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世界-水处理技术社区(论坛)
标题:
多年治理多次无效 污染反弹为哪般?
[打印本页]
作者:
lym001
时间:
2007-7-1 17:06
标题:
多年治理多次无效 污染反弹为哪般?
虽然经过多年治理,太湖今年还是暴发了大面积的蓝藻,造成饮用水污染,人们又一次领教了污染反弹的厉害。 就概念而言,污染反弹指的是某地原有污染经过治理,情况大有好转,可是过了一段时间污染又起,甚至变本加厉。分析污染反弹的原因,有人认为是问责缺失造成,也有人认为是地方保护主义作祟,还有人认为是结构性污染而致……
听起来都有道理,笔者要说的是,污染屡屡反弹,在于多方利益在治污博弈中,各自找到了转移治污风险和转嫁环境成本的新途径。
对于某些地方政府而言,把治污风险转交给下一任,是最“讨巧”的举措。真正“关停并转”污染企业,会减少当地GDP,影响任内政绩,同时也会造成失业,处理不好会增加社会的不和谐因素。因此一些地方政府如此应对,如关掉一些无足轻重的小企业,能向各方有所交待就行;让停产的小企业简单合并,形成表面上的规模,既符合“上大压小”的产业政策,也能将整体产量再次提高而不显山不露水。比较难办的是让企业转产,因为不可能立竿见影,这种情况下先把口号喊出来,实际操作中能走几步是几步。这样一来,单个看治污达标了,总体看排污量却增加了,而当这个地方的环境容量被慢慢突破,污染再次集中暴发时,当年的主要领导常已另有高就,事不关己了。
对于某些地方环保部门来说,吃的是当地的“财政饭”,戴的是当地的“乌纱帽”,治污风声紧,就让排污企业暂时停产整顿;风头一过,对再次上马的排污企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监管不到位,执法不严格,最终只能使治污成果打水漂儿。
那些污染企业呢,则耍起了小聪明。治污就得增加生产成本,于是这些企业会适当“安抚”当地百姓,让他们进厂就业,或交付一定的污染赔款;同时游说当地政府,强调企业对地方经济的贡献,大讲自身困难,大表治污决心。如此态度,自然给人好的印象,再排污时就不会引起大的反响,而污染却日益累积,终至再度暴发。
由此看来,要治污染反弹,就得完善治污长效机制,堵住转移治污风险和环境成本的漏洞。让治污责任牢系在当地政府和环保部门身上,不管相关领导走到哪里,责任始终相随。出现一次污染反弹,弹掉一批责任者的“乌纱帽”,看谁还敢放任污染反弹!
作者:
discoverer
时间:
2007-7-2 08:31
没有公正的媒体监督,永远也解决不了问题
作者:
bluesnail
时间:
2007-7-4 11:10
标题:
回复 #2 discoverer 的帖子
光有监督也没用啊,还是要尽快立法!
作者:
discoverer
时间:
2007-7-5 07:43
立法也没用,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各地的土皇帝难以控制
作者:
bluesnail
时间:
2007-7-6 10:27
标题:
回复 #4 discoverer 的帖子
这个就不是立法的问题,这个就是具体实施的问题,不过现在的“风”已经歪了,所以地方很难管理!
欢迎光临 水世界-水处理技术社区(论坛) (http://bbs.chinacitywater.org/)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