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世界-水处理技术社区(论坛)

标题: 制药废水硝化崩溃求解! [打印本页]

作者: hhai98    时间: 2012-6-10 16:40
标题: 制药废水硝化崩溃求解!
制药废水,CODcr4000-6000mg/l,氨氮60-100mg,A/O2工艺,出书CODcr150mg/l,氨氮130mg/l左右,NO2:0.07mg/l; A池DO小于0.2,O1池DO:0.5mg/l,O2池DO:2.7mg/l,SV30约97%,MLSS:6.7g/l,回流比为3-4倍。 求高人指点迷津,如何恢复硝化?
作者: qq0qq    时间: 2012-6-11 14:43
你们的系统曾经有过硝化反应吗?最好的时候出水氨氮多少?
作者: wdshijie    时间: 2012-6-11 16:04
1,A池DO小于0.2,参考书上写着DO过低会导致N转化为氨氮,脱氮效果变差,这个DO低应该与回流比低有关,你可以增大回流比,我做的一般都在8倍以上; 2,将O1池的溶解氧提上来,最好能控制到2-3,你可以将O2的曝气关小,保证O1的DO 3,你的SS在6g,为什么SV30会90%呢?说明你的污泥沉降性很差,性状不是很好,顺便问一下,粘度大不大,你该排泥了,我觉得ss在3-4就差不多了
作者: atao0323    时间: 2012-6-11 16:37
标题: 回复 1# 的帖子
1.、SV 97% MLSS6.7g 对应的SVI大概只有144左右,O2池 硝化负荷远没有这么高,应当立即排泥。 2、O1池 DO如此低,请加大曝气量(减小后续曝气量),增加污泥回流比。控制好污泥负荷
作者: hhai98    时间: 2012-6-12 17:27
O1池的DO根本提不起来,正如3楼朋友所言,污泥沉降性是很差的,污泥很松散。 我们做的最好的时候,氨氮基本在1.0mg/l以下, 关于回流比,我们二期系统的回流比可以达到8-10倍,但情况同一期是一样的。 另外,5月份以前,进水CODcr浓度在8000mg/l以上,我考虑这个是硝化崩溃的一个重要原因,目前已经控制在进水CODcr500左右,这个浓度下运行也快20天了,O3池硝态氮从0.02mg/l上升到1.0mg/l以上,但氨氮还没有明显下降。
作者: zcmzcm    时间: 2012-6-12 21:07
本人做过药厂的废水,其COD较高,氨氮相对较低,即C:N较高,这种水硝化菌较难培养,应该采取延时曝气,给硝化菌提供足够的生长时间。待硝化菌的量达到一定程度后,再按工艺运行,否则很难。
作者: jackasia    时间: 2012-6-13 08:58
发酵类还是合成类药厂?排泥,DO提起来。能降低处理量还是先稍微降一点(和领导商量一下,尽力而为),另外问下AO前面有没有水解酸化池,O1的DO尽量调节吧。
作者: ggrggr    时间: 2012-6-13 10:12
废水浓度变化大,进水量要适量调整,浓度高时,水力停留时间不够,碳氮比高,硝化菌就逐渐流失了。SV30太高,沉降性不好,污泥有些老化,抓紧排泥。
作者: wdshijie    时间: 2012-6-13 13:56
标题: 回复 5# 的帖子
现在生化的出水氨氮是多少?你可以投加三氯化铁或者粉末活性炭来增强污泥的絮凝性,如果现在生化池的氨氮还在100以上的话应该已经有氨抑制了,你得先把生化池的氨氮稀释下来,不然硝化细菌很难培养
作者: qiu13306832210    时间: 2012-6-13 14:42
硝化菌流失了,应该加点硝化菌捕捉剂
作者: 风中之云    时间: 2012-6-13 14:47
感觉工艺有问题,这么浓的水质应该用A2/O法吧,厌氧+缺氧+好氧
作者: IRINI    时间: 2012-6-13 16:05
也想知道,运行好的时候,出水氨氮如何?硝化效果能达到什么程度
作者: atuo123    时间: 2012-6-13 16:08
原帖由 wdshijie 于 2012-6-11 16:04 发表 1,A池DO小于0.2,参考书上写着DO过低会导致N转化为氨氮,脱氮效果变差,这个DO低应该与回流比低有关,你可以增大回流比,我做的一般都在8倍以上; 2,将O1池的溶解氧提上来,最好能控制到2-3,你可以将O2的曝气关小 ...
回流比增大到8倍不会有什么问题吧
作者: a620747639    时间: 2012-6-13 17:28
首先SV30约97%,污泥沉降性很差,应该镜检一下,可能污泥中毒或者受到抑制,硝化作用不好,导致去除率降低。 还有污泥浓度过高,污泥负荷6.7kg/L已经很高了,应该适当排掉部分污泥。 可以采用延时曝气,降低进水COD浓度,慢慢等硝化菌生长起来以后,逐步提高进水的COD. [ 本帖最后由 a620747639 于 2012-6-13 17:33 编辑 ]
作者: wdshijie    时间: 2012-6-14 10:56
标题: 回复 13# 的帖子
大的回流比会增加脱氮效果,过大会导致系统呈全混合状态,我做的最高到10倍多,没有问题,以前也有见到过A池颜色和好氧段一样的,应该是回流比太大,氨氮的去除效果也挺好的
作者: gm190217    时间: 2012-6-14 13:57
标题: 回复 1# 的帖子
是不是一开始降负荷的时候没有大量排泥?导致现在污泥解絮,而没有菌胶团硝化细菌就没法有效截留的。
作者: 0590210    时间: 2012-6-15 12:04
沉降性絮凝性好的活性污泥是培养硝化菌的前提,不然全跑了,截留不下来,只有附着在良好的活性污泥上,才能起到好的硝化效果,游离的没用的。。。
作者: hhai98    时间: 2012-6-19 08:13
标题: 回复 7# 的帖子
有水解酸化,O1的dDO怎么弄都提不起来,设计方也认为O1的DO能达到0.5就很不错了。
作者: newllx    时间: 2012-6-19 18:26
AO池的容积分别为多少?
作者: lizhaoqian01    时间: 2012-6-19 18:35
主要是厌氧段时间太长了,发生了厌氧消化,污泥分解产生大量的氨氮。
作者: 20121221    时间: 2012-6-19 20:51
哥,先把污泥浓度降到5g/L左右吧
作者: hhai98    时间: 2012-6-27 14:04
标题: 回复 19# 的帖子
A池:10×5×4.2=210; O1池:10×5×4.2=210; O1池:10×5×4.2=210; O3池:10×6×4.2=252; 生化池有效容积为882立方米, [ 本帖最后由 hhai98 于 2012-8-15 17:02 编辑 ]
作者: hhai98    时间: 2012-8-15 17:05
近期:进水氨氮:40mg/l,K-N290mg/l,出水氨氮:300mg/l, 进水COD:6000~8000mg/l,出水COD:100~400mg/l, O3池MLSS:4g/l。 各位帮忙分析下!
作者: wanqiluan    时间: 2012-8-17 16:51
不知道楼主是多少水量,都是生产什么样的药剂,各单元的停留时间都多少,回流都是回流到呢,SV30还是那高吗。个单元的PH。cod。氨氮。分别都是多少,能详细说说吗。怎么这久了还是那效果
作者: wuyouwulv2007    时间: 2012-8-18 21:11
楼主出水氨氮高原因:1、进水负荷高,这么高的负荷异养菌占优势,硝化自养菌无法得到生长;2、进水负荷高O1池的DO不可能太高,没有硝化,硝化液回流没有必要开太高;3、因为负荷高,污泥主要处于对数增长期,因此污泥松散,絮凝性差;方法:主要是降低进水负荷,增加厌氧水解效果(是否有内循环,这个可以开一下,污泥回流至厌氧,增加厌氧效果);是否有预处理如果有的话增加预处理效果,降低进水负荷或者深入车间,查找源头来水高的原因是因为原辅料原因还是工艺生产的收率或发酵出问题了!
作者: 20121221    时间: 2012-8-19 21:06
楼上着陆点不错 上游有条件,应该给硝化培养一点时间 减少水量,接种培养
作者: hhai98    时间: 2012-9-13 10:16
还有一个问题:生化池水深约4.4~4.6m,5月份以来,水温一直在42℃以上,曝气温度约45℃。 各位高人有没有降温的方法?
作者: guyamin2011    时间: 2012-9-13 10:40
标题: 回复 27# 的帖子
你这个生化系统不会连冷却装置都没有吧,硝化细菌在温度大于40度 硝化速率是降低很快的。
作者: yasedengdeng    时间: 2012-9-13 16:23
污泥浓度过大。出水氨氮高。可能是厌氧阶段的把有机的氮还原硝态,而消化速率比较慢。。建议加大消化液回流,硝化细菌培养好
作者: zcmzcm    时间: 2012-9-13 19:31
制药废水有机氮高,应该设计一个水解酸化池将有机氮转化为氨氮。我接触过一个制药废水,进水200左右,出水1000以上。如果在好氧池将有机氮转化为氨氮,需氧量会很大,硝化菌得到溶解氧并增殖的机会很小。并且,如此高的COD会产生大量的污泥,97%的SV并不不一定是污泥膨胀。
作者: forrest789    时间: 2012-10-23 16:19
1.、SV 97% MLSS6.7g 对应的SVI大概只有144左右,O2池 硝化负荷远没有这么高,应当立即排泥。 2、O1池 DO如此低,请加大曝气量(减小后续曝气量),增加污泥回流比。控制好污泥负荷
作者: hhai98    时间: 2012-11-20 08:20
标题: 补充资料及数据
我们的系统为A+O×3工艺,容积1800m3, 上阶段采取措施,将进水CODcr浓度控制在3000mg/l,B/C0.6~0.8,氨氮浓度控制在20mg/l,T-N30mg/l以下,水温25℃,出水CODcr50mg/l以下,出水氨氮2mg/l以下。 近期,增加进水中T-N浓度至100mg/l,氨氮、CODcr浓度不变, A池DO0.2~0.5mg/l,O池DO达到5.0~7.0mg/l,各池SV30:30%~60%,MLSS:3.0-5.0g/l,水温28℃左右, 出水CODcr能达到60mg/l下,但氨氮直线上升,出水亚硝态氮为1.0~2.5mg/l之间。 各位帮忙分析分析!
作者: koekoe    时间: 2014-5-23 10:56
标题: 回复 11# 的帖子
他这个溶解氧差不多就是AAO了




欢迎光临 水世界-水处理技术社区(论坛) (http://bbs.chinacitywater.org/)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