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世界-水处理技术社区(论坛)

标题: 污泥回流的原因是什么?? [打印本页]

作者: long-worker    时间: 2013-5-17 08:03
标题: 污泥回流的原因是什么??
今天早上和一小同事讨论污泥的回流,居然被他问了句:污泥回流的目的是什么?,我说是为了更好的除去废水中磷和氮!将好氧池的污泥抽回至厌氧池,形成消化与反硝化过程? 小屁孩居然说我说错了?我当时就顿恶了??难道还有不同的原因啊?? 请教大家!谢谢!!
作者: certersvr    时间: 2013-5-17 11:27
CASS工艺,没回流很久很久了。。。
作者: limochen    时间: 2013-5-17 12:17
我理解的,有反硝化,维持系统污泥浓度……
作者: lym001    时间: 2013-5-17 12:31
污泥回流主要是为了确保污水处理池中有足够数量和稳定的污泥存在。
作者: hjgcchun    时间: 2013-5-17 15:05
我所知道的内回流是为脱氮,内回流至缺氧区,发生反硝化反应,硝酸盐氮变成氮气排除系统~~~~
作者: bushiyinweijimo    时间: 2013-5-17 15:55
污泥回流就是维持污泥量,污水回流是反硝化。
作者: zhangjing1436    时间: 2013-5-20 10:51
标题: 回复 1# 的帖子
维持生物系统污泥浓度
作者: hlb2013    时间: 2013-5-20 10:56
维持生物系统污泥浓度,保证微生物的数量,转化吸收废水中的有机物。难道不是这个原因,还有其他的解释吗?
作者: cygyc-gc    时间: 2013-5-20 11:17
楼主,你们讨论的问题应该有个特定的语境。比如,是针对贵厂的工艺讨论的。
作者: yehl1237890    时间: 2013-5-20 11:20
前段有生物选择区吗?
作者: yehl1237890    时间: 2013-5-20 11:21
其实LZ可以反过来问问他的看法。
作者: 20121221    时间: 2013-5-24 13:12
回流是稀释补充再处理的综合作用
作者: wushuizhan    时间: 2013-5-27 12:29
原帖由 20121221 于 2013-5-24 13:12 发表 回流是稀释补充再处理的综合作用
我还以为光是提高污泥浓度,增加微生物数量呢 还有这种作用奥
作者: 20121221    时间: 2013-5-27 12:48
原帖由 wushuizhan 于 2013-5-27 12:29 发表 我还以为光是提高污泥浓度,增加微生物数量呢 还有这种作用奥
呵呵,作用需要自己理解 做技术要悟
作者: xinpai1999    时间: 2013-6-2 15:14
你可以试试关闭所有回流,看会发生神马现象,你就知道为什么要回流了
作者: Rick001    时间: 2013-12-14 00:38
原帖由 20121221 于 2013-5-24 13:12 发表 回流是稀释补充再处理的综合作用
球总再现精辟解释!霸气!
作者: rory327    时间: 2013-12-16 14:22
工艺不同,污泥回流的目的应该也是不同的。
作者: wsliu    时间: 2013-12-16 16:43
污泥回流一般用于传统工艺,主要用于设置了二沉池的工艺(如氧化沟等活性污泥法)。它的作用在于系统维持稳定。
作者: fubaoshi    时间: 2014-1-23 14:31
内回流 外回流~作用不一样那~~
作者: haojun201287    时间: 2014-1-23 16:31
原帖由 xinpai1999 于 2013-6-2 15:14 发表 你可以试试关闭所有回流,看会发生神马现象,你就知道为什么要回流了
你这个主意出的太绝了~!!佩服~!
作者: tiancaibluesky    时间: 2014-2-8 16:12
标题: 回复 15# 的帖子
万一真有死脑筋的那么做了,那你罪过可大啦、、
作者: fwyf119748017    时间: 2015-2-25 16:00
我觉得得无论那种工艺,污泥回流的作用大多都一至的~ 就是为了维持污泥浓度,好氧池池回到厌氧是内回流吧?也如球版所说的,回流是稀释补充再处理的综合作用,估计楼主就被污泥回流给坑了。没搞清内回流和污泥回流的关系。
作者: wujiajiale    时间: 2015-2-26 15:04
二沉池外回流保持污泥浓度,氧化沟内回流是加强脱氮除磷
作者: likablepaboo    时间: 2015-7-15 14:47
不是因为寂寞,他说的比较准确




欢迎光临 水世界-水处理技术社区(论坛) (http://bbs.chinacitywater.org/)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