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自2015年“水十条”落地,和随即出台的《城市黑臭水体整治方案》使其治理一直备受关注,亦成为水处理市场的一块大蛋糕。对此国家提出控源截污、内源治理、生态修复和活水循环的十六字治理方针,明确了治理时间表,力求消除黑臭,改善城市水环境。相关领域专家在2016城镇水务大会上针对于此,均分享了相关进展,提出了解决对策。
城市黑臭水体现状与整治进展,核心内容涉及以下几点: 1、针对目前我国黑臭水体数量、整治进展,存在问题简要阐述; 2、就上述问题,指出黑臭水体治理要加强指导、落实责任、明确路径、抓住关键,详细介绍了适宜采取的各项措施。 水体治理工作的开展离不开政策引导,标准规范指引;这就需要对相关政策法规准确把握,认真了解政策内容,上海市城市建设设计研究院总院工程师唐建国就住建部2016年编制的《城市黑臭水体整治——排水口、管道及检查井治理技术指南》进行了解析。该指南可简单概括为“一个核心,七大措施,多目标”;《指南》解析的主要内容涉及 1、《指南》出台目的,侧重点确定的缘由; 2、详细阐述技术路线及对策确定过程及途径; 3、对《指南》主要六章主要内容一一进行解读,其中包括总则,排水口调查与治理,排水管道及检查井检测与评估,排水管道及检查井修复与治理,截污调蓄与就地处理,排水管道、检查井及排水口维护管理。 说完政策,推及治理,涉及到技术是必然,目前黑臭水体整治技术多样化,如何正确选择黑臭水体整治技术方法,应用中又存在哪些误区;国家城市给水排水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副总工孙永利进行了解答,其指出黑臭水整治要遵循水变清、水流动、水自净“三部曲”。针对这三步分别进行具体化阐述,指出黑臭水治理的首要工作是解决“内忧外患”,黑臭水治理作为一项系统工程,必须用系统的综合方案加以解决。 孙永利---城市黑臭水体整治技术方法及误区(点击即可观看) 黑臭水体的出现并非只有我国,在工业化和城镇化快速推进进程中,水环境恶化,生态系统受损是粗放式发展的代价,发达国家先于我国出现的黑臭水体治理方式方法或多或少的能够提供一些可借鉴的经验,对此北京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项目中心设计总监杭世珺分享了德国柏林地表水污染与控制,德国伊萨河、日本鸭川河及我国贵阳南明河治理案例,据此对我国水环境治理给出了自己的思考和建议,其指出 要明确水环境和生态治理理念,水环境治理应秉承遵循自然、科学规划、统筹系统、创新技术、强化管理和综合整治思路。 杭世珺---德国日本流域水环境整治的经验及我们的思考 说起水环境治理,不得不提浙江省提出的“治污水,防洪水,排涝水,保洪水,抓节水”的“五水共治”理念,这一理念是浙江2014年新一轮改革的关键之策,在推行两年的时间里取得了明显成效,并逐渐向全国推广。十一届城镇水务大会上浙江工业大学教授李军就浙江五水共治经验进行了分享。涵盖水体综合治理中运用的关键技术及省内具体实施工程案例。 技术是否适用,是否符合我国水环境实情,均需要大量实例证明,在明确提出黑臭水体消除目标后,各地纷纷开始响应,排查区域内存在的黑臭水体,立下“军令状”,配合国家政策出台地方消除目标。其中 那考河流域治理项目 作为2015年全国首个落地的流域治理PPP项目成为黑臭河道治理中大家熟知也较为津津乐道的一个案例。北京城市排水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南宁公司董事长崔希龙就这一项目的建设背景、项目遵循的设计思路、项目进展情况及总结做了详尽分享。 崔希龙---南宁市那考河流域治理ppp项目实践 小结:城市水环境及黑臭水体治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性工程,在政策引领下需进行科学规划、协调统筹、探索适合技术、遵循“一河一策”原则,并加强公众参与和监督。 更多精彩视频内容及水务大会专家演讲内容,可下载水世界社区APP查看,还有其他精彩放送可关注水世界订阅号:chinacitywate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