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世界-水处理技术社区(论坛)

标题: AAO工艺总氮的去除 [打印本页]

作者: chenyuge1988    时间: 2015-2-1 01:20
标题: AAO工艺总氮的去除
各位师兄师姐们,最近我厂的总氮一直不合格。进水总氮在50以上,BOD在100左右,氨氮在40左右,二出水氨氮在0.3左右,而总氮在20多,一直达不到一级A,最近在缺氧池新安装两台潜水回流泵,说是可以帮助反硝化的,我们将两台泵的频率固定在28时,出水总氮达到了50多,一期60多,二期80多,然后将频率固定在20,一期总氮20多一点,二期25。我们的外回流大概在90-100(我估算的),而内回流是在好氧池出水口同缺氧池之间是相同的,也就是上边是出水槽,底下是完全相通的,不知道内回流是多大,请问我应该怎么做才能降低总氮呢? [ 本帖最后由 xinpai1999 于 2015-2-1 22:27 编辑 ]
作者: bushiyinweijimo    时间: 2015-2-1 21:06
氨氮0.3,在反硝化上找解决办法。 总氮20多,你的内回流怎么会不知道流量、 回流形式:是水泵还是什么?能给图片看看嘛?
作者: xinpai1999    时间: 2015-2-1 22:41
潜水回流泵不是装在缺氧池和曝气池出水堰联通的墙壁上吗?照你的描述应该如此?及时没有安装流量计,根据泵的额定流量及频率也可估算。 出水总氮问题如寂寞版主所讲,从反硝化找根源。 反硝化脱氮也不是内回流比越大越好。回流比越大,缺氧池停留时间越短,所以要根据你的实际情况而定。
作者: yql3ii    时间: 2015-2-2 08:53
有两个问题: 1、进水的BOD有点低,如果按传统的硝化反硝化很难做到比较好的结果。只有按短程硝化才有可能。 2、曝气量比较大,好氧池DO偏高。内回流到缺氧池,还要注意溶氧解的控制,回流量大了以后,过量的氧进入缺氧池,DO如果远大于0.5mg/L,也无法实现有效脱氮。 建议: 1、想办法提高C/N比,要么加点碳源,要么想办法降点进水的N。 2、在出水氨氮不超的情况下,逐步降低好氧池的DO,再控制缺氧池的DO不偏离0.5mg/L。 3、在出水SS不超的情况下,适当提高好氧池的MLSS。
作者: bushiyinweijimo    时间: 2015-2-2 10:04
碳源也是需要考虑的情况之一。 楼上的水友介绍的很清楚了,楼主可以参照一下。
作者: jsyxlxjiang    时间: 2015-2-2 10:28
C/N比比较低,加点碳源
作者: chenyuge1988    时间: 2015-2-3 08:55
原帖由 bushiyinweijimo 于 2015-2-1 21:06 发表 氨氮0.3,在反硝化上找解决办法。 总氮20多,你的内回流怎么会不知道流量、 回流形式:是水泵还是什么?能给图片看看嘛?
因为没有流量计回事泵。你看看这是新安装的泵,在缺氧池和好氧池出水口之间
作者: chenyuge1988    时间: 2015-2-3 08:58
原帖由 xinpai1999 于 2015-2-1 22:41 发表 潜水回流泵不是装在缺氧池和曝气池出水堰联通的墙壁上吗?照你的描述应该如此?及时没有安装流量计,根据泵的额定流量及频率也可估算。 出水总氮问题如寂寞版主所讲,从反硝化找根源。 反硝化脱氮也不是内回流比越 ...
犀利哥说的很对,但是泵的上面及有很大的空间,估算不出流量啊!图片已上传,你看看怎么计算流量。反硝化实在是不知道怎么整了。。。。。。。
作者: chenyuge1988    时间: 2015-2-3 08:58
原帖由 jsyxlxjiang 于 2015-2-2 10:28 发表 C/N比比较低,加点碳源
领导未同意,怕是其他指标会超标,而且增加成本。
作者: chenyuge1988    时间: 2015-2-3 09:03
原帖由 yql3ii 于 2015-2-2 08:53 发表 有两个问题: 1、进水的BOD有点低,如果按传统的硝化反硝化很难做到比较好的结果。只有按短程硝化才有可能。 2、曝气量比较大,好氧池DO偏高。内回流到缺氧池,还要注意溶氧解的控制,回流量大了以后,过量的氧进入 ...
我昨天用便携式溶解氧仪测定缺氧池溶解氧,一二期溶解氧均在0.5以下,好氧池污泥浓度在3800-4000mg/L之间,我觉得已经很高了吧。 昨天要求将夜间进水控制在650左右,原来是1250左右,但是白天要将进水调到设计规模的流量,正在等待减少水量的测试结果。
作者: yql3ii    时间: 2015-2-3 09:30
原帖由 chenyuge1988 于 2015-2-3 09:03 发表 我昨天用便携式溶解氧仪测定缺氧池溶解氧,一二期溶解氧均在0.5以下,好氧池污泥浓度在3800-4000mg/L之间,我觉得已经很高了吧。 昨天要求将夜间进水控制在650左右,原来是1250左右,但是白天要将进水调到设计规模 ...
减少水量相当于是减少了碳源,更不利于去除总氮啊 如果是为了降氨氮还差不多
作者: zjlsks0578    时间: 2015-2-3 09:45
我厂上周也出现TN超标的问题。厂里情况是,进水C源不足,但不愿增加成本,氧化沟MLSS 7-8 之间,上周出水cod20+,氨氮 4 左右(温度有关系,平时一般都比较好,在1以下),TN就超标了,后来减少进水量,提高了点回流流量,现在TN合格了。 个人总结:增加了进水和回流在缺氧池的接触时间,就是提高反硝化时的C源需求(望指正啊)
作者: chenyuge1988    时间: 2015-2-3 10:52
[quote]原帖由 zjlsks0578 于 2015-2-3 09:45 发表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我厂上周也出现TN超标的问题。厂里情况是,进水C源不足,但不愿增加成本,氧化沟MLSS 7-8 之间,上周出水cod20+,氨氮 4 左右(温度有关系,平时一般都比较好,在1以下),TN就超标了,后来减少进水量,提高了点回流 ... [/quote
嗯 ,我现在也正在按着这个实行,看看接下来的的情况。

作者: yql3ii    时间: 2015-2-3 13:59
原帖由 zjlsks0578 于 2015-2-3 09:45 发表 我厂上周也出现TN超标的问题。厂里情况是,进水C源不足,但不愿增加成本,氧化沟MLSS 7-8 之间,上周出水cod20+,氨氮 4 左右(温度有关系,平时一般都比较好,在1以下),TN就超标了,后来减少进水量,提高了点回流 ...
你的工艺是氧化沟,在7-8g/L的高污泥浓度下,出水氨氮只到4,说明DO不高,在短时间出现TN超标的情况下,减少进水量可能实现了低溶氧环境下的同步脱氮,以及部分短程硝化,消耗了部分的内碳源 他的工艺是A2O,不可能拉到7-8g/L的污泥浓度,而且一直进水TN和氨氮都高,属于持续性超标,很难精确控制系统完全进入短程硝化和同步脱氮,就算短时间内减少进水增加停留时间,可能暂时效果会好一点,但内碳源消耗完以后,去除率还是会下来的。如果不做工艺上的大改造,或者持续投加碳源,很难有较大的好转。
作者: bushiyinweijimo    时间: 2015-2-3 15:44
标题: 回复 7# 的帖子
像是潜水推流器,不像泵啊?
作者: yql3ii    时间: 2015-2-3 16:17
原帖由 bushiyinweijimo 于 2015-2-3 15:44 发表 像是潜水推流器,不像泵啊?
是潜水推流器,但也可以做为低扬程大流量的回流泵,省电
作者: xinpai1999    时间: 2015-2-4 00:06
原帖由 yql3ii 于 2015-2-3 13:59 发表 你的工艺是氧化沟,在7-8g/L的高污泥浓度下,出水氨氮只到4,说明DO不高,在短时间出现TN超标的情况下,减少进水量可能实现了低溶氧环境下的同步脱氮,以及部分短程硝化,消耗了部分的内碳源 他的工艺是A2O,不 ...
你的意思是同步脱氮,短程硝化,所有活都让硝化菌干了? 这只是一种可能,理论上来说不错,但我并不完全认同。 减少进水,看似在缺氧池内碳氮比更低了,但同时停留时间增加了,反硝化时间更充足,更彻底,可以将有限的碳源更多的用到反硝化上,提高反硝化效果。 所以,在这个前提下,建议楼主暂不提高内回流,减少进水,观察变化。个人愚见。
作者: xinpai1999    时间: 2015-2-4 00:08
在不具备投加碳源的条件下,建议楼主权且一试。及时反馈信息
作者: chenyuge1988    时间: 2015-2-4 08:25
原帖由 bushiyinweijimo 于 2015-2-3 15:44 发表 像是潜水推流器,不像泵啊?
这个是厂家起的名字,我也很纳闷呢
作者: chenyuge1988    时间: 2015-2-4 08:27
原帖由 xinpai1999 于 2015-2-4 00:08 发表 在不具备投加碳源的条件下,建议楼主权且一试。及时反馈信息
现在已经连续两天减少进水,内回流暂时没有调高,等待实验结果。
作者: yql3ii    时间: 2015-2-4 09:21
减少进水可能在短时间内会见到效果,但内碳源消耗完以后,肯定还是不行的 另外,不可能永远控制低水量
作者: 20121221    时间: 2015-2-4 09:38
原帖由 yql3ii 于 2015-2-3 13:59 发表 你的工艺是氧化沟,在7-8g/L的高污泥浓度下,出水氨氮只到4,说明DO不高,在短时间出现TN超标的情况下,减少进水量可能实现了低溶氧环境下的同步脱氮,以及部分短程硝化,消耗了部分的内碳源 他的工艺是A2O,不 ...
进水量减少,如果但控制DO的话,搅拌效果会变差,等于是降低了总供气量,提高回流可以强化处理下末端的硝态氮 7-8g的污泥浓度,在供气量减少的情况下内碳源还是比较容易发挥的,而且增加的反硝化的HRT
作者: 20121221    时间: 2015-2-4 09:39
原帖由 yql3ii 于 2015-2-4 09:21 发表 减少进水可能在短时间内会见到效果,但内碳源消耗完以后,肯定还是不行的 另外,不可能永远控制低水量
这位朋友的关键在于碳源低,想破脑袋持续维持在15以内是比较难的
作者: yql3ii    时间: 2015-2-4 10:14
标题: 回复 23# 的帖子
基本上不太可能做到15以下
作者: xinpai1999    时间: 2015-2-4 10:20
期待楼主调试结果,话说老板太抠门
作者: chenyuge1988    时间: 2015-2-4 11:11
还是犀利哥一语中的呀!
作者: fwyf119748017    时间: 2015-2-4 11:29
学习了~~ 有时做工艺也是很无奈的,上面不支持,很多事情都是很无奈的。
作者: 20121221    时间: 2015-2-6 08:41
原帖由 xinpai1999 于 2015-2-4 10:20 发表 期待楼主调试结果,话说老板太抠门
碳源不舍得加,才2000元左右的东西
作者: 01huanbao    时间: 2015-7-31 09:10
不知道现在这位兄弟调试的结果如何了?期待您的及时反馈,共同学习,共同进步.....
作者: shirlon1    时间: 2015-10-12 17:48
楼主的调试结果如何啊?之前我们厂进水总氮也是经常都超标,后来增加了一台潜水泵把好氧池的中段的水直接泵到缺氧池,一来增加内回流,二来推进了缺氧池的表面流速,也增加了do,效果很明显,直到现在都没有超标,稳定了以后那个小泵就改成隔天开一次就好了,也挺不错的。
作者: kaixinxiaogu823    时间: 2015-11-13 15:19
C/N比比较低,加点碳源
作者: fang116    时间: 2015-11-27 16:37
这照片明显是潜水搅拌器,可增加水中DO,怎么是泵呢。。。
原帖由 chenyuge1988 于 2015-2-3 08:55 发表 因为没有流量计回事泵。你看看这是新安装的泵,在缺氧池和好氧池出水口之间

作者: sfqi0301    时间: 2016-2-22 16:50
我们这里也是这个内回流泵   采购回来也是这样  目前我厂也是碳源不足 补充葡萄糖中~~~
作者: tguoqiang31    时间: 2016-5-1 17:15
本帖最后由 tguoqiang31 于 2016-5-1 17:30 编辑
yql3ii 发表于 2015-2-3 13:59
你的工艺是氧化沟,在7-8g/L的高污泥浓度下,出水氨氮只到4,说明DO不高,在短时间出现TN超标的情况下, ...


我现在调试的厂也出现出水氨氮很好总氮超标的现象,氨氮在0.5mg/l以下,总氮在20mg/l左右,同样是A2/O工艺,实际进水水质COD为70mg/l左右,总氮在25mg/l左右,氨氮在20mg/l左右,总磷在2mg/l左右。厌氧和缺氧段的溶解氧都是控制在要求范围内的,厌氧0.2以下,缺氧0.5以下的。好氧池污泥浓度在3000mg/l左右,好氧池溶解氧在3-4mg/l的样子,内回流比控制在200%左右。求大神指教去总氮的办法!!我要求业主增加碳源投加量,结果那帮孙子认为我在骗他,不愿意加碳源,进水COD浓度长期在70以下,好氧池溶解氧也不好控制,稍不注意就飙升,业主配的运行员也不给力,一天愁死我了。该厂执行一级A标,目前就是总磷和总氮超标,出水总磷在0.8左右,总氮在20左右。
作者: yehl1237890    时间: 2016-5-4 15:06
tguoqiang31 发表于 2016-5-1 17:15
我现在调试的厂也出现出水氨氮很好总氮超标的现象,氨氮在0.5mg/l以下,总氮在20mg/l左右,同样是A2/O ...

纯靠生化系统,这么低的COD浓度,几乎不可能。
一定要做好记录,汇报给领导,把自己的责任撇清。
作者: 20121221    时间: 2016-5-5 19:57
TN很难弄,这么高加碳源也难降到合格的
作者: 波波    时间: 2016-12-29 12:37
我觉得可以从增大反硝化实验一下,延长缺氧段的停留时间,减小回流比




欢迎光临 水世界-水处理技术社区(论坛) (http://bbs.chinacitywater.org/)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