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世界-水处理技术社区(论坛)

标题: A2/C氧化沟工艺详细介绍 [打印本页]

作者: 扬州第一怪    时间: 2017-1-20 15:32
标题: A2/C氧化沟工艺详细介绍

A2/C氧化沟为设置厌氧、缺氧段的Carrousel氧化沟。A2/C氧化沟具有脱氮除磷功能,是目前城市生活污水处理的主流工艺之一,该系统出水水质可达BOD5/TSS/TN/TP=10:15:7~10:1~2,下图为A2/C氧化沟工艺流程示意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A2/C氧化沟工艺流程图

(1)工艺组成

工艺利用了氧化沟内的水力循环、无动力内回流等特点,实现了类似于A2/O 工艺,以达到脱氮除磷的目的。一般城市生活污水若采用A2/C氧化沟处理,可使出水磷浓度<1.0mg/L。

A2/C氧化沟主要由三部分组成,即厌氧区、缺氧区、氧化沟区。该工艺是在普通Carrousel氧化沟前增设了一个厌氧区和缺氧区(又称前置反硝化区),以加强聚磷菌的释磷、吸磷和营养盐NOx--N的去除,在去除BOD的同时达到脱氮除磷的目的。

流经沉砂池的生活污水与二沉池回流污泥在A2/C氧化沟内设置的圆形混井进行充分混合后进入厌氧区。厌氧区分为3格,每格都设有水下搅拌器,以防止污泥沉淀。经厌氧反应后的混合液进人缺氧区,并与从氧化沟来的回流液充分混合,进行反硝化脱氮和除磷反应。缺氧区的中间部位设导流隔墙,并在适当位置安装水下搅拌器,使该区具有良好的混合与循环条件。经厌氧、缺氧反应后的混合液流入氧化沟进行氧化、硝化、反硝化反应,氧化沟的充氧机械采用倒伞形曝气叶轮,可根据池内DO测定仪控制调节堰出水、改变曝气叶轮浸水深度以达到调节供氧的目的,处理后的水进入二沉池沉淀。最终出水中氨氮含量<15mg/L, 磷含量< 1.0mg/L。如果要求出水磷含扯< 0. 5mg/L,需在工艺流程的适当位置投加混凝剂。

(2)主要设计参数

①厌氧区容积一般按水力停留时间1~2h确定;

②缺氧区容积包括脱硝和除磷两部分,除磷所需容积一般按水力停留时间0.5~1h确定,脱硝最可按总脱硝量的15%~20%计算,反硝化速率计算可采用后续好氧区的数据以确定脱硝所需容积;

③污泥负荷为0.05~0.08kgBOD5/(kgMLSS·d);

④氧化沟混合液的浓度一般取3000~4000mg/L;

⑤污泥龄为15~30d。

3) A2/C氧化沟的应用

某污水处理厂设计水量Q=30000m3/d,进出水水质参数如下表所示。

mg/L

指标
COD
BOD5
SS
NH3-N
TP
进水
350
140
200
30
4
出水
≤60
≤20
≤20
≤15
≤1

进出水水质参数

(1)污水处理工艺流程确定

由进水水质可知,其BOD5/COD=0.4、BOD5/NH3-N=4.67>4、BOD5/TP=35>20,

可生化性较好且满足生物脱氮除磷的要求。处理工艺采用A2/C氧化沟,其主要工艺流程为:进水→选择池→厌氧池→前置反硝化区→氧化沟→二沉池→排水。

(2)设备、仪表选型

①厌氧池

为防止污泥沉降并保证沟内大于0. 3m/s的流速,厌氧池设计搅拌功率密度 为8. 5W/m3, 采用2台GQTO22×480(功率4kW/台)的潜水高速推进器。设置一台MLSS在线检测仪,用于控制并保证进入氧化沟系统的污泥质盘浓度在2500~4500mg/L范围内,并与二沉池回流污泥管道上的电磁流量计组成控制回路。

②缺氧池

采用2台DQTO55×1800(功率5.5kW/台)的低速推进器,功率密度7. 4W/m3; 调节氧化沟好氧区混合液回流至缺氧池的内回流控制闸门采用LB4.0×1.5型,控制回流比100%~600%。同时,设置一台ORP仪与内同流控制闸门组成闭环控制,通过ORP检测数值确定内回流闸门的开启角度。设置一台DO计、一台ORP仪,对厌氧进行在线检测,分析是否有磷的释放和吸收;同时通过厌氧段的ORP(氧化还原电位)值的变化及NOx- N 的质量浓度来调整污泥回流比,使厌氧池处于厌氧环境。

③氧化沟主体反应区。

选用DS350型倒伞表面曝气机两台,功率为90kW, 总供氧量= 90×2. 1×2=378kgO2/h,氧富余22kgO2/h。从节能方面考虑,其中一台采用变频调速曝气机(充氧量90~189kgO2/h )、另一台采用恒速曝气机(充氧量189kgO2/h)。氧化沟沟宽与倒伞曝气机直径的比例的最佳比例为2.2~2.4,沟深与倒伞曝气机直径的比例为1.1~1.2,DS350型倒伞表面曝气机直径为3500mm,确定氧化沟沟宽为8m,有效水深为4. 2m。

根据工艺要求,氧化沟前箭缺氧区应保证为缺氧状态才能达到预期的反硝化处理效果,因此,靠近内回流闸门的曝气机采用变频,在满足充氧要求的同时尽量避免对回流混合液溶解氧的影响。同时在附近配置一台DO计,组成闭环控制,通过改变曝气机的转速来改变混合液中的溶解氧值,使其达到最佳工况。氧化沟出水端为有效保证段溶解氧不小于2mg/L ,设计该处曝气机为恒速,并设置在线检测DO计一台。沟中还设置了一台MLSS计,用于在线检测污泥浓度。

4)四阶段卡鲁塞尔Bardenpho系统

在卡鲁塞尔2000型系统下游增加了第二缺氧池及再曝气池,实现更高程度的脱氮。该系统的出水水质可达到BOD510mg/L、TN3mg/L 。

5)五阶段卡鲁塞尔 Bardenpho 系统

(1)工艺流程

为在A2/C卡鲁塞尔系统的下游增加了第二缺氧池和在曝气池,形成了厌氧缺氧好氧再缺氧再曝气的强化污水深度处理流程,实现了更深程度的除磷和脱总氮。该系统的出水水质可达到B0D510mg/L, TN3mg/L,TP1mg/L。五阶段卡鲁塞尔/Bardenpho工艺流程示意图见下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五段Carrousel-Bardenpho工艺流程图



综上所述,厌氧,缺氧与好氧合建的氧化沟系统可以分为三阶段A2/O系统以及四、五阶段Bardenpho系统,这几个系统均是A/O系统的强化和反复,因此这种工艺的脱氮除磷效果很好,脱氮率达90%~95%。

(2)应用

Carrousel-Bardenpho氧化沟昆明第一污水处理厂采用了Carrousel-Bardenpho氧化沟,其设计进出水水质如下表所示。

mg/L

项目
COD
BOD5
SS
TN
TP
进水
360
180
200
30
3~5
出水
30
15
10
10
0.5~1

Carrousel-Bardenpho工艺设计进出水水质

其设计运行参数如下:

混合液浓度(MLSS):4g/L;污泥负荷(F/M):0.05kgBOD5/(kgMLSS•d);污泥产率(Y):0.65kgMLSS/kgB0D5;回流污泥浓度:8g/L;污泥回流比(R):100%;污泥龄(θe)大 于30d;氧化沟内污水流速(μ)大于0. 3m/s; 曝气时间(t)大于16h;溶解氧(DO)曝气区2mg/L;缺氧区小于0.52mg/L;曝气转刷功率大于3~5W/m3。

该厂自投产运行以来,大部分出水指标均能达到设计要求,其中磷的去除率除率90%左右。TN去除率较差,而且不稳定。分析其原因有:氧化沟流速不够,导致推动力不足,使氧化沟中存在污泥沉淀;氧化沟中供氧不足,NH3-N硝化不好;总氮进水设计值偏小。

来源:易净水网


作者: 放牛班班长    时间: 2017-1-20 20:06
有些数据怎么难以置信
作者: 寂寞    时间: 2017-1-20 20:24
这种工艺出水SS能够到10,让人难以置信、。
作者: 火炎焱    时间: 2017-1-21 09:57

A2/C氧化沟为设置厌氧、缺氧段的Carrousel氧化沟

这种氧化沟不知有水友实际中遇到过没
作者: 扬州第一怪    时间: 2017-1-21 10:50
寂寞 发表于 2017-1-20 20:24
这种工艺出水SS能够到10,让人难以置信、。

其工艺特点强化了除磷脱氮的效果,应付普通的生活污水问题不大。
作者: 扬州第一怪    时间: 2017-1-21 10:52
放牛班班长 发表于 2017-1-20 20:06
有些数据怎么难以置信

是有这种感觉
作者: 扬州第一怪    时间: 2017-1-21 10:57
火炎焱 发表于 2017-1-21 09:57
A2/C氧化沟为设置厌氧、缺氧段的Carrousel氧化沟

这种氧化沟不知有水友实际中遇到过没

说实话,这种东西我也没见过,这种工艺可能与传统的概念有别
作者: 水世界蓝天    时间: 2017-1-21 10:59
氧化沟工艺前几年污水处理厂应用的不少
作者: 水世界蓝天    时间: 2017-1-21 11:00
0.65kgMLSS/kgB0D5的污泥产率不小
作者: 一介污师    时间: 2017-1-21 11:10
实际运行中效果是不错的,但主要还是细节设计的问题。理论再好,设计不过关一切白搭。这种池子要有足够的处理余量就问题不大。再好的池子还得看进水o(∩_∩)o
作者: 寂寞    时间: 2017-1-21 11:12
一介污师 发表于 2017-1-21 11:10
实际运行中效果是不错的,但主要还是细节设计的问题。理论再好,设计不过关一切白搭。这种池子要有足够的处 ...

确实如此,设计,其实经验还是很重要的,工艺原理就是在卡鲁赛尔氧化沟的基础上增加了厌氧和缺氧池,挺有创意的。
作者: 扬州第一怪    时间: 2017-1-21 11:25
水世界蓝天 发表于 2017-1-21 10:59
氧化沟工艺前几年污水处理厂应用的不少

因为消化程度高,运行管理简单,应用自然广泛
作者: 扬州第一怪    时间: 2017-1-21 11:26
水世界蓝天 发表于 2017-1-21 11:00
0.65kgMLSS/kgB0D5的污泥产率不小

污泥产率不小确实大点
作者: 水世界蓝天    时间: 2017-1-21 13:31
扬州第一怪 发表于 2017-1-21 11:25
因为消化程度高,运行管理简单,应用自然广泛

污泥负荷低,自然硝化效果好
作者: 水世界蓝天    时间: 2017-1-21 13:31
扬州第一怪 发表于 2017-1-21 11:26
污泥产率不小确实大点

低负荷运行污泥量应该小
作者: 武林萌主    时间: 2017-1-21 15:20
我们公司一个厂子基本就是这个工艺了。属于接管运营,以前政府初建的时候是一体式氧化沟(终沉池在氧化沟外面一圈,就类似与平流式沉淀池),这个一体式氧化沟不太好用,随着又有了脱氮除磷的要求,就在前面建了厌缺氧池,废弃了原来的一体式氧化沟沉淀池在后面新建了辐流式沉淀池,并且在氧化沟内安装曝气盘取代了原来的表面曝气。
虽然目前该厂出水极好,但我不认为是该工艺牛逼,还是进水好。
作者: 扬州第一怪    时间: 2017-1-21 15:44
武林萌主 发表于 2017-1-21 15:20
我们公司一个厂子基本就是这个工艺了。属于接管运营,以前政府初建的时候是一体式氧化沟(终沉池在氧化沟外 ...

在氧化沟内安装曝气盘取代了原来的表面曝气,工艺投资低,充氧电耗省,组装灵活、使用寿命长,安装维护方便,学习了
作者: 武林萌主    时间: 2017-1-21 15:48
我觉得这是一个改造上的亮点。
作者: 扬州第一怪    时间: 2017-1-21 15:58
武林萌主 发表于 2017-1-21 15:48
我觉得这是一个改造上的亮点。

非常赞同你的见解




欢迎光临 水世界-水处理技术社区(论坛) (http://bbs.chinacitywater.org/)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