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世界-水处理技术社区(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用微信登录

扫一扫,用微信登录

搜索
查看: 448|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新闻] 生态流量如何保障?

[复制链接]

5487

积分

1977

金钱

474

帖子

黄金水师

QQ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1970-1-1 08:00: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并关注水世界微信号,获得更多资料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扫一扫,用微信登录

x
日前发布的《水十条》明确提出,要科学确定生态流量,加强江河湖库水量调度管理,维持河湖基本生态用水需求,重点保障枯水期生态基流。笔者认为,这是推进水质、水量和水生态统筹保护的重要里程碑,必将有力推进水环境改善。
  在水资源配置中,人们常说生产、生活、生态“三生用水”要统筹考虑。生态流量属于生态用水的范畴。顾名思义,生态流量就是维持江河湖泊生态系统健康所需要保证的流量。以前人们通常针对水生生物需求,从水资源配置的角度来考虑生态流量,较少从保障水质的角度来研究。部分学者还认为通过保障生态流量来促进水质改善似乎与稀释排放的做法类似而不可取。
  但事实上,净化污染物也是生态系统的一项重要功能,保障生态流量以提供一定的环境容量,是维持和改善水质的基础性、前置性条件。污染物排放标准、规划水质目标的制定都是以一定保证率的流量作为前提的。如果流量不足甚至断流,即使按照最严格的排放标准也不太可能达到水质目标要求。
  例如,《制订地方水污染物排放标准的技术原则和方法》([font=Times New Roman]GB3839-83[/font][font=宋体])就规定了采用近[/font][font=Times New Roman]10[/font][font=宋体]年最枯月平均流量或[/font][font=Times New Roman]90%[/font][font=宋体]保证率最枯月平均流量作为最小设计流量。保障生态流量,既是倒逼用水总量控制、用水效率提高的重要抓手,也是改善水质、促进水生态恢复的重要手段。[/font]
  国外对生态流量的研究从[font=Times New Roman]20[/font][font=宋体]世纪[/font][font=Times New Roman]70[/font][font=宋体]年代兴起,到现在已有[/font][font=Times New Roman]50[/font][font=宋体]余年的历史。生态流量已成为水资源配置中必须考虑的部分。国内研究从[/font][font=Times New Roman]20[/font][font=宋体]世纪[/font][font=Times New Roman]90[/font][font=宋体]年代兴起,到现在也有近[/font][font=Times New Roman]20[/font][font=宋体]年的历程。这些研究在水利部水资源综合规划、环境保护部水利工程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等实践中也逐步得到应用。[/font]
  相关研究已为确定生态流量积累了大量的计算方法,例如以多年水文数据为基础、选取一定比例多年平均流量的水文学方法,从保护河流水生生物栖息地出发、以流量与河道水力参数之间关系为基础的水力学方法,基于多学科专家知识的整体法和综合法等。根据河流基础数据积累情况、资金和专家技术的可得性、生态保护目标等具体因素可以选择不同的方法。
  《水十条》提出选取黄河、淮河为试点,主要考虑这两个流域水资源矛盾较为突出,且具有一定理论实践基础,试点经验具有较好的推广借鉴价值。例如黄河,从[font=Times New Roman]1972[/font][font=宋体]年[/font][font=Times New Roman]~1997[/font][font=宋体]年的[/font][font=Times New Roman]26[/font][font=宋体]年中,黄河下游共有[/font][font=Times New Roman]20[/font][font=宋体]年发生断流,为此[/font][font=Times New Roman]1999[/font][font=宋体]年启动了[/font][font=Times New Roman]973[/font][font=宋体]项目“黄河流域水资源演化和可再生性维持机理”,对黄河生态流量开展了针对性的研究,积累了一定的成果。[/font]
  生态流量不仅有流量(水位)大小的要求,还有不同水期消长节律的要求。而当前由于水利工程的阻隔,河流上下游往往并不连续,需要分河段、分目标来确定生态流量,并通过上下游闸坝的联合调度予以保障。
  具体来说,要充分考虑工农业生产及生活需水、维持水生生态系统稳定需水、维持河口泥沙冲淤平衡和防止咸潮上溯所需水量、维持地下水位动态平衡所需要的补给水量、河道外生态需水量等因素,以河湖重要控制断面(点位)、生态敏感区等为关键节点,以纳污、生态、防洪、发电、航运、灌溉等功能协调为准则,经流域管理机构、水电站业主和水资源用户等利益相关方协商一致,按“一河一量”的原则确定生态流量,绘制生态流量(水位)过程线,作为水量调度的重要参考。
  值得注意的是,由于生态系统的复杂性和基础数据的限制等因素,生态流量的计算结果往往是一个初步的结论,需要在调度过程中不断动态调整予以修正。
  如何保障生态流量?笔者认为应从以下方面着手:
  一是制定相关法律法规。借鉴国外发达国家生态流量管理经验,尽快制定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标准。明确河流生态流量的法律地位,对生态流量概念、计算方法等出台相关的技术指南与标准,将生态流量保障纳入法制轨道。
  二是继续推动水电开发中的生态流量管理。已有水电工程要制定生态调度方案,明确泄放过程。新建工程生态流量泄放措施要与主体工程同步设计、同步施工、同步建成,制定生态流量泄放设施的运行调度方案,并将其纳入工程总体运行调度。泄放措施运行情况要作为工程环保竣工验收的重要内容。
  三是推动流域层面生态流量调度。在流域水量调度中,应充分考虑生态需水要求,编制水量调度方案时应留足生态需水量。在具体调度过程中,采取闸坝联合调度、生态补水等措施,合理安排闸坝下泄水量和泄流时段,维持河湖基本生态用水需求,重点保障枯水期生态基流。
  四是强化生态流量调度监管。按照《国务院关于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意见》(国发〔[font=Times New Roman]2012[/font][font=宋体]〕[/font][font=Times New Roman]3[/font][font=宋体]号)要求,将生态流量纳入水资源调度方案。经批准后,有关地方人民政府和部门等严格服从,区域水资源调度服从流域水资源统一调度,水力发电、供水、航运等调度服从流域水资源统一调度,切实保障生态流量。[/font]
  五是建立动态调整的管理模式。考虑到生态流量评估结果存在的不确定性和难以验证的问题,需要在生态流量调度中实施动态调整。首先接受“暂时不能获得可靠的生态流量评估结果”这一事实,根据目前的专家、技术、数据、时间等实际情况制定出当期尽可能合理的生态流量方案。供水资源管理部门执行,同时明确所缺的数据和所要开展的研究工作。然后,在生态流量方案实施的过程中继续开展数据监测与研究工作,并监测生物群落的响应。根据新获取的数据和研究成果,以及生物群落的响应来对原方案不断进行调整。随着这一过程的循环往复,逐渐减小生态流量评估结果的不确定性,直至生态系统达到健康状态。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支持支持 反对反对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扫一扫,用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管理员|手机版|小黑屋|水世界-水处理技术社区(论坛) ( 京ICP备12048982号-4

GMT+8, 2025-5-5 19:44 , Processed in 0.138631 second(s), 3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