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世界-水处理技术社区(论坛)

标题: 【讨论帖】膜分离 [打印本页]

作者: hong6601    时间: 2011-3-18 21:51
标题: 【讨论帖】膜分离
之前有开过一帖,有关反渗透的讨论 大家也都展开了很深入的探讨 着实让我感动 感动的是大家对技术的执着 感动的是大家都是那么热衷于专业知识 感动的是大家能够坚持不懈的支持 每每翻看大家的回帖都会有不一样的感觉 只可惜,我们的讨论成果被误删除了,想到这个着实心里难受 时至今日,想想还是多虑了 今日理了下头绪,打算重新开帖 本次开帖将扩大他的范围,膜分离技术包含的设备较多 主流设备诸如超滤、反渗透、MBR等等 可一并在此帖中进行讨论 简单的问题、复杂的问题、疑难杂症等等都可以讨论哦 希望大家能够畅所欲言
作者: yaomingvsfang    时间: 2011-3-19 22:36
标题: 回复 44# 的帖子
nf目前只用了一个月,然后厂停了,停产后才洗的,浓水浇煤渣了,然后另外一个分厂,用nf做浓水实验,最近一个做mbr的直接说了,那实验就是瞎扯,因为以前他做的就是海水淡化,回收率超过75%都是扯蛋
作者: hong6601    时间: 2015-8-14 15:05
先从最基本的开始啊 反渗透进水水质的问题 今年以来,很多的耗材更换项目 更换反渗透膜的尤为多 系统不是我们做的,只要你换膜 其实不是那么简单的事情,虽只是更换反渗透膜,现场的预处理工艺与你是息息相关的 像这样的项目,希望大家务必要提高警惕 要尽可能将现场的各种运行参数了解清楚 这样才好评估反渗透膜更换后的效果 否则,膜安装了达不到效果,极难验收
作者: hong6601    时间: 2015-8-14 15:06
RO装置进水水质 建议
作者: lvjianguo96    时间: 2015-8-14 15:15
原帖由 hong6601 于 2015-8-14 15:05 发表 先从最基本的开始啊 反渗透进水水质的问题 今年以来,很多的耗材更换项目 更换反渗透膜的尤为多 系统不是我们做的,只要你换膜 其实不是那么简单的事情,虽只是更换反渗透膜,现场的预处理工艺与你是息息相关的 ...
在开始设计时,水质的分析是最关键的一步,这个一定要掌握好,好些人,尤其是一些设计人员,总是大而化之,不当一回事,预处理不能够起到实质性的作用。
作者: hong6601    时间: 2015-8-14 15:18
标题: 普及知识
反渗透膜解剖图
作者: lvjianguo96    时间: 2015-8-14 15:19
这个流速也比较重要,流速小了,会增加浓差极化现象,流速大了,会造成回收率降低。
作者: hong6601    时间: 2015-8-14 15:20
标题: 普及知识
反渗透故障诊断一览表
作者: hong6601    时间: 2015-8-14 15:21
标题: 普及知识
RO去除率 注意测试条件哦
作者: lvjianguo96    时间: 2015-8-14 15:21
原帖由 hong6601 于 2015-8-14 15:18 发表 反渗透膜解剖图
反渗透流道的大小对于处理的料液也有不同的作用。
作者: hong6601    时间: 2015-8-14 15:22
标题: 普及知识
反渗透膜装置自动冲洗的必要性
作者: hong6601    时间: 2015-8-14 15:23
标题: 普及知识
DOW膜重量 注意品牌哦 DOW是干膜 海德能是湿膜,要重一些哦
作者: lvjianguo96    时间: 2015-8-14 15:24
我就不再搅和,先让红版普及知识吧!
作者: hong6601    时间: 2015-8-14 15:24
标题: 普及知识
膜分离图谱
作者: hong6601    时间: 2015-8-14 15:25
膜结构
作者: hong6601    时间: 2015-8-14 15:25
标题: 超滤 普及知识
内压与外压 [ 本帖最后由 hong6601 于 2015-8-14 15:27 编辑 ]
作者: hong6601    时间: 2015-8-14 15:26
标题: 超滤 普及知识
错流与全流
作者: hong6601    时间: 2015-8-14 15:29
超滤、RO及MBR共有的设计参数即设计通量 设计通量的确定对于最终的设计尤为重要
作者: ray119    时间: 2015-8-14 15:52
哇咔咔咔,虎妞来也
作者: lvjianguo96    时间: 2015-8-14 16:54
怪吓人的,我还当是老虎来了呢!
作者: ray119    时间: 2015-8-14 17:45
原帖由 lvjianguo96 于 2015-8-14 15:21 发表 反渗透流道的大小对于处理的料液也有不同的作用。
一般28米尔(也有31米尔的),宽流道34米尔。 流道宽耐能力更强。 (感谢吕工纠错) [ 本帖最后由 ray119 于 2015-8-19 19:46 编辑 ]
作者: bushiyinweijimo    时间: 2015-8-14 18:49
标题: 回复 3# 的帖子
红版,我对COD的限定数据有点 不理解,怎么会是小于1.5? 怎么测啊?
作者: Rick001    时间: 2015-8-14 19:28
原帖由 bushiyinweijimo 于 2015-8-14 18:49 发表 红版,我对COD的限定数据有点 不理解,怎么会是小于1.5? 怎么测啊?
红版是不是有所特指?这个指标回用水上岂不是悲催了
作者: 山大王    时间: 2015-8-14 21:22
进水CODMn才1.5,这低,地下水指标吗?现在不都说CODCr50吗?
作者: hong6601    时间: 2015-8-15 08:05
作为反渗透抗污染的能力 宽流道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指标
作者: hong6601    时间: 2015-8-15 08:12
原帖由 bushiyinweijimo 于 2015-8-14 18:49 发表 红版,我对COD的限定数据有点 不理解,怎么会是小于1.5? 怎么测啊?
这只是针对原水是自来水的情况 后面有更加宽泛的要求 最初,反渗透的应用范围较窄,限制也就越严格 现在呢,反渗透的应用得到了升华,很多的地方都可以用了
作者: hong6601    时间: 2015-8-15 08:12
看看下面这个反渗透进水水质标准
作者: hong6601    时间: 2015-8-15 08:13
因此,针对不同的进水水质,我们设计反渗透时要选择的通量等参数可能千差万别 大家务必要注意
作者: hong6601    时间: 2015-8-15 08:16
原帖由 山大王 于 2015-8-14 21:22 发表 进水CODMn才1.5,这低,地下水指标吗?现在不都说CODCr50吗?
现在的确对于反渗透进水的COD要求已经没有特定的数据要求了 我们目前正在运行的一套中水回用系统 反渗透进水COD也有80多
作者: hong6601    时间: 2015-8-15 08:38
前几日做了套珠海某电镀废水项目 用了MBR 目前广东省要求电镀废水排放按照表3标准执行 可以说,全广东省每个电镀厂及PCB厂都要做废水的整改 可见MBR后期的市场前景能有多大
作者: hong6601    时间: 2015-8-15 08:40
电镀废水 表3标准
作者: 山大王    时间: 2015-8-15 15:59
红版,uF膜用于MBr和普通超滤性能上有什么差别?
作者: yaomingvsfang    时间: 2015-8-15 19:40
标题: 回复 11# 的帖子
nf90—400我们用着在
作者: yaomingvsfang    时间: 2015-8-15 19:46
标题: 回复 20# 的帖子
流道宽,占面积就大,这些一直都是有矛盾的,流道低污染少,我们用的是34mil的·
作者: yaomingvsfang    时间: 2015-8-15 19:49
标题: 回复 23# 的帖子
化工污水,cod 600进
作者: hong6601    时间: 2015-8-15 20:56
原帖由 山大王 于 2015-8-15 15:59 发表 红版,uF膜用于MBr和普通超滤性能上有什么差别?
不同的应用场合,性能实难比较
作者: hong6601    时间: 2015-8-15 20:56
原帖由 yaomingvsfang 于 2015-8-15 19:40 发表 nf90—400我们用着在
某加多宝项目有用过这款膜
作者: hong6601    时间: 2015-8-15 20:57
原帖由 yaomingvsfang 于 2015-8-15 19:46 发表 流道宽,占面积就大,这些一直都是有矛盾的,流道低污染少,我们用的是34mil的·
目前的反渗透膜,34mil当是最宽流道
作者: hong6601    时间: 2015-8-15 20:59
原帖由 yaomingvsfang 于 2015-8-15 19:49 发表 化工污水,cod 600进
化工污水,cod600,采用的是什么工艺呢
作者: 山大王    时间: 2015-8-15 21:51
原帖由 hong6601 于 2015-8-15 20:56 发表 不同的应用场合,性能实难比较
膜的参数有什么不同?
作者: hong6601    时间: 2015-8-16 10:16
参数差别很大 像设计通量 一般超滤的设计通量都在50以上 而大部分的MBR设计通量仅是10-20
作者: yaomingvsfang    时间: 2015-8-16 12:35
标题: 回复 38# 的帖子
前面的一大堆就不说了 絮凝沉淀池+自清洗过滤器(德国贺德克,靠压力控制清洗)+uf以及自带的布袋过滤+nf,出水cod 100左右
作者: yaomingvsfang    时间: 2015-8-16 14:16
看dow说明书,nf90—400的,最高操作压力是41bar,但是我们在运行的时候压力才5bar左右,差这么远???还有就是这最高压降指的什么,难道是跨膜压差??? [ 本帖最后由 yaomingvsfang 于 2015-8-16 14:18 编辑 ]
作者: hong6601    时间: 2015-8-16 16:34
41也是该款膜元件的最大承受压力 你可以看看该款膜元件的测试条件 运行压力常规就是这样,大多在8公斤以内 1bar是单支膜的最大压降
作者: hong6601    时间: 2015-8-16 16:35
原帖由 yaomingvsfang 于 2015-8-16 12:35 发表 前面的一大堆就不说了 絮凝沉淀池+自清洗过滤器(德国贺德克,靠压力控制清洗)+uf以及自带的布袋过滤+nf,出水cod 100左右
NF清洗频率如何 NF浓水如何处理的
作者: hong6601    时间: 2015-8-17 08:32
标题: 背压及危害
反渗透水处理领域,背压指的是产品水侧的压力大于给水侧的压力的情况。 卷式膜元件类似一个长信封状的膜口袋,开口的一边粘接在含有开孔的产品水中心管上。将多个膜口袋卷绕到同一个产品中心管上,使给水水流从膜的外侧流过,在给水压力下,使淡水通过膜进入膜口袋后汇流人产品水中心管内。 为了便于产品水在膜袋内流动,在信封状的膜袋内夹有一层产品水导流的织物支撑层;为了使给水均匀流过膜袋表面并给水流以扰动,在膜袋与膜袋之间的给水通道中夹有隔网层。 膜口袋的三面是用粘结剂粘接在一起的,如果产品水侧的压力大于给水侧的压力,那么这些粘接线就会破裂而导致膜元件脱盐率的丧失或者明显降低,因此从安全的角度考虑,反渗透系统不能够存在背压。 由于反渗透膜过滤是通过压力驱动的,在正常运行时是不会存在背压的,但是如果系统正常或者故障停机,阀门设置或者开闭不当,那么就有可能存在背压,因此必须妥善处理解决背压的问题。
作者: hong6601    时间: 2015-8-17 08:33
标题: 产水背压
任何时刻,产水压力高于进水或浓水0.3bar,复合膜就可能发生复合层间的剥离,可通过产水探测法来确定这类损坏, 当打开受到产水背压严重损坏的膜叶时,通常还会看到平行于产水管的膜最外边出现拆痕,常常靠近最外侧的膜袋粘接线处。膜的破裂最有可能出现在进水侧、最外侧和浓水侧这三处粘接密封线附近,其他位置受到进水网络地支撑,很多网格的小格内就会出现很多气泡状剥离,使得膜脱盐层受到强烈拉伸,元件的脱盐率降低。
作者: yaomingvsfang    时间: 2015-8-17 10:03
标题: 回复 44# 的帖子
nf目前只用了一个月,然后厂停了,停产后才洗的,浓水浇煤渣了,然后另外一个分厂,用nf做浓水实验,最近一个做mbr的直接说了,那实验就是瞎扯,因为以前他做的就是海水淡化,回收率超过75%都是扯蛋
作者: lvjianguo96    时间: 2015-8-17 10:16
原帖由 ray119 于 2015-8-14 17:45 发表 一般28米尔(也有31米尔的),宽流道34米尔。 流道宽耐温能力更强。
流道宽与耐温能力没有关系吧,耐温是由膜材质决定的。
作者: lvjianguo96    时间: 2015-8-17 10:17
原帖由 bushiyinweijimo 于 2015-8-14 18:49 发表 红版,我对COD的限定数据有点 不理解,怎么会是小于1.5? 怎么测啊?
这个数字应该是早期的数据吧!
作者: lvjianguo96    时间: 2015-8-17 10:19
原帖由 hong6601 于 2015-8-15 08:16 发表 现在的确对于反渗透进水的COD要求已经没有特定的数据要求了 我们目前正在运行的一套中水回用系统 反渗透进水COD也有80多
在中水回用中,如果前面是超滤作为预处理的话,其本就是这个数据了,如果不是可能会高了。
作者: lvjianguo96    时间: 2015-8-17 10:20
原帖由 山大王 于 2015-8-15 15:59 发表 红版,uF膜用于MBr和普通超滤性能上有什么差别?
这个只是在运行方式上的区别。
作者: lvjianguo96    时间: 2015-8-17 10:21
原帖由 hong6601 于 2015-8-15 08:38 发表 前几日做了套珠海某电镀废水项目 用了MBR 目前广东省要求电镀废水排放按照表3标准执行 可以说,全广东省每个电镀厂及PCB厂都要做废水的整改 可见MBR后期的市场前景能有多大
在处理地表水方面也已经展露头角!
作者: lvjianguo96    时间: 2015-8-17 10:22
原帖由 山大王 于 2015-8-15 21:51 发表 膜的参数有什么不同?
这个参数有时必须要经过试验来验证。
作者: yaomingvsfang    时间: 2015-8-17 10:40
标题: 回复 43# 的帖子
问个问题,我们uf规格写的是tmp为2.1bar,应该指的是单支膜吧,我们uf是16支,可设计的tmp也是2.1bar,看nf的是单支膜最大压降是1bar,每组膜最大不超过3.4bar,有点不懂,uf的16支膜tmp应该比2.1大吧,还是因为nf每组膜里面有4支膜,所以不一样
作者: hong6601    时间: 2015-8-17 11:31
平均跨模压差=(P进+P浓)/2-P产水 压差=P进-P浓 P进:进水压力 P浓:浓水压力 P产水:产水压力
作者: hong6601    时间: 2015-8-17 11:33
超滤跨模压差计算
作者: lvjianguo96    时间: 2015-8-17 11:45
红版把计算公式给忘记了!
作者: yaomingvsfang    时间: 2015-8-17 12:36
额,就是说uf不管几支膜,只要计算平均压差就可以? 有点难以理解,假设我进水压力5bar,浓水压力为4bar,产水压力为2.5把进水分成10份进入每支膜,那么每支膜的进水压力肯定小于5,每支膜的浓水压力肯定会小于4,每支膜的产水压力也小于2.5,假设其中一支膜的压力都取1/5,,则进水为1bar,浓水为0.8,产水为0.5,则单支膜的tmp为0.4,不知道我这样说是否正确 看版主肯定做过很多工程,要是可以的话能不能给我传几份你做过的方案
作者: hong6601    时间: 2015-8-17 15:21
超滤装置一般是同一根母管,然后在分水到各超滤膜元件 我们一般都以整套装置为准计算跨模压差的
作者: lvjianguo96    时间: 2015-8-17 15:34
这样给他解释可能更清楚一些,超滤大多数情况下是并联的。
作者: 山大王    时间: 2015-8-17 17:01
红版给解释一下超滤膜的拉伸强度和爆膜强度这些参数应用的意义吧,现在看看超滤膜(包括MBR)都很少提这此参数。
作者: ray119    时间: 2015-8-18 09:22
原帖由 lvjianguo96 于 2015-8-17 15:34 发表 这样给他解释可能更清楚一些,超滤大多数情况下是并联的。
吕工深入浅出,赞~\(≧▽≦)/~
作者: hong6601    时间: 2015-8-18 13:40
原帖由 山大王 于 2015-8-17 17:01 发表 红版给解释一下超滤膜的拉伸强度和爆膜强度这些参数应用的意义吧,现在看看超滤膜(包括MBR)都很少提这此参数。
拉伸强度应是膜丝断裂为止所能承受的最大拉力 爆膜强度应属于非主流叫法,意义应该相当 不过目前膜技术发展已经日新月异 强度问题已经不是什么难题了 故而,厂家可能也就很少宣传这方面的参数了
作者: hong6601    时间: 2015-8-18 13:41
目前拉伸强度最好的当属PVDF材质 不过同样PVDF材质,不同厂家的产品也存在较大差异
作者: ray119    时间: 2015-8-19 16:56
原帖由 lvjianguo96 于 2015-8-14 15:15 发表 在开始设计时,水质的分析是最关键的一步,这个一定要掌握好,好些人,尤其是一些设计人员,总是大而化之,不当一回事,预处理不能够起到实质性的作用。
吕工言之有理! 前一阵给新人培训的时候,我拼命强调2点核心,1是水质,1个是水量。 但是,其实有些时候设计人员也是挺无奈的。 根本拿不到详细的水质分析报告,或者拿到的水质分析报告明显不对。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 本帖最后由 ray119 于 2015-8-19 16:59 编辑 ]
作者: lvjianguo96    时间: 2015-8-19 17:21
这种情况也时有发生,这样一来设计有时会出现偏差。
作者: hong6601    时间: 2015-8-19 17:23
水质是源头,源头抓不准,早晚会出问题
作者: lvjianguo96    时间: 2015-8-19 17:33
现在设计人员基本上大而话之的人比较多,另外还比较牛气!
作者: ray119    时间: 2015-8-19 19:28
标题: 回复 11# 的帖子
DOW的大部分膜是干膜,但是海淡膜都是湿膜,对吗?
作者: ray119    时间: 2015-8-19 19:29
标题: 回复 15# 的帖子
红版,内压式的图上面有个“开放通道”,是神马东东?
作者: ray119    时间: 2015-8-19 19:39
原帖由 yaomingvsfang 于 2015-8-15 19:46 发表 流道宽,占面积就大,这些一直都是有矛盾的,流道低污染少,我们用的是34mil的·
首先,没明白矛盾在何处? 其次,“流道低污染少“的说法我认为有待商榷,希望可以继续探讨。 另外,“流道低污染少“和”我们用的是34mil的”两者有逻辑关系吗?既然“流道低污染少“,为何还要用“34mil”的呢?
作者: ray119    时间: 2015-8-19 19:45
原帖由 lvjianguo96 于 2015-8-17 10:16 发表 流道宽与耐温能力没有关系吧,耐温是由膜材质决定的。
吕工火眼金睛! “温”是“污”的错别字 我去改改
作者: ray119    时间: 2015-8-19 19:49
红版和吕工说的都很有道理! 这些源头上的问题,到后面都会在调试的时候暴露出来。 但现实往往有很多无奈。 现在能做的就是,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多考虑一些。 [ 本帖最后由 ray119 于 2015-8-19 19:53 编辑 ]
作者: ray119    时间: 2015-8-20 08:52
标题: 回复 42# 的帖子
最高操作压力指的是膜能承受的最高压力,实际操作压力不能高于这个,否则膜就废了,但低于和远低于这个数值都是没有问题的。 除了家用膜(300psi)和海淡膜(1200psi),其他系列的膜最高操作压力大部分都是600psi,因为它要适应不同的水质。
作者: w660414183    时间: 2015-8-20 08:56
老鸟,你说的那个全广东省电镀和线路板表3的整改,这个时代有点过了吧。敢问老鸟出自何门何派?
作者: ray119    时间: 2015-8-20 09:02
原帖由 yaomingvsfang 于 2015-8-17 10:03 发表 nf目前只用了一个月,然后厂停了,停产后才洗的,浓水浇煤渣了,然后另外一个分厂,用nf做浓水实验,最近一个做mbr的直接说了,那实验就是瞎扯,因为以前他做的就是海水淡化,回收率超过75%都是扯蛋
浓水的TDS是多少? 海淡跟这个不一样的,呵呵
作者: ray119    时间: 2015-8-20 09:05
原帖由 hong6601 于 2015-8-18 13:40 发表 拉伸强度应是膜丝断裂为止所能承受的最大拉力 爆膜强度应属于非主流叫法,意义应该相当 不过目前膜技术发展已经日新月异 强度问题已经不是什么难题了 故而,厂家可能也就很少宣传这方面的参数了
红版,讲讲断丝神马的呗。 比如,断丝的原因、现象、危害等等。
作者: lvjianguo96    时间: 2015-8-20 11:17
原帖由 ray119 于 2015-8-19 19:39 发表 首先,没明白矛盾在何处? 其次,“流道低污染少“的说法我认为有待商榷,希望可以继续探讨。 另外,“流道低污染少“和”我们用的是34mil的”两者有逻辑关系吗?既然“流道低污染少“,为何还要用“34mil”的呢 ...
流道低,污染多!
作者: 山大王    时间: 2015-8-20 15:01
我也想听小老虎提的问题,红版解释得尽量细点。
作者: lvjianguo96    时间: 2015-8-20 15:29
虎妞提出的问题多了,你想了解哪个?
作者: lvjianguo96    时间: 2015-8-20 15:33
原帖由 ray119 于 2015-8-20 09:02 发表 浓水的TDS是多少? 海淡跟这个不一样的,呵呵
这个怎么讲呢?如果回收率是75%的话,那浓水的TDS=原水的TDS×4、如果收收率是80%,那浓水的TDS=原水的TDS×5。这个回答不知对否?
作者: lvjianguo96    时间: 2015-8-20 17:10
原帖由 ray119 于 2015-8-20 09:05 发表 红版,讲讲断丝神马的呗。 比如,断丝的原因、现象、危害等等。
除去质量问题,由于单个膜组件就含万根膜丝,由于长期运行过程中膜丝反复受拉挤作用,不可避免会出现少量断丝。膜丝断丝后出水水质将受到严重危害,水质将下降。这个回答不知对否?
作者: lvjianguo96    时间: 2015-8-20 17:28
有一篇非常好的论文可以直接回答你的这个问题,可以现在附件传不上来没有办法。
作者: bushiyinweijimo    时间: 2015-8-20 18:17
对于断丝和膜堵塞,最头疼,很多人估计都遇到了这种情况。
作者: ray119    时间: 2015-8-20 20:02
原帖由 lvjianguo96 于 2015-8-20 15:33 发表 这个怎么讲呢?如果回收率是75%的话,那浓水的TDS=原水的TDS×4、如果收收率是80%,那浓水的TDS=原水的TDS×5。这个回答不知对否?
吕工言之有理,就是浓缩倍率的问题。 虎妞好奇的是他这个浓水的TDS是多少,并没有具体的数据,而且他这个水用的是纳滤,判断二价离子居多。 所以不晓得跟海淡的可比性在何处?这才有此一问。 [ 本帖最后由 ray119 于 2015-8-20 20:09 编辑 ]
作者: ray119    时间: 2015-8-20 20:03
原帖由 lvjianguo96 于 2015-8-20 17:28 发表 有一篇非常好的论文可以直接回答你的这个问题,可以现在附件传不上来没有办法。
55555,只好耐心等待管管解决问题喽。 话说我手里还新囤了几个海淡的东东,楼已经占好了,只待上传。
作者: ray119    时间: 2015-8-20 20:05
原帖由 bushiyinweijimo 于 2015-8-20 18:17 发表 对于断丝和膜堵塞,最头疼,很多人估计都遇到了这种情况。
虎妞现场经验少,对故障分析这块很感兴趣,所以想听大神们多聊聊这些。
作者: hong6601    时间: 2015-8-22 08:01
断丝主要应该是来自两个方面 1、操作导致 2、本身强度不够导致
作者: hong6601    时间: 2015-8-22 09:55
看看有几个密封圈啊
作者: hong6601    时间: 2015-8-22 09:56
哎,现在耗材生意越来越多 尤其是更换反渗透膜元件 更换时这些个密封圈不要忘记的
作者: hong6601    时间: 2015-8-22 09:58
标题: NORIT 55m2中空纤维超滤膜

作者: hong6601    时间: 2015-8-22 09:59
标题: NORIT 64m2中空纤维超滤膜

作者: bushiyinweijimo    时间: 2015-8-22 15:42
标题: 回复 91# 的帖子
都是不得已而为之,不用膜,无法达到处理效果,用,本身的使用寿命和耗材,费用也不低。
作者: bushiyinweijimo    时间: 2015-8-22 15:50
原帖由 hong6601 于 2015-8-22 08:01 发表 断丝主要应该是来自两个方面 1、操作导致 2、本身强度不够导致
红版所说的本身强度不够,那就是产品质量问题了。操作不当,是安装的时候操作不当,还是正常运行中出现的背压误操作?
作者: hong6601    时间: 2015-8-22 21:32
强度主要体现在材质方面 当属PVDF较好
作者: shhchg    时间: 2015-8-23 10:27
无机膜使用寿命和耗材、强度都很好,好像很少用在MBR。不知什么原因?
作者: hong6601    时间: 2015-8-24 08:54
与有机膜相比,无机膜具有以下优点: 1、热稳定性好,耐高温,一般可以在400℃下使用,最高可达800℃ 以上,不老化、寿命长。 2、化学稳定性好,耐有机溶剂,耐酸碱,抗微生物侵蚀。 3、机械强度大,担载无机膜可承受几十个大气压的外压,并可反 向冲洗。 4、净化操作简单、迅速,价格便宜,保存方便。 5、孔径分布窄,分离效率高。 目前,从技术上看,无机膜还存在如下缺点: 1、生产成本高,制造技术难度大。 2、无机膜易发脆,给膜的成型加工及组件装备带来一定的困难。 3、膜器安装因密封的缘故,使其性能不能得到充分利用。
作者: bushiyinweijimo    时间: 2015-8-24 11:20
标题: 回复 98# 的帖子
第三条,膜器安装因密封的缘故,使其性能不能得到充分利用,有点不理解,希望红版多讲一点。 密封造成的性能主要是指的什么?
作者: hong6601    时间: 2015-8-24 14:18
我建议你了解下陶瓷膜的相关资料




欢迎光临 水世界-水处理技术社区(论坛) (http://bbs.chinacitywater.org/)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