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世界-水处理技术社区(论坛)

标题: 养殖废水有机物降解不下来 [打印本页]

作者: 废水处理#唐尧    时间: 2020-6-17 15:08
标题: 养殖废水有机物降解不下来
进水有机物和氨氮差不多,氨氮能下来,有机物下不来是什么道理。正常应该有机物先降解,后降解氨氮,因为硝化菌在低浓度有机物下更加容易繁殖。看数据说话。
作者: 废水处理#唐尧    时间: 2020-6-17 15:11
进水COD2000,氨氮900,生化出水COD800,氨氮21。有机物去除率偏低,氨氮还可以,不知道怎么回事。好氧池停留时间5天!出水COD要求做到200以下,氨氮70以下。
作者: 废水处理#唐尧    时间: 2020-6-17 15:11
检测报告出来了,各位帮忙分析一下。谢谢。
作者: 水世界球球    时间: 2020-6-17 15:16
去排查一下是否存在亚硝态氮,第二延长好氧末端看看COD是否继续降低
作者: 普通水工    时间: 2020-6-17 15:26
废水处理#唐尧 发表于 2020-6-17 15:11
进水COD2000,氨氮900,生化出水COD800,氨氮21。有机物去除率偏低,氨氮还可以,不知道怎么回事。好氧池停 ...

这个出水水质对应的是一样的进水水质吗?
作者: 废水处理#唐尧    时间: 2020-6-17 15:31
本帖最后由 废水处理#唐尧 于 2020-6-18 07:46 编辑

好养池停留时间已经够长了,4.75天
作者: 废水处理#唐尧    时间: 2020-6-17 15:32
看下图片现场几个池子
作者: 废水处理#唐尧    时间: 2020-6-17 15:33
后端接触氧化池图片
作者: 废水处理#唐尧    时间: 2020-6-17 15:35
还有个奇怪的问题,进水氨氮和总氮相差不大,出水氨氮下来了,总氮还有那么高,有点不明白
作者: 还是不完美    时间: 2020-6-17 16:22
废水处理#唐尧 发表于 2020-6-17 15:35
还有个奇怪的问题,进水氨氮和总氮相差不大,出水氨氮下来了,总氮还有那么高,有点不明白

相差那么大,因为你的硝化作用做的好。反硝化作用不太好。
cod降不下来,可能是难降解的有机物,在实验室继续曝气看看。前端再加一个水解酸化有用么?
作者: londy龙    时间: 2020-6-17 16:43
症状很明显:氨氮都硝化了,反硝化需要加强!!!对症下药,A池pH是否足够,DO是否合适,HRT,混合程度等等
作者: 清如许    时间: 2020-6-17 17:15
养殖废水按理说生化性不存在问题,只要工艺参数设计合理,应该不存在这问题,估计反硝化不够,是不是反硝化的碳源问题,同时要看看各单元的运行状况
作者: 七彩    时间: 2020-6-17 19:40
一级缺氧池和二级缺氧池停留时间分别是多少?
作者: 水世界蓝天    时间: 2020-6-17 20:53
正常情况是有机物能生化,如果不能生化就不如氨氮好降解了
作者: 寂寞    时间: 2020-6-17 20:59
就是不容易降解了,还是取值设计问题。
作者: 还是不完美    时间: 2020-6-18 00:57
如何解决?               
作者: 废水处理#唐尧    时间: 2020-6-18 07:22
本帖最后由 废水处理#唐尧 于 2020-6-18 07:46 编辑

现有两台风机同时供氧,一台8.45立方/min,一台5.25立方/min!原生化设计采用二级AO工艺+BAF(改为接触氧化池),日处理量200吨每天,小时处理量15立方/小时,改造后小时处理量5立方/小时,日处理量60吨/天,二级缺氧池改为好氧池,不知道改的对不对。一级缺氧池停留时间30小时,所有好氧池总停留时间约120小时。
作者: 如鱼得水    时间: 2020-6-18 07:41
londy龙 发表于 2020-6-17 16:43
症状很明显:氨氮都硝化了,反硝化需要加强!!!对症下药,A池pH是否足够,DO是否合适,HRT,混合程度等等

还有碱度等等
作者: londy龙    时间: 2020-6-18 08:17
如鱼得水 发表于 2020-6-18 07:41
还有碱度等等

对,反硝化菌种没养好。都有可能,楼主自查即可,看样子碳源肯定是足够的。回流比是否满足需求?
作者: 天煜    时间: 2020-6-18 08:24
有时候氨氮降下来了,总氮不一定能下降的
作者: 这人很水    时间: 2020-6-18 08:34
现在是污泥活性不太高,看去除率还是由的说明污泥有一定活性。测试个30分钟沉降比试试。
建议测试个总磷含量,是不是需要加入一点营养物质,另外那个好氧池和缺氧池的溶解氧测试一下,看看是否符合运行要求(买个快速检测仪器)
作者: 废水处理#唐尧    时间: 2020-6-18 08:47
本帖最后由 废水处理#唐尧 于 2020-6-18 08:53 编辑

本项目都采用接触氧化池,没有SV30可做,好氧池都挂膜了。目前主要的问题还是集中在C/N比不足,反硝化效果一般,是否需要人工投加碳源,这部分成本比较高,业主不一定接受。碱度还可以,厌氧PH8点多,前段好氧也有7点多,由于硝化作用,降低了一些,末端出水PH还有7.2。目前进水5吨,混合液回流泵46立方/小时,一小时回流10分钟,回流比150%。回流比具体多少不太清楚,有待调试验证。
作者: 废水处理#唐尧    时间: 2020-6-18 08:57
本帖最后由 废水处理#唐尧 于 2020-6-18 08:59 编辑
这人很水 发表于 2020-6-18 08:34
现在是污泥活性不太高,看去除率还是由的说明污泥有一定活性。测试个30分钟沉降比试试。
建议测试个总磷含 ...

上一次检测出水总磷2.0,准考虑买一台DO快速检测仪。我估计曝气不太够,我计算了一下,平均曝气强度才5.7m3/㎡.h.一台8.45m3/min,一台5.25m3/min。现在唯一可以做的就是镜检!
作者: londy龙    时间: 2020-6-18 08:59
废水处理#唐尧 发表于 2020-6-18 08:47
本项目都采用接触氧化池,没有SV30可做,好氧池都挂膜了。目前主要的问题还是集中在C/N比不足,反硝化效果 ...

1、回流比不足;2、建议测试BOD,BOD高的话不会碳源不足;3、检测反硝化池进出水COD,看是否有削减。
作者: 废水处理#唐尧    时间: 2020-6-18 09:02
londy龙 发表于 2020-6-18 08:59
1、回流比不足;2、建议测试BOD,BOD高的话不会碳源不足;3、检测反硝化池进出水COD,看是否有削减。

上一次检测进水COD1500,BOD735,b/c比接近0.5!回流比怎么算,不足?
作者: londy龙    时间: 2020-6-18 09:08
废水处理#唐尧 发表于 2020-6-18 09:02
上一次检测进水COD1500,BOD735,b/c比接近0.5!回流比怎么算,不足?

回流比偏向于运行指标,实际运行中自行摸索,现在自己加大回流量或者延长回流时间,过个两三天再看看效果
作者: youmylijun    时间: 2020-6-18 09:46
氨氮低,总氮高,很明显反硝化工艺控制参数要调整一下了,再关注一下PH、DO、ORP等指标,请参考一下短程硝化与反硝化的做法,你会有所启发的。
作者: youmylijun    时间: 2020-6-18 09:51
你可以直接将一部分原水直接排入曝气池,试试,可能会有惊喜哦,哈哈
作者: 微有    时间: 2020-6-18 10:27
反硝化的效果不行,有部分难降解固体物质降解了
作者: 废水处理#唐尧    时间: 2020-6-18 10:45
youmylijun 发表于 2020-6-18 09:51
你可以直接将一部分原水直接排入曝气池,试试,可能会有惊喜哦,哈哈

具体怎么说,有什么惊喜,请详细点明,不太理解
作者: 废水处理#唐尧    时间: 2020-6-18 11:07
上次检测水样数据不全。我准备重新检测水样,有什么建议吗?增加哪些检测指标。目前想检测缺氧池出水COD,硝酸盐氮。缺氧池进水总氮(上次进水已经测了COD,氨氮,总磷故不再检测),目的是看下反硝化效果如何。一级好氧2的出水PH,COD,氨氮,亚硝酸盐氮,总氮,目的是看下一级好氧有机物降解效果,总氮氨氮去除率,回流比是否加大。二级好氧2出水的亚硝酸盐氮,硝酸盐氮(上次已经检测了COD,氨氮,总磷,总氮),目的是排除亚硝酸盐氮对检测COD是否存在干扰,COD虚高。测各个好氧池体的DO值,目的是判断风机供氧能力。
作者: londy龙    时间: 2020-6-18 11:13
我搞过那么多项目,没测过DO,你信吗
1、建议主攻反硝化,根据上面说的几个要素去调整反硝化池。
2、亚硝酸盐对COD几乎没有贡献。
3、什么厌氧氨氧化,短程硝化-反硝化,你玩不过来,老老实实按照常规套路走。
作者: 何必_太牵强    时间: 2020-6-18 11:35
londy龙 发表于 2020-6-18 08:17
对,反硝化菌种没养好。都有可能,楼主自查即可,看样子碳源肯定是足够的。回流比是否满足需求?

碳源够吗,这么高的总氮
作者: 废水处理#唐尧    时间: 2020-6-18 11:38
londy龙 发表于 2020-6-18 11:13
我搞过那么多项目,没测过DO,你信吗。
1、建议主攻反硝化,根据上面说的几个要素去调整反硝化池。
2、 ...

我大概计算了用一下,有没有可能缺氧池容积不太够。反硝化容积负荷0.05左右,根据公式计算得出来缺氧池很大。
作者: londy龙    时间: 2020-6-18 11:41
何必_太牵强 发表于 2020-6-18 11:35
碳源够吗,这么高的总氮

先把自己碗里的饭吃了,不够再添
作者: 何必_太牵强    时间: 2020-6-18 11:41
废水处理#唐尧 发表于 2020-6-18 08:47
本项目都采用接触氧化池,没有SV30可做,好氧池都挂膜了。目前主要的问题还是集中在C/N比不足,反硝化效果 ...

1、UASB运行状况,看化验指标,是不是基本已经废了;
2、这么高的总氮,不投加碳源,出水总氮肯定超标;
3、硝化液回流比150%,肯定偏低啊,原设计混合液回流泵9倍回流 是对的,碳源足够可以全开啊,要不总氮怎么去除;
4、目前生化运行状态是怎么样的,池容都设计多大,缺氧池池容不够也会导致脱氮不安全;
5、这个养殖场用的啥饲料啊?
6、如果有疑问可以加我好友,也可以加我微信
作者: londy龙    时间: 2020-6-18 11:42
废水处理#唐尧 发表于 2020-6-18 11:38
我大概计算了用一下,有没有可能缺氧池容积不太够。反硝化容积负荷0.05左右,根据公式计算得出来缺氧池很 ...

如果是设计问题,光靠调试运行来调整是不行的,你要把问题反馈回去,现场不要做背锅侠,出了力还被骂
作者: 何必_太牵强    时间: 2020-6-18 11:45
londy龙 发表于 2020-6-18 11:41
先把自己碗里的饭吃了,不够再添

再添不是外加的碳源吗?
作者: londy龙    时间: 2020-6-18 11:58
何必_太牵强 发表于 2020-6-18 11:45
再添不是外加的碳源吗?

当然,超越也是可以的。根据现场实际情况来操作。看现有的数据,是要外加的。
作者: 废水处理#唐尧    时间: 2020-6-18 13:21
何必_太牵强 发表于 2020-6-18 11:41
1、UASB运行状况,看化验指标,是不是基本已经废了;
2、这么高的总氮,不投加碳源,出水总氮肯定超标; ...

微信多少?加起来。奶牛吃干草,原设计回流比300%。原设计进水量15立方每小时。
作者: 何必_太牵强    时间: 2020-6-18 14:48
废水处理#唐尧 发表于 2020-6-18 13:21
微信多少?加起来。奶牛吃干草,原设计回流比300%。原设计进水量15立方每小时。

18642093913有兴趣可以互相探讨
作者: youmylijun    时间: 2020-6-18 15:47
可以前端的厌氧先停一下,直接好氧试试。
作者: 风帆    时间: 2020-6-18 17:16
加大回流就对了,其他都没有问题
作者: 奔涂    时间: 2020-6-18 22:49
回流比也不好太大吧,回流过大缺氧区溶解氧就会增加,破坏了缺氧环境反硝化肯定不好
作者: 如鱼得水    时间: 2020-6-19 08:13
天煜 发表于 2020-6-18 08:24
有时候氨氮降下来了,总氮不一定能下降的

都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
作者: 随风追逐    时间: 2020-6-19 08:36
你需要说明一下系统采用的啥工艺,这样才好分析啊,一般进入好氧的污水需要控制COD在2000上下的,前段用厌氧处理,控制一下厌氧的水温和悬浮物
作者: zoey    时间: 2020-6-19 09:17
学习了,养殖场废水是要重点关注反硝化吗?
作者: londy龙    时间: 2020-6-19 09:24
zoey 发表于 2020-6-19 09:17
学习了,养殖场废水是要重点关注反硝化吗?

看水质,看养殖规模,很多是关注 渣渣灰
作者: 火炎焱    时间: 2020-6-19 14:14
COD1900,这么难降解,BOD多少,氨氮高的原因,感觉整个生化去除效果不好,水量多大
作者: 火炎焱    时间: 2020-6-19 14:16
有点怪,氨氮降到21了,COD却还有这么高,不一般是先降COD,再硝化降氨氮吗
作者: 水淡风清    时间: 2020-6-19 15:43
进来学习下,
作者: 天煜    时间: 2020-6-20 08:10
如鱼得水 发表于 2020-6-19 08:13
都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

    你能确定是有机氮吗?还是无机的
作者: 如鱼得水    时间: 2020-6-22 07:45
天煜 发表于 2020-6-20 08:10
你能确定是有机氮吗?还是无机的

我们遇到的一般是有机氮。
作者: 水世界蓝天    时间: 2020-6-22 07:45
楼主现在是啥情况?
作者: john    时间: 2020-6-22 10:03
有机会分享后续的情况、看看调试的效果是如何?增加循环比有无效果?
作者: 朱赫夫斯基    时间: 2020-6-26 22:14
养牛废水吧  纤维素木质素半木质素  生化去不掉的
作者: 朱赫夫斯基    时间: 2020-6-26 22:17
废水处理#唐尧 发表于 2020-6-17 15:35
还有个奇怪的问题,进水氨氮和总氮相差不大,出水氨氮下来了,总氮还有那么高,有点不明白

这个水,总氮高 太正常了 , 你测一下就知道了,总氮高的原因是因为有机氮高
作者: 朱赫夫斯基    时间: 2020-6-26 22:18
清如许 发表于 2020-6-17 17:15
养殖废水按理说生化性不存在问题,只要工艺参数设计合理,应该不存在这问题,估计反硝化不够,是不是反硝化 ...

你错了  养牛废水的可生化性极差, b/c不到0.1
作者: 水性杨花    时间: 2020-6-27 11:41
新手只能看出来反硝化段出现问题,前面大佬也说过了,硝态氮和亚硝态氮反硝化需要大量碳源,至于BOD够不够还需要验证!!!
作者: chinajiangyiyun    时间: 2020-6-27 12:09
楼主,分享下采取了什么措施?现在又是啥情况?学习中
作者: 甘泉如醴    时间: 2020-6-27 13:58
如果确实是生物难降解的,可能是木质素类难降解物质,但首先要确定是否是难降解物质
作者: Echo Lee    时间: 2020-6-29 14:18
废水处理#唐尧 发表于 2020-6-18 08:47
本项目都采用接触氧化池,没有SV30可做,好氧池都挂膜了。目前主要的问题还是集中在C/N比不足,反硝化效果 ...

請問
1.UASB是否已掛掉?(pH過高  游離氨濃度會較高...)
2.一級沉澱汙泥回流操作模式?  24小時或間歇回流或不回流?
3.二級沉澱汙泥回流操作模式?   24小時或間歇或不回流回流?依流程顯示是回流到厭氧?(流到一級沉澱?那汙泥如何至二級好氧呢?)
4.BAF改接觸氧化?  其他好氧池皆改成接觸氧化?(無法測SV30  是汙泥皆無回流?何種掛膜濾材?)
5.目前进水5吨,日處理60頓?  採間歇進水?(建議盡量採連續或間歇進水)
6.混合液回流泵46立方/小时,一小时回流10分钟?(建議採連續回流)
作者: 污水很污    时间: 2020-6-29 14:48
Echo Lee 发表于 2020-6-29 14:18
請問
1.UASB是否已掛掉?(pH過高  游離氨濃度會較高...)
2.一級沉澱汙泥回流操作模式?  24小時或間歇回 ...

请问兄台为什么用繁体字。
作者: Echo Lee    时间: 2020-6-29 20:26
污水很污 发表于 2020-6-29 14:48
请问兄台为什么用繁体字。

原因無他  我是台灣的水友...
作者: 污水很污    时间: 2020-6-30 11:10
Echo Lee 发表于 2020-6-29 20:26
原因無他  我是台灣的水友...

,原来是台湾同胞。
作者: 土炮    时间: 2020-6-30 16:39
污泥浓度多少,可能偏低了,还有厌氧、缺氧的DO控制的是不是不太好
作者: 土炮    时间: 2020-6-30 16:41
还有尽可能加大内回流
作者: 昌平群众    时间: 2020-7-1 11:49
往前端加点葡萄糖,一吨水先加一公斤。
作者: 横刀夺爱    时间: 2020-7-2 11:48
A池pH是否足够,DO是否合适,回流是否合理,污泥龄是否合理。这些都需要考虑到,希望对你有帮助。
作者: 我黄宇55    时间: 2021-8-31 16:45
看下各运行条件 。 可能设计有问题 。   
作者: 中国污师    时间: 2022-3-11 14:24
现在的效果如何,贴主能回复一下嘛

作者: 扫地僧    时间: 2022-3-22 22:47
楼主,现在情况如何,我也遇到了同样问题,COD干到700左右死活降不下去了,氨氮可以降到5以下
作者: 扫地僧    时间: 2022-4-15 09:03
youmylijun 发表于 2020-6-18 09:51
你可以直接将一部分原水直接排入曝气池,试试,可能会有惊喜哦,哈哈

我也遇到同样问题,COD降不下来了,你这个直接将原水补到O池是有同样的案例已验证过的吗?
作者: 无能者无所求    时间: 2022-4-15 09:41
有条件的可以先高级氧化,然后再生化看看,没条件的可以考虑先对来水进行固液分离和混凝,清液进生化是否会好一些




欢迎光临 水世界-水处理技术社区(论坛) (http://bbs.chinacitywater.org/)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