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世界-水处理技术社区(论坛)

标题: 众说纷纭:城市供水价格上调 [打印本页]

作者: bluesnail    时间: 2007-12-12 12:52
标题: 众说纷纭:城市供水价格上调
 
[b]■新闻背景[/b]
  
       12月9日,在全国发展和改革工作闭幕会上,国家发改委主任马凯从七个方面描述了明年我国在经济体制、投资体制、资源产品价格、社会事业领域等方面深化改革的具体目标。明年我国城市供水价格将适当调整。有解读说,这就意味着明年将要适当提高城市供水价格。
  
       [b]水价上调看成本更须看时机
[/b]  
       时下所有涨价的欲求都能给出一个貌似合理的理由——成本的上涨。中电联上书国家发改委时是这么说的,石油巨头们“逼宫”时同样打着成本上涨导致炼油亏损的旗号。诚然,受今年国际市场能源价格整体上涨的影响,国内的水电油等企业确实面临着成本增加的难题。如果单从供需决定价格的经济规律来看,水价、电价、油价的上涨有着内在的市场需求,并不完全是垄断国企片面的逐利冲动。
  
       但是,水电油价格的上涨又关乎民生,在物价普涨的背景下,这些垄断国企的涨价意愿,势必附着了些许追求最大化利润的本性。特别是当他们还一致打着成本上升的口号时,可否扪心自问一下,这些上升的运营成本中到底有哪些是受能源涨价的影响?又有哪些是出于自身管理效率低下、薪酬支出大增而导致的呢?不多举例,争议多多的交强险,赔款支出139亿元,各类经营费用却高达141亿元,超过了赔款支出。是否大多数的垄断国企都背负着交强险式的所谓高成本呢?
  
       更为重要的是,水电油等上游能源价格的上涨,必然会带动着下游生产环节的价格上涨,而后以各种生活必需品价格上涨的终端消费渗透到公众生活中。这就不可避免地存在着助推通货膨胀的可能。当前,要注意防止价格由结构性上涨演变为明显通货膨胀,因而,在“防过热、防通胀、重民生”的基调下,要提高水电油等价格,必须十分慎重。
  
       当然,我们也不能就此武断地认定,水电油的涨价必然会带来通货膨胀,因为即便能源价格不上涨,生产环节同样可以以其他途径带动消费品价格的上调,比如劳动力成本的增加。而且生产企业获利后的投资所带来的产能过剩,同样可以引起通货膨胀。但由于能源涨价往往能够引起更多的连锁反应,所以对其涨价需求必须慎之又慎。
(据《广州日报》李龙/文)
  

       [b]不妨再拖个两三年
[/b]  
       今年堪称中国的“涨价年”,衣食住行无不激起涨价浪潮。民生不堪物价飞腾,“防止价格由结构性上涨演变为明显通货膨胀”已经成为明年宏观调控首要任务之一。值此之际,城市供水价格上调的消息,无疑会触动公众的敏感神经,反对声音必将铺天盖地而来。依我愚见,水价上调并非迫在眉睫之事,发改委不妨再拖它个两三年。
  
       事实上,对于全国发展和改革工作会议所传出的消息,将其内容相互对照颇为耐人寻味,比如其中包括两条:新医改方案明年出台、电信改革将“加紧研究”。试想:为何医改和电信改革进展如此缓慢呢?说穿了它可能在于既得利益者的奋力“顽抗”,使之成为改革的“老大难”。相形之下,水价上调就显得“手到擒来”,以至于无须顾虑太多。
  
       其实,历次水价上调过程都很简单,有关部门举行一个听证会,得到听证会代表的“一致同意”后,就可以理直气壮地宣布价格上调。为什么会这么容易呢?道理很简单,供水公司掌握着水龙头,自然有绝对话语权。
  
       而且,垄断经营的供水公司们会“哭穷”,又不必靠垄断经营的低效和浪费,把一切成本转嫁给用户即可。奥尔森早已断言,类似各地供水公司的小利益集团,具有强大的“讨价还价”能力。
  
       现在的问题是,物价上涨对民生影响很大,任何一次微小的价格上调,都可能成为“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让一部分又一部分群体陷入困境。当前,出于稳定物价、抑制通货膨胀的“首要任务”,国家发改委应该把全部精力放在促进降价的工作中,诸如抓紧推进电信改革以调低电信资费、尽快出台新医改方案以降低医疗成本。至于水价上调问题,再拖个两三年,绝不会出什么乱子。孰重孰轻,仔细掂量吧。
(据《21世纪经济报道》 宣华华/文)
  

       [b]希望部门表态不会影响价格听证
[/b]  
       物价调控的主管部门明确地传递出“明年水价要上涨”的信号,差不多意味着明年水价上涨已成定局,唯一剩下的悬念就是要涨多少了。相关部门并没有明确解释水价要上涨的原因,而我只想问的是:按照规定,涉及民生的物价调整是要召开听证会的,既然相关部门已经明确表示水价要涨,那这个听证会还有意义吗?
  
       价格法规定,制定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公用事业的价格等,应当建立听证会制度。因此,为水价上涨召开听证会当然是有必要的,严格说来,也是不受相关部门“表态”影响的。从程序上来说,相关部门根本就不应在听证会之前就水价是否要上调作出任何表态。因为作为物价调控的政府部门,其应该秉持中立的原则谨言慎行。考虑到供水依然是垄断性行业,当前的物价又一直在高位运行,即使要表态,也应该偏着普通消费者一点。但没想到的是,这个表态竟是先把“水价要上涨”的调子定了下来。难道相关部门是这些垄断企业的代言人不成?
  
       其实水价是不是要上涨,完全可以交由听证会来决定。相关部门要做的,也只能做的是,告诉大家供水企业有涨价的要求,将定在什么时候召开听证会,并确保听证代表的组成合理合法,听证会的整个过程公开透明。在听证会上,供水企业拿出的成本上涨理由如果说服不了大家,水价上涨就只能不了了之。如果理由成立,水价上涨至少也让大家心服口服。现在的问题是,“水价要涨”的表态已经把听证会变成了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现在老百姓普遍认为听证会是听“涨”不听“跌”,这种社会心理之所以得以形成,相关政府部门有没有从自身找找原因?
(据《潇湘晨报》宁远/文)

来源:华兴时报

[[i] 本帖最后由 bluesnail 于 2007-12-12 12:55 编辑 [/i]]
作者: angel_love98    时间: 2007-12-12 19:26
听证会的整个过程公开透明?
很多都是内定的,听证会不是走走过场
作者: bluesnail    时间: 2007-12-20 15:01
对,现在就是这个问题,好多都是虚的,太虚了。
作者: angel_love98    时间: 2007-12-20 18:35
对于这个问题,不知道bluesnail有什么看法呢?




欢迎光临 水世界-水处理技术社区(论坛) (http://bbs.chinacitywater.org/)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