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世界-水处理技术社区(论坛)
标题: 我的疑问? [打印本页]
作者: cygyc-gc 时间: 2006-11-15 16:19
标题: 我的疑问?
城市污水处理及污染防治技术政策
4.2.2 二级处理工艺
日处理能力在20万立方米以上(不包括20万立方米/日)的污水处理设施,一般采用常规活性污泥法。也可采用其它成熟技术。
大家对于红字部分不知道有何想法!
我所到过的污水处理厂中,很少有常规活性污泥法!那么,请问一下,参与过日处理能力在20万立方米以上的污水处理设施的朋友,你们用的主要是常规活性污泥法?
如果不是,具体是什么成熟技术呢
[ 本帖最后由 cygyc-gc 于 2007-1-6 15:01 编辑 ]
作者: luxiaoshan 时间: 2006-11-15 21:05
我见过这么大水量的污水厂应用的都是老工艺氧化沟等
本人认为应用现在比较流行的SBR或改进工艺CASS比较好,在CASS工艺方面可以说我们比较成熟,无论从研究方面还是实际工程中都广泛推行!其站地面积小,基本不发生污泥膨胀,费用低,耐冲击等等特点保证了其以后是污水处理的一个方向!
作者: cygyc-gc 时间: 2006-12-1 14:49
谢谢小山,你可以跟大家讨论一下的
作者: knights123 时间: 2007-1-5 15:48
郑州王新庄污水厂用的就是常规活性污泥法~工艺比较成熟~投资运行费用都相对较小
作者: xushibing840816 时间: 2007-1-5 16:04
我见过最大的是10万的 用AB法,工艺成熟吧!效果也不错!
作者: HeLL-Angel 时间: 2007-1-7 21:26
我见过比较大的,10W吨以上的有3家采用的是氧化沟工艺,运行比较稳定,耐冲击不错;一家采用的是传统活性污泥工艺,但耐冲击能力比较差,当有工业废水偷排到城市污水管网时,该厂的出水就受到很大影响,他们后自己技改,在曝气池中加入了填料,效果还不错。
作者: HeLL-Angel 时间: 2007-1-7 21:30
顺便问下,番茄是郑州人?还是毕业于郑州的院校?还是在王新庄实习过?
作者: knights123 时间: 2007-1-8 10:32
原帖由 HeLL-Angel 于 2007-1-7 21:30 发表
顺便问下,番茄是郑州人?还是毕业于郑州的院校?还是在王新庄实习过?
回楼上~我是河南人~在郑州大学上的环境工程~~王新庄当时是去参观过~也算实习吧
作者: HeLL-Angel 时间: 2007-1-8 12:07
哈哈,你是那一级的?我也是郑州大学环境工程毕业的,以前叫郑州工学院
作者: jj9528 时间: 2007-1-8 12:44
我没有做过,请大家积极发言,有奖励的哟
作者: baiyijianmo 时间: 2007-1-12 13:43
一般都用氧化沟,氧化沟维修少,使用方便,工艺也很成熟,现在一些都会做前置反硝化
合肥王小郢30W吨,合肥经济开发区一期10W,长沙二污水厂28W,高碑站100W,等很多很多都用氧化沟
CASS也可以做大的,也有项目己这样做了,
作者: tongxianpeng 时间: 2007-1-15 16:44
大家多多说下,我学习学习!
[ 本帖最后由 jj9528 于 2007-1-16 09:24 编辑 ]
作者: cygyc-gc 时间: 2007-1-16 20:45
看了大家的回帖,我对于这些问题也有了深入的理解
作者: 追风 时间: 2007-1-17 13:48
原帖由 baiyijianmo 于 2007-1-12 13:43 发表
一般都用氧化沟,氧化沟维修少,使用方便,工艺也很成熟,现在一些都会做前置反硝化
合肥王小郢30W吨,合肥经济开发区一期10W,长沙二污水厂28W,高碑站100W,等很多很多都用氧化沟
CASS也可以做大的,也有项目 ...
高碑店污水处理厂设计规模为近期100万吨,远期250万吨。
近期100万m3/d分为两期建设,一期工程50万m3/d,已于一九九三年十月竣工投产,二期工程50万m3/d,于一九九九年八月竣工
采用的不是氧化沟工艺,而是传统活性污泥工艺,在推流式曝气池前设置缺氧段,其目的是改善污泥性质,防止污泥膨胀
作者: 追风 时间: 2007-1-17 14:16
一般情况下城市污水处理厂从规模上来说分大中小型污水处理厂。
大于10万吨的为大型污水处理厂,因现行的标准都对氮磷提出了更多的要求,较多的采用A2O及其变型工艺。(A2O工艺也分很多种的)最大优势是能耗低,运营费用低,规模越大优势越明显。
1-10万吨的为中型污水处理厂,氧化沟、SNR及其变型工艺比较流行。相对传统活性污泥工艺主要优势是基建费用低,规模越小优势越明显。还有就是抗冲击负荷能力比较强。
1万吨以下的为小型污水处理厂,以氧化沟、SBR及其变型工艺、生物膜法为主。因生物膜法的高效率,有效降低了占地面积,且填料的增加对基建费用的增加并无明显影响,对于小水量污水处理应用较多。
对于城市污水处理要求采用廉价的污水处理技术,而不是什么先进的技术。从处理技术上来说,本人认为没有先进与落后之说,只有适宜与不适宜之别。现在总有人鼓吹某某工艺有多么先进,本人认为这是误区,这是符合某些利益集团的利益的。工艺应用是否成熟倒是我们应该注意的。
作者: chinayzb 时间: 2007-1-17 16:08
我虽然不懂,来支持下,楼主们说的都很深入啊,学习了
作者: jj9528 时间: 2007-1-18 11:06
呵呵,谢谢啊
共同学习、进步嘛
作者: cheng20099 时间: 2007-1-22 16:59
呵呵 你们能不能为什么用那个工艺而不用这个工艺 能具体点 在说能不能把具体的比较一下在下结论呢
作者: cygyc-gc 时间: 2007-1-31 18:11
请大家再真对我的问题想想,规范做了要求,出发点是什么呢?
作者: knifebluce 时间: 2007-2-1 11:46
原帖由 knights123 于 2007-1-8 10:32 发表
回楼上~我是河南人~在郑州大学上的环境工程~~王新庄当时是去参观过~也算实习吧
原来番茄是偶的校友啊,还是一个专业的,我刚毕业的
作者: cygyc-gc 时间: 2007-2-1 18:54
认到校友也是快事,希望楼上的多努力,成为业界精英,也多多支持水世界
作者: disager 时间: 2007-2-2 11:20
现在很多污水厂都是BOT项目,所以采用哪种工艺都是根据自己的习惯和优势,利益最大化为目的。比如我以前在的一家公司有几年都采用MSBR,即使初设不是此工艺也要想办法说服业主采用。再比如国祯主打氧化沟,他们对这个熟,而且大多数设备是自己生产。
作者: knights123 时间: 2007-2-2 11:29
确实是这样的 ~其实对于水污染治理来说 工艺只是一个区分~其本质都是差不多的~具体采用那种工艺~一般环保公司对哪个比较熟悉的他们就喜欢上哪个~
作者: cygyc-gc 时间: 2007-2-2 11:55
我的问题是,既然大家搞工程,肯定依照规范啊,公司为了利益,为了方便可以不管规范吗?
作者: redapple 时间: 2007-2-5 21:20
常规活性污泥法应该是更加成熟更加容易控制,应用于城市污水处理更容易管理
作者: kuic1 时间: 2007-2-6 12:43
20万吨以上的水量一般都是用常规活性污泥法的,A2O工艺也是有很多变形的
作者: cygyc-gc 时间: 2007-2-6 15:20
大家能在说说你们平常的设计是不是跟规范也打擦边球啊
作者: knifebluce 时间: 2007-8-21 13:45
把这个帖子顶起来,大家再发表意见啊!!!
作者: zhyy831208 时间: 2007-8-24 16:59
看了前辈们的讨论 ,我长了点见识了 谢谢
作者: xiaoxin318 时间: 2007-8-24 22:54
我要向各位学习,希望大侠们热烈讨论,由于没接触过工程项目,让我们这些多学习下,
作者: cygyc-gc 时间: 2007-8-25 12:14
原帖由 disager 于 2007-2-2 11:20 发表
现在很多污水厂都是BOT项目,所以采用哪种工艺都是根据自己的习惯和优势,利益最大化为目的。比如我以前在的一家公司有几年都采用MSBR,即使初设不是此工艺也要想办法说服业主采用。再比如国祯主打氧化沟,他们 ...
这是人之常情。不过,老是如此,会不会出现固步自封啊
作者: zhouyihan 时间: 2007-9-2 21:21
10W以上的一般采用氧化沟 A2O等传统工艺,工艺更成熟,运行经验丰富. 基建费用相对要大,
但从长远来说,因为运行费用低,综合投资要少.
对于中小的水厂,基建和运行综合起来用SBR CASS MBR等工艺要投资少些.
就是这么学的, 不知道实践中是不是这种情况
作者: zhouyihan 时间: 2007-9-2 21:28
原帖由 cygyc-gc 于 2007-8-25 12:14 发表
这是人之常情。不过,老是如此,会不会出现固步自封啊
运行经验丰富的工艺,出了问题公司好解决.
做好一个工艺,然后在逐渐做其他的很好啊!
也说明公司想作好, 不拿自己不熟悉的冒险.
故步自封应该也是有的. 看公司领导曾怎么把握了.
作者: fengzizt 时间: 2010-7-23 10:15
大厂普遍采用传统工艺,用新工艺风险大
相对而言 楼上说的 氧化沟,AO A2O比较多,目前好像还是类似如此,
不知道楼下有没有见过其他大厂的其他工艺
欢迎光临 水世界-水处理技术社区(论坛) (http://bbs.chinacitywater.org/) |
Powered by Discuz! X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