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世界-水处理技术社区(论坛)

标题: 500金再次大手笔,探讨"挂膜"调试方法,跟帖奖5金!(擂台帖) [打印本页]

作者: wlchess    时间: 2007-10-29 07:17
标题: 500金再次大手笔,探讨"挂膜"调试方法,跟帖奖5金!(擂台帖)
绝世武功调试一个熟悉而又最基本的绝活,(此处指设计单位的最重要收入之一) 现接触氧化池的<<添料为2*2*2厘米的方型悬浮性海棉挂膜>>为例展开话题: 目前方法有现两种:1.先培养污泥,再挂膜2.同步挂膜! 2007-9-15 15:02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接触氧化池.jpg (198.56 KB)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 本帖最后由 43681396 于 2008-12-22 14:56 编辑 ]
作者: wlchess    时间: 2007-10-29 10:10
现摘一前辈(longfei)上图挂膜的调试日志: 2007年8月5日 上午 主要工作:检修曝气器和填料。 池内水位淹没曝气器约100cm,启动风机,调节好气量。进行曝气约2小时,使池内有毒其它吹走。 与一师傅带防毒面具,下池检查曝气头情况,发现有几个曝气器处废水翻滚,用手摸曝气头表面,曝气器的橡胶膜已开裂。需要更换。将有问题需要更换的曝气器作上标识。停气后进行了更换。 经认真检查,填料基本没有问题。 2007年8月6日 主要工作:岗前培训,好氧池污泥接种。 上午八点半,在该公司环境监测站三楼会议室,进行操作人员岗前培训。受训人主要是处理站和监测站人员。主讲人周工和唐工。培训主要内容: 下午6点,接种污泥到场。污泥来自合肥某污水处理厂压滤后新鲜污泥。污泥量按5g/L计算,约20吨。 接触氧化池南池进入1/3体积的自来水,启动风机,小气量曝气。分散投加接种污泥10吨,留在填料上的污泥,用消防水冲散。开始闷曝。 因天气原因,下大雨。北池次日投加接种污泥。 2007年8月7日 南池闷曝约24小时后,取样,用100ml的量筒,观察污泥的絮凝性。投加面粉4袋,100Kg,尿素5Kg,磷酸二氢钠1.6Kg。 下午开始北池投加污泥,投加方式与南池相同。 2007年8月8日 上午,取水样,用100ml的量筒,观察污泥的絮凝性,并镜检污泥中的微生物。絮体良好,有少量微生物活动。 继续向南池投加营养物质,面粉2袋,尿素1桶,月2.5Kg,磷盐半桶。 下午按南池第一次投加量进行投营养物质。 2007年8月9日 上午,业主的主管领导与我方交流,说国家和省环保局将于12日来检查工作,需要保证系统能够出水运行。 根据此情况,我方调整了调试方案,南池按异步法调试,即污泥先培养后驯化;北池按同步法,即污泥培养与驯化同时进行。 对南池进行镜检微生物,微生物长势良好,微生物活动频繁。如是投加营养物质,并补充消防水至1/2体积。 为了,应对环保局来检查,北池进原水至1/2体积。并投加营养物质。进水前要求检测站监测原水的COD和PH,符合要求方可进水。 2007年8月10日 取样,观察微生物,并监测北池的COD。 南池微生物较多,污泥量增加 北池微生物一般,活动滞后,污泥量没有明显增加。 投加营养物质。北池投加增大。 北池进原水至3/4体积。 2007年8月11日 镜检微生物,两池微生物长势喜人。污泥量增加。 监测北池COD 投加营养物质 下午北池缓慢进原水,直至满池停止。 南池补充消防水至3/4体积。 准备各项工作,迎接明日国家环保局检查。 2007年8月12日 镜检微生物 投加营养物质 COD监测结果:初沉池126.73,南池68.27,北池87.89 南池补充消防水至满池 北池开始小水量进原水。 下午,环保局进行污水处理站外围检查,主要检测生产车间,厂区污水管网,以及污水处理站排放口。 2007年8月13日 昨日夜班COD监测结果:初沉池100.97,南池24.12,北池39.65 微生物镜检 投加营养物质 上午10点半国家环保局来检查废水处理系统。为此,南北池暂时开始小水量进原水,南北池施行串联运行方式,保证二沉淀能出水即可。 检查人员撤离后,停止进水。 COD检测结果:初沉池135.31,南池44.62,北池76.04 2007年8月15日 生物相镜检:南池微生物较多,有大量钟虫出现,污泥量也可以,沉降性能较好;北池微生物较前几天有所增加,但污泥量比南池较少。 投加营养物质。 向该公司主管人要求: 1、 尽快完成均质池改造。 2、 改造时要清理均质池底部的电石渣。 COD监测结果:初沉池198.7,南池42.73,北池33.54 2007年8月16日 投加营养物质 观察发现,北池水开始变得清澈,微生物生长还好,说明有机负荷较低,微生物生长碳源不足,需要补充碳源。因均质池正在改造,次日才可以使用,系统无法进原水,故要求夜班操作人员向南北池中各投加面粉2袋。 COD监测结果:初沉池350.32,南池36.48,北池24.74。 2007年8月17日 生物相镜检:南北池微生物较多,沉降效果良好,但北池污泥量偏少,。 观察发现北池中的水清澈透明,能看见池内填料。COD监测结果显示:南池26.36,北池18.25,初沉池146.02 从最近三天COD数据看出,因好氧池未进原水,好氧的有机负荷较低,特别是北池。碳源不足,污泥量较少,水变的清澈。 故今天开始,好氧池开始小流量连续进原水,两池串联运行,即南池进水,北池出水,提高系统中的有机负荷,补充碳源。 继续投加营养物质。 2007年8月18日 周六 上午上班,按日常内容操作,镜检、投加营养物质、交代操作人员工作。 下午和同事、同学逛街买篮球。 2007年8月19日 周日 今天是传统的七夕,中国的情人节 上午一人去现场 生物相镜检 投加营养物质,并要求夜班操作人员再次投加营养物质。 因最近白天现场调试,晚上加班做设计方案,睡眠较少。下午自己放假在家睡觉。雷声惊醒时: 牛郎织女 七夕相会 雷公为之鼓掌 风婆为之欢舞 苍天为之有泪 人世间 有多少爱情 如此伟大 如此坚守 如此动人 让天神如此动容。 让世人如此向往。 2007年8月20日 生物相镜检:南池污泥量较多,呈絮状;微生物种类较多。北池水质清澈,污泥量较少。两池出现水蚤。 投加营养物质。 因初沉池的PH偏碱性,上午停止向好氧池进水。 下午调节好了,才开始进水。 2007年8月21日 生物相镜检:大量水蚤出现 投加营养物质 均质池改造:安装潜水搅拌机,清理底部电石渣,投加污泥,按10g/L投加城市污水处理厂的污泥。 因进水水质不是很高,从目前接触氧化效果看来,出水水质很好,所以水解酸化池投污泥后,不按正常调试要求进行污泥培养和驯化,只是进水、搅拌就可以。 2007年8月22日 生物相镜检 投加营养物质 COD监测结果:初沉池210.5/214.97/182.52 南池80.1 北池48.0 二沉池68.5/87.20/47.87 系统进入满负荷试运行阶段 2007年8月23日 生物相镜检 投加营养物质 均西:175.6,均东543.9 初沉池304 南池85.2,北池68.9,二沉池48.7 2007年8月24日 生物相镜检:钟虫出现,水质清澈 水面有大量的泡沫 投加营养物质 均西508,均东489.5 南池66.4,北池54.7,二沉池44.6 2007年8月25日星期六 上午检查操作人员的工作,并做生物相镜检。 出现螺旋状的东西,不知道是何物? 下午休息 2007年8月26日星期日 早上去现场了解情况,并生物相镜检 [ 本帖最后由 山大王 于 2014-8-24 17:24 编辑 ]
作者: wlchess    时间: 2007-10-29 10:32
现接触氧化池的<<添料为2*2*2厘米的方型悬浮性海棉挂膜>>为例展开话题: 各水友注意是悬浮性的添料的挂膜调试展开讨论! [ 本帖最后由 wlchess 于 2007-11-4 17:37 编辑 ]
作者: ccccc100    时间: 2007-10-29 11:53
很想亮剑,但是俺是玩刀的,属于外行,只能捧个人场了...
作者: 最后一滴水    时间: 2007-10-29 15:52
照片中的填料怎么不像是悬浮型海绵填料,价格应该不贵,池中的填料密度很大,填料是直接挂在绳子上,没有固定,这样好像容易打结吧,实际问题还得运行后才知道,不知道运行没
作者: luys7174    时间: 2007-10-29 16:01
首先提2个疑问: 1、方形填料比较少见(球形的比较多),生化池中在水流、气流的作用下的运动轨迹如何,其水力剪切力如何?会不会引起填料死角? 2、2×2cm的填料单体在实际工程使用中是不是太小了?(不得不考虑堵塞问题或是在生化池死角累积问题?) 挂膜(我用过的方法) 1、填料预处理,做好清洁工作; 2、将活性污泥和填料充分混合,使填料、污泥充分接触,不曝气,静置数小时;(若填料比重小而上浮,可适当加重覆盖) 3、排除污泥,填料表面此时一般附着污泥,形成较薄的膜; 4、进废水,小气量曝气,达到填料悬浮运动即可,以免冲刷掉附着力较弱的生物膜(曝气时间根据膜的生长情况而定);此外,废水置换时间较短,根据废水水质及时置换; 5、填料上附着工艺要求的生物膜量后,正常曝气量运行。 废水水质不同,填料性质不同,各人操作习惯不同,所以具体挂膜情况也有所差异,以上内容,仅供参考!
作者: knifebluce    时间: 2007-10-29 18:17
捧个场,不怎么懂,全当学习,哈哈~~
作者: wlchess    时间: 2007-10-30 09:38
原帖由 luys7174 于 2007-10-29 16:01 发表 首先提2个疑问: 1、方形填料比较少见(球形的比较多),生化池中在水流、气流的作用下的运动轨迹如何,其水力剪切力如何?会不会引起填料死角? 2、2×2cm的填料单体在实际工程使用中是不是太小了?(不 ...
2007年#月#日*****公司调试模式 记录要求: 1.详细,工整,不得修改 2.确保真实,完整 3.按公司调试方案操作 总工程师:___________ 技术执行:___________ 现场执行:___________
作者: wlchess    时间: 2007-10-30 09:42
原帖由 luys7174 于 2007-10-29 16:01 发表 首先提2个疑问: 1、方形填料比较少见(球形的比较多),生化池中在水流、气流的作用下的运动轨迹如何,其水力剪切力如何?会不会引起填料死角? 2、2×2cm的填料单体在实际工程使用中是不是太小了?(不 ...
各水友注意是以2*2*2厘米的悬浮性的添料的挂膜调试展开讨论! 同步调试法: 配水: 白糖:33-400克 尿素250克 磷酸二氢钾12.5克 相关池内按此比例放大! [ 本帖最后由 wlchess 于 2007-11-4 17:38 编辑 ]
作者: feifan1133    时间: 2007-10-30 13:28
"目前方法有现两种:1.先培养污泥,再挂膜2.同步挂膜!" 怎样才可以做到先培养污泥,再挂膜???? 我觉得一般是同步挂膜的啊,,培养污泥的过程中,微生物自动就会在填料上累积啊..只要条件适合..
作者: lili_0523    时间: 2007-10-31 17:47
见钱眼开,顺便学习~~
作者: cygyc-gc    时间: 2007-10-31 18:21
原帖由 wlchess 于 2007-10-30 09:42 发表 各水友注意是以2*2*2厘米的悬浮性的添料的挂膜调试展开讨论! 同步调试法: 配水: 白糖:33-400克 尿素250克 磷酸二氢钾12.5克 相关池内按此比例放大!
还需要这样额外加营养? 废水不行吗?
作者: zhudong107    时间: 2007-10-31 22:38
强力顶大哥的贴 这在研究填料安装,我们正用的是塑料的填料、组合填料
作者: zzj8365    时间: 2007-11-1 00:06
捧个场,不怎么懂,学习了 ,哈哈~~
作者: nyepe    时间: 2007-11-1 09:26
我也来凑热闹了,我们最近的一个工程也用膜,所以如果有什么问题,就要i请前辈们帮忙了,先谢谢了
作者: wlchess    时间: 2007-11-1 17:36
原帖由 luys7174 于 2007-10-29 16:01 发表 首先提2个疑问: 1、方形填料比较少见(球形的比较多),生化池中在水流、气流的作用下的运动轨迹如何,其水力剪切力如何?会不会引起填料死角? 2、2×2cm的填料单体在实际工程使用中是不是太小了?(不 ...
此法同第二楼介绍的方法相同: 配水方法: 投加面粉4袋,100Kg,尿素5Kg,磷酸二氢钠1.6Kg 营养物质,面粉2袋,尿素1桶,月2.5Kg,磷盐半桶。 各水友注意是以2*2*2厘米的悬浮性的添料的挂膜调试展开讨论! [ 本帖最后由 wlchess 于 2007-11-4 17:40 编辑 ]
作者: luys7174    时间: 2007-11-1 17:51
真怀疑这方形填料的创意来自:骰子 不会是打麻将、赌牌九时的灵感吧?
作者: cygyc-gc    时间: 2007-11-1 18:47
玲玲,高效微生物贵不?这种菌是不是将来的生物膜优势菌。
作者: argentinafans    时间: 2007-11-2 09:48
原帖由 feifan1133 于 2007-10-30 13:28 发表 "目前方法有现两种:1.先培养污泥,再挂膜2.同步挂膜!" 怎样才可以做到先培养污泥,再挂膜???? 我觉得一般是同步挂膜的啊,,培养污泥的过程中,微生物自动就会在填料上累积啊..只要条件适合..
怎么才可以做到先培养污泥,再挂膜,这就是所谓的异步法了? 首先取曝气池的块状污泥同城市污水在桶内闷曝,并补加适当的粪便水补充微生物繁殖所需营养 每日排放内清夜,并补充城市污水,驯化的方法和过程同普通活性污泥法 驯化成熟后的污泥直接投入接触池,通气闷曝一昼夜 然后按设计流量的50%进水,并逐渐加大进水量,第四天在接触池内投加粪水一次 第7天,生物膜基本形成,BOD去除率基本稳定,可正常投入运行
作者: daben    时间: 2007-11-2 14:44
原帖由 最后一滴水 于 2007-10-29 15:52 发表 照片中的填料怎么不像是悬浮型海绵填料,价格应该不贵,池中的填料密度很大,填料是直接挂在绳子上,没有固定,这样好像容易打结吧,实际问题还得运行后才知道,不知道运行没
我有一个磷化废水准备上生化处理,计划采用曝气软管曝气。填料还是用组合填料了。这种填料只能是了解。支持楼主的活动。
作者: wlchess    时间: 2007-11-3 09:26
原帖由 cygyc-gc 于 2007-11-1 18:47 发表 玲玲,高效微生物贵不?这种菌是不是将来的生物膜优势菌。
"高效微生物贵不"一公斤800多元吧!曝利啊! 据说是优势菌,我也就是一筒筒25公斤的象液糠一样营养液体!
作者: ccclovexi    时间: 2007-11-6 08:30
营养液里不掺加将要处理的废水么?
作者: zhouyihan    时间: 2007-11-6 17:45
先顶起来.没接触过挂膜, 来学习的.
作者: gyswfz    时间: 2007-11-11 01:15
对了!!这就是linpor技术,德国的linder公司开发的悬浮载体生物膜反应器,其载体为正方形泡沫海绵块,由于其相对密度等于1,故在曝气池是悬浮与水中,其表面积很大,在其表面上附有大量的生物膜,其单位体积处理量要比普通污泥法大 我这采用的是同步挂膜 营养盐根据水质投加(以np为主) 在挂膜初期以好氧为主,随时间推移(生物膜增厚),逐渐形成以好氧为主,伴随少量厌氧处理,最后会脱落 1、方形填料比较少见(球形的比较多),生化池中在水流、气流的作用下的运动轨迹如何,其水力剪切力如何?会不会引起填料死角? 2、2×2cm的填料单体在实际工程使用中是不是太小了?(不 ... 答:1 其在水中成(不规则)螺旋状与水流通向运动,会引起填料死角(需人为处理) 2 2×2cm的填料单体虽小,但数量增多,跟污水渗透深度有关!! 恳求版主,我努力回复,知无不言,但收不抵支 已无钱购书,如饥似渴,琳琅满目,渴望拥有!!望版主高抬贵手,多给些钱吧!!
作者: gyswfz    时间: 2007-11-11 21:54
非常感谢!!班门弄斧!!不好意思
作者: wangxiafang    时间: 2007-11-14 09:40
以前还没见过这样的填料呢!受教了!!!!
作者: gyswfz    时间: 2007-11-14 22:12
其实老外那有很多载体投加模式,不过载体的种类不同而已!!
作者: dingbo313    时间: 2007-11-14 23:10
海绵填料内部孔洞有起到增大比表面积的作用吗,时间长了会堵塞吗?
作者: dingbo313    时间: 2007-11-14 23:12
我想这种悬浮填料的曝气方式是不是应该单侧曝气,才能造成环流翻滚效应。
作者: luys7174    时间: 2007-11-14 23:39
有篇西班牙语的论文详细地讲述此项技术,发些图片,楼主勿怪。 我先前提出的问题在实际工程中肯定会遇到的。比如老外用的1×1×1cm的,运行管理上要求会很高。 图片依次为 运行方式(注意出水口前设置档板以防填料流失,左图中曝气头的设置保证了环流的产生) 裸填料 6gCOD/m2.d 16gCOD/m2.d [ 本帖最后由 luys7174 于 2007-11-15 04:02 编辑 ]
作者: houjing1985    时间: 2007-11-15 11:59
目前的工程虽然还没用到这种填料,先学习一下!以后肯定会用到!
作者: tianrui_cao    时间: 2007-11-15 17:36
填料的水处理方法不太明白,不过好象效果还不错 谁有这方面的设计资料 来个看看啊
作者: chenbc    时间: 2007-11-16 13:17
 1.静态培养   所谓的静态培养是:为了防止新生微生物随水流走,尽可能的提供微生物与填料层的接触时间,为加快生物膜的形成,开始阶段为了避免由于造纸废水营养单一,故每天一次以BOD5;N:P=100:5:1比例投加尿素、二胺、白糖等营养底物。首先将接种污泥50m3(5% 生化有效体积)和废水按1:1的比例稀释混合后用泵打入生化池内,再泵入20%~40%生化体积的生产废水,然后剩余体积加清水贮满池子开始曝气培养。生化池内填料的堆放体积按反应池有效容积35%~40%。静置20h不曝气,使固着态微生物接种到填料上,然后曝气24h,静置2h后排掉反应器中呈悬浮状态的微生物。再将配制好的混合液加入重复操作,6天后,填料表面已全部挂上生物膜,第7天开始连续小水量进水。   2.动态培养   经过7天的闷曝培养,填料表面已经生长了薄薄一层黄褐色生物膜,故改为连续进水,进行动态培养,调整进水量,使污水在生化池内的停留时间为24 小时,控制溶解氧在2~4mg/L之间(用溶氧仪测定溶解氧)。约15天之后,填料上有一些变形虫、漫游虫(用生物显微镜观察),手摸填料有粘性、滑腻感,在20天以后出现鞭毛虫、钟虫、草履虫游离菌等原生动物。在经过20天的培养出现轮虫、线虫等后生动物,标志生物膜已经长成。可以开始连续小水量工业运行。。   (四)生物膜的驯化   驯化的目的是选择适应实际水质情况的微生物,淘汰无用的微生物,对于有脱氮除磷功能的处理工艺,通过驯化使硝化菌、反硝化菌、聚磷菌成为优势菌群。具体做法是首先保持工艺的正常运转,然后,严格控制工艺控制参数,DO平均应控制在2~4mg/l之间,好氧池曝气时间不小于5小时,在此过程中,每天做好各项水质指标和控制参数的测定,当生物膜的平均厚度在2mm左右生物膜培养即告成功,直到出水BOD5、SS、CODCr等各项指标达到设计要求。 我是没接触过.看别人这么写的.
作者: wlchess    时间: 2007-11-16 16:37
悬浮填料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作者: fzf847528    时间: 2007-11-17 22:18
标题: 挂膜
这个法案好!!!!!!!!!!!!!!!!!!!!!!!!!!!!!!!!!!!!!!!!!!!1
作者: yoyomaover    时间: 2007-11-19 14:21
好新奇,因为没有从事这个行当,有点可惜很难帮上忙。好希望工作的是另外一个部们,就可以提点意见了。希望这个问题早点解决,
作者: wqy626    时间: 2007-11-20 13:03
我们用的是那种软性填料,也是用绳子挂的那种,是可以固定住的,也不容易打结,我们用的是先培养后挂膜的方法,效果总体来说还不错,我们还加入了高效生物活化剂,效果虽然不错,但是投加后影响了二沉池沉降的效果,现在出水浊度比较大,这让我们很头疼啊
作者: gyswfz    时间: 2007-11-20 18:58
标题: 回复 31# 的帖子
会堵的,就是让它堵上后在内部形成厌氧,而外部是好氧
作者: mateng0716    时间: 2007-11-20 22:43
标题: 用在中水回用项目比较好啊!!
这种填料我觉得用在曝气生物滤池中比较理想,能充分发挥该滤料的可漂浮性和吸附性,而且会有很好的过滤作用,不错不错啊..
作者: greeneagle    时间: 2007-11-21 10:30
海绵估计不太好用吧,会不会堵住啊
作者: greeneagle    时间: 2007-11-21 10:32
污泥浓度高话 估计就变成块了
作者: cdpulin    时间: 2007-11-21 14:52
个人认为还是第二种方法较好。 第一种方法原培养污泥再接种挂膜,太麻烦了,反正都是挂膜,不如一下到位,当然这是针对大多数废水调试而言,对特殊废水则需要先培养,使微生物或活性污泥充分驯化后再挂膜比较容易一些。 同步挂摸,将污泥浓度提高使其与方块填料充分接触,快则培养期为7-10天,慢则一月。 有个问题:这种填料在池中不固定,会随着水流的方向在出水口堆集,如何解决?
作者: hyde    时间: 2007-11-23 12:03
"挂膜"调试方法 可以挂,我在合肥氯碱集团污水处理厂看到的可以,而且效果不错!
作者: hithawkl    时间: 2007-11-23 15:11
看来这种挂膜的还是少数,实验阶段而已,还真没见过实际工程,楼主是否能举几个大工程用这种填料的例子? 还是先做做实验再放大然后才有资本讨论是不? 凭空设想网上查资料没意思
作者: wlchess    时间: 2007-11-23 15:33
原帖由 hithawkl 于 2007-11-23 15:11 发表 看来这种挂膜的还是少数,实验阶段而已,还真没见过实际工程,楼主是否能举几个大工程用这种填料的例子? 还是先做做实验再放大然后才有资本讨论是不? 凭空设想网上查资料没意思
给您看张图片吧: 2007-11-3 13:06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作者: ipgood    时间: 2007-11-23 16:36
放填料,拉污泥放入池中,培养同步进行,最主要的是过程。 前期需要闭路的循环培养,这也是一些设计单位在这个方面的考虑较少,导致调试过程,需要重新做闭路管道。值得借鉴。 参考。
作者: ipgood    时间: 2007-11-23 16:40
这个填充量可能比较大,同时是可能结块。变成泥疙瘩,最后都沉到池子底部,鼓风我想也很难达到一个流化均匀的情况。还需要看看小试的情况。参考。
作者: cbx1217    时间: 2007-11-26 16:26
厌氧生物怎么运行和管理厌氧消化系统的启动主要是培养消化污泥,消化污泥培养正常的一个主要标志是产酸菌与甲烷菌数量上的动态平衡。产酸菌繁殖速度快,对环境条件要求较低,极易大量培养繁殖,而甲烷菌很脆弱,对环境条件要求高,初期培养较困难,因此,试运行中生物培养的主要目标是甲烷菌的培养。一般来说,甲烷菌培养良好时,产酸菌必然良好,但产酸菌的过度繁殖,不利于甲烷菌的培养,有时甚至不可能培养起来。   向消化池内投入消化种污泥,种污泥可以取自其他处理厂,如无条件,可从废坑塘种取部分腐烂的污物或污泥投入消化池作为种污泥。向消化池内逐步投入生污泥,使消化污泥自行逐渐形成。此法培养时间较长,一般需2-3个月才能将消化污泥培养正常。   在培养消化污泥时,必须控制有机物的投配负荷,投配负荷太高,会导致挥发性脂肪酸的大量积累,使酸衰退阶段时间太长,从而大大延长培养时间。一般有两种控制方法:一是降低投泥的浓度;二是用初沉出水或二沉出水注满消化池,稀释投入的污泥。   1、厌氧滤池的启动   厌氧滤池的启动即完成反应器内污泥的增殖与驯化,通过形成生物膜和细胞聚集体   使污泥达到预定的浓度和活性,从而使反应器可在设计负荷下正常运行。通常可采用已有的污水处理厂的消化污泥作为接种污泥,污泥在投加前可与部分原水混合,在反应器仲停留3-5d,然后开始连续进水。开始时,COD负荷应低于1.0kg/(m3·d)。对于高浓度的废水要进行适当的稀释,并在启动过程中逐渐减少稀释倍数,增加负荷。当废水中可生物降解的COD去除率达到80%左右时,即可按设计负荷连续运行了。   2、UASB系统的启动   对于一个新建的上流式厌氧污泥床(UASB)系统来说,启动过程主要是用未经驯化的絮状污泥(如污水处理厂的消化污泥)对其进行接种,使反应器达到设计负荷并实现有机物的去除效果,通常这一过程伴随着颗粒化的完成,因此也称为污泥的颗粒化。由于厌氧微生物,特别是甲烷菌增殖很慢,厌氧反应器的启动需要很长时间。但是,一旦启动完成,在停止运行后的再次启动可以迅速完成。   当没有现成的厌氧污泥和颗粒污泥时,采用最多的是城市污水厂的消化污泥。除了消化污泥之外,可用作接种的污泥和沉淀物或富微生物的河泥也可以培养出颗粒污泥。污泥VSS的接种浓度至少不低于10kg/m3反应器容积。接种污泥的填充量应不超过反应器容积的60%。   当用非颗粒污泥接种时,为了培养颗粒污泥或沉降性能好的污泥,都存在一个将絮状污泥和分散的细小污泥由反应器“洗出”的阶段,这是反应器完成颗粒化的先决条件。这一阶段是一个缓慢和微生物逐步进化的过程,控制的关键要素之一是水力停留时间或上升流速。一般升流速度未0.4-1.0m/h,如果有必要可以采用出水的回流。但是出水冲走的污泥绝对没有必要回流到反应器。   从负荷角度考虑UASB的初次启动和颗粒化过程分为3个阶段。   阶段1,即启动的初始阶段,这一阶段是低COD负荷的阶段《2kg/(m3.d)   阶段2 即当反应器COD负荷上升至2-5kg/(m3.d)的启动阶段。在这阶段在反应器里对较重的污泥颗粒和分散的、絮状的污泥进行选择。使这一阶段的末期留下的污泥中开始产生颗粒污泥和保留沉淀性能良好的污泥。所以COD负荷在5kg/m3.d左右是反应器中以颗粒污泥或絮状污泥为主的一个重要的分界。   阶段3 这一阶段是指反应器COD负荷超过5kg/m3.d,此时,絮状污泥变得迅速减少,而颗粒污泥加速形成直到反应器内不再有絮状污泥存在。   当反应器COD负荷大于5kg/m3.d,由于颗粒污泥的不断形成反应器大部分被颗粒污泥充满时,其最大COD负荷可以超过20kg/m3.d,当反应器运行COD负荷小于5kg/m3.d时,系统中虽然可能形成颗粒污泥,但是反应器的污泥性质是由占主导地位的絮状污泥所确定
作者: cbx1217    时间: 2007-11-28 11:29
标题: 这个你有用
膜法水处理技术 [ 本帖最后由 liutian 于 2008-5-20 17:25 编辑 ]
作者: wudsa1208    时间: 2007-11-29 18:54
这个填料还真的 第一次见到 给他和其他材料一样固定起来,结果会怎样呢,期待什么时候挂好了,给偶们看看现状。 才接触调试,接触的都是生物接触氧化池。我觉得二者其实也没多大区别,把活性污泥养起来的过程,其实也在挂膜,污泥稳定之后,挂膜就是一个飞速时期。
作者: luys7174    时间: 2007-11-30 18:47
说出来不怕笑话,我有过一次调试经历是这样的: 一体化设备,其出水段是扩大缓冲段,但出水中有少量的浮泥逸出,我后来想了个办法,用的是填充枕头的海绵,剪成一个个类似方块,然后装在一网袋中悬挂在出水段,结果出水中的浮泥就吸附在海绵上,好象效果挺好。 这跟楼主所提出的填料类似吧?填充枕头的海绵没经过改性处理而已,其道理是差不多的。
作者: jy03331898    时间: 2007-11-30 19:30
标题: 看着满兴奋啊
看着满兴奋啊 我们可能 要弄这个了 还 是一知半解 跟踪学习
作者: luys7174    时间: 2007-11-30 20:02
其实这里还是存在着认识误区的。 废水处理的目的是什么?最起码的要求是达标排放。那么如何做到达标排放,这里面涉及的问题是处理工艺的选择和处理效果的实现。试问这2者哪个更重要? 说到底填料的选择是实现处理效果的多种手段的一种。不同的处理工艺,其处理效果会很不同,可能污染物去除率的落差是几十个百分点;在处理工艺确定的情况下,不同填料的选择,其污染物去除率的落差的范围就很少,可能就在检测误差允许范围内。 所以,在实际工程接触中首先考虑是工艺,随后才是选择最优的实现方式(填料的选择是其中一个方面)。 当然,我绝没有贬低填料在处理效果上的作用,不同的填料有其不同的特点,也有其适用场合。这里我想说的无非是:考虑问题得分清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分清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 举个例子(可能不太恰当)或许对理解这问题有帮助。 比如在解答习题时,明明解题方法是错误的,那么答案也不可能正确,那么再强求答案有效数字的个数规定显然是不明智的;如果解题方法是正确的,那么答案的有效数字有稍许偏差,其实没什么打紧,当然再追求答案的有效数字显然是“锦上添花”的好事。 个人意见,参考!
作者: luoxin    时间: 2007-12-2 13:44
我来讲两句; 我在搞特种生物菌试验, 在实际的使用中特种生物菌固定技术非常关键, 所以在生物固定载体(填料)上下了一定的功夫, 也查阅了大量资料, 从实际的使用中悬浮填料确实有一定的优势, 特别是维护方面,悬浮填料的种类也好多,但海棉的开孔率比其它材料的开孔率要大得多,也就是生物负载量要大,当然海棉填料的主要指标是:开孔率、机械性能、化学性能、吸水性能、及附吸微生物后的比重等。使用中不会组成堵塞、死角现象。 关于挂膜方法,我个人认为应该静态、动态互相结合比较好,在静态中让海棉填料附吸点活性污泥上的生物(含特种生物菌),然后小气量曝气,当填料上附着一定的生物量后,再逐步逐步加大曝气量。根据海棉填料的特性,挂膜时营养物的添加要注意不能够太大,海棉填料内部的生物没有完全吸收到,多让海棉填料外部的微生物吸收了。 另外,请教楼主,方型悬浮性海棉那里有买?
作者: blueheartx    时间: 2007-12-3 11:49
我是做环评的,不是很懂这个,学习下哦 不过据我所知,有的公司挂膜的时候没有按照设计的间距挂,所以导致出水不好
作者: wlchess    时间: 2007-12-5 15:49
原帖由 luoxin 于 2007-12-2 13:44 发表 我来讲两句; 我在搞特种生物菌试验, 在实际的使用中特种生物菌固定技术非常关键, 所以在生物固定载体(填料)上下了一定的功夫, 也查阅了大量资料, 从实际的使用中悬浮填料确实有一定的优势, 特别是维护方面 ...
北京丰泽绿源环境技术有限公司 地 址:北京市海淀区上地南路十号院二号楼7-401
作者: blueheartx    时间: 2007-12-5 22:17
那天回帖好象没发出去,重新发下 我做环评的,工程方面的不是很懂 听个朋友说有部分公司在实际操作中,私自拉大挂膜间的距离,以提高利润,这样导致微生物量不足,出水不稳定.环保行业的监督和工程的监察机制还是不够完善,监利公司也是走个过场.
作者: wlchess    时间: 2007-12-8 09:59
微生物菌种挂膜中试图例: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simg]http://www.szies.org/image/tu10.jpg[/simg]
作者: wlchess    时间: 2007-12-8 15:45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simg]http://xindu.com.cn/supervise/htmluploadfile/2006223113340952.jpg[/simg]
作者: tiny1    时间: 2007-12-8 18:48
填料一般都是圆形或颗粒状的,主要是从水力学和比表面积角度考虑的,这种方形的填料我倒是第一次看见,长见识了,谢谢,跟着学习以下!
作者: liutian    时间: 2007-12-9 10:49
本人是个新手,用到挂膜工艺的工程还没有接触到,很想帮你,可无能为力,以后有机会再发表意见,现在上来学习下 [ 本帖最后由 liutian 于 2008-5-20 17:23 编辑 ]
作者: zhouyihan    时间: 2007-12-12 08:17
又看到这个帖子,来整理一下问答资料. 呵呵~~` 前辈的贡献啊
作者: tmdnn    时间: 2007-12-13 14:40
这样的好贴不顶都不好意思出来混啦!
作者: zhouming    时间: 2007-12-13 21:08
标题: 回复 1# 的帖子
一楼中接触氧化填料的固定方式不妥,固定每串填料上下端不能采用化纤绳索,应用白铁等硬管紧固,即使用硬管固定,如纵向二端不拉紧固定,时间长了填料间空隙会不均匀,甚至填料串纵向发生缠绕,严重影响处理效果,这样的情况很多的。
作者: wlchess    时间: 2007-12-14 18:25
原帖由 zhouming 于 2007-12-13 21:08 发表 一楼中接触氧化填料的固定方式不妥,固定每串填料上下端不能采用化纤绳索,应用白铁等硬管紧固,即使用硬管固定,如纵向二端不拉紧固定,时间长了填料间空隙会不均匀,甚至填料串纵向发生缠绕,严重影响处理效果,这 ...
其实本人上传这个图片的原意之一就是想探讨这个问题,很多水友没有指出或点明! 另我在想其挂膜之后,发生狐度,交叉,等等产生的各种结果!!
作者: whchenxf    时间: 2007-12-15 11:18
挂模的时间好像太短了,一般都要两个月的,中间还会看起来挂好了,其实还会有一个脱落的阶段,最后才挂好
作者: fafnxy    时间: 2007-12-15 12:34
大连春柳河污水处理厂原设计规模6万吨每天,后来改造扩容为每天8万吨,改造的工艺就是采用悬浮性填料,采用的就是方形填料,有点类似上面提到的,不过没有这么大,大连采用的是linpor填料。效果还行,但是脱氮能力弱些,但和填料本身应该不会有多大关系。
作者: cygyc-gc    时间: 2007-12-15 12:46
原帖由 wlchess 于 2007-11-23 15:33 发表 给您看张图片吧: 2007-11-3 13:06
这个填料肯定容易跑,所以得用笼子关起来
作者: wlchess    时间: 2007-12-15 21:16
原帖由 cygyc-gc 于 2007-12-15 12:46 发表 这个填料肯定容易跑,所以得用笼子关起来
具有聚集性和漂浮性故把它关起来! 并隔离!
作者: syfengyueming    时间: 2007-12-17 12:44
标题: 顶一下
这个网站不错,就是下载受限太多不方便
作者: wangfh2002    时间: 2007-12-17 18:33
不懂只当学习
作者: 065560hl    时间: 2007-12-17 19:31
不太懂,不然改成流化床哈哈
作者: wuxuefei-1984    时间: 2007-12-17 22:23
新手上路,前辈们多多关照~
作者: wlchess    时间: 2007-12-18 15:23
大伙看一下这种填料: 填料整体直接2.5cm,填料分三层,内层为六边形,中间层为五边形,外层为四边梯形。外层表面有侧棱。 图片如下,请大家看看,国内的厂家和价格大概是多少?在那里生产。 附件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DSC03620.JPG (1.45 MB) 2007-4-9 13:58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DSC03621.JPG (1.46 MB) 2007-4-9 13:58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作者: zcn315    时间: 2007-12-18 15:30
标题: 一头雾水
一头雾水,不太懂这个阿
作者: chaindolls    时间: 2007-12-21 00:34
方形填料好像是linpor工艺,进口的,中国产不出来。有一个方法别人介绍的,说是可以投加猪粪供微生物营养,嘿嘿,比较冒险。
作者: waterpro    时间: 2007-12-21 10:24
球形的去过一些企业污水处理厂应用较多,但是可能是技术问题,调试好运行管理比较欠缺出问题的很多! 方形的没接触过,不知实践效果如何?
作者: filmwind    时间: 2007-12-23 23:14
方型海棉填料未见过,但调试步骤一般是同时培养、挂膜。
作者: zxjouc    时间: 2007-12-24 16:31
还来得及么我就不信了
作者: rain2007    时间: 2007-12-25 14:32
标题: 回复 1# 的帖子
接触氧化池一般同步挂膜的,效果比较
作者: wolf6123680    时间: 2007-12-26 16:06
标题:
这种填料的挂膜效果怎么样啊好吗
作者: lbcqzh    时间: 2007-12-27 16:35
我们采用纤维软性填料,距离曝气头约30厘米,两头用铁枝固定,但是我觉得接触面积不怎么好,不晓得是不是填料距离太大拉. 对于挂膜,我们投加鸡粪来闷曝挂膜的.小弟还是有很多知识不懂,大家多多指教.
作者: changg    时间: 2008-1-18 22:05
开阔眼界,阅读学习!
作者: vicky48391    时间: 2008-1-19 09:55
标题: 回复1# 的帖子
2*2*2厘米的悬浮性的添料 神剑版主这是我个人的理解,不要误导你啊! 这种海绵型填料我个人认为---它和活性炭的机理类似,都具有大的比表面积! 大的比表面接能增大与污水的接触面积,同样的体积接触的面接大故处理能力就提升了! 它就好像被放大了的颗粒污泥!哈哈(我个人认为,希望神剑版主给出意见) 这个就有点和老俗语不同了:酒香不怕巷子深 好氧条件下始终能有厌氧层的存在! 但是在这里我有个疑问:这里的膜更新的间隔大约多长时间啊!曝气过程中,填料会发生碰撞,会不会影响到生物膜的稳定啊??? [ 本帖最后由 vicky48391 于 2008-1-21 08:51 编辑 ]
作者: kasen    时间: 2008-1-19 11:24
"德国的linder公司开发的悬浮载体生物膜反应器,其载体为正方形泡沫海绵块",外观上还是和海绵有较大差别的吧,比表面积比海面大,我接触过一个中试,该填料较易堵塞结块
作者: yuzhenbin    时间: 2008-2-3 21:26
标题: 回复 77# 的帖子
瑞典安能国际的填料,据说是流动床生物膜工艺的鼻祖,详细情况可联系我,电邮:yu13375567521@163.com
作者: yinjianguo    时间: 2008-2-3 22:59
原帖由 greeneagle 于 2007-11-21 10:32 发表 污泥浓度高话 估计就变成块了
这个可能就是和平时管理有关系,要求比较高
作者: gyswfz    时间: 2008-2-8 19:08
高效生物活化剂家的太多!!污泥的活性较大,外观表现为沉降性能差,所以出水悬浮物较多!! 『我们用的是那种软性填料,也是用绳子挂的那种,是可以固定住的,也不容易打结,我们用的是先培养后挂膜的方法,效果总体来说还不错,我们还加入了高效生物活化剂,效果虽然不错,但是投加后影响了二沉池沉降的效果,现在出水浊度比较大,这让我们很头疼啊』 [ 本帖最后由 gyswfz 于 2008-2-8 19:22 编辑 ]
作者: yl198408    时间: 2008-2-9 23:07
没见过这种方形的填料。学习学习。
作者: zxy1040250    时间: 2008-2-15 21:03
有个比较不成熟的看法,加些活性炭怎么样?
作者: howwelldl    时间: 2008-2-20 12:58
楼主的 填料是仿LINPOR的,聚氨脂的,至于大的项目是: 大连春柳河污水处理厂,4wt/d,使用主要用来提高MLVSS进行碳化用的,效果肯定比不加好多了; 另外一个是铁岭污水处理厂,好象是10wt/d,运行可能不正常,没有钱吗. 这种填料大家谈得差不多了,易堆积,堵塞,磨损等,所以设计需要注意.,至于挂膜,这个很好挂,这种代表MBBR工艺的一种填料,挂膜是很容易的,网上资料巨多,你怎么都能挂上,效果也是不错,关键是要设计好,否则头疼!
作者: howwelldl    时间: 2008-2-20 13:07
顺便多说几句,填料内部易结块,你需要设计特殊的设施去解决他.这种海面状的填料虽然比表面积大,但是投运后真正有效的就是表面那些,而且填料易带纤维状物质,所以你的予处理千万要注意,否则就缠住你了.一旦你挂上膜后加上,填料吸附和将水封在填料内部,比重加大,你还必须加大暴气量来解决.出水你就考虑吧.还有你的池体是推流还是完全混合性?
作者: howwelldl    时间: 2008-2-20 13:11
如果有其他问题,可以发短信.互相交流吧.楼主是广东的?
作者: xiao04jie    时间: 2008-2-21 13:47
我刚到一个水利环保公司实习 不是很懂前来学习
作者: lazy9999    时间: 2008-2-21 16:56
原帖由 wlchess 于 2007-12-18 15:23 发表 大伙看一下这种填料: 填料整体直接2.5cm,填料分三层,内层为六边形,中间层为五边形,外层为四边梯形。外层表面有侧棱。 图片如下,请大家看看,国内的厂家和价格大概是多少?在那里生产。 附件http://www.china ...
这样填料是mbbr填料,类似于楼主所用的工艺,不过这种填料表面积相比楼主用的大很多 从调试过2个,第一个用的先培养污泥的方法(其实主要是当时填料还没到),第2个用的是算是同步培养,先进污水,投加部分污泥,闷曝1天后投加填料,后续部分基本差不多,因为是生活污水没有外加营养。 顺便说下在用这种填料的时候要防止填料堵塞管道阀门,因为自己遇到过一次,因为停电填料倒灌到进水管把管道堵死了,因为是池子是地埋的,非常难处理。
作者: lazy9999    时间: 2008-2-21 17:00
这个是挂膜的图片 效果还不错 [ 本帖最后由 lazy9999 于 2008-2-21 17:10 编辑 ]
作者: fyx1984    时间: 2008-3-3 13:28
膜处理技术现在已经到了发展中阶段,MBR已经是现行公认比较完善的技术,不过还有待于进一步的提高!
作者: liujin0112    时间: 2008-3-11 20:55
我们有黑填料和白填料,两种填料份廊道投加,结构有些不一样。黑的挂膜比较好,白的稍微差一些。
作者: ycfhrb    时间: 2008-3-12 09:27
标题: 小小牛刀
没见过这种填料,权当开眼了
作者: johnonhuang    时间: 2008-3-12 22:56
我也没有用过这种填料,学习学习!




欢迎光临 水世界-水处理技术社区(论坛) (http://bbs.chinacitywater.org/)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