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世界-水处理技术社区(论坛)

标题: A/O系统又出问题了 [打印本页]

作者: mojake    时间: 2009-12-4 09:34
标题: A/O系统又出问题了
我们系统长时间处于低负荷运行状态,负荷低到0.08kgCOD/kgMLSSd以下,前段时间出现丝状菌少量膨胀现象,SVI在150左右,但生化池上清液很清澈,出水COD也只有40多。上周末污水少,星期六、星期天2天一直处于系统停停开开状态,星期一来的时候发现SVI一下下降到70左右,生化池上清液略显浑浊,但当初没太在意,我只是让他们把DO降低一些,原来出口2.5左右,要求降到1.8~2,也有意提高了一些进水负荷,但由于我们与生产上共用风,导致DO控制起来很困难,我检查多几次DO仍然控制的比较高。这几天生化池状况越来越差,上清液里有大量絮体,而且活性污泥颗粒细小,沉降速度极快,SV30都在20左右,SVI在50左右。我也经常做镜检,但这几天观察到微生物优势种为下毛目、腹毛类鼬虫和变形虫属,还有一些楯纤虫、鳞壳虫(只是壳),前段时间SVI骤降的时候还发现较多的丝状菌?有时候会有一些钟虫和累枝虫,轮虫很少,有一些中间性活性污泥微生物。我记的下毛目、腹毛类鼬虫应该是出水BOD很低才会出现的啊,但现在生化池出口COD在140左右,正常时只有75,如果是污泥老化一般我们生化池表面状况很快就会反映出来,有浮渣,泡沫增多且带泥黄色,但这次生化池表面状况一直都比较正常,镜检也没发现啥轮虫,以前老化的时候轮虫还是挺多得。我也怀疑过我们的营养比例,其中C应该是比较低的,昨天检修调节池,系统又停了大约12小时,停运时微量曝气,防止污泥下沉,今天生化池状况更差了。昨天出水COD发生超标90,请大家提提意见,我觉得还是由于曝气过量,进水负荷低,但由于目前生化池里COD就已经挺高了,我怕再加大进水负荷出水COD会更高,MLSS现在在4300左右,但由于我们MLVSS占MLSS的一半都不到点,也不太敢增大排泥,郁闷。 [ 本帖最后由 mojake 于 2009-12-4 09:43 编辑 ]
作者: cygyc-gc    时间: 2009-12-5 11:30
从你的描述看,还是污泥负荷偏低导致的。加上你说的DO下不来。 你镜检看到的多为中间性活性污泥生物。如果再恶化下去,轮虫有可能就会出现了。
作者: yoruba    时间: 2009-12-5 23:49
MLVSS/MLSS<0.5,这和SVI降低是否有联系?
作者: mojake    时间: 2009-12-6 08:52
标题: 回复 2# 的帖子
镜检看到的前几天最多还是下毛目的,中间性活性污泥微生物数量相对较少,等待会儿镜检出来再更新
作者: mojake    时间: 2009-12-6 08:54
标题: 回复 3# 的帖子
余大我们MLVSS/MLSS长期处于0.45左右,应该不是这次SVI骤降的原因,万恶的斜板沉淀池啊!!
作者: yoruba    时间: 2009-12-6 09:20
原帖由 mojake 于 2009-12-6 08:54 发表 余大我们MLVSS/MLSS长期处于0.45左右,应该不是这次SVI骤降的原因,万恶的斜板沉淀池啊!!
说一下这个结论的分析过程?
作者: mojake    时间: 2009-12-6 09:42
我知道活性污泥系统中惰性物质多会造成SVI偏低的后果,由于斜板设计问题,我们的系统一直处于这个状态,就在这种状态下半个月前我们系统还发生丝状菌膨胀,SVI在150左右,但由于前段时间2天系统的开开停停,又加上我们的停运时的控制有一些问题我觉得,我们在停运时会用少量曝气维持活性污泥在生化池的悬浮状态,虽然DO低到测不出来,但我觉得只要是充了氧气,活性污泥就需要分解有机物,如没有有机物的进入就会导致污泥解絮。要是那2天我们不采用这种运行方法,可能不会造成现在被动的局面。
作者: mojake    时间: 2009-12-6 09:50
今天的镜检看到的优势种是下毛目,中间性活性污泥微生物数量增多,还有少量鼬虫、楯纤虫、草履虫、一些丝状菌,极少鞭毛虫轮虫,菌胶团很细小。池面上少量白色泡沫,不堆积,有很少量泥白色浮渣,活性污泥泥色暗陈,SV30观察发现上清液很浑浊,有大量细小絮体,污泥沉降很快。
作者: 20121221    时间: 2009-12-6 09:51
进口怎么样啊?分析其他原因了吗?
作者: mojake    时间: 2009-12-6 09:52
不行的话下午可能要对生化池投加BOD,液糖或生产上的高浓度污水,进行闷曝,促进其恢复,但不知道需要控制多少COD才合适,没有这方面的经验,希望大家出出主意。
作者: cygyc-gc    时间: 2009-12-6 10:09
原帖由 mojake 于 2009-12-6 09:50 发表 今天的镜检看到的优势种是下毛目,中间性活性污泥微生物数量增多,还有少量鼬虫、楯纤虫、草履虫、一些丝状菌,极少鞭毛虫轮虫,菌胶团很细小。池面上少量白色泡沫,不堆积,有很少量泥白色浮渣,活性污泥泥色暗陈, ...
从你描述看看,尤其是后面的,是污泥老化的迹象。 把你能掌握的水质指标,监测数据一股脑都扔出来瞧瞧。
作者: cygyc-gc    时间: 2009-12-6 10:10
原帖由 mojake 于 2009-12-6 09:52 发表 不行的话下午可能要对生化池投加BOD,液糖或生产上的高浓度污水,进行闷曝,促进其恢复,但不知道需要控制多少COD才合适,没有这方面的经验,希望大家出出主意。
有条件可以整个小试。
作者: mojake    时间: 2009-12-6 10:28
标题: 回复 9# 的帖子
负荷冲击可以排除了,中毒也基本可以排除,氮磷的比例要高于BOD,营养比例失调也可以排除,最大最大的可能就是负荷低引起的解絮了。
作者: mojake    时间: 2009-12-6 12:31
标题: 回复 11# 的帖子
负荷长期在0.05左右,泥龄30天加,污泥浓度控制在4.5~5g/l,出口曝气在2.5左右,我们为了脱氮混合液回流比控制在1800%左右,可能是由于解絮导致生化池出口COD升高,大流量回流导致A池COD也随之升高,超越量控制的减小,加剧了低负荷,最终造成目前的状况。
作者: yuanjizhou77    时间: 2009-12-6 12:50
标题: 标题
加点葡萄糖吧,然后再进水。我这边也是低负荷,每天得加几袋糖。要是长期低负荷,不行排点泥吧
作者: yoruba    时间: 2009-12-6 13:15
如果是负荷低,在刚开始低的时候有没有出现出水降低?负荷一直低?最近低?低也是冲击...
作者: mojake    时间: 2009-12-6 15:17
标题: 回复 16# 的帖子
负荷一直低,但最近特别低,出水降低?是指出水COD指标?貌似有,前段时间出水COD有到40多的,一般都在50多点。
作者: cygyc-gc    时间: 2009-12-6 15:27
负荷长期在0.05左右,泥龄30天加,污泥浓度控制在4.5~5g/l,出口曝气在2.5左右,我们为了脱氮混合液回流比控制在1800%左右,可能是由于解絮导致生化池出口COD升高,大流量回流导致A池COD也随之升高,超越量控制的减小,加剧了低负荷,最终造成目前的状况。 ----------------------------------------------------------------------------------------- 负荷长期在0.05,泥龄也很长,这个原因是你控制的?这样的话试一试降低些污泥浓度,降一下污泥龄。
作者: mojake    时间: 2009-12-6 17:45
泥龄长是考虑到硝化,控制低负荷可以说是我们的经验,反正每次生产负荷略为升高,譬如说污泥负荷从0.06升高到0.08,都会导致生化池出水COD升高,我觉得这可能与我们MLVSS低和内循坏太大有关。排泥也想啊,但还是mvlss低啊,不敢多排
作者: mojake    时间: 2009-12-7 10:37
昨天本来加了液糖,闷曝了5个小时,但生化池没用明显的变化,后来水量很大,前道德几个池子都快满出来了,只得停止闷曝,进水,最后夜班上测COD南池高了不少,应该是由于部分液糖还没有利用到就流出生化池了,郁闷。
作者: mojake    时间: 2009-12-7 10:47
附送今天SV30的照片,沉降初期可见很多细小絮体,但感觉以前我们的絮体不是这样的,颜色没这么深。沉降快,压实好,泥色深,SV30在20左右,mlss估计在4000多一点,从量筒口看下去很混,液面边缘有一点浮泥,沉淀时间长后再观察上清液略为好转。镜检以下毛目为主,有一些腹毛类鼬虫,但微生物数量少,丝状菌少,生化池出水COD在150~170左右。
作者: update    时间: 2009-12-7 17:16
帮着顶下赚点分。。。。
作者: hithawkl    时间: 2009-12-7 21:24
典型的污泥老化 减少回流先 多排泥 把污泥浓度降下来 以前你100个馒头40个人吃 现在50个馒头还是40个人你说 会发生什么状况?
作者: mojake    时间: 2009-12-8 09:01
我决定暂时先将负荷提高点,排泥以前遇到过惨案,排了泥但新泥没有按照设想的长出来,结果悲剧了很久。 这段时间由于解絮,生化池COD升高,他说负荷高了,他要求把DO再往上升,把这些COD氧化掉。。。 [ 本帖最后由 mojake 于 2009-12-8 09:04 编辑 ]
作者: mojake    时间: 2009-12-8 09:03
余版和AK版别光给灌水的扣分啊,也帮忙出出主意,再我看来你们的发言比给楼上的扣分重要多了。
作者: deluye    时间: 2009-12-12 18:02
 请注意一个基本概念:活性污泥法中,虽然污水中的有机物能被降解,但被分解成CO2和H2o的只有几分之一,主要是靠污泥的吸附作用,通过排泥从污水中分离出来。也就是说污水中的有机物(COD)主要是通过排泥来去除的。       加大排泥能有效提高污泥的吸附性能,几年来,我主管的A/O系统mlvss最低在900mg/l左右连续正常运行4个多月(一级B)。你们的mlss那么高,mlvss应该有2000吧? 适当减少曝气、调节回流、补充碳源都能改善污泥的状态。
作者: yoruba    时间: 2009-12-12 18:05
被分解成CO2和H2o的只有几分之一 ------------------------------------------------- 拿出依据来!
作者: deluye    时间: 2009-12-12 18:22
这是一个常识。 多看看书吧!
作者: jchterry    时间: 2009-12-12 19:49
我觉得是进水负荷低,可以加葡萄糖, 增加排泥量 看看情况会怎么样
作者: yoruba    时间: 2009-12-12 21:54
你和常识一起滚吧,别在这装神弄鬼了,水处理界就是你们这样的骗子多!自以为干了几年破工程就是专家了是吧,滚回学校再读20年大三吧! [ 本帖最后由 yoruba 于 2009-12-12 22:05 编辑 ]
作者: yoruba    时间: 2009-12-12 21:58
常识!你知道多少常识?赶出来胡说八道? 我调木糖水,好氧产泥几乎可以忽略,70%多的COD去除你告诉我上哪去了?
作者: yoruba    时间: 2009-12-12 21:59
我调蛋白水,控制曝气量消减污泥,一个月不排泥!你告诉我90%的COD去除上哪去了?
作者: yoruba    时间: 2009-12-12 22:02
虽然污水中的有机物能被降解,但被分解成CO2和H2o的只有几分之一,主要是靠污泥的吸附作用 ---------------------------------------------------------------------------------------------------------- 你倒是说说几分之一?二分之一?三分之一?还是四分五分六分之一?然后拿你的数字直接算算产泥量!可笑
作者: yoruba    时间: 2009-12-12 22:06
让我读书,你配吗?你自己读过几本书,都是八股文吧?
作者: cygyc-gc    时间: 2009-12-12 22:32
老余的倔脾气又一次爆发了。 老余,讨论问题可以有分歧。情绪要控制下。
作者: cygyc-gc    时间: 2009-12-12 22:34
原帖由 mojake 于 2009-12-7 10:47 发表 附送今天SV30的照片,沉降初期可见很多细小絮体,但感觉以前我们的絮体不是这样的,颜色没这么深。沉降快,压实好,泥色深,SV30在20左右,mlss估计在4000多一点,从量筒口看下去很混,液面边缘有一点浮泥,沉淀时间 ...
是污泥老化,解体的特征。 你说的mlss估计有4000,怎么估计的?
作者: zuihuixiang    时间: 2009-12-12 22:37
负荷长期在0.05左右,泥龄30天加,污泥浓度控制在4.5~5g/l,出口曝气在2.5左右,我们为了脱氮混合液回流比控制在1800%左右,可能是由于解絮导致生化池出口COD升高,大流量回流导致A池COD也随之升高,超越量控制的减小,加剧了低负荷,最终造成目前的状况。
作者: cygyc-gc    时间: 2009-12-12 22:42
有个数据请楼主确认:1800%的回流比?
作者: yoruba    时间: 2009-12-12 23:25
我今天就是要打打这些自以为是的人的气焰!跟白痴谈不上分歧!
作者: fiord    时间: 2009-12-12 23:53
原帖由 cygyc-gc 于 2009-12-12 22:42 发表 有个数据请楼主确认:1800%的回流比?
肯定是多了个0.
作者: HYWUGP    时间: 2009-12-13 13:22

作者: mojake    时间: 2009-12-14 09:36
标题: 回复 36# 的帖子
正确的说不是估计,而是这段时间的MLSS的平均值,分析室测定的。
作者: mojake    时间: 2009-12-14 09:42
标题: 回复 38# 的帖子
是千真万确的1800%,进水30m3/h,回流量540m3/h。因为我们进水TN在300+,出水要求在15以下,不得已而为之。基本和反硝化脱氮的效率公式负荷。
作者: mojake    时间: 2009-12-14 09:45
标题: 回复 40# 的帖子
真的是1800%啊,难道这种回流比让人感到很有迷惑性吗?180%的话脱氮的效率才64.3%,如何能满足我们的出水标准。
作者: yoruba    时间: 2009-12-14 09:51
18倍回流就不如多段A/O了。 不过TN要求这么严?真下血本啊...
作者: ak47sun2    时间: 2009-12-14 09:51
委员长,原水是什么?
作者: mojake    时间: 2009-12-14 09:56
目前出水水质有所好转,除cod外其它数据都达标了,前几天氨氮,TN还超标呢,今天镜检发现微生物基本恢复到了正常时期的水平(个人感觉)下毛目、鼬虫还是占优势,楯纤虫、轮虫数量上升,有少量钟虫和中间性活性污泥微生物,极少量滴虫,丝状菌很少。但是SV30仍在下降都到15了,这在以前是没有出现过的,SVI又降了一点,上清液清澈度比原来好些,但仍然比较混浊,出水COD偏高,我们已经试着增大进水bod的量,尽量减小生化池DO,但目前有2个问题:1、感觉泥长不出,虽然我知道我们的BOD可能大量用于反硝化了,但如果A池scod加的过高,出水COD肯定跟着升高;2、污泥絮凝性较差,这还是无解,让我很头疼。当然我们进水中含有较多SS也是个较麻烦的问题。 [ 本帖最后由 mojake 于 2009-12-14 09:58 编辑 ]
作者: iinter    时间: 2009-12-14 10:40
友情帮顶!!
作者: yang030231209    时间: 2009-12-14 15:15
感觉溶解氧过低,加大曝气量,延时曝气吧。。。
作者: mojake    时间: 2009-12-14 15:45
楼上俄貌似没好好看我写的东西啊,DO过低造成我上面所说的情况真的很不现实的
作者: mojake    时间: 2009-12-15 14:20
标题: 回复 45# 的帖子
这也是没办法的事啊,太湖流域=。=
作者: mojake    时间: 2009-12-15 14:21
标题: 回复 46# 的帖子
是发酵行业的废水,酶制剂。
作者: yoruba    时间: 2009-12-15 14:22
原帖由 mojake 于 2009-12-15 14:21 发表 是发酵行业的废水,酶制剂。
能否详细介绍一下原水和厌好氧各工段的情况?我们在做类似废水。
作者: mojake    时间: 2009-12-15 14:44
标题: 回复 53# 的帖子
我们系统有我们系统的特殊性,不知道对余大有没有帮助。 我们进水主要分2股,1、生产废水+生活污水(低浓度)2、板框压滤产生的渗透液COD在2w左右,TN在500~1000、TP在100多吧,两股水在调节池混合,过斜板絮凝和除磷,进调节预酸化池,然后1路进IC一路超越至生化池,生化池内循环泵保持大流量回流1800%,为了脱氮也为了进水水质的稀释,一般我们A池COD(非进水口,离进水口有段距离,但是最近能取到样的地方)在180左右,O5出水硝氮估计在15+,这么一算真正留到O池的COD真的很少很少了,生化池出来COD在100正常的情况下,最近不正常在150吧,然后进老系统A/O,添加少量液糖反硝化,出水进二沉、三沉,排放就这样。
作者: ccclovexi    时间: 2009-12-15 14:51
问个问题,为什么斜板加钙盐除磷的时候不顺便加药除氮
作者: mojake    时间: 2009-12-15 16:06
标题: 回复 55# 的帖子
MAP?听过有这方面的东西,价钱如何呢?我们是加三氯化铁除磷的,钙盐的除磷效果如何? [ 本帖最后由 mojake 于 2009-12-15 16:08 编辑 ]
作者: zcmzcm    时间: 2009-12-15 19:17
如果长期负荷低的情况下,是多系统的,应少开系统,是一个系统的,应事先多排出一部分泥,维持正常的负荷,或者采取间歇曝气的方法。
作者: yoruba    时间: 2009-12-15 21:23
酶制剂的水N确实挺烦人,目前我这边也是存在类似问题。 MAP主要在于运行费用上,缺磷的话看了就头大...
作者: mojake    时间: 2009-12-16 10:10
标题: 回复 58# 的帖子
如果磷酸盐算它充足的话,药剂消耗成本余版是否有这方面的的经验?因为我们这内循环泵每年的费用就很多了估计在315000左右,要是药剂费用明显少于电耗的话可以尝试。
作者: yoruba    时间: 2009-12-16 16:23
你就查查理论消耗量再放大一下,根据药剂市场价一核算就完,我算到P的价钱后直接没往下进行...
作者: mojake    时间: 2009-12-17 10:27
恩,也好,我去查一下相关药剂的价钱
作者: yoruba    时间: 2009-12-17 23:48
你要是查药品费的话不如私下给我邮箱,夏天总结过一些




欢迎光临 水世界-水处理技术社区(论坛) (http://bbs.chinacitywater.org/)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