20:37
标题: 回复 28# 的帖子
可能是由于你们厂的污泥浓度太高了,需要的动力就越大,消耗的功率就越大,这样就再好的推流器也会坏的,建议可以排泥了
作者: sxzllyht    时间: 2009-9-30 17:54
我们乐清市城市污水处理厂的氧化沟工艺就是采用的倒伞型表面曝气机+推流器方法实现的曝气,曝气效果很不错的。是今年才投入运行的新处理厂。
作者: shichao    时间: 2009-10-1 22:43
我们的氧化沟使用的是倒伞表曝机加潜水推流器,由于氧化沟较深(4米多),在某些沟道内没设推流器,仅在两端安有表曝,推流效果不够导致污泥在沟道内沉积。
作者: shifeng88    时间: 2011-4-28 13:11
现在好像推荐低曝的人也是比较多的,这样氧化沟就可以设计的比较深一些,氧利用率也很高,占地也比较省。
作者: dmuentrionment    时间: 2011-5-20 16:09
个人认为表曝不适合中国北方,冬天水温低,经过表曝后水温更低了,我们客户测过一次表曝前后水温差6度
作者: jimjim400    时间: 2011-5-21 10:20
学习学习,平时这方面碰到的少!
作者: lngg8er    时间: 2011-9-9 21:23
最近看到一个2万吨的卡鲁赛尔氧化沟,使用110kw的安徽国祯倒伞曝气器,水下推流器都开了好几台,在弯道部分污泥沉积太厉害了.沟长了,光靠表曝机推流是不行的. 好像现在很多氧化沟都逐渐偏向底曝+推流了,在设定的区域加设底曝系统,其余地方空余,直道\弯道部分加推流.
作者: jh2003    时间: 2011-9-10 14:50
我们氧化沟使用转刺表曝机+推流器,污泥浓度在8千到一万之间,能耗不算多。转刺设备维修不方便,推流器使用飞力品牌,很可靠。
作者: gzxnsqk    时间: 2011-9-15 14:15
朋友们能否指导一下,氧化沟工艺是否可以采用射流曝气方式?请解释一下原因。
作者: yxs1973    时间: 2012-4-24 11:29
这个议题还有继续讨论下去的必要。
作者: atuo123    时间: 2012-4-24 16:23
话题不错.... 我来发个问,各位觉得转刷、倒伞、转碟、鼓风曝气+低速推流搅拌器等这些曝气装置的选择有什么高见
作者: atuo123    时间: 2012-4-24 16:27
就表曝而言,还是转刷最好(尤其对中小规模的污水厂而言)。当然,如果污水厂较大,例如超过10万吨/天,就应该考虑采用底曝了。
作者: 01huanbao    时间: 2014-2-12 11:27
标题: 回复 56# 的帖子
同意:现在很多氧化沟都逐渐偏向底曝+推流了,在设定的区域加设底曝系统,其余地方空余,直道\弯道部分加推流。
作者: 20121221    时间: 2014-2-12 12:14
原帖由 01huanbao 于 2014-2-12 11:27 发表 同意:现在很多氧化沟都逐渐偏向底曝+推流了,在设定的区域加设底曝系统,其余地方空余,直道\弯道部分加推流。
此设计可防止污泥沉积 而且曝气效果也好 设备卖的也多
作者: haojun201287    时间: 2014-4-28 20:49
原帖由 jh2003 于 2011-9-10 14:50 发表 我们氧化沟使用转刺表曝机+推流器,污泥浓度在8千到一万之间,能耗不算多。转刺设备维修不方便,推流器使用飞力品牌,很可靠。
这个高的污泥浓度 能耗还不算高?
作者: haojun201287    时间: 2014-4-28 20:55
原帖由 atuo123 于 2012-4-24 16:23 发表 话题不错.... 我来发个问,各位觉得转刷、倒伞、转碟、鼓风曝气+低速推流搅拌器等这些曝气装置的选择有什么高见
很怀疑这些曝气方式的充氧效率
作者: 2785723008    时间: 2014-4-29 08:17
还有离心曝气机,射流曝气机
作者: lngg8er    时间: 2014-5-2 06:56
突然想起一个问题: 当初选择表曝作为氧化沟的一种特殊曝气方式,兼顾曝气推流的作用,是不是有其特别的考虑?为什么国外的技术到了国内就有各种问题出现,比如曝气效果、推流效果跟不上?是氧化沟的设计在“引用”的使用出现了一些众所周知的变化(比如沟深、沟宽比国外的经典设计变大了)? 如果真如猜测所言,那就是说,我们在使用别人的技术的时候,并不一定能完全理解人家的设计初衷。
作者: thehtwoo    时间: 2014-5-6 07:59
标题: 回复 1# 的帖子
还用讨论吗?当然是微孔曝气+推流器啦!
作者: thehtwoo    时间: 2014-5-6 08:01
标题: 回复 5# 的帖子
to:fengxiangxuan,这东西我太熟悉了,呵呵,你发的照片是福星还是娄江厂的啊?
作者: thehtwoo    时间: 2014-5-6 08:02
标题: 回复 7# 的帖子
to:cygyc-gc,这是亿达的曝气机,哈哈,效果一般!
作者: thehtwoo    时间: 2014-5-6 08:11
标题: 回复 62# 的帖子
现在脱氮除磷的要求高了,基本都设置厌氧,缺氧区,单靠氧化沟本身的厌氧和好氧无法达到出水要求,所以现在的氧化沟很多都是利用他完全混合和推流的水力模型作为沟型而已了,所以无所谓DO的分布等等了!国外的很多东西都是很多年前的设计了,另外和国内的使用情况也不一样!至少对于能耗来说对于他们占处理成本就比我们的少很多,所以我们国内用微孔+推力器比较合适!
作者: bushiyinweijimo    时间: 2014-5-7 14:24
原帖由 fengxiangxuan 于 2009-8-10 13:41 发表 还有一种推流曝气,
挺有意思的创意,,,,,,,,




欢迎光临 水世界-水处理技术社区(论坛) (http://bbs.chinacitywater.org/)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