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并关注水世界微信号,获得更多资料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扫一扫,用微信登录
x
[align=left][color=rgb(102, 102, 102)][font=宋体][size=10.5pt]“环保产业是环境治理、生态保护的主力军,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也是重大机遇。”不过,黄润秋提醒说,没有核心技术的企业走不远也走不长,买技术不是长久之策。环保产业的发展充分说明技术创新的重要性,如我国燃煤电厂经历1997年、2003年、2011年三次烟气治理技术升级,排放标准显著提高,特别是2016年大规模超低排放改造后,烟尘、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主要污染物大幅降低,仅为1997年前的5%、2.9%和4.5%。[/size][/font][/color][/align][align=left][color=rgb(102, 102, 102)][font=宋体][size=10.5pt]黄润秋说,污染防治攻坚战中一定会遇到不少技术难题,需产业界主动研发、做好集成创新工作。“企业家应有推动技术进步的战略眼光,但很可惜,现在有这种眼光的企业不多,还是拿来就用的现实主义较为普遍。”[/size][/font][/color][/align][align=left][color=rgb(102, 102, 102)][font=宋体][size=10.5pt]全国工商联环境商会会长、博天环境集团董事长赵笠钧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选择PPP项目,重要的是项目质量,再与强者为伍。通过与资本雄厚的央企合作联合中标环保PPP项目,在为治理提供技术方案上创造价值,通过少量投资资本金,撬动几倍的环保治理市场。[/size][/font][/color][/align][align=left][color=rgb(102, 102, 102)][font=宋体][size=10.5pt]“其实PPP最有优势的是央企,不仅融资能力强、融资成本低,关键是这些PPP项目都是工程施质,央企本来就有工程施质的优势,有些环境企业在PPP争夺中,就是因为没有优势而被裹挟进去的。”赵笠钧说,当时还羡慕那些拿了很多PPP项目的公司,现在回头想想也是惊出一身冷汗。前期拿了很多PPP项目的企业,现在面临的融资问题比较大,这个形势短期内不会改变。[/size][/font][/color][/align][align=left][color=rgb(102, 102, 102)][font=宋体][size=10.5pt]赵笠钧也认为,估计这些企业项目或企业最后都会是大型央企或国企进来接盘,一种方式是卖项目资产,另一种方式是直接卖企业股份。已经有好几家大的环保上市公司在与央企洽谈相关事宜,寻求解决方案。[/size][/font][/color][/align][align=left][color=rgb(102, 102, 102)][font=宋体][size=10.5pt]张根华介绍自己企业发展的经验。他说,清新环境以技术创新作为企业取胜的推动力,着重打造核心技术,利用先进的装备生产,力争在品质上更胜一筹。另外在商业模式上也进行转型升级,经过市场环境和政策的推动,从传统的工程总承包向BOT(特许经营)业务模式转型,由此提高环境治理的服务能力。[/size][/font][/color][/align][align=left][color=rgb(102, 102, 102)][font=宋体][size=10.5pt]经过近10年的发展积累,清新环境的特许经营业务占比为公司整个业务的一半。BOT模式是公司主要的发展方向。张根华表示,这种运营模式的转型将利好公司业绩的增长和未来的持续发展。同时,清新环境通过收购博惠通80%股权,为公司布局石化非电烟气治理市场奠定基础,业务领域也从烟气治理扩大到电力废水处理。[/size][/font][/color][/align][align=left][color=rgb(102, 102, 102)][font=宋体][size=10.5pt]张根华强调,我国的环保产业离不开创新,而技术创新是整个产业发展的重要保障。清新环境从成立之初至今历经十几年的发展,在技术层面不断革新,从最初的旋汇耦合技术到近几年的管束式除尘技术,这些新技术的研发成功为优化超低排放提供更好的选项,使节能和减排得到完美的结合。[/size][/font][/color][/align][align=left][color=rgb(102, 102, 102)][font=宋体][size=10.5pt]赵笠钧则表示:“通过横向并购扩大规模,纵向整合提升效率和效益,环保行业很多大的公司都有可能成为并购整合的对象,其中央企、国企会扮演重要的资本力量,这个时间或许半年到一年。”未来,环保产业的发展趋势将从过去的末端治理向绿色制造、绿色消费、清洁生产和资源的回收再利用等新场景移动,将从末端治理向生产前端移动,从“看得见”的污染到“看不见”的污染延伸。未来的产业发展,从“环保”到“环境”是一个必然的趋势,产业界需要作出进一步的价值延伸,服务于产业升级的需求、生态产品的丰富。[/size][/font][/color][/align][align=left][color=rgb(102, 102, 102)][font=宋体][size=10.5pt]在该论坛“寻找环境企业‘独角兽’——聚焦商业模式和技术创新”对话中,记者了解到,今年证监会、沪深交易所等部门频频喊话支持“四新经济”,并表示将为生态环保等在内的四大行业“独角兽”开通IPO绿色通道。此外,“新三板+H股”新政正式落地,对流动性不强的新三板企业而言,会产生聚集效应,将在活跃度、成交量、成交价格等方面有比较高的溢价。中小环保企业在细分领域具有较强的技术优势和研发能力,要善于抓住潜在机会,开拓新业务形态,找到突破式发展的路径,布局大企业难以企及之处。[/size][/font][/color][/align][align=left][color=rgb(102, 102, 102)][font=宋体][size=10.5pt]在“环境企业变革之路——‘聚变’扩张”的对话中,与会企业分享了自己成长的经验。经过十多年的历练发展之后,以北控水务、启迪桑德为代表的大型环保领军企业选择以“聚变”式发展为主要特征,通过资产重组、兼并收购、品牌延伸、战略联盟、文化导入等合作方式,联合专业化的中小环保企业建立航母战斗族群,共同面对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随着企业生态圈的聚变扩张,不断更新扩充自身能力,聚合了更多的与之互补的参与者,同时也在改变着现有的行业形态与格局,有效抗击市场风险。[/size][/font][/color][/align][align=left][color=rgb(102, 102, 102)][font=宋体][size=10.5pt]在“环境企业变革之路——‘裂变’转型”的对话中,与会企业认为,裂变意味着一种商业创新、一个新的商业机遇的出现。成熟的大企业正在自发裂变,寻求新的业务增长点,这是企业发展的阶段,亦是商道规律。如博天环境秉持“水业关联的环境产业布局”,在工业水系统、城市水环境、生态修复及环境艺术打造、土壤和地下水修复、监测检测与智慧环境、核心装备制造等细分领域不断延伸,追求新价值创造。而巴安水务通过不断海内外并购,全面切入市政给排水、海水淡化、污泥处置等领域。企业自身从核心开始裂变革新、跨界融合,同时优势基因得以完整地复制与传递。[/size][/font][/color][/alig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