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世界-水处理技术社区(论坛)
标题:
有奖问答——关于人工湿地和快速渗滤之间的若干问题
[打印本页]
作者:
karstine
时间:
2007-8-10 23:54
标题:
有奖问答——关于人工湿地和快速渗滤之间的若干问题
1.人工湿地和快速渗滤之间有什么相似之处? 2.人工湿地和快速渗滤之间有什么不同之处? 3.人工湿地和快速渗滤之间的优缺点各在哪? 回答即有奖!
作者:
西门夕下
时间:
2007-8-11 20:11
有奖问答——关于人工湿地和快速渗滤之间的若干问题 1.人工湿地和快速渗滤之间有什么相似之处? 2.人工湿地和快速渗滤之间有什么不同之处? 3.人工湿地和快速渗滤之间的优缺点各在哪? 前提:人工湿地和快速渗滤都是土地处理系统的一种工艺形式。 人工湿地是通过人工形式,构建一个用于(主要)处理污水的生态群落,其作用机理,是通过过滤拦截、生物分解、吸附吸收等生物、物理和化学形式,对污染水体进行净化和处理。人工湿地通过构建形式的不同分为潜流、表流以及自然湿地等集中形式。 快速渗滤系统是利用现有的生态群落,入山地、草地、森林、农田等,将污水直接排放入群落系统中,通过土壤的吸附过滤、植物吸收、生物分解等降低污染负荷。其与传统意义上的污水灌溉有诸多的相似之处。 1、人工湿地与快速渗滤系统相似之处在于,都是通过植物、微生物等的作用达到污染去除,污染降解的目的,都是属于土地处理系统的类型。 2、不同之处在于,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系统以湿地为载体进行污水处理,而快速渗滤可以旱地、自然山地为载体进行污水处理。人工湿地可以实现连续进水,而快速渗滤则通常是前一次污水渗滤完毕后才灌入下次污水。 3、优缺点: 人工湿地优缺点在我《我国人工湿地所面临的一些问题的思考》中个人观点。 快速渗滤系统有点在于: (1)可利用的土地资源较多较丰富,无需对环境进行改造和变迁,对环境影响较小。 (2)管理简便,操作简单 不足之处在于: (1)处理负荷较低,处理效果相对较差 (2)占地面积较大,就目前而言,推广有困难 其它的,不说了!个人愚见,请大家指教!
作者:
karstine
时间:
2007-8-15 20:50
西门,再请教一下。 我看了一个资料,上面说他们的人工快渗加了砂、碎石等的东西。那这样的快速渗滤系统不是和人工湿地一样?人工快渗要像人工湿地那样做底部防渗吗?
作者:
西门夕下
时间:
2007-8-18 09:06
快速渗滤系统,按照我的理解,就是土地污水灌溉。 之所以加一点碎石,砂等掺活在里面,应该是为了提高渗滤速度。 污水灌溉,就是污水直排到农田、山地或者森林表层,靠渗滤达到污水处理的效果。 快速渗滤就是利用了它这样的原理。我没有接触过快速渗滤系统,只接触过土壤渗滤系统。 因为要整理资料,就对快速渗滤和慢速渗滤进行了查证,基本上就是这样一个理解吧!
作者:
sunshinehua
时间:
2007-8-19 08:35
真不错哦 你们都是牛人哦
作者:
xiaoxin318
时间:
2007-8-25 00:15
又学到了点东西,谢谢!!!!!!!
作者:
xiaoxin318
时间:
2007-8-25 00:21
从经济性上考虑呢,我虽然还在学校,但听老师说实际中经济可行性是必须要考虑的.
作者:
karstine
时间:
2007-8-25 16:06
经济性?你是说这两种方式的经济性吗?
作者:
lym001
时间:
2007-8-25 16:22
精辟!西门版主不愧是湿地高手啊
作者:
karstine
时间:
2007-8-27 13:37
对啊,西门很厉害的!所以各位朋友有什么要赶紧问哦!呵呵~
作者:
cnnibing
时间:
2008-3-25 22:50
受教了,本人刚入门 在学习
作者:
97021100
时间:
2008-5-15 08:45
长知识啊,不愧是高手啊,谢谢!!
作者:
zhangchi1986
时间:
2008-5-19 21:22
标题:
回复 2# 的帖子
人工湿地的形式可以多样化,表面流,潜流,垂直流,既可以连续进水,也可以交替进水(有并联时),水力停留时间HRT是一个重要参数。人工快渗多为一次进水,待全部渗出后再次进水,干湿交替运行。
作者:
jingym
时间:
2008-5-27 09:29
我觉得慢速渗虑偏重于土壤的应用,而快速渗虑系统偏重于填料的应用吧。
作者:
hpwxgc
时间:
2008-5-30 14:48
人工湿地和快速渗滤都能稳定达标吗?有没有堵塞的问题?
作者:
jasejiang
时间:
2008-5-30 15:08
标题:
回复 4# 的帖子
如果对于含重金属较高的污水,这样的灌溉对土壤的破坏我觉得就是不可修复的!!!!
作者:
quanyexm
时间:
2008-6-3 13:09
快速渗沥工艺相比于其它污水处理工艺占地较大,调试周期较长,但运行成本低得多
作者:
karstine
时间:
2008-6-4 17:07
堵塞问题都存在的。快渗由于没有种植植物可以经常翻晒填料,能有效延缓堵塞。
作者:
karstine
时间:
2008-6-4 17:09
标题:
回复 17# 的帖子
个人认为你说的是人工湿地和人工快渗共有的的优缺点来的哦
作者:
karstine
时间:
2008-6-4 17:12
标题:
回复 16# 的帖子
一般很少用自然土地系统的。这里提到的人工湿地和快速渗滤都是人工系统来的
作者:
qqqwww765
时间:
2008-6-7 12:39
个人认为人工快渗的生物作用极其有限,以物理截留为主,相当于污染转移。运行几年就知道了。人工湿地在处理污水方面还是可以采用的科学的方法。
作者:
zhangchi1986
时间:
2008-6-10 22:00
标题:
回复 1# 的帖子
人工湿地是植物,基质,微生物三者的联合作用对水体进行修复,人工快渗是依靠填料和表面附着的生物膜截留、降解污染物。相对于人工快渗,湿地的植物有着较明显的优势。植物自身的同化吸收作用虽然对系统的去污贡献率不高,但是其根系有着较好的水力疏导性能,对防止湿地床堵塞有积极作用,此外,根系垂直方向分布不同种类的微生物,其巨大的物理表面和特殊的分泌酶物质等能为微生物生长繁殖提供了条件,根区释氧所造成的根区周围好氧、缺氧、厌氧的微环境利于硝化反硝化的进行,也利于磷的释放和吸收。同时,植物的固碳作用,生物抑制克制藻类生长作用等也是快渗系统所不具备的。 二者对进水浊度都有一定要求,需要设置必要的预处理措施,比较适合城市污水三级处理,出水可以达到四类水标准。
作者:
safqdanielc
时间:
2008-6-12 10:37
标题:
新人
好东西啊,向各位学习了。多发些这样的技术体
作者:
kenny54321
时间:
2008-11-15 19:54
曾参观过4个快渗污水厂。 人工快渗占地比氧化沟稍微小点。 投资省,工期短,快渗池布置可以随意(方、圆、不规则图形都可以),出水水质好(出水SS已经衡量不出,用浊度表示),很清澈。 以上是个人表观看法,仅供参考。
作者:
zhangchi1986
时间:
2008-11-15 23:09
标题:
回复 1# 的帖子
快速渗滤技术没有种植植物,仅仅依靠填料表面生物膜作用而去除有机污染物和吸附截留其他SS,而人工湿地技术强化了植物、基质、微生物三位一体的联合作用,去除途径更多。
作者:
ljlg2008
时间:
2009-1-12 12:32
从我了解的资料,人工快渗是需要能耗的,并且及其容易堵塞
作者:
guoguoer
时间:
2009-1-22 09:23
1.人工湿地和快速渗滤之间有什么相似之处? 2.人工湿地和快速渗滤之间有什么不同之处? 3.人工湿地和快速渗滤之间的优缺点各在哪? 1.个人感觉和快滤池不像,说和慢滤池很相似倒是真的。非要说相似,那可能就是截留、渗滤和堵塞的过程很像吧 2.不同在于负荷要小得多,所以说实际和慢滤池更相似。还有就是填料的粒度也不同,如果潜流湿地填料粒度和快滤池一样,那很快就堵塞了;但如果粒度太大,处理效果就不行了。 3.个人认为快滤池更科学成熟,运行+反冲的机制很好很强大;但人工湿地不行,潜流湿地真堵塞了的话,我不知道该怎么办。 一点愚见,大家来讨论
作者:
wendong520
时间:
2009-2-20 15:05
快速渗滤、慢速渗滤、湿地处理都属于土地处理。
作者:
xboxnba
时间:
2009-2-26 15:42
1、两种工艺的相同点都是属于土地处理 2、人工湿地应该是是利用土壤、植物和微生物的综合作用达到去除污染物的目的 现在发展的人工快渗系统(CRI)是采用天然河沙并加入一定量填料,采用干湿交替运转方式,通过吸附、过滤、好氧厌氧交替去除污染物 人工快渗的前处理要求高,快渗池对进水SS要求高 3、优越点方面,两者负荷都低,占地面积大 而且对堵塞问题 我保留看法
作者:
baisyself
时间:
2009-3-1 16:23
西门答得很全面了,没啥好说了,哈哈
作者:
lway
时间:
2009-7-2 09:24
这个分析比对的帖子开的好 让我有点模糊的概念能够清晰起来
作者:
goodcwf
时间:
2009-10-23 14:56
我觉得西门老师的回答已经相当详实了,没什么可以补充的了!
作者:
heng272009
时间:
2009-11-27 15:16
快速渗滤一般要添加碎石等,不然速度太慢了,人工湿地现在工艺参数还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设计的时候相差比较大,而且填料存在容易堵塞的问题。个人认为,在偏远山区,对污染并不严重的污水,采取快速渗滤是可行的,技术、施工没那么复杂。
欢迎光临 水世界-水处理技术社区(论坛) (http://bbs.chinacitywater.org/)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