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食微比参考控制值 传统活性污泥 0.2-0.4 阶段曝气 0.2-0.4 生物吸附完全混合 0.2 完全混合 0.2-0.4 延时曝气发 0.03-0.05 氧化沟 0.03-0.05 高速曝气法 1.5-3.0 2、《膜生物法污水处理工程技术规范》中说明 中空膜生物反应器的污泥负荷:0.05-0.15 kgBOD/(kgMLSS d) 污泥浓度:6000-12000mg/L 平板膜生物反应器的污泥负荷:0.05-0.15 kgBOD/(kgMLSS d) 污泥浓度:6000-20000mg/L 规范限定进水小于COD是500mg/L,BOD小于300mg/L。这两个值是经验值还是有理论计算依据? 3、 食微比 Ns=F/M=QS/(VX) 式中 Ns ——污泥负荷,kgCOD(BOD)/(kg污泥.d); Q ——每天进水量,m3/d; S ——COD(BOD)浓度,mg/L; V ——曝气池有效容积,m3; X ——污泥浓度,mg/L 4、根据规范对B/C大于0.3的推算 根据某个小试设备的计算 4.1 平板膜生物反应器的膜临界通量大概是20L/(m2 h)。 (小试设备膜有效面积是0.5m2,这里暂时用小试设备计算,换成大设备扩大倍数而已)每天的进水量是 20*0.5*24=240L,膜池有效容积121L 4.2 污泥浓度范围是6000——20000mg/L(这个值是不是有点高,我做小试污泥浓度6000左右,膜污染很严重,通量下降的很快) 4.3 粗略计算综合以上: F/M=(0.24*BOD)/(MLSS*0.121) 由污泥负荷0.05-0.15可知,BOD=(F/M)*MLSS*0.121/0.24 其中:MLSS 为6000-20000mg/L 推出BOD=(F/M)*MLSS*0.121/0.24=0.5*(F/M)*MLSS 最小值BODmin=0.05*0.5*6000=150mg/L 若以此计算最大值BODmax=0.15*0.5*20000=1500mg/L,而最大值得限定300mg/L,这个值没想通是怎么来的。 综述有几点疑惑 一、食微比的取值范围是怎么来的, 是经验所得,还是有想关的理论计算依据? 二、BOD300mg/L的上限从何而来? 三、污泥浓度范围是6000-20000mg/L(这个值是不是有点高,我做小试污泥浓度6000左右,膜污染很严重,通量下降的很快) 污泥浓度6000又是怎么得来的,是理论计算值还是经验值?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