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说的主角,就是打着“环保+限量+低价”概念的“I'm not a plasticbag.(我不是一个塑料包)”。据调查,英国人一年平均用掉167个塑料袋,这个包的来由无疑就出于此。
无独有偶,名模Laura Bailey近日穿着一款运动上衣亮相,衣服上写着:“Green is the new black(绿色就是新黑色)”,旗帜鲜明地表达出她对目前最当红的人道主义时尚的推崇。此外,女星Misha Barton和Charlize Theron都身着人道主义设计师的靓衫亮相伦敦时装周。这些名人皆为Wildlife Works以及Topshop旗下最受欢迎的生态品牌People Tree等的忠实顾客。时尚业染指环保,这并非新鲜事。不过把环保口号穿在身上,则是新近才加到“时尚受害者”们头上的新功课。
[align=center]http://www.efu.com.cn/upfile/news/commonly/2008/2008-01-04/ghf_884581688458161.jpg[/align][align=center]英国著名女星凯拉·奈特丽提着I'm not a plastic bag[/align]
[b]虚伪的时尚环保[/b]
在“I'm not a plastic bag.”上市导致挤伤事件的后一天,即7月7日,由美国前副总统戈尔发起,号召全球对抗气候变暖的“LiveEarth气候危机演唱会”在悉尼开幕,开始经由英国温布利、中国上海、美国纽约、南非约翰内斯堡、德国汉堡和日本东京在全球接力登场。逾150名知名艺人在世界各地参加了这场演唱,整个巡演通过120家电视网、互联网和音乐广播转播—这是史上最大的一次媒体活动。
[align=center]http://www.efu.com.cn/upfile/news/commonly/2008/2008-01-04/ghf_884581688458162.jpg
有“伦敦袋后”之称的设计师Anya Hindmarch[/align]
至于那些明星们的追随者们是否会因为买了一个“I'm not a plastic bag.”就再也不用塑料袋,这个问题很难解答。并且,这也并非问题的全部。那些哄抢新包的时髦女郎可能想不到,对于“永远少一件”的时尚业而言,环保概念几乎是致命的。对话人道主义时尚设计师ecostylist.co.uk由一位27岁的政治学毕业生Dawn Mellowship创建,主题就是人道主义时尚。网站开通没多久,就获得了惊人的点击率。“我发现虽然有很多人对这个话题很感兴趣,想要活得时髦而有道德感,但他们不可能花太多时间寻找有关消息,”她说,“而我有足够的知识和时间来帮他们。”
现年30岁的Jocelyn Whipple早年在利物浦学习纺织品设计,大学毕业以后前往美国加州参与人道主义时装运动,并且创立自己的人道主义时装品牌。她说:“有人对我说‘:如果道德衣服能便宜些,我就买。’我听了真的很生气。这种想法太可怕了。时尚变得廉价的原因,是它们的质量标准和劳动力成本都降低了。事实上,人们认为昂贵的衣物也更接近其本身的价值。花多些钱去买一件人道主义服装,远比买三件几个月后大降价的衣服要好得多。”一个不能回避的事实是,“I'm not a plastic bag.”的热销,理由正是:它是最便宜的IT bag。
Anya Hindmarch打出:“Save the world, use the FIVER”的口号,其中Fiver正是让女人大方购物的理由。根据调查,英国人一年平均用掉167个塑料袋,如此惊人的数量,让Anya Hindmarch兴起环保的念头,加上顺应green is new black的环保潮流,Anya Hindmarch正式推出了“I am not a plastic bag”的环保包款。一经推出,这款环保手袋已经成为明星Keira Knightley、Reese Witherspoon、Alicia Silverstone、Lily Cole和Lilly Allen的挚爱。
一个一百二十元的Anya Hindmarch,竟能改写It Bag历史!谁能猜到以一支唇膏的价钱便可以一亲名牌包包的香泽,完全违反It Bag动辄过万的优良传统。 谁说这价钱有上无下?最重要找到环保这么好的下台阶 !众志成诚为公益,由Marc Jacobs 到 Martin Margiela 也来一个一百应,发起BYOB( Bring Your Own Bag )大行动,最重要的是所有包包的价钱”仅仅”是三位数!
国外咨询公司Intertech Pira最近作了一个全球生物基塑料的市场调查,写成了一篇题为“The Future of Global Markets for Biodegradable Packaging”(《生物降解包装的未来全球市场》)的研究报告。报告认为,从上世纪90年代中期到今天,生物可降解材料的生产能力得到大幅度提升:1995年只有2万吨,而到2006年,全球的生产能力已达到36万吨。该报告指出,2008年全球生产能力会达到60万吨。其中淀粉和聚乳酸PLA占有大约85%的量,15%为其他生物可降解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