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世界-水处理技术社区(论坛)

标题: 生物接触氧化法设计参数 [打印本页]

作者: 275081840    时间: 2008-1-17 15:07
标题: 生物接触氧化法设计参数
生物接触氧化法设计参数: 生物接触氧化法又称浸没式曝气池,它是一种兼有活性污泥法和生物膜法特点的废水处理构筑物。在曝气池中填充填料,使填料表面长满生物膜,当废水流经填料层时,废水在曝气条件下和生物膜接触,使废水中有机物氧化分解而得到净化。 生物接触氧化池具有如下特征: 1、 目前所使用的填料多是蜂窝式或列管式填料以及软性填料,上下贯通,废水流动的水利条件好,能很好地向固着在填料上的生物膜供应营养及氧。生物膜的生物相很丰富,除细菌外,还有球衣菌类的丝状菌、多种种属的原生动物和后生动物,形成一个稳定的生态系。 2、 填料表面全为生物膜所布满,具有很高的生物量,据实验资料,每平方米填料表面上的生物膜可达125g,相当于MLSS13g/L,有利于提高净化效率。 3、 生物接触氧化法对冲击负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污泥生成量少,无污泥膨胀的危害,无需污泥回流,易于维护管理。 4、 生物接触氧化法的主要缺点是填料易于堵塞,布气、布水不均匀。 填料是生物膜的载体,是接触氧化池的核心部位,直接影响生物接触氧化处理的效率。对填料的要求是:有一定的生物附着力,比表面极大;空隙率高;水流阻力小;强度高;化学和生物稳定性强;不溶出有害物质,不导致产生二次污染,形状规则,尺寸均一,在填料间能形成均一的流速;便于运输和安装。 目前在我国使用的填料有硬、软两种类型。硬填料主要制成蜂窝状,简称蜂窝填料,所用材料有聚氯乙烯塑料、聚丙烯塑料、环氧玻璃钢和环氧纸蜂窝等。 软填料是近几年出现的新型填料,一般用尼龙、维纶、填料涤纶、晴纶等化学纤维编结成束,成绳状连接,因此又称为纤维填料。特点:质轻、高强,物理和化学性能稳定;纤维束呈立体结构,比表面积大,生物膜附着能力强,污水与生物膜接触效率高;纤维束随水漂动,不宜为生物膜所堵塞。 纤维填料近年来已广泛用于化纤、印染、绢纺等工业废水处理中,实践证明,他特别适宜用于有机物浓度较高的污水处理。 生物接触氧化池从水流状态可分为分流式和直流式,分流式主要特征:废水在单独的格内充氧,进行激烈的曝气和氧的转移过程;而在填充填料的另一格中,废水缓慢地流经填料与生物膜接触,有利于生物的生长繁殖;废水反复地经过充氧、接触二个过程,进行循环,因此水中的氧是充足的。其缺点是填料减水流缓慢,水力冲刷力小,生物膜只能自行脱落,更新速度慢,而且易于堵塞。分流式多用于国外的废水处理系统。 直流式生物接触氧化池即直接在填料底部进行鼓风曝气,其主要特点:在填料下直接布气,生物膜直接受到上升气流的强烈搅动,加速了生物膜的更新,使其经常保持较高的活性,而且能够克服堵塞现象。国内多采用直流式,曝气方式为鼓风曝气和射流曝气。 生物接触氧化池的设计: 1、 生物接触氧化池一般按平均日废水量设计。填料体积按填料容积负荷计算,而填料的容积负荷则应通过实验来确定。 2、 生物接触氧化池的座数不小于2,并按同时工作考虑。 3、 废水在生物接触氧化池的有效接触停留时间不得小于2h 4、 进水BOD5浓度应控制在100-300mg/l范围内,当大于300mg/l时,可考虑处理水回流稀释。 5、 填料层总高度一般取3m,当采用蜂窝填料时,应分层装填,每层1m,蜂窝内切孔径不易小于25mm 6、 生物接触氧化池中的溶解氧含量一般应维持在2.5~3.5mg/l之间,气水比为(15-20):1 7、 为了保证布气、布水均匀,每格生物接触氧化池的面积一般应在25m2以内。 生物接触氧化池的设计计算: 1、 生物接触氧化池的有效容积:W=Q·S0/NW (m3) 式中:w——生物接触氧化池有效容积,m3 w——平均日废水流量,m3/d w——原废水BOD5值,g/ m3 w——BOD5-容积负荷,gBOD5/(m3·d) 2、 氧化池总面积:A=W/H (m2) 式中:H——填料层高度,m,一般取3m 3、 氧化池座(格)数:n=A/f 式中:f——每座氧化池面积,m2,一般f25 m2 4、 废水与填料的接触时间:t=24·n·f·H/Q (h) 5、 氧化池总高度H0: H0=H+h1+h2+(m-1)·h3+h4 (m) 式中:h1——超高,m,为0.5~1.0 m h2——填料层上部的稳定层水深,m,为0.4~0.5 m h3——填料层间隙高,m,为0.2~0.3m m——填料层数; h4——配水区高度,m,当不需进入检修时为0.5 m,当考虑检修时为1.5 m 生物接触氧化法可分为一段法、二段法、多段法和推流式运行方式。二段法和多段法更能适应原水水质的变化,使出水水质趋于稳定,氧化池的流态基本上属于完全混合型,可以提高生化效率,缩短生物氧化时间。推流式氧化池分格,可使每格微生物与负荷条件(大小、性质)相适应,利于微生物专性培养驯化,提高处理效率。对于可生化性较差、需要处理时间较长的工业废水,这种方式是实际应用中采用较多的一种。
国内外生物接触氧化池处理的BOD5负荷值
污水类型
BOD负荷kg/m3.d
资料来源
城市污水二级处理
1.2~2.0
国外
城市污水三级处理
0.12~0.18
国外
城市污水二级处理
3.0~4.0
国内
印染废水
1.0~2.0
国内
酵母废水
6.0~8.0
国内
农药废水
2.0~2.5
国内
涤纶废水
1.5~2.0
国内
有机溶剂废水
1.8~2.2
国内
BOD5负荷同处理出水水质要求
污水类型
BOD负荷kg/m3.d
处理出水BOD5 mg/L
城市污水二级处理
0.8
30
城市污水三级处理
0.2
10
城市污水处理
5.0
30
城市污水处理
2.0
10
印染废水
1.0
20
印染废水
2.5
50
粘胶废水
1.5
10
粘胶废水
3.0
20
在设计时,对于可生化性较高的有机污水,如城市污水、食品工业废水,有机负荷易取1.0~1.8kgBOD/m3.d;对于生化性较差的废水,如印染废水,有机负荷0.8~1.2kgBOD/m3.d更为稳妥;对于生化性较好的有机浓度较高的工业废水,如石化工业废水、农药废水等,有机负荷易取1.0~2.0kgBOD/m3.d 接触停留时间同处理效果有很大关系,在相同的进水水质条件下,接触停留时间愈长,则出水BOD5愈低,处理效果愈好。印染废水T=4.5~6hT=4~6h 水气比如下:城市污水13~5;一般工业废水115~20);高浓度生产废水1:(20~25)。
作者: 都市主妇2006    时间: 2008-1-17 20:24
喜欢--不用下载的!
作者: cygyc-gc    时间: 2008-1-17 20:51
生物接触氧化池一般按平均日废水量设计。 对于这句话大家怎么看待??
作者: hardsilei    时间: 2008-3-12 14:01
thank you so much
作者: yuhan2008    时间: 2008-3-12 14:37
呵呵,为什么bod>300就要稀释? 生物膜太厚?还是什么原因?
作者: fengxiangxuan    时间: 2008-5-21 09:56
生物接触氧化池中的溶解氧含量一般应维持在2.5~3.5mg/l之间,气水比为(15-20):1 这个气水比有很大疑问,
作者: 275081840    时间: 2008-5-21 15:54
标题: 回复 5# 的帖子
因为太高就会影响生物菌的培养。
作者: ohoh33    时间: 2009-3-1 17:17
好东西,还不用费流量。谢谢
作者: tk1317424    时间: 2009-4-7 20:01
学习到不少,谢谢!
作者: xsfc1987    时间: 2009-4-24 14:16
请教一下,填料应该如何选择?
作者: 72899923    时间: 2009-4-27 16:25
比较实用的资料,谢谢!
作者: hly8847090    时间: 2009-5-5 20:19
好东西!谢了!。。。。。。。
作者: hopkins84    时间: 2009-5-13 15:41
针对于什么废水进水bod大于300就要考虑回流稀释呀? 还是第一次看到啊 ,就是生物接触氧化法设计规范里也没有这条啊 我想补充下的生物接触氧化池的进水cod最好不要超过1000,要不然去除效率 会大大的下降的 。
作者: jianzou86    时间: 2009-5-27 11:17
感谢喇,学习中!
作者: ccdos1.0    时间: 2009-5-29 10:27
在找这些资料 很好,学习了
作者: zjzjzwj    时间: 2009-6-7 00:32
hao好资料 啊 下来学习下
作者: yulizhu40803    时间: 2009-6-11 15:41
原帖由 hopkins84 于 2009-5-13 15:41 发表 针对于什么废水进水bod大于300就要考虑回流稀释呀? 还是第一次看到啊 ,就是生物接触氧化法设计规范里也没有这条啊 我想补充下的生物接触氧化池的进水cod最好不要超过1000,要不然去除效率 会大大的下降的 。
那如果包装厂的印刷水墨废水里的COD浓度非常大,就不能用生物接触氧化法处理?
作者: 木头    时间: 2009-6-11 23:32
好东西,要拿来好好用
作者: zjzjzwj    时间: 2009-6-18 14:12
水气比如下:城市污水1:3~5;一般工业废水1:15~20);高浓度生产废水1:(20~25)。 汽水比这个概念太笼统 是否是作为参考值的?
作者: jsrylqq    时间: 2009-6-18 14:19
学习,谢楼主提供
作者: x_alian    时间: 2009-9-15 11:53
对设计有重要参考作用 谢谢了
作者: zwy0907    时间: 2009-9-15 23:01
好东西啊,连钱也省了,太谢谢了
作者: weiwei623    时间: 2009-9-17 16:28
学习了,谢谢!!!!
作者: bing850704    时间: 2009-10-16 16:56
原帖由 275081840 于 2008-1-17 17:38 发表 进水BOD5浓度应控制在100-300mg/l范围内,当大于300mg/l时,可考虑处理水回流稀释。
我记得以前看到说接触氧化的进水COD一般不大于800-1000,如果按照B/C=0.3算的话BOD也就在300左右
作者: goodcwf    时间: 2009-10-19 11:33
原帖由 zwy0907 于 2009-9-15 23:01 发表 好东西啊,连钱也省了,太谢谢了
我也有同感,多谢楼主!
作者: yehl1237890    时间: 2009-10-21 23:01
我觉得这个BOD>300是相对地,如果原水生化性好的话,就算BOD高点也应该没事。
作者: suesman    时间: 2009-10-22 20:54
不可多得的好资料,楼主有心了
作者: leery1211    时间: 2009-10-23 11:43
接触氧化池了解不多,问题很多,比如曝气池、曝气接触氧化、曝气滤池的区别
作者: yanli1984    时间: 2010-1-26 13:28
谢楼主的资料,收藏了,感谢下
作者: jinxiangyang655    时间: 2010-1-26 16:50
标题: 回复 19# 的帖子
我想应该不是不能,只是前面应该有前处理措施,降低原水的COD,如果直接往氧化池里进原水的话,估计很难处理
作者: yuejunabc    时间: 2010-6-17 09:26
标题: 谢谢楼主的解释
挺不错的,学习了,收藏!
作者: kehu48    时间: 2010-7-2 10:40
标题: 回复 1# 的帖子
喜欢这样的帖子风格,对文章内容一幕了然,不用下载,非常方便!!
作者: chen386486    时间: 2010-7-6 09:04
收藏了,谢谢楼主分享,可以用来参考下
作者: wangzhixin_1982    时间: 2010-8-30 14:03
好东西 楼主大好人 顶一下
作者: sqc1001    时间: 2010-8-31 09:32
这是楼主的经验总结吗
作者: mxcazw09    时间: 2010-8-31 10:39
原帖由 cygyc-gc 于 2008-1-17 20:51 发表 生物接触氧化池一般按平均日废水量设计。 对于这句话大家怎么看待??
我怀疑楼主写的是平均日还是平均时??我觉得应该是平均时吧。
作者: mxcazw09    时间: 2010-8-31 10:43
原帖由 cygyc-gc 于 2008-1-17 20:51 发表 生物接触氧化池一般按平均日废水量设计。 对于这句话大家怎么看待??
补充一点,如果是平均日的话是不是针对一些水量小的工程而言的?
作者: maomao510    时间: 2010-9-10 11:58
恩,不错的东西,谢谢楼主,复制了~
作者: yy1213    时间: 2011-4-15 18:46
3Q 好资料啊!
作者: wenxuping24    时间: 2011-5-18 14:01
最好有那个行业的废水,接触氧化池去除效率是多少? 接触氧化池的一般承受的负荷是多少?
作者: taijiafen1987    时间: 2011-6-2 08:34
对于我很实用,谢谢啦
作者: iamlonglong    时间: 2011-7-12 16:30
谢啦,挺有用的,受教啦
作者: ouhai2003    时间: 2011-7-13 14:12
比较实用的资料,谢谢!
作者: gm190217    时间: 2011-8-3 23:13
资料有点老了,80年代的
作者: ht472700701    时间: 2011-8-4 09:43
- -----能个资料包 更安逸
作者: ht472700701    时间: 2011-8-4 09:44
- -----能个资料包 更安逸
作者: onlyunluck    时间: 2011-8-10 08:22
好东西,学习了。。。
作者: lzjskyzhdmyz    时间: 2011-9-16 09:32
学习一下,有空有多看点设计手册才行
作者: heliang007    时间: 2011-10-5 15:54
直接复制到文档里收藏了!
作者: xujianfei    时间: 2011-10-5 18:32
标题: 好东西啊
好东西 我现在就在调试生物接触氧化工艺
作者: xiangspace    时间: 2011-10-8 10:10
这个好,忍不住回复下。顶起
作者: 紫韵风    时间: 2012-1-14 14:41
还是值得借鉴的 东西
作者: lxp3566133    时间: 2012-5-2 21:11
标题: 回复 19# 的帖子
怎么不能处理 需要预处理 增加可生化性方可
作者: 05104311110    时间: 2012-5-8 19:30
谢谢分享 收藏了。。。
作者: wzh2dl    时间: 2012-8-30 10:48
标题: 接触氧化法已经出新的设计规范
现在生物接触氧化法已经出了一个比较好的设计规范,同行可以去看一下2011年出的 [ 本帖最后由 wzh2dl 于 2012-8-30 10:51 编辑 ]
作者: wangguan7777    时间: 2012-8-30 11:03
这个资料看起来应该还不错吧
作者: jimmyken    时间: 2013-4-6 10:43
好东西!都谢楼主了!收下!
作者: woshiyixingr    时间: 2014-7-17 12:48
比较实用的资料,谢谢!




欢迎光临 水世界-水处理技术社区(论坛) (http://bbs.chinacitywater.org/)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