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世界-水处理技术社区(论坛)

标题: ◆ 4000吨久保田MBR平板膜工程案例实战交流 (附丰富图片解说) [打印本页]

作者: oasiser    时间: 2009-11-24 14:57
标题: ◆ 4000吨久保田MBR平板膜工程案例实战交流 (附丰富图片解说)
  前段时间较为顺利的完成了一个每天4000吨的MBR平板膜工程,目前国内久保田膜运用最大的工程。首次运用MBR平板膜,实施过程感慨良多;以前虽也在网上搜索了不少MBR的资料,但纸上得来终觉浅,躬行之后方深刻。   本帖将以图文并茂的方式来回放这个工程的始末,并抛砖引玉,引来更多同仁的MBR原创图及心得交流。(MBR群:84722637)   先扔几块砖头先。 ■MBR池现场平面图:   安装完使用了让人欣慰,不过对于参观者,也就意味着水里是啥玩意也看不到了,只能看到它们以后可被提起的轨迹(导杆),遗憾。不过先别急,后面会有内部安装图。
[attach]224428[/attach]
. [ 本帖最后由 oasiser 于 2009-11-30 10:54 编辑 ]
作者: oasiser    时间: 2009-11-25 10:53
■ 双层膜组件。   目前大多数应用的MBR膜都是单层的,而双层的话则更省地,更经济,更适合于旧有系统的改造。不过,双层膜的安装也相对要复杂许多,需要在实施前更详细的考虑。工程要做好实用,另外美观度也是很重要的。
[attach]224430[/attach]
.
[ 本帖最后由 oasiser 于 2009-11-30 09:29 编辑 ]
作者: oasiser    时间: 2009-11-25 11:09
■ 膜俯视图   平板膜的优点很多,比如美观性、耐用性、出水效果更好。对于使用者而言,最特别的优点我想莫过于洗膜的便捷性了。比起要吊起来装到另一个池子来洗膜的中空纤维膜,平板膜是不用吊出来洗的,很方便,而且,如果维护得当的话,一年一般也就洗个两三次,现场人员应该最欢迎这种工艺。   本项目用的是久保田平板膜。 [attach]224440[/attach] . [ 本帖最后由 oasiser 于 2009-11-25 11:13 编辑 ]
作者: fembr    时间: 2009-11-25 11:16
顶,继续继续!
作者: vizier    时间: 2009-11-25 11:17
顶一个~~~~~~~
作者: xyy1983q    时间: 2009-11-25 11:17
还以为是什么好东西了,说实话我做的MBR项目都没有用过平板的。
作者: yimin311    时间: 2009-11-25 11:19
图片看起来很不错的,再陆续发一些上来哈!
作者: lgzyx    时间: 2009-11-25 11:33
好!平板膜很牛逼啊!支持
作者: zzwen    时间: 2009-11-25 11:36
大哥啊,有方案还有图纸没有啊??
作者: wing08    时间: 2009-11-25 18:50
再介绍的详细点吧!!!
作者: houyaohua    时间: 2009-11-25 21:11
thanks, expect more
作者: xqy20    时间: 2009-11-26 09:03
把方案,图纸什么的也晒出来嘛,不过还是感谢
作者: oasiser    时间: 2009-11-26 21:42
. ■ 细格栅。   采用MBR工艺,需要对进水有更多的要求。例如进水尽量不要有颗粒硬物,以免对膜产生伤害,所以格栅一般都要3mm以下,本项目采用的是间隙1mm的细格栅。滚筒式,运用比较稳定可靠,也很方便维护。经过格栅后的水在调节池里,基本看不到杂物。 [attach]224911[/attach]
作者: oasiser    时间: 2009-11-30 09:25
■ 膜仰视图。    [attach]225979[/attach]
作者: setupghost    时间: 2009-11-30 14:24
双层的结构确实不常见
作者: luoyangjun2005    时间: 2009-11-30 15:02
支持平板膜,能不能再发点详细的文字介绍
作者: oasiser    时间: 2009-11-30 17:54
原帖由 luoyangjun2005 于 2009-11-30 15:02 发表 支持平板膜,能不能再发点详细的文字介绍
本贴注重说说案例和实践,以一个整体工程综合实施的角度来看看这个平板膜。你希望有哪些详细文字介绍呢? 如果只是单纯膜设计或膜使用方面的文字介绍,我想在这个论坛搜索就很多了。 推荐以下文字资料: 久保田平板膜设计手册:http://www.chinacitywater.org/bbs/viewthread.php?tid=102609&highlight=%BE%C3%B1%A3%CC%EF 久保田平板膜使用手册:http://www.chinacitywater.org/bbs/viewthread.php?tid=118773&highlight=%BE%C3%B1%A3%CC%EF (第3楼) [ 本帖最后由 oasiser 于 2009-11-30 17:55 编辑 ]
作者: 20121221    时间: 2009-11-30 19:02
顾问能否上点设计资料图纸之类的啊?很期待!
作者: wo-wowo    时间: 2009-12-1 15:57
确实是好东西啊,有没有设计参数之类的。
作者: oasiser    时间: 2009-12-4 14:15
其实用膜组件,设计参数什么的在膜产品说明书里有详细介绍的。 可以下载17楼的资料研究。
作者: oasiser    时间: 2009-12-4 14:31
■ 工程现场图:   这是一个改造工程,由原来的AO工艺变成现在的A-MBR,目前中水回用的提倡以及水价的上涨趋势,原来废水处理达标后就排放有些浪费,而回用的话水质又不够好或稳定,于是MBR恰逢时期粉墨登场,特别适合对原有生化系统的改造。   虽说是改造,但实际上比新建一个工程还麻烦,因为MBR工艺的设备仪器和原生化系统大不一样,如果是一个新建工程的话,池子设施要设计成适合膜组件等,而一个改造工程,则是要现在采用的膜组件和设备适应现有已经成型的设施和环境。对原有设施,还有相当量的拆除和修补,可谓宁可建两新工程,不愿改造一个旧工程。   下图可以看到MBR工艺实施之后的池子平面以及实施之前的池子平面。同样一个角度的照片,实施前后的对比有点意思,现在不是流行老照片嘛?对一个日益更新的城市,拿出几十年前拍的情景和现状对比,往往令人嘘嘘不已。那看下面污水站的变迁呢....... 一、MBR实施后: [attach]227560[/attach] 二、MBR实施前: [attach]227559[/attach] .
作者: xyy1983q    时间: 2009-12-4 14:41
??????前后的区别是?
作者: xyy1983q    时间: 2009-12-4 14:41
难道是污泥量变大了?只是看到多了几支管子。
作者: lgzyx    时间: 2009-12-4 14:54
多出来的是曝气管以及出水管吧,呵呵,沉淀池没有啦,处理水量变大啦,呵呵
作者: lgzyx    时间: 2009-12-4 15:00
希望看到楼主能不能看一下图,看清曝气管清洗一方面的管道及阀门设置,谢谢
作者: mpcdxyz    时间: 2009-12-5 12:14
感謝樓主的圖片分享與說明 增長知識中
作者: xiangyang201    时间: 2009-12-6 19:08
板式mbr的 能耗怎么样?据了解气水比也挺大,另外,最担心的就是一旦平板膜出现划痕,将会废掉一层膜,即要求进水条件相对高。 板式与中空各有各自的特点与优缺点,我们最近刚做完一个一天一万吨的mbr,目前正在进行72小时性能考核期间。
作者: oasiser    时间: 2009-12-17 09:27
原帖由 xiangyang201 于 2009-12-6 19:08 发表 板式mbr的 能耗怎么样?据了解气水比也挺大,另外,最担心的就是一旦平板膜出现划痕,将会废掉一层膜,即要求进水条件相对高。 板式与中空各有各自的特点与优缺点,我们最近刚做完一个一天一万吨的mbr,目前正在进行 ...
平板膜和中空膜的能耗都比较大! 但耗气量是根据污水中的BOD来计算而不是气水比吧?毕竟用MBR工艺的水的水质差别可能很大,不可能用同样数量的膜,在不同的进水水质下,曝气量还一样。
作者: wdnfy    时间: 2009-12-17 11:46
问问楼主总的产水管是从膜池上面绕过还是布置在膜池底部啊
作者: woshiyixingr    时间: 2009-12-17 15:28
还设置在线清洗膜管道啊,还有压力表什么的,还装了啊,要是膜有坏的,怎么检查更换啊
作者: lgzyx    时间: 2009-12-18 08:58
一般情况下平板膜的更换率非常低,如果想知道更换情况,取看一下kubota运行了10年的长期运行报告吧,平板膜的稳定性以及超长的寿命是其他中空膜无法与之比拟的。呵呵
作者: oasiser    时间: 2009-12-18 09:55
原帖由 wdnfy 于 2009-12-17 11:46 发表 问问楼主总的产水管是从膜池上面绕过还是布置在膜池底部啊
膜池上面!
作者: lgzyx    时间: 2009-12-18 11:14
运行压力多少,说个范围,还有问一下,设计通量多少捏?嘿嘿
作者: oasiser    时间: 2009-12-18 17:37
原帖由 lgzyx 于 2009-12-18 11:14 发表 运行压力多少,说个范围,还有问一下,设计通量多少捏?嘿嘿
一般在-0.02~-0.04之间。 通量设计0.75 m3/m2-day,实际要低一些。
作者: oasiser    时间: 2009-12-19 11:28
■膜组件。   近距离看下膜组件,装满清水后的视觉。久保田是做得最早的平板膜厂家之一,现在许多膜厂家的平板膜的样式,出水管的方式多有借鉴它的设计。 曝气的时候,气泡从膜组下面往上,膜间的空隙让带空气的水起到冲刷的作用,并可环流搅拌。 [attach]230414[/attach]
作者: wzdhklo    时间: 2009-12-19 16:05
学习 好好学习 认真学习
作者: fallingstar05    时间: 2009-12-19 20:47
从本人的使用经验及国内外众多工程案例来看,平板膜与中空纤维膜相比,缺点多于优点;不然GE(原ZENO)、旭化成、三菱等国外公司,膜天等国内公司为啥都搞中空纤维而不去发展平板?
作者: oasiser    时间: 2009-12-20 12:18
原帖由 fallingstar05 于 2009-12-19 20:47 发表 从本人的使用经验及国内外众多工程案例来看,平板膜与中空纤维膜相比,缺点多于优点;不然GE(原ZENO)、旭化成、三菱等国外公司,膜天等国内公司为啥都搞中空纤维而不去发展平板?
楼上是不是中空纤维膜和平板膜都使用过不少呢?期待你在这里分享你的使用经验做比较。 对于你说的众多案例的比喻,似乎不太妥当,也许你也可以问下为何丰田、大众为何不搞和奔驰宝马这样的高端车型而主攻中端的大众化车型。市场决定,各种产品都有需求的客户群,但不是说客户群多的产品就是质量更好的。 假如处理同样水量的平板膜的价格比中空纤维膜高出不足20%的时候,也许中空纤维膜的市场就要急剧萎缩了。
作者: fallingstar05    时间: 2009-12-20 18:05
不敢说中空纤维和平板两种都用过不少,因为只在十来个工程上用过中空纤维的,几个常见厂家的都有选用;曾经也想在一个200立方每小时的项目上想用平板膜来着,后来与东丽的技术人员深度沟通后,放弃了,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1)规模化后,平板比中空纤维膜区布置更显麻烦;2)中空纤维可以进行较高强度反洗,平板难以达到;3)出现损坏后的检测和修补,中空纤维比平板容易。
作者: oasiser    时间: 2009-12-21 09:49
原帖由 fallingstar05 于 2009-12-20 18:05 发表 1)规模化后,平板比中空纤维膜区布置更显麻烦;2)中空纤维可以进行较高强度反洗,平板难以达到;3)出现损坏后的检测和修补,中空纤维比平板容易。
探讨一下: 第一个问题,要看设计风格和思路,至于哪种麻烦简单,不同的运用设计者倒是可能会得出截然相反的看法,尤其多次运用了一种膜后,会有些习惯性的保守思维所影响。这个就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 第二个问题,平板膜不需要反洗,这点是平板膜比中空纤维膜要先进的一个重要特征,因此不需要多次吊起来进行繁琐的清洗。清洗中空纤维膜的麻烦是我所了解的用户最抱怨的问题之一,而平板膜的清洗简单,周期长。东丽的技术人员居然都没把这个显著优点跟您介绍,他得被主管打PP了。 第三个问题,这点得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了,模糊的一句话概之,不太妥。无论是中空纤维膜还是平板膜,在运行管理上都要一定的水平。 [ 本帖最后由 oasiser 于 2009-12-21 09:55 编辑 ]
作者: shine-eng    时间: 2009-12-21 09:50
标题: 支持平板膜
本人正在做相关设计 觉得平板膜有许多优点啊
作者: fallingstar05    时间: 2009-12-21 11:19
原帖由 oasiser 于 2009-12-21 09:49 发表 探讨一下: 第一个问题,要看设计风格和思路,至于哪种麻烦简单,不同的运用设计者倒是可能会得出截然相反的看法,尤其多次运用了一种膜后,会有些习惯性的保守思维所影响。这个就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 第二个 ...
继续探讨: 关于设计风格和思路对膜区的布置难度的看法,确实可能与惯性思维和习惯有关,保留意见吧。 关于反洗和清洗的问题,倒是看法不同,中空纤维膜的在线反洗和清洗并不麻烦,麻烦的是离线清洗,这对于平板膜也一样面临这个问题,而且现在很多中空纤维膜也已经设计成不用吊出清洗的模式了;从延缓膜污染的角度来看,短期的反洗比长期反洗更有益。 第三个问题,举个简单例子就明了了,假如运行时池内有某些物体对膜造成了损坏,中空纤维膜比较好处理,平板膜就麻烦一些了。
作者: lyljs82    时间: 2009-12-21 14:02
很想看看,没钱啊!穷啊!~
作者: oasiser    时间: 2009-12-22 10:01
原帖由 fallingstar05 于 2009-12-21 11:19 发表 继续探讨: 关于设计风格和思路对膜区的布置难度的看法,确实可能与惯性思维和习惯有关,保留意见吧。 关于反洗和清洗的问题,倒是看法不同,中空纤维膜的在线反洗和清洗并不麻烦,麻烦的是离线清洗,这对于平 ...
平板膜不必离线清洗。 如果膜有破损了才需吊出维护,因为是片状,倒是容易更换。当然,预防更是重要。 或许需要亲身经历长时间运行后更好得出破损后维护方面的情形,国内进口的平板膜用得还不多,据说斯纳普的用了挺长时间了,若他们讲讲你说的问题更好,貌似不少斯纳普的在这版块里打广告。
作者: mengzi88    时间: 2009-12-22 12:52
路过看看,
作者: lgzyx    时间: 2009-12-23 10:24
原帖由 oasiser 于 2009-12-22 10:01 发表 平板膜不必离线清洗。 如果膜有破损了才需吊出维护,因为是片状,倒是容易更换。当然,预防更是重要。 或许需要亲身经历长时间运行后更好得出破损后维护方面的情形,国内进口的平板膜用得还不多,据说斯纳普的 ...
首先: 我们sinap公司的确在做比较强势的推广,因为觉得平板膜的市场份额会不断扩大,不说膜的应用多少,给个大致的数据: 平板:中空 1.中国 0.××比100 2.韩国 3比7 3.日本 5:5 有人说说日本是否会有为支持国家企业故意大量使用平板膜,我想他们也不会傻到象国内的有些国企吧,小日本不做亏本不赚钱,吃力不讨好的事情吧。不过全球来说,中空的用量远大于平板,但是论工程数量,平板可能不比中空少,尤其在工业废水,难处理水方面,kubota做的非常好,要向前辈学习的! 然后:平板膜的日常维护的确要比中空膜简单,一般在线化学清洗就可以,且不说成本可以忽略不计,不用时常拿出池子就大大方便了(当然,大型工程还是要安装起吊装置的)。最新的一个项目为垃圾渗滤液,平板膜的清洗周期是5个月化学清洗,清洗时压力在-20kpa,还未达上限,做了一次预防性清洗而已。 最后:用了那么多平板膜,没用过中空,只见过中空惨不忍睹的断丝和缠绕的泥柱子,可能我还会偏向平板膜,呵呵!客户可能会在造价和品质之间取舍吧,当然对于工程公司,利润最大化才是王道,是要验收合格就行,反正我不管运营。 说多了,市场靠大家做,中空与平板都有他的市场,中空的市场大是不争的事实,作为平板膜的厂家会竭力取争取市场,嘿嘿!希望在技术上进一步与各位探讨交流啊:) PS:做一下宣传 联系我:021-666032657 [attach]231150[/attach] [ 本帖最后由 lgzyx 于 2009-12-23 10:29 编辑 ]
作者: oasiser    时间: 2009-12-23 22:25
楼上到处做广告,不好!
作者: oasiser    时间: 2009-12-23 22:33
■ MBR进水现场图:   进水调试期,污泥浓度还不很高。膜法的设计需要考虑膜组件故障维修时的提起。所以中间有导杆。 由于平板膜不需离线清洗,如非故障破损等大问题,不必吊起,所以不是很大的工程可不必建立龙门吊,工程要美观一些。 [attach]231324[/attach]
作者: wo-wowo    时间: 2009-12-24 10:18
”斯纳普“应该发些图片啊,做广告就没意思了!我不是做膜的,没什么图片,只好顶一下了!
作者: lgzyx    时间: 2009-12-24 14:34
原帖由 wo-wowo 于 2009-12-24 10:18 发表 ”斯纳普“应该发些图片啊,做广告就没意思了!我不是做膜的,没什么图片,只好顶一下了!
好的,下次不做广告了,要什么图片,平板膜没什么好的图片,就一块板,你要什么资料可以m我,zyx831221@163.com 。 设置导轨的确非常好,非常方便,一般都不用吊出池子进行膜组件的维护。不过我想说,平板膜组件太重了,所以移动不方便,这是一个不足,希望以后的平板膜越来越轻,越来越便宜!hoho~
作者: adanjie    时间: 2009-12-24 16:33
真的学习了,期待更多
作者: zxy978    时间: 2009-12-25 11:32
学习了,有没有好资料打包下载啊
作者: leeqingboo    时间: 2009-12-27 10:17
好资料,楼主厉害,学习学习!
作者: woshiyixingr    时间: 2009-12-28 21:35
做的是很漂亮啊,学习
作者: oasiser    时间: 2009-12-29 19:12
原帖由 lgzyx 于 2009-12-24 14:34 发表 设置导轨的确非常好,非常方便,一般都不用吊出池子进行膜组件的维护。不过我想说,平板膜组件太重了,所以移动不方便,这是一个不足,希望以后的平板膜越来越轻,越来越便宜!hoho~
重要吊装,轻也要吊装,重点放到水里可成定海神针,不会在水里被气鼓动而摇晃嘛!哈哈! 技术会让化工材料的成本降低的,当然,更需要竞争。相信两年左右会大大降低。
作者: zhouyushan    时间: 2009-12-31 15:24
平板膜的确在技术上与性能上优于中空型的,但是在价格上也不低呀,现在在国内大部分用的还是中空的,随着发展平板膜逐步会显现更大的优势,人们也会对他一个全新的认识,平板膜的前景是美好的,
作者: oasiser    时间: 2010-1-4 13:13
原帖由 zhouyushan 于 2009-12-31 15:24 发表 平板膜的确在技术上与性能上优于中空型的,但是在价格上也不低呀,现在在国内大部分用的还是中空的,随着发展平板膜逐步会显现更大的优势,人们也会对他一个全新的认识,平板膜的前景是美好的,

作者: 1987rao    时间: 2010-1-4 16:14
谢谢分享,正在学习膜处理工艺的设计。
作者: huyinping    时间: 2010-1-4 17:59
开了各位的讨论,打开眼见,谢谢诶!
作者: oasiser    时间: 2010-1-6 09:57
大家一起来讨论!
作者: oasiser    时间: 2010-1-6 10:00
■ 吊膜仰视图: 每组膜有三层,分三次吊入池内:   [attach]233370[/attach]
作者: lgzyx    时间: 2010-1-7 09:42
好啊~不错,吊装图,很好很强大!弱弱的问一下, 1.双层组件下面一层膜与上面一层膜之间的空间是不是没有封闭,因为考虑到软管与集水管的连接,会不会影响曝气冲刷效果? 2.上下两层的膜通量是不是不一样,下面的要小? 3.曝气量上下是否均匀,上下膜的清洗周期不否不一样? 4、吊装用的吊具是否可以给一张特写?嘿嘿,谢谢了
作者: oasiser    时间: 2010-1-7 11:05
为何要封闭?集水管在膜箱外侧,怎么影响? 同样的材料,通量当然是一样的,当然,你也可以调节阀门来人为控制通量。 显然是均匀,除非鼓风机选型有问题。清洗周期要视使用状况。 吊具很简单,都可以自己加工。
作者: lgzyx    时间: 2010-1-8 11:08
原帖由 oasiser 于 2010-1-7 11:05 发表 为何要封闭?集水管在膜箱外侧,怎么影响? 同样的材料,通量当然是一样的,当然,你也可以调节阀门来人为控制通量。 显然是均匀,除非鼓风机选型有问题。清洗周期要视使用状况。 吊具很简单,都可以自己加 ...
1.单体膜箱的封闭结构可以有很好的自旋回流作用,起到混合液体以及冲氧的效果。双侧中间不封闭一部分气体跑出去会不会影响上层膜箱的冲刷效果,导致膜污染以及通量下降。 2.虽然材料相同,但是底部MLSS浓度还是相对较高,这个应该不可否认,为了达到良好的清洗周期,是否下层膜箱会将通量调低。 3.上下曝气量显然不会均匀。 请再给与回答,还有双侧的检修比较麻烦,如有坏板更换麻烦(我指的是偶尔发生的情况),谢谢 另外想问一下,在线清洗的清洗口和膜之间距离在1米左右,下层的膜显然远远高于这个距离了,如何才能有效清洗,不至于使得压力太大,使得膜破裂,请给与回答,谢谢。
作者: qiuweimin0922    时间: 2010-1-8 14:03
这个好精彩,期待后面的回答。
作者: oasiser    时间: 2010-1-8 20:57
标题: 回复 64# 的帖子
问题不错,难得有探讨的问题,比较多,综合解答下,只是个人观点: 设计风量和考虑冲刷效果的时候,是要想到上层的效果好,下层的更好。而不是只让下层的好,而上层的不好。从目前的使用效果而言,现场水面那沸腾样,可以看出还比较均匀,电磁流量计上显示的统计也表明平稳。 我觉得MLSS浓度和清洗周期无必然联系,实际上,如果MLSS比较低的时候运行,反而不利于膜的寿命。请教下斯纳普膜的通量、清洗周期和MLSS浓度之间是什么样的联系呢? 平板膜被损坏而更换的麻烦,我想对所有厂家都头疼吧?说不麻烦也不麻烦,吊起来更换吧。最好的方法还是控制进水的杂物,防止硬物掉入池子,避免出现破损这种意外。不知道斯纳普如何解决的? 最后一个问题我挺不理解。工程上有哪家MBR膜的清洗口和膜之间的间距不都超过1m的?又有哪个有压力大到让膜破损的情况?除非你外力强加压。 欢迎探讨!
作者: lgzyx    时间: 2010-1-9 10:49
设计风量和考虑冲刷效果的时候,是要想到上层的效果好,下层的更好。而不是只让下层的好,而上层的不好。从目前的使用效果而言,现场水面那沸腾样,可以看出还比较均匀,电磁流量计上显示的统计也表明平稳。 我觉得MLSS浓度和清洗周期无必然联系,实际上,如果MLSS比较低的时候运行,反而不利于膜的寿命。请教下斯纳普膜的通量、清洗周期和MLSS浓度之间是什么样的联系呢? 平板膜被损坏而更换的麻烦,我想对所有厂家都头疼吧?说不麻烦也不麻烦,吊起来更换吧。最好的方法还是控制进水的杂物,防止硬物掉入池子,避免出现破损这种意外。不知道斯纳普如何解决的? 最后一个问题我挺不理解。工程上有哪家MBR膜的清洗口和膜之间的间距不都超过1m的?又有哪个有压力大到让膜破损的情况?除非你外力强加压。 讨论: 1.实际运行中上下两层膜箱的通量肯定需要不一样,否则膜的状态肯定不一样,带来的问题是上下清洗周期不一样,或者说维护周期不一样。 2.一般MBR都是低通量运行,如果说不考虑膜污染,那么我的通量可以比实际运行通量大好几倍。MLSS浓度高会带来污泥粘度高、膜面虑饼层增厚(虽然是动态的平衡)等,这些都会影响膜的通量和运行压力。不过可以研究一下,虑饼层的增厚到底对膜的稳定运行是否利大于弊,呵呵,有待探讨 3.我说的是,双层更换下层的比较麻烦,何不用单层,久保田0.8平米的膜,为何不用如我们斯纳普的1.5平米的,不久只要单层了,也不会涉及到双层膜箱带来的吊装更换繁琐,以及膜架子设计方面的复杂等问题呢? 4.最后的清洗可能我搞错了,应该没问题的。我的意思是平板膜的清洗一定是重力式流入的,水位差不能太大,一般在1m左右,防止膜在清洗的时候破裂损坏. 5.弱弱的问一下唉,久保田膜片与膜片之间的距离是多少?嘿嘿,几个毫米?
作者: oasiser    时间: 2010-1-9 12:09
同样是上层或同样是下层,清洗周期都不一定一样的,这个可以看运行指数,流量,压力........ 污泥的质量比污泥的浓度对膜的污染影响要大。 为什么几个国际知名品牌的主打都在1平方以下呢?制造更大面积的,对这些制造巨头而言不难,我也有疑问。个人认为平板膜不是面积越大越好,越大,中心承受的张力和波动越大,安全性就........如有新产品,等多家工程公司当过小白鼠后,偶也会去考虑下。年中又有类似项目上,倒是具体综合考察分析下... 间隙没量过,你可致电厂家咨询 [ 本帖最后由 oasiser 于 2010-1-9 12:26 编辑 ]
作者: lgzyx    时间: 2010-1-9 15:39
关于单片膜面积你说的非常好,久保田的膜采用pvc材质,亲水性不错,但是其他性能比如耐化学稳定性、机械性能差点。面积不超过1平米的膜的确稳定性能非常好。 但是目前采用pvdf膜(斯纳普公司就是采用这种材料),理论上说肯定强于久保田公司,实际要看工程的检验了,现在也不能妄下结论,而且我们公司采用和久保田公司一样的导流板以及压条,很好的弥补了膜片长度长而产生的晃动等问题,实际工程的检验也是非常好,最早的应用项目2004年,还没有一块平板膜因为晃动产生破损而退货的。 据我所致,目前久保田公司出来的最新产品也是在1.5平方米左右,他们也逐渐意识到0.8在大型工程中的局限性,出现双层的设计也是基于这个原因。他们出新产品慢的原因是周期很长。因为他们的膜以及其他东西都是通过第三方供应的,包括日本的技术提供方以及韩国的供货商都要进一步商谈与久保田公司的合作问题。他们只负责膜的粘接这一道工序,所以相对而言久保田的膜比较贵,呵呵。 所以没有楼主所说的什么工程公司用单片大面积的膜称之为‘当小白鼠’,实际的运行稳定性非常好,但是如果没有导流板以及压条情况就非常难说了,呵呵。 希望继续探讨!希望楼主多贴一些照片,跟踪运行情况,楼主应该有这个条件,谢谢 [ 本帖最后由 lgzyx 于 2010-1-9 15:46 编辑 ]
作者: lgzyx    时间: 2010-1-9 15:47
请问楼主:膜片与集水管的连接用管是什么材料的,可否告知?
作者: oasiser    时间: 2010-1-9 23:20
标题: 回复 69# 的帖子
和东丽也洽谈过,它的也是PVDF膜,而且自称自己是化工类公司所以膜的质量完全可更放心,可惜在全球市场和口碑上,它还是和久保田的相差甚远,不只为何?所以好不好,我觉得还得看实际应用和客户反馈,不能全听表面术语,而且,同样的一种名称的东西,质量也是不尽相同的。不是说PVDF的管材就都比PVC的管材质量好,不是说铁凳就一定比木凳耐用,再如都是PVDF的膜,斯纳普和东丽的相比又如何?各自有检测和运用比较过么? 材料通过第三方供应的说法让我想到了戴尔公司的瘦身策略。戴尔公司为何将其工厂数量不断减少而外包呢,因为它发现,自己全程生产还不及代工的成本低,也没有代工的质量好并效率高(因为代工方必须按时保质保量出产才能拿钱啊,而自己生产的这种压力难以控制)。如同苹果公司自己也不生产IPHONE,而代工IPHONE的公司也不会所有部件都自己生产。 可见经济全球化了,分工越来越精细,一件产品的各部件都可以找最擅长的公司来做,自己掌握核心和集成,这样合作更出效率和品质。 连接用管是透明胶管。 无意这里成为隐性广告帖,不扯远了!
作者: dongyuanxiang     时间: 2010-1-11 11:23
请问一下是哪个公司设计的,什么项目!!!!!!!!!!!!!!
作者: mjx302    时间: 2010-1-11 13:10
感谢楼主,这个资料很不错,本人正好在学习MBR的资料
作者: suesman    时间: 2010-1-11 16:50
期待精彩的下文
作者: oasiser    时间: 2010-1-11 23:40
■ 产水储池图: 产水水质非常的好,当初设计的时候偶都想象不到的效果。手机拍图:五米深的池,四米五的有效水深,清澈见底,不逊自来水的视觉感官,储水池由以前的沉淀池所改造。当然,现在运行还不足半年,希望继续保持。膜质量的优劣,更多在于保持持久稳定的通量和水质。半年和一年后,我尽可能跟踪报道。 [attach]234136[/attach]
作者: oasiser    时间: 2010-1-12 00:00
上周新闻称深圳水价将大涨,居民用水涨30%,工业用水60%。如此大涨,显得回用水将突然间变得很超值。联想到09年底全国各大城市水价的轮番“听证”上涨,可见,2010年,水资源的杠杆将会极大的推动中水回用市场的深入推广,以前政策性的“压制”企业采用膜技术将变成企业主动的去引用膜技术。君不见,单MBR平板膜,去年就有好几个国产品牌高调亮相,可见,市场预期蠢蠢欲动的表现。 当然,膜技术还是有不少弱点,仍需要不断技术升级。 成本应还得降低;膜污染的解决方案应更成熟;如何降低运行成本等。 这些都需要膜技术的不断升级,开发出衰减性更低,更不容易污染的膜,同时,采用什么样的技术能让冲刷气量减少而减低耗能却又不容易造成膜污染,是个研究课题。 这些似乎和市场也是互动的,市场的趋势导致批量生产的话,成本应降低,技术的不断研发也能导致降低,竞争的激烈更会导致成本降低。这个问题,可以从RO膜的发展史可推断。技术总是会推动成本降低,而资源的紧迫又推动水价的上升,如此双面利好,是否又是一次打机遇的开端?
作者: why270216    时间: 2010-1-12 10:22
大家讨论得很激烈,我也是做MBR的,不过我用的多的还是中空,平板的目前没用过
作者: oasiser    时间: 2010-1-13 09:38
标题: 回复 77# 的帖子
欢迎对中空纤维膜MBR工程也做交流。
作者: eternalga    时间: 2010-1-13 10:53
推荐大家去看Simon Judd编写的《The MBR Book》一书,书中对各个品牌的MBR技术(外置,内置;平板FS,中空HF和MT等)有详尽的介绍,包括operation&maintenance的各种参数
作者: zuowwbin    时间: 2010-1-13 11:03
不错的帖子,许总总是能让人眼前一亮.多发些图片和解说.坐等学习.
作者: oasiser    时间: 2010-1-14 17:32
原帖由 eternalga 于 2010-1-13 10:53 发表 推荐大家去看Simon Judd编写的《The MBR Book》一书,书中对各个品牌的MBR技术(外置,内置;平板FS,中空HF和MT等)有详尽的介绍,包括operation&maintenance的各种参数
. 这本书着实不错,要是有翻译过来的就更好了。 [url=http://www.chinacitywater.org/bbs/viewthread.php?tid=122338&extra=page%3D1&page=4]NOT SIGNATURE:—————————— .[/url]
作者: oasiser    时间: 2010-1-14 17:33
原帖由 zuowwbin 于 2010-1-13 11:03 发表 不错的帖子,许总总是能让人眼前一亮.多发些图片和解说.坐等学习.
左总也来捧场了!
作者: yelifeng1    时间: 2010-1-15 14:52
技术贴,长见识。 最好能图示一下清洗方法,附上组件的清洗液口的照片。
作者: oasiser    时间: 2010-1-17 14:23
原帖由 yelifeng1 于 2010-1-15 14:52 发表 技术贴,长见识。 最好能图示一下清洗方法,附上组件的清洗液口的照片。
请看48楼的相片,中间偏左的地方有阀门,从这里清洗药液从药罐流入膜组件。再下面就到水下看不到了。 其实平板膜的清洗很简单。就是在膜组件的出水管接一根管加一个阀门连到药液储罐即可,当然详细设计上还是有一定细节。
作者: xiely2008    时间: 2010-1-19 14:56
继续关注许总的牛贴。
作者: water51    时间: 2010-1-20 11:59
标题: 回复 81# 的帖子
有翻译的啊,清华翻译的,我买了一本,一直没时间看
作者: zhedahaiyuan    时间: 2010-1-20 15:01

作者: zhedahaiyuan    时间: 2010-1-20 15:01
技术上来说,平板膜确实要好些。
作者: oasiser    时间: 2010-1-20 21:50
■ 膜组件: [attach]235450[/attach]
作者: liuleehua    时间: 2010-1-25 14:10
不能显示图片啊,什么原因?
作者: oasiser    时间: 2010-1-26 12:00
标题: 回复 90# 的帖子
可以显示啊!我都看得到!
作者: wenzi72    时间: 2010-1-26 15:20
有没有压缩文件啊,可以下载收藏的?!
作者: oasiser    时间: 2010-2-24 12:09
标题: 回复 92# 的帖子
以后会找个时间做成一份图文声并茂的电子书,欢迎关注!
作者: wlhzjp2000    时间: 2010-2-25 22:42
讨论的很激烈,俺只是做过方案,还没实践过,很感兴趣,学习了!
作者: oasiser    时间: 2010-3-12 09:34
■ 膜组件 上下层膜组件的空挡。 [attach]244581[/attach]
作者: dongwei9876    时间: 2010-3-12 10:23
没接触过MBR,只能看你们讨论啦,理论上先补补吧,希望将来能有机会实战下。
作者: oasiser    时间: 2010-3-15 14:21
标题: 回复 96# 的帖子
看多了就熟了
作者: flagstaffite    时间: 2010-3-15 15:58
斯纳普是国产,应该支持一下,不过,据我了解,从膜通量和价格来看,斯纳普的膜和进口膜还是有一定差距的…… PS:0.75m3/m2d 的通量,楼主,你这设计通量有点小高啊,厂家推荐你们这么设计么?
作者: oasiser    时间: 2010-3-16 14:15
标题: 回复 98# 的帖子
小?高? 是有点偏大,这个在产品设计值内的,当然还要看水质和实际水量。
作者: hityingjun    时间: 2010-3-16 16:29
请问楼主,现在运行的气水比大概是多少




欢迎光临 水世界-水处理技术社区(论坛) (http://bbs.chinacitywater.org/)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