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世界-水处理技术社区(论坛)

标题: HGST存储废水项目总结 [打印本页]

作者: chinayzb    时间: 2007-10-26 13:27
标题: HGST存储废水项目总结
管理篇Ⅱ 2、技术管理      技术管理是作为主导穿插着整个工程的始末。毕竟,合同签定前的方案设计和签定后的施工图设计以及施工过程的技术变更都影响着施工的变更、报关的变更,合同的补充等。   BECHTEL和HGPT的管理也是很繁琐。老外做事呢就讲究这个程序,事事要落实到文字上,先是邮件,然后开会,再是写成文各方签字。尽管罗嗦,但是很有效。更重要的是,BECHTEL作为整个厂的建设管理者,在建设完毕后,它必须把整个过程的资料递交给业主才能离开,所以材料必须详细,才能减低交付后的麻烦。   于是我们也习惯了文字上的证明,其实这样确实可以避免事后很多扯皮的事情,因为工程往往一开始的时候总是认为简单的事情口头认可就行了,但实际上一些简单的事情若出了问题后就变成了扯不清的问题。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在工程中也是同样的道理。   因此,图纸的会审,有着IDCC的审查章,然后是业主的审查章,再到BECHTEL的审定章。   设备材料的合格证及进口文件等的递交也是如此,他们要求必须提供样本通过他们认可了以后才能正式采购,否则后果自负,这也是耽误工期的一方面。      每次有不确定或纠纷的问题时,BTCHTEL会马上召集相关人员,会议上就确定结果,然后发备忘录。甚至,当场就出备忘录,因为他们会议室的白板比较先进,在上面写的东西,大家确认后,白板上的内容可以自动打印出来,人手一份,依次执行,效率很高。   其实以上的情况在建筑行业应该属于比较常见的程序,但对于环保界可能就较少见。不过和外资企业打交道的好处,他们争执都是有理有据,并且很少出现闹翻脸的这种情况,比较和气,比较就事论事。      当然在施工过程中,免不了有扯皮的事情。   象合同都是英文版,三百多页,(我记得刚工作那两年,有些百来万的环保工程的合同也不过就那么三四页的纸,呵呵。)他们有个合同管理部门,专门吃合同这碗饭,所以在工程的范围中,早就把很多内容给划分进去了。而对于英文合同,我们往往吃不透,但管理方一遇到扯皮的事情,就会把合同翻出来并找出那些文字说合同可是写得很清楚上面的范围属于你们的....所以,把合同吃透是一个项目管理人员的重要内容。开始我们吃了点亏,慢慢的我们也摸出道了,其实业主HGPT是比较开明的,只要你有理有据的追加费用,他们是同意的,因为他怕你偷工减料出质量问题,而且业主负责人对我们这方也一直挺满意,而BECHTEL只是帮他们管理合同,则希望尽量不增加费用等合同的变动,但若业主同意了,他们也乐意送人情,不得罪我们。于是,我们经常在一些合同规定比较含糊的地方要求追加费用的时候把业主找到一块,据以力争,追加费用。最后一算,该工程追加的费用占后来工程总额的10%还多,而成本仅是所追加费用的三分之一。所以,在未总价包定的工程中如何追加费用是门很需要学的学问,做工程最终目标不就是为了赚钱嘛?据说这在市政工程中表现尤甚。      技术问题涉及到多方面,工艺技术,施工技术等,比较细节的问题这里就不说了。对于这样一个小项目。我觉得,BECHTEL这样一个工程管理公司,或许他们对建筑工程的管理很得心应手,但对于环保工程项目的管理还欠缺经验,因为我觉得环保工程中工艺问题很重要,但他们并没有熟悉工艺的管理者,仅仅把我这个项目从给排水、建筑、电气、机电四个方面来进行分项把握,而做环保的人都知道,倘若工艺的设计不正确,土建施工、管道机电安装、电气安装的质量再好再怎么漂亮,都难以达到该工程的主要目的—稳定运行到达标排放。不过还好,我们对这个工程的工艺考虑是比较可靠的,比较主动的考虑这个问题,毕竟,最终的验收和排污许可证等程序需要我们来办理,我们当然希望并且最终也能顺当的做好这个工程,拿到该拿的钱。      但是,从整体而言,我认为把工艺的可靠性寄托到乙方身上风险很大,尽管环保公司都拍板保证达标,但毕竟做环保公司不正规的还很多,最后工程出问题的也不少,因此业主应该有很懂工艺的人在整个技术管理过程中进行监督。遗憾的是,我做了这些年的环保工程,接触了一些著名的外企和国企,但极少遇到深懂环保工艺的业主管理者,这或许是中国环保现状的悲哀,众多学环境工程的人找不到工作,而众多要投建环保工程设施的业主却没有环保工程背景的管理人员,这或许也是很多污染治理设施的投入达不到应有效果的原因之一。今年“公众与环境研究中心”所公布的不少知名外企超标排污的原因或许与这有很大关系吧!而作为一个工程,若在建设前期和过程没控制好,等最后达不到要求再进行整改的话,那损失就非常大了。      有人认为,学环境工程的人处境很尴尬,做市政竞争不过给排水的,搞工艺还不如学化学或微生物的精,做电气又不熟,土建也不太懂,属于交叉学科,却样样粗浅,工作难找,前途不好。这些说的有些道理,但是逆向思维一下,其实学环境工程是要求以工艺为主导,并能统领整合给排水、电气、化工、土建等工种的专业,要会全局把握,这也是现在很缺乏的复合性人才,若定位好并深入了,我想其价值和酬劳的体现绝不在其它专业之下。
作者: chinayzb    时间: 2007-10-26 13:28
3、施工管理      把图纸文件上的东西落实到实际上是件很有成就感的事,当然,过程也是比较折磨人的。   施工的管理,即有HGST和BECHTEL对我们的管理,也有我们对现场施工人员的管理。      HGST和BECHTEL对我们的施工监管要顺利一些,他们已经形成了一套成熟的管理程序,运作有方,各个部门的协调很有序,因此即使是在工地工作,但他们的管理人员还经常有假休。主要管理部门有总工室、合同部、计划部、资料部、安全部、海关部、监理室、业主办公室等。   例如计划部门,要求我们把施工进度详细列表给他们,然后,在每个环节将来验合,譬如按设计规范对混凝土的标号以及钢筋的粗度绑扎进行验核,只要按图施工,基本没什么问题。只是他们对我们的要求套用了建筑行业的管理,对于环保工程,我觉得这很降低施工效率。不过深圳这两年大些工的业废水环保项目的土建方面,建设局也越来越的介入了,以致施工管理的成本大增,看来以后环保公司不仅要熟悉环保局的办事程序,还得了解建设局的办事程序了。      每周都有例会,按施工的计划对每个承包商的进度进行核对,若没达到,则查清原因,哪方的问题,需要什么协助,都马上解决,在下周的例会上将会再次简单回顾,我想这些过程很多建筑工地都一样,不过可能老美的管理则应该让人感觉轻松些,没有那么杂七杂八事情的纠纷刁难,多是实实在在事情的探讨和解决。所有这些会议都是英文,我公司也早因为公司的需要及这个项目的文字及口头交流都是英文而招了个翻译,但这也是我在这个比较遗憾的一点,因为依赖了翻译而没有把英语水平给提高起来。毕竟,你有了专业的知识和管理水平的话,若能再流利使用外语,你的身价可能会大增的。      除了施工过程检查,他们更多的是来检查我们的安全措施,若对这个BECHTEL国际著名的工程管理公司有所了解的话就知道,它的著名之一就在于强调“零伤亡”,对安全非常的重视,极低的伤亡事故正是它引以为豪的一方面,美国人重个体生命甚于一切的理念也融合到了其工程管理中。当然,每个施工管理公司都会说这些,而它的特点在于它有一系列的措施来防范事故的发生。例如它设置了EHS经理的职位,和技术总工、施工管理经理等都是同一级别的职位(薪水据说也是相当的高);它要求承包商签定的EHS管理要求中就有一百多页的条文和措施;它专门设置有一个医护室来保证事故一旦发生的紧急救护;它要求每个承包商都必须有一名持证的专职安全员,它对承包商所有进场的人员都会进行施工安全问题培训等等。      在工程实施的实际中,这种追求“零伤亡”的Bechtel公司的管理让承包商的施工非常的费劲,安全的过于重视,对工期会有很大的影响,这也就是很多建设项目业主很矛盾的地方。   例如很正规的安全三宝“安全帽,安全带,安全鞋”外,另加“安全防护眼镜”。这在任何施工工地都有这些要求,但再好的条文也关键在于人的实施落实,这里就可以很好的落实,处罚中都会有拍照手机的相片做证。安全带要用双钩式的,用过的人都知道,双钩式的虽然安全系数很高,但是很妨碍高位施工的手脚施展,很影响进度。      应该说,在大些的建筑工程中这些措施是很有必要的,但是对于我们这个土建仅仅占小部分的环保工程而言,这样的安全要求就让我们在实际中增加了不少开支。但是没办法,这是硬性规定的,只不过,在实际的罚款中,我们也会做好关系,避免交钱,而他们的一些人,也是教育批评并重,规矩之外不外乎人情嘛,小问题一般都不必太较针,我们也会尽力做好下不为例,毕竟人家给你情面了,你不能下次又出问题让人难堪啊!当然,也要看是遇到检查的是什么人,有些古板的人就是没得商量。      相比之下,我们对施工人员的管理则棘手很多。毕竟,一般环保工程的土建不是大的建筑工程,不可能请正规的建筑工程队来施工的,我们有个土建施工经理和一个经验比较丰富的土建施工员负责土建,在施工的过程中,所有钢筋工、泥水工、木工等都是外包型,这这些主要做体力活的处于社会比较底端的人火气比较大,而他们对那些安全措施往往并不买帐,若对他们进行罚款则很可能引起冲突,所以需要很谨慎的沟通以免闹矛盾。   我觉得,学环境工程的人,不一定要精通土建施工,但应该了解施工方法会对土建质量的哪些影响,尤其要结合工艺、设备、电气等工种对土建的施工进行协调。例如池子的浇注过程斜边的处理、浇注过程的技术处理对池子防渗的影响、预埋件的植入、预埋口的校准、斜斗的做法、走管美观和合理的土建预留考虑,电揽预埋管的植入等等,都需要有全局的掌控和按部就班的实施,避免土建施工后的返工。      土建结束后的机电管道和电气的安装,因为自己公司的施工队,熟悉环保工程的安装,而且,安装过程的安全问题要少很多,所以相对管理要简单很多。我这篇文章重在感想,若谈到细节的话,无论是土建,还是管道、机电、电气以及防腐工程,每个专业的施工技术规则都能用一套施工技术要求来强调,当然我这里就不说这些了。      施工管理过程中,对安装材料的质量把握要很重视,向采购交代的要详细。说到材料,这里也有一桩事值得说道一下。   按电气工程师的要求,我向公司采购员下单买所有机电设备连接的电缆线,但采购员回复说公司副总批示除了几样功率比较大的设备外,其余采用电线即可。按合同,这个工程并没有细化到每根线所采用应是电线还是电缆,所以若这样也可以,只要不要和业主去强调这事,但是我了解到,采用电线也是可以的,但在污水站这种环境中寿命将比较短,而且电线的屏蔽性不强,会有干扰,尤其,将来一旦返工很麻烦,因为电线走的是6米高的天花板桥架。我把情况反馈给副总,但他说没有问题的,照做就行。他也是做电气出身,他认为没有问题的时候,你一个不太懂电气的而且是一个打工的人有必要呈英雄去和他据理力争吗?可是,这里是我在负责,以后有了问题,首先追究我为何不能把好关,至于电话他批示过什么,在一段时间后他自己可能都忘记了。所以,我的做法是,学习BECHTEL把问题落实到文字上的方法,把问题委婉的写好传真到公司请他定夺,OK,有了这份签字,以后出了问题我也有挡箭牌了。   果然,由于电线的屏蔽性不强,PH计的显示有时不准,但由于水处理的效果没有问题所以依然用了很长时间,最后还是由于电线的老化出现了不少问题导致了业主的重视后不得不更换成电缆,毕竟,那无法支撑得了两年的质保期,公司只能进行亡羊补牢。这或许是该工程我认为比较失败的一处。      做技术和现场管理的人总希望所做的东西能可靠些,避免将来出问题找到自己头上;但经营者则希望现在的成本能降低下来,至于将来的问题,将来再说。当你无法左右结局的时候,应该留下证据如签字来避开不属于自己承担的责任。
作者: kj19630101    时间: 2007-10-29 13:19
看完后觉得很有益处。
作者: hitlead    时间: 2007-11-5 12:51
怎么没头没尾的感觉呢? 全文在哪里?




欢迎光临 水世界-水处理技术社区(论坛) (http://bbs.chinacitywater.org/)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