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江穿福州城而过。 多措并举,让河长制落地开花 中国水利:每一项工作的有效实施,都离不开考核这个“指挥棒”,推行河长制也不例外。如何对河长进行考核问责? 张劲松:我们将根据不同河湖存在的主要问题,实行河湖差异化绩效评价考核,明确考核的目标、主体、范围和程序。建立各级总河长牵头、河长制办公室具体组织、相关部门共同参与、第三方监测评估的绩效考核体系。 省级每年对各设区市河长制工作情况进行考核,考核结果报送省委、省政府,通报省委组织部,并向社会公布。县级及以上河长负责对相应河湖下一级河长进行考核。加大对考核结果的运用力度,将考核结果直接运用到奖惩机制上,实行财政补助资金与考核结果挂钩,并作为地方党政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的重要依据。实行生态环境损害责任终身追究制,对造成生态环境损害的,严格按照有关规定追究相关人员责任。 例如,无锡市河长制领导小组下设检查考核小组,由市纪委书记挂帅,机构设在市监察局,负责对工作落实情况进行考核问责。无锡市出台了《治理太湖保护水源工作问责办法》《关于对市委市政府重大决策部署执行不力实行“一票否决”的意见》,对工作不力者实行问责,全市因分管河道水环境治理不达标而遭约谈的河长达17人。 葛平安:浙江省委、省政府将河长制落实情况纳入对各地“五水共治”和生态省建设工作考核范围,考核结果作为党政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的重要依据。 省委成立了30个督查组,每季度赴各地开展明察暗访。强化问责,对工作不力、考核不合格的河长,进行约谈警示、通报批评;对因履职不到位、失职渎职、发生黑臭河大面积反弹或重大污染事故的,依法依纪追究河长责任。各地还探索实施“下游考核上游”机制、市县联合交叉执法、“你点我查”等机制。 刘晓涛:上海建立“市考区、区考街镇”的河长制分级考核体系。 一是抓考核测评精细化。制定考核办法,考核指标设计结合辖区实际,与河长制工作要点相衔接,与最严格水资源管理、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考核相结合。 二是抓激励问责全程化。每月对河湖治理情况进行排名并予以通报,定期召开河长办工作例会,对排名靠前的区进行表扬,对连续多次排名末位的区要求其在会上表态,年底形成考核结果,对成绩突出、成效明显的,给予奖励;对工作不力、考核不合格的,给予行政约谈或通报批评。通过精细化考核和全程性追责,引导激励各级河长勤勉工作,落实河长制的各项任务。 厉 云:下一步,我们将制定出台相关制度及考核办法。研究制定河长制办公室内部运作规则、河长制相关工作制度及考核办法;会同有关职能部门抓紧下达河长制年度任务清单、责任清单及年度考核方案;将河长制工作纳入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和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施情况考核。 中国水利:全面建立河长制,除了出台实施方案、明确组织体系、强化考核评估之外,还需要相应的制度和政策做支撑,保障河长制的落实到位。请问这方面工作是如何考虑的? 张劲松:一是部门联动机制。河湖管理保护涉及水利、环保、发展改革、财政、国土、交通、住建、农业、卫生、林业等多个部门。在应对复杂水问题的时候,必须统筹上下游、左右岸系统治理,必须整合各地方、各部门力量协同解决。我们建立部门联动机制,各相关职能部门根据职责承担各自的工作,相互协作,河长、河长办公室不包办、不代替部门工作。 二是健全稳定投入机制。近几年,江苏省级财政每年专项安排河道工程维修养护资金4亿多元。在省级资金带动和引导下,全省各地也积极落实河道管理经费,市县两级财政仅河道管护经费每年投入将近2亿元。 下一步,将继续加大公共财政投入力度,统筹安排有关专项资金,例如河湖治理资金、退圩(渔)还湖资金、河道长效管护资金等。同时鼓励和吸引社会资金投入,多渠道筹措资金,保障河湖管理保护项目经费及河长制工作经费的落实。 葛平安:一是河长巡查制度。市级河长不少于每月一次,县级河长不少于半月一次,乡级河长不少于每旬一次,村级河长不少于每周一次,河道保洁员、网格化监管员每天巡查,每次巡查都要做好记录。省河长办专门出台了《基层河长巡查工作细则》,进一步明确怎么查、查什么、查到问题怎么处理等问题,特别是入河排污口要求必查。 二是投诉举报制度。规定各级河长和联系部门,对各类投诉举报,做到件件受理、事事回应。 三是重点项目协调推进制度。各级河长按照明确工作责任、明确进度要求、明确考核办法、明确保障措施的要求,协调各方关系,研究解决重点难点问题,确保重点项目顺利推进。 四是督察指导制度。各级河长和联系部门加强对下级河长及相关责任单位的督查指导,发现问题及时发出整改督办单或约谈相关责任人,确保整改到位。 五是会议和报告制度。上级河长定期召开工作例会或联席会议,统筹协调流域上下游治理,下级河长要向上级河长定期报告工作。全省上下加强统筹协调,完善联席会议制度,形成了上下游、左右岸紧密协作、责任共担、问题共商、目标共治的联防联治格局。 刘晓涛:除了考核问责体系,我们还建立了工作目标体系和河长责任体系。 工作目标体系上,按照工作方案,各级河长结合辖区实际,全面细化实化河长制各项任务,制定工作目标和任务措施。对工作任务实行清单化、项目化管理,梳理“问题清单”“责任清单”“项目清单”,对每项任务明确目标要求、工作措施、时间节点、责任单位,构建工作目标,一级一级分解落实的体系。将河长制工作任务纳入政府目标管理,设立年度、季度、月度目标,实行全过程目标管理。 落实河长责任体系上,各级河长是河湖管理和保护的第一责任人,对其所负责河道履行管、治、保“三位一体”职责。管是要承担日常管理,重点是监管河道的污染,防治反弹;治是要协调推进河道系统治理、综合治理,特别是污染源的整治,确保任务落实;保是要协调监督河道的清淤疏浚、保洁、维修养护等日常工作,确保各项长效措施落到实处。各级河长管、治、保履职各有侧重,结合辖区实际和河长在具体河湖管理中的角色,制定河长责任制度,明确各级河长的职责和职权,理清上下级河、同级河长以及河长办与相关职能部门间的权责关系,使其职责与治理目标任务相匹配。 此外,上海建立了市河长制联席会议,由副市长、市副总河长任总召集人,市政府分管副秘书长任副总召集人,围绕市河长制的有效推行,初步拟订了河长制会议制度、督察制度、信息报送制度和考核问责制度,待征询相关部门和各区意见后,正式印发。 厉 云:福建省提出建立六项机制,有统一的协调机制、全域治理的责任机制、科学严密的监测机制、齐抓共管的督导机制、协调联动的执法机制、奖惩分明的考核机制。建立工作协调机制,干流跨设区市的三条主要河流由三位副省长分别任河长,制定出台了《福建省重点流域生态补偿办法》,并与广东签署了汀江—韩江流域水环境补偿协议。 王广满:我们将研究制定贯彻落实工作方案的实施意见,全面推行河长制省级河长会议制度、省级信息共享制度、工作督察制度及河长制2017年度考核验收制度。 中国水利:全面建立河长制,各地都进行了积极的探索,还有哪些好的经验或举措可以和大家分享?比如在发挥市场力量、动员社会参与、强化信息化手段等方面。 张劲松:激发市场活力,加快培育环境治理、监测、维修养护、河道保洁等市场主题,推进河湖管理保护的专业化、集约化、社会化、市场化。 在这个方面,江苏做了不少探索和实践,例如,在南京、常州、徐州等地,大都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通过养护公司来负责河道堤防等的养护和保洁;南通市从2010年开始,便对农村河道、农路、绿化和垃圾处理四项工作实行统一管理,成立了专门管理机构,建立专业化队伍,明确规章制度,落实专项资金,全面打造农村环境“四位一体”长效管理机制。 葛平安:2015年开始,浙江推广了河道“警长制”,全省公安机关对应河长制体系,配置省、市、县、派出所四级“河道警长”,加大执法力度;探索设立“华侨河长”“企业河长”“乡贤河长”“河小二”“河小青”等,发挥企业家和民间治水积极分子作用,大力推行全民治水。以市场化、专业化、社会化为方向,探索治污设施运行维护、河道保洁清淤、农村保洁管理等方面的第三方专业运行维护管理模式。 此外,以河长制管理信息系统为主平台,应用各类APP、微信公众号,融合河长履职、公众监督、部门监管,确保各级河长责任落实。大力推广使用河长制APP或微信公众平台,主动公开河长信息、河道“一河一策”治理方案、水质状况等内容。 钱塘江流域率先建成河长制管理系统,将河长信息、河道信息、河长公示牌信息、入河排污口信息以及河长巡查日志、巡查轨迹等全部纳入信息化监管平台。绍兴开发的河长巡查系统,整个巡河过程通过GPS卫星全程记录,实现了河长巡查、问题处理等信息的动态监控、实时统计。微信公众号上的“随手拍”,群众随时可以曝光问题。乡镇级以上河长还建立了河长微信或QQ联络群,及时沟通信息、联络工作。 厉 云:一是推进治水PPP模式,对新建的乡镇及农村生活垃圾、污水处理项目,强制应用PPP模式,鼓励厂网一体、片区一体化运营;推广治水工程包,鼓励以流域、区域为单元,统筹上下游、左右岸、城市乡村综合治水和开发利用项目,经营性与非经营性项目打包、已建和拟建项目打捆,策划生成投资额大、质量较优的项目工程包,整体招标、整体签约、整体设计、分期实施,吸引有实力的大企业参与,发挥规模效应。 二是推进河流管养分离。通过购买服务等方式,培育专业公司承担堤防维护、河道疏浚、水面保洁、岸线绿化工作,实现企业化管理、社会化服务。 刘晓涛:上海推行“八个一”,也就是建立“一河一档”,档是指河湖健康档案;落实“一河一长”,长是指河湖河长设置;制定“一河一策”,策是指河湖治理保护对策;打造“一河一景”,景是指河湖岸边景观;竖立“一河一牌”,牌是指河长公示牌;推动“一河一查”,查是指河湖巡查;实施“一河一测”,测是指河道水质监测;开展“一河一评”,评是指对河长测评。 雾撒新安江。 河长制的路线图和时间表 中国水利:可以看出,全面建立河长制任务很繁重,制定切实可行的路线图和时间表将是任务落实到位的重要基础之一。那么,在工作任务和时间节点上是怎么安排的? 张劲松:2017年4月底前,市、县(市、区)河长制工作方案全面出台;5月底前,省、市、县、乡、村五级河长全面落实,省、市、县、乡四级河长制办公室全面建立。此外,为协调解决河湖管理保护的重点难点问题,定期通报河湖管理保护情况,对河长制实施情况和河长履职情况进行督察,还将编制省级河长会议制度、信息共享和报送制度、督导检查制度、考核问责制度、激励制度、验收制度等一系列相关制度,确保相关制度6月份出台。 葛平安:2017年4月底前市、县(市)区河长制办公室全面建立并与治水办合署办公,6月底前,市、县(市)区河长制工作方案全面出台,12月底前实现河长履职情况网上巡查、电子化考核全覆盖。 厉 云:对于实施方案,要求市级在3月上旬出台,县乡在3月底出台;对河流名录及河长,省级河长2月底到位,市级河长3月上旬到位,县、乡级河长3月底到位。河流名录及河长名单要求在“世界水日”“中国水周”期间向社会公布;对于河长办及办事机构,省市级河长办、办事机构及河务管理中心在3月中旬挂牌成立,县乡级4月上旬挂牌成立,做到人员到位、集中办公、实体运作;对于河道专管员,要求在4月底到位;对于工作制度,省市县乡四级工作制度及考核办法在6月底前制定出台。 刘晓涛:我们提出了五个主要目标,其中全市河湖河长制全覆盖、全市中小河道基本消除黑臭两项目标要在2017年年底完成,基本消除劣于Ⅴ类的水体、重要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提升到78%、河湖水面率达到10.1%这三项目标要在2020年年底前完成。 王广满:我们明确2017年3月底前省级出台相关工作制度、考核办法。6月底前市、县(市、区)出台本级工作方案、相关工作制度和考核办法,进一步压实相关部门和属地责任。2017年12月底前,市、县(市、区)、乡镇(街道)未全面建成河长制体系的市,实行一票否决,定为不合格。 中国水利:全面建立河长制责重如山,社会各界广泛关注。下一步,还有哪些工作打算? 张劲松:近期,我们将根据水利部《全面推行河长制工作督导检查》,拟定省水利厅督导检查制度,明确厅领导牵头指导及相关处室分工督导工作方案;强化舆论监督,密切关注媒体舆论,对于舆论反馈的有关问题,及时组织力量或督促有关部门限期解决,并将办理结果及时向监督主体反馈,同时加强宣传引导,全方位、多渠道宣传河长制相关工作;强化社会监督,我们将对社会公布省级河长办投诉举报电话,全面接受社会大众监督,聘请社会监督员对河湖管理效果进行监督和评价。 葛平安:下一步我们将制定浙江省贯彻落实全面推行河长制的水利实施方案,细化实化水利工作目标和任务,并按区域、流域分解落实;加快建设全省河长制信息化管理系统,在钱塘江流域和各市已建系统基础上补充内容、拓展功能,建立省级统一的信息化管理平台,2017年年底前实现对河长履职情况网上巡查、电子化考核全覆盖;进一步健全法规制度,省河长办配合省人大制定的《浙江省实施"河长制"若干规定(草案)》已于3月29日提请省人大常委会审议,争取尽快出台,同时进一步制定完善河长履职考核、河长制工作考核等相关配套制度;加强对各地河长制工作的监督指导。 刘晓涛:2017年,是上海全面推行河长制的开局之年。我们将重点抓好这几项工作:完成全市河长制组织体系全覆盖,加强市、区、街镇河长办能力建设,建立健全河长制工作体制机制,全面推进城乡中小河道综合整治,严格河湖水面积控制,严格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 厉 云:我们打算近期与省效能办联合开展全面推行河长制工作督导检查,指导督促各地全面推行河长制,协调解决推行中遇到的重大问题。4月中旬在全省经济工作会上,将对各地全面推行河长制工作情况及存在问题进行通报。 王广满:下一步,要研究制定贯彻落实安徽省全面推行河长制工作方案的实施意见,落实人员经费保障,加强省级河长制工作方案的宣传和政策解读,使全社会了解、关心、支持全面推行河长制工作。 (原题为《对话|河长制该怎么干?》) -《澎湃新闻》-2017-4-20 |
用金 发表于 2017-4-20 21:40
认真看看是什么新的情况,谢谢!
和消 发表于 2017-4-25 08:51
也来关注一下情况。感谢分享。
欢迎光临 水世界-水处理技术社区(论坛) (http://bbs.chinacitywater.org/) | Powered by Discuz! X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