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世界-水处理技术社区(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用微信登录

扫一扫,用微信登录

搜索
查看: 1733|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转载] 西溪湿地:人与自然交换空间的两年答卷

[复制链接]

2万

积分

4229

金钱

1万

帖子

论坛顾问

行业焦点

QQ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7-1-12 13:03:2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并关注水世界微信号,获得更多资料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扫一扫,用微信登录

x
[align=center][b][font=宋体][size=3][color=black]西溪湿地:人与自然交换空间的两年答卷[/color][/size][/font][/b][/align]
[align=center][font=宋体][size=2][color=black]来源:杭州日报[/color][/size][/font][/align]
[align=left][size=2][align=center]http://co.163.com/upload/wiki/112/200701111041560218.jpg[/align]
[align=center]草肥鸟旺、生态和谐的西溪湿地。(资料片)[/align]
[align=center]http://co.163.com/upload/wiki/61/200701111042150168.jpg[/align]
[align=center]▲湿地公园规划范围内的大部分原住民已搬迁到了蒋村花园及西溪花园内居住。[/align]
[align=center]http://co.163.com/upload/wiki/52/200701111042400118.jpg[/align]
[align=center]一户村民宽敞舒适的新居。[/align]
  [font=宋体][size=2]人类,需要家,那是我们心灵深处渴求的归宿;自然,也需要家,那是构筑生态平衡的滋养之地。[/size][/font]
[font=宋体][size=2]  两年前,西溪湿地综合保护工程让人们与自然进行了一番“交换空间”;两年后,在各自新家内生存的“主人”们,一切可好?[/size][/font]
[font=宋体][size=2]  昨日,本报记者再度“登门”回访这两处“新家”,亲身感悟着各自新家那特有的温馨与和谐。[/size][/font]
[font=宋体][size=2]  湿地原住民安家西溪的“湖滨地区”[/size][/font]
[font=宋体][size=2]  “咱们这里可是地地道道的湿地‘湖滨地区’啊!”刚搬入新家才半个月的蒋村乡周家村村民周荣梅,这些天,凡是有客人登门拜访,都会格外自豪地夸赞一番。[/size][/font]
[font=宋体][size=2]  老周家祖祖辈辈居住在西溪湿地中,“那个辰光家家户户都养猪,泔水养猪,钞票省。大家的房子都造在溪沟边,泔水就会流到溪沟里去,臭都臭死。”老周以前的那个泔水溪沟,现在正是湿地公园大门的码头。[/size][/font]
[font=宋体][size=2]  眼下,老周的家安在为西溪湿地核心景区内的外迁农户建设的蒋村花园之中。蒋村花园紧贴湿地的北部地区,夹在文二西路与文一西路之间,东有紫金港快速通道,西靠花蒋路,便捷的交通,加上与美丽的西溪湿地相邻,称之为西溪“湖滨地区”,丝毫不为过。[/size][/font]
[font=宋体][size=2]  从当初的臭水沟搬到现在的“湖滨地区”,老周“交换空间”后的欣喜,无形中为当年西溪湿地综合保护工程交上了一张满意答卷:西溪湿地一期保护工程总计3.46平方公里,涉及蒋村乡千余名百姓的安居。为了尽快开展拆迁工作,在补助政策上,除了按照全市征地拆迁的统一标准外,市、区、乡三级还对因地处湿地拆迁运输不便等因素产生的特殊费用给予了额外补助。同时,对所有征地农民均实行养老保险,纳入全市统一的城镇职工养老保险。[/size][/font]
[font=宋体][size=2]  在农居点的选择上,蒋村乡还精心规划,选择了紧邻西溪湿地的最好地段,如今,西溪花园和蒋村花园的13万平方米的农居点已经全面建成交付。另外,27万平方米的拆复建农居也在有序建设中。[/size][/font]
[font=宋体][size=2]  昨日,当我们步入蒋村花园时,眼前的景象怎么也无法跟农居安置点联系起来:大气、时尚的多层楼盘,格外舒朗;宽敞的楼间距前,间或有小桥、流水出现;阳光“打”在每户人家的阳台上,一派暖暖的气氛。[/size][/font]
[font=宋体][size=2]  “我们全家都盼着能在年前搬进新家呢!”老周的心情代表了西溪湿地外迁农户的心愿。眼下的蒋村花园,时不时可以看见各类建材公司拉出的大红横幅,可见得,这里的家家户户都正在大搞装修呢。 [/size][/font]
[font=宋体][size=2]  “一进村里,就会闻到猪粪臭味;一出家门,就见垃圾乱堆乱放。”祖祖辈辈都已经习惯于这样的生活“符号”,在王家桥村民老沈的记忆中,仿佛已经非常非常遥远。[/size][/font]
[font=宋体][size=2]  在蒋村花园如意苑的三楼,我们参观了老沈的新宅:100平方米的楼房,三室两厅,通气大方,简约时尚的设计,显示着主人不俗的审美眼光。客厅墙壁上挂着一台崭新的42英寸等离子电视机。[/size][/font]
[font=宋体][size=2]  老沈在西溪湿地原来有一幢占地面积为120平方米的农宅,按照当初的拆迁安置协议,老沈现在已经拿到了两套100平方米的公寓房,“我还有一套60平方米的期房呢!”面对一下子增加了的房间,老沈开始盘算着新的理财计划:一套自住,一套装修好出租。“这里每平方米每月能租12到13元,再加上这里马上要通公交车了,附近的超市又陆续增加了,看来,这租金还能往上爬哟!”(下转第3版)[/size][/font]
[font=宋体][size=2]  (上接第1版)[/size][/font]
[font=宋体][size=2]  目前,西溪湿地一期747户回迁户大部分已经拿到了蒋村花园、西溪花园的安置房,从湿地中走出来的村民们,真正过上了幸福和谐的“居民生活”。[/size][/font]
[font=宋体][size=2]  丰饶的湿地大家庭“草肥鸟旺”[/size][/font]
[font=宋体][size=2]  告别了村民们的新宅,我们又怀着好奇的心情,踏上了西溪湿地的拜访之路。[/size][/font]
[font=宋体][size=2]  那一片曾经人居混杂的水乡,又是怎样一幅场景呢?[/size][/font]
[font=宋体][size=2]  走过湿地公园大门,特意环顾四周——这里就是周荣梅所指的“家门口的臭水沟”,现在翠竹森森,芳草萋萋。[/size][/font]
[font=宋体][size=2]  上画舫轻轻地划过西溪湿地的水面,四周一片静谧。作为登门“造访”的客人,我们甚至在极力控制住自己的呼吸声,生怕这一丁点的声音,都会打“碎”这里的宁静。[/size][/font]
[font=宋体][size=2]  显然,这里的“主人”们已经非常安逸于“家庭”的生活,一切都“熟门熟路”:几只灰喜鹊,在初冬的湖面上掠过一道道优美的弧线;堤岸上的几只野鸭,正腆着肥硕的肚子,悠然踱着步子,“这里的鱼虾丰裕,把野生的动物都养得这么肥哟!”船老大向我们如此解释。[/size][/font]
[font=宋体][size=2]  这里,就是国内罕见的城市湿地。树、鸟、鱼、虫等生物,成了这里的“主人”。[/size][/font]
[font=宋体][size=2]  能够想像吗?早在两年前,“主宰”这里的还是人类,密集的村庄、聚集的人口,过度地向自然索取。在这些村庄中,养猪业占农业总产值近70%,最多时有2万头生猪存栏,产生的污染大大超过了湿地环境的承受极限;池塘鱼类放养过密,造成水质富营养化严重;杂乱的民居房舍、随处堆积的垃圾,拥有1800多年历史的西溪,被蒙上了人居的“尘埃”。 [/size][/font]
[font=宋体][size=2]  如果再不实施保护,西溪湿地将遭受更多不可逆转、难以恢复的破坏和影响。据测算,如果西溪湿地综合保护工程晚启动一年,要恢复到较好的生态状况,就必须增加1亿元以上的投入。2004年,一项以“还西溪湿地原生态”为核心内容的保护工程拉开了帷幕。[/size][/font]
[font=宋体][size=2]  如今,船静静地淌在西溪河道上,人置身于一幅纯粹的生态美景之中,浮现在眼前的,正是当初对西溪湿地“环境优先、最小干预”的呵护式“装修”理念的成功样板:[/size][/font]
[font=宋体][size=2]  堤塘边是连续排列着的柳树桩。“用柳树根护堤,柳树根盘根错节会死死‘抱’住堤岸,发出的柳芽又有益于改善生态。”当初这一湿地朴素的“生态学”,正在忠实地“执守”着捍护堤坝的“职能”。[/size][/font]
[font=宋体][size=2]  船下的水清而流势平缓,那是因为污水直排西溪的方式被彻底淘汰,管网被配置到湿地的每个角落,目前湿地的水质有了明显提升,部分水质已从劣5类改善为3类;水中鱼虾时有可见,那是因为在一期工程的3.46平方公里中,虾龙滩、朝天暮漾、费家塘等3个原生态保护区以及生态恢复区占了94%,只是将部分封闭的小面积水体连通,利用物种在较大环境里自由交流,吸引水鸟栖息。[/size][/font]
[font=宋体][size=2]  “现在虽然不少候鸟已经南飞过冬了,但每天傍晚,还能听见不少鸟儿叽叽喳喳的声音,那是鸟儿要回西溪这个家了!”导游小王说得很诗意。[/size][/font]
[font=宋体][size=2]  是啊,在这片日渐修复的原生态的“DNA”长链中,大自然的“家庭”正在日渐壮大:作为湿地标志的鱼塘多达383个,2802棵柿子树一棵都不少地保留下来;农居拆迁后留下的裸露地表,正茁壮成长着苦楝、枫杨、大叶柳、竹等乡土树种;补种250余亩芦苇,不仅是景致的恢复,也是水体的净化;除了现有大块湿地、林地和草地等自然场所外,还在农田、养殖场等附近的树木、院落等地设置人工鸟巢,吸引更多的鸟类栖息。目前湿地多样性的植物群落景观基本形成,湿地鸟类已占全市鸟类总数的50%。[/size][/font]
[font=宋体][size=2]  如果,在经历了1800年的风雨岁月中,人类的过度干预让西溪湿地的功能已经衰败;那么,今天,又是人的一次主动退让和修复,让湿地的“生命基因”得以延续——丰饶的湿地“大家庭”好一派“草肥鸟旺”。[/size][/font]
[font=宋体][size=2]  西溪湿地社会效应的延伸[/size][/font]
[font=宋体][size=2]  两年前,西溪湿地实现了人类与自然的一次“交换空间”,之后,杭州踩着综合保护与合理利用的平衡点,西溪湿地完美地完成了一个高难度的“平衡木”动作。在两年的互换体现中,湿地也由此伴生了巨大的社会效应。[/size][/font]
[font=宋体][size=2]  西溪湿地保护,受益的远不止当地的农民。为了让更多的人走近湿地文化,游客们可凭公园IC卡免费入园参观;每周一免门票向公众开放;大中小学生享受半价优惠;70岁以上、离休干部、现役军人、本市残疾人、本省30年以上教龄教师凭有效证件免票入园参观……自2005年5月1日正式开园以来,截至2006年年底,西溪湿地公园已累计接待游客约116.68万人次。其中公众开放日、持IC卡、特殊群体免费入园约70.76万人次。[/size][/font]
[font=宋体][size=2]  西溪湿地两年的实践,是当初专家们支持西溪湿地走综合保护之路观点的一次成功“落地”。当年,作为国际湿地专家的“湿地国际”中国办事处主任陈克林,举双手鼓励,“西溪湿地完全不同于青藏高原上的原生态湿地。由于有了1800年的人为干预历史,已经演变成为次生湿地。不可能像自然保护区那样去对待它,而更适合走湿地公园的道路,通过合理利用促进更好的保护。”[/size][/font]
[font=宋体][size=2]  来自全球各地的湿地研究专家也对湿地保护与利用的“西溪模式”提出了真知灼见。国际湿地公园保护管理专家亨德里克斯感慨:“我是第一次来杭州,西溪湿地展示给我们的是自然、文化与历史的美,湿地保护工作让我感到了市政府在推进城市生态环境中的信心,同时也为杭州的孩子认识湿地提供了一个渠道。”在国际湿地公园规划专家麦立信的眼中:“西溪湿地自然与民俗的完美结合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香港特别行政区渔农自然护理署高级湿地公园主任林锐芳更是毫不吝啬地对西溪湿地予以评价:“西溪湿地公园能够在两年内完成一期工程是一个奇迹,和杭州相比香港的湿地公园比较小,其中也没有渡船,西溪湿地公园的面积和地理位置都令人羡慕。”中国林科院崔丽娟博士表示:“曾经看到西溪湿地在实施保护工程的过程中拆除民居,当时很担心工程对于自然环境和当地民俗的破坏,但是这次来西溪湿地,发现这种担心是多余的。”[/size][/font]
[font=宋体][size=2]  同样,随着西溪湿地生态系统的修复,与湿地相存相依的人类渔耕、农耕文化也相继浮出水面:散落在民间的厉鹗祠堂碑刻等许多“宝贝”被相继发现,水车、纺车、稻桶等农耕用具以及梳妆台、菜橱等原住民生活用品900余件被小心地收集起来……“越剧首演地、民俗浓缩地、文人逍遥地、词人神对地”的西溪湿地作为“文化富矿”的角色也日益显现。[/size][/font]
[font=宋体][size=2]  曾经,有这样一句话:当你真诚付出时,同样,自己也会收获很多很多。[/size][/font]
[font=宋体][size=2]  当杭州在为保护好这个城市的生态而真诚地付出努力时,这个城市也同时收获了很多很多……[/size][/font]
[/size]
[/align]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支持支持 反对反对
关注水世界,关注行业焦点!

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
清啦

71

积分

50

金钱

1

帖子

初级水师

沙发
发表于 2007-1-15 14:04:40 | 只看该作者
好什么好啊,住在这里的农民才知道,



  核心提示:杭州要建湿地公园并对当地农民进行强制拆迁。超过14名农民拒绝拆迁被拘留。居民质疑补偿不合理。而湿地公园涉嫌商业经营,并与民争利,其保护湿地目的受到质疑。




强制拆迁
一期工程涉及的650户农民的房屋被拆除。政府对宅基地未做任何补偿,因拆迁补偿问题,村民与当地政府也是纠纷不断。一些农民上访,曾被当地警方以各种罪名拘留。据不完全统计,被拘留的农民超过14人,拘留时间最长者达一个月
文件要求蒋村乡所有机关干部“如实填报”在征地拆迁范围内的亲戚,并要求在三天内做好该亲戚的工作,确保房屋拆迁的“及时丈量、评估、签约”,如未能完成,“将停止单位工作”,并给予“相关行政处分直至辞退处理”。这份文件被当地农民称为有“株连九族”之功
农民称:“对坚持不搬的人家,从2005年上半年起,政府断了电,村民没办法抽水种地,稻田都荒了。现在全村房屋大多已经拆掉了。”这些农民世代耕种和居住的土地,目前市场价至少每亩500万元以上,但政府的征地成本只有不到10万元,不及土地市场价的2%
因动迁不力而被辞退的西湖区蒋村乡政府经济发展办公室干部周玉法说:“我们家的房子原来是550平方米,政府说有200多平方米是违章建筑,只按300平方米给了补偿。安置房也只补了225平方米,没有做到‘拆一补一’。”
是否符合法规
农民反映,“撤村建居”和集中居住并没有征求过农民的意见,也没有召开村民大会讨论
05年3月4日,国务院法制办、国土资源部等专门针对《〈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第二条第五项发出解释意见,重申“不得以征地为目的搞撤村建居”;并明确指出:只有在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逐渐被依法征收,并全部转为城市居民后,才能对农民集体剩余的少量土地转为国有
杭州市政府理由是,“农民高层公寓用地已经通过国土资源部审批”。但是,有土地法律学者认为,由于西溪农民并不符合撤村建居的条件,上述文件自然不应成为当地政府征用农地和强制拆迁农民房屋的依据;同时,征地和拆迁发生在2004年上半年,而上述审批却是一年后的事情,岂能将此审批“追溯”为征地和拆迁的依据
湿地公园真相
目前负责湿地公园经营的是上海一家民营公司,叫“中静实业”。农民抱怨说:“早先我们在家门口自己搞旅游,政府看我们搞得好了,就来和我们争利了。”一些当地人士也质疑:目前商业化的湿地公园运作模式,究竟有利于保护湿地,还是恰恰相反?
浙江大学周复多教授说,目前西溪湿地综合保护区一期工程范围内,已经兴建了3.6万平方米的建筑,包括王家蚪品味酒店、泊庵垂钓会所、小上海会议酒店、百家溇国际会议中心、烟水鱼庄、国际水疗中心以及六星级水上度假酒店区等旅游设施
一位旅游规划专家称,其中这个百家溇国际会议中心,原本是想做成一个“水上娱乐中心”,后来遭到专家的激烈反对而更改了方案。“可是,几个月后到现场,我们吓一跳,还是建成了一个超豪华的国际会议中心,与周围格调甚不协调。”
《财经·经济全局》杂志记者 常红晓 杨海鹏 实习记者 于达维 杭州报道(财经供网易深度冲击波专稿)


冬日明媚的阳光普照大地,温暖宜人。在浙江省杭州市西郊的一个居住小区,47岁的农妇蒋明芝晒着太阳和邻居闲聊。
“往年这个时候,也是农闲,但我们可以照料鱼塘,收柿子。”蒋明芝对《财经》记者说。
蒋明芝的家,原来在距此不远的西湖区蒋村乡周家村二组,如今已成为西溪国家湿地公园的一部分。两年前,随着杭州市政府征地建设西溪国家湿地公园(下称西溪湿地公园),她和乡亲们离开了祖居之地。因拒绝拆迁,蒋明芝还曾被治安拘留12天。
与蒋明芝有类似遭遇的还有蒋村乡的其他农户。自2004年初,杭州市政府决定建设西溪湿地公园一期工程始,世代居住于此的农户们的生活就被打乱了。忽然间,他们于2004年1月15日被一次性转为城市户口;紧接着,杭州市政府以其身份已转为市民为由,征用蒋村乡周家村、深潭口村等四个村共5605亩农田、鱼塘,用于建设西溪湿地公园一期工程。
在此同时,一期工程涉及的650户农民的房屋被拆除。政府对宅基地未做任何补偿,因拆迁补偿问题,村民与当地政府也是纠纷不断。一些农民上访,曾被当地警方以各种罪名拘留。据不完全统计,被拘留的农民超过14人,拘留时间最长者达一个月。

事缘“西溪湿地保护”
蒋村乡的变迁,缘于杭州市政府主导的西溪湿地公园兴建。
西溪位于杭州市西部,是一块面积10平方公里左右的湿地,东距西湖仅5公里之遥。这里和西湖、西泠并称为杭州“三西”,有“副西湖”之称。稠密的水网、河道、水塘、沼泽、滩涂、岛屿,构成了独特的水域生态景观。因其生态调节作用,又被称为“杭州之肾”。
据生态学专家介绍,所谓“湿地”,是指天然或人工,长久或暂时的沼泽地、泥炭地和水域地带,包括河流、湖泊、滩涂、水库、稻田以及低潮时水过6米的海域地带。作为陆地生态系统的调节器,湿地可净化水源、保护自然生态、供野生动物栖息、繁衍等。世界各国都很重视湿地的保护。
2003年9月,杭州市开始实施西溪湿地综合保护工程。其中一个重要步骤,就是建设国家湿地公园。2004年1月,杭州市政府批复同意《西溪湿地综合保护工程总体规划》。
根据该总体规划,西溪湿地保护分三个层次:一是湿地保护区,共计11.4平方公里,用于建设“西溪湿地公园”;二是外围保护地带,占地15.7平方公里;三是周边景区控制区,用地范围约为50平方公里。
西溪湿地公园则分五大区域:湿地生态养育区、民俗文化展示区、秋雪庵湿地文化区、曲水庵湿地景观区、湿地自然景观区等。整个公园规划占地10.08平方公里(合计约1.6万亩),共分三期工程,总投资40亿元。其中,一期工程占地3.46平方公里,征地范围涉及西湖区蒋村乡周家村、王家桥村、深潭口村、三深村等四个行政村。
显然,这是一个雄心勃勃的计划。该计划也得到国家林业局的首肯,被列为国家林业局示范项目。
不过,从一开始,在西溪湿地上生活和居住的农民对此就有不同的看法。由于征地后农民陷入失地又失业的境地,杭州市政府征地、拆迁的各项补偿标准又大大低于同类土地和房屋的市场价,他们质疑:原来的农民世代在此务农并未破坏湿地,近年来依托当地特色自行开发的以“农家乐”式餐饮为主体的小型旅游活动也没有破坏湿地。保护湿地生态是否一定要把原住农民全部迁走?以牺牲农民利益为代价搞湿地公园是否恰当?
杭州市政府则认为,迁移更有利于保护,而建设公园是保护湿地诸模式中的一种较具效益的选择。在征地问题上,政府认为,西溪湿地公园一期工程征用了5600多亩农地,但并没有改变其农用地性质,因此并不违规;其次,征用这些土地,除了征地补偿费应付给村组集体,安置补助费、青苗补偿费等都依现有政策支付给失地农民,还承诺给农民办理“社保”等,应该说考虑到了农民的利益;第三,虽然未能对农民房屋实行“拆一补一”,但政府低价提供的农民公寓可以保障农民居住,农民还可因此有房租收入。
两年来,因一期工程引发的矛盾和冲突并未平息。至2006年底,西溪湿地公园二期工程又正式实施,由此引发的冲突还在持续。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扫一扫,用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管理员|手机版|小黑屋|水世界-水处理技术社区(论坛) ( 京ICP备12048982号-4

GMT+8, 2025-5-6 04:34 , Processed in 0.119841 second(s), 4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