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沙发

楼主 |
发表于 2007-1-14 17:07:36
|
只看该作者
4.2 现状分析
4.2.1 .风景林现状的特点分析
地处景观边缘地带
景观敏感度较高
相对坡度较小
现状植物稀少
4.2. 2 生境分析
长春市净月潭地处吉林省东部山地向西部草原过渡的地带,属长白山余脉的低山丘陵地带。净月潭森林公园的植物跨长白山、内蒙、华北三个植物区系植物品种丰富现有高等植物 550 种,乔木树种达 30 多个,还有很多观赏植物花冠木及地被植物。
现有森林景观具有较大的优势,绿化效果较好,林木茂密,森林覆盖率高,大面积人工林和天然次生林已形成壮观的森林风景,具有雄伟简洁的韵律,但不足之处也较为明显。
主要有以下几点:
树种单一
色叶树少
林相变化不大
无林缘植物和林木下层结构植被,层次单调。
空间景观效果平淡,花灌木贫乏,群体效果不够丰富。拟建净月潭风景林地,位于净月潭南岸潭边湿地,地形平缓,土壤肥沃,属于河滩漫水边缘地带,适合多种乔、灌、草植物生长。适合该地生长的乔木及灌木林型,但现有植被非常稀少,除有少量榆树外,基本是农田,风景林的建设难度比较大,在较小的面积内模拟植物自然群落,并且形成良好的景观,要求有高度的生态美学协调能力和熟练的植物生态习性之把握。
4.2.3 水文及气象条件
气候为温带半干旱与半湿润的季风气候的过渡性气候区,年平均气温 4.7 度 .
海拔一般在 220 —— 406 米
最大冻土深 169 厘米
极端温度: -34.9 摄氏度 —— 38 摄氏度
表面土壤状况 : 白浆化暗棕壤 , 厚度 15-50 厘米
水文状况 : 属于低山丘陵裂隙潜水贫水区 , 但地表水较充足。设计水库水位 234 米,库容 2450 万立方米;死库水位 223.5 米,库容 97 万立方米。
4.2.4 景观评价及分析
净月潭风景林规划用地属人工湖泊(蓄水湖)边缘湿地,其水位调节完全靠人工蓄水及排水控制,地带边界较为稳定,不同于自然河流及湖泊水位,就目前气候和季节涨落影响,其稳定性较为规律 , 夏季设计水位不超过 234 米,冬季结设计冰面高程为也不超过 234 米
通过对净月潭景观要素的分析,景观可控要素是规划设计的主要区域,因此合理的规划设计和长远的建设考虑显得非常重要,不可控因素如天象及山体景观仅能从全局着手,从大的宏观区域着手进行环境改善而得以改善。
从景观敏感度分析,该区域是二级敏感度与一级敏感度之胶合状态,是风景整治规划的核心部分。
从景观阈值度讲区域拟建风景林地属一级阈值度,抵抗人为破坏的能力最弱,更需林地的保护与涵养。
从边缘效应理论出发,河边坡地与道路旁边地为景观可利用度最高区域,也是开发与保护阈值最为集中的区域,从此意义上讲,以涵养水源为主的风景林开发是十分正确的决策。
从保护湿地的理论 , 生态资源效能考虑,建立更稳定的河滩风景,灌木林地更能协调多方的阈值。
根据净月潭总体规划风景资源的评价体系之评价要素和评价因子两个方面,对其八个度量因子进行统筹评价,即从典型度、珍稀度、科研度、半厚度、观赏度、利用度、三效度、破坏度等因子入手 , 对该规划区进行考核。即在典型性上应延续建设国内首屈一指的人工森林群落体系,突出背山面水的植物群落层次变化特征,以观赏性为突破口结合利用度和三效度尽量减少开发的破坏因子,力求使风景林达到总体规划景观要求的一级水平。
4.2.5 功能结构布局分析:
净月潭拟建风景林地现状结构简单,为空间缓坡滨水空旷地,垂直及水平层次均很简单,背景是长白落叶松及樟子松林,植物群体天际轮廓线为微变化上升曲线。为增加规划风景林地的丰富性和宏观统一性,从垂直和水平的不同林型变化入手创建结构复杂、群落稳定的准生态风景林布局结构。
4.2.6 现状交通分析:
现状道路交通只有林地南侧的环潭路,没有其他辅助游览和观光道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