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并关注水世界微信号,获得更多资料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扫一扫,用微信登录
x
水世界导语: ” 水 ” 是关系民生的重要产品,在水资源形势严峻的情况下,供水管网建设与管理存在的问题致使水资源流失,一方面给企业带来压力,另一方面影响人民的生产生活。在第十一届中国城镇水务大会上,中国计量大学党委书记,浙江大学张土乔教授就供水管网发展做了演讲。城市供水管网技术发展与展望 张土乔 中国计量大学党委书记;浙江大学教授 主要内容概述: 处政策风口 供水管网问题突显 2013年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意见》,提出加快城镇供水设施改造与建设,积极推进城乡统筹区域供水; “ 水十条 ” 则明确要求,对使用超过50年和材质落后的供水管网进行更新改造,到2020年,全国公共供水管网漏损率控制在10%以内。 就目前来看,城市管网建设与管理明显滞后于城市建设的总体水平,存在管道漏损与爆管、管道水质、管道运行管理三方面问题。 1、管道漏损与爆管 据《中国城市供水年鉴》显示,我国城市管网平均漏损率达17.9%以上,部分城市超过25%;此外,供水管网平均爆管事故也比较多,引起城市供水危机、淹没、路面塌陷、交通中断和管网二次污染(水质下降)等次生灾害及其他社会损失。 2、管道水质问题 水源切换往往导致管网出现“黄水”现象,管网腐蚀,管网水质参数(余氯、浊度等)在管网水输送过程的下降等均影响水质,进而影响健康。
3、运行管理问题 在供水管网的运行管理中,缺乏在线实时的优化调配,管网安全运行监管能力薄弱,管网突发污染应急处置措施缺失。 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保证供水管网输配安全,管网整体合理设计、有效保护、加强监控、数据化管理都是现今需要做的。 技术是关键,且看现今发展状况 要实现和保证城镇供水管网输配安全,需要做好以下几方面。 1、供水管网水力模型 供水管网水力模型历经三个阶段的发展: 其主要功能有:辅助管网信息管理、管网水力状态分析、管网供水优化调度、管网事故模拟与分析、管网系统可靠度分析、监测点优化布置等。 但就目前来看,城市供水系统拓扑结构复杂,模型校核难度大尚没有足够重视管网模型的应用价值。 2、供水管网漏损监测与控制 影响漏损产销差主要因素,包括:日常免费用水量,管龄、施工质量、水表误差等 根据对不同地块的分析易发生漏损事故的管材排序大致为: 镀锌钢管 > 灰口铸铁管 > 石棉水泥管、钢筋混凝土管 > 塑料管 > 球墨铸铁管 影响漏损因素 漏损监测技术有:瞬边流的漏损检测,光纤传感的检测等。供水管网用运用最多的元素是阀门,智能阀门调节与多传感器耦合技术。 3、供水管网优化调度 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开始进入了供水管网调度研究,可实现监测点信息与管网模型相融合及实时模拟,准确实时的水力分析为在线调度提供了决策依据。 实时监控与调度系统功能 4、供水管网水质控制 通过研究发现,硫酸根离子、硝酸根离子等阴离子的浓度与金属管道的化学稳定性直接相关,阴离子高浓度时会加速腐蚀,加速余氯消耗。此外,污染物入侵对供水管网水质扩散、迁移和衰减与流速、温度等都有一定关系。 水源切换管网黄水预防与水质稳定控制技术,通过对出厂水和管网水的消毒剂浓度等的调节,抑制水源切换过程的腐蚀产物释放,使管网趋于稳定,增强对水源切换的耐受性。 “互联网+”热潮 供水管网搭上信息化快车 在智慧城市、智慧水务发展热潮下,实现智慧管网是未来发展趋势。从智慧管网角度出发,以管网水力、水质保障为基本点,建议对供水管网规划设计、智能感知、智能仿真、智能诊断、预警调度、管网安全几个方面进行研究。 附:张土乔教授演讲完整视频(点击查看) 小结:“ 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 ” 的十六字治水方针,将节水优先放在首位,而对于管网爆裂、“跑冒滴漏”、管理不健全等问题,加强供水管网技术研究和管理观念转变十分关键。在未来,要在保障水质安全的基础上优化规划设计理念,重视管网基础建设、推动地下空间,开发统一规范管理,充分利用物联网技术构建大数据,完善给水管网模型,提高预警系统安全可靠性。 更多精彩关注水世界订阅号:chinacitywater (整理自第十一届中国城镇水务大会,张土乔教授演讲内容,未经主讲人确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