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并关注水世界微信号,获得更多资料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扫一扫,用微信登录
x
美國
興建與規劃中之代表性海水淡化廠
地點 業主 產量 (ton/day) 供水年份 供水價格 (NT/ton ) Tempa, Florida Tempa Bay Water 94,500 200518.2 Huntington Beach, CA Poseidon Resources 189,000 2006 - Freeport, Texas Brazos River Authority 95,000 2006 - Carlsbad, CA San Diego County Water Authority 189,000 2007 24.4 Los Angeles, CA L.A. Dept. of Water & Power 45,000 2008 27.7 Los Angeles, CA West Basin Municipal Water District 75,600 2008 24.0 Lee County, Florida South Florida Water Management District 37,800 ~ 113,400 - -
日本
日本國內之海水淡化廠主要應用在工業用水(以發電廠鍋爐用水佔大宗)及離島地區生活用水。自 1968 年日本第一座民生用水海淡廠推動至 2001 年止,日本國內共有 369 座日產量 500 噸以上的海水淡化廠,每日可供應 777,967 噸的淡化水,其中 347 座是供應工業用水,佔總廠數之 94% ,供應民生用水的僅 22 座,約佔總廠數之 6% 。在投資金額方面,工業用淡化廠總投資金額高達新台幣 22,585 百萬元,佔總額的 77.8% ,民生用水方面的投資則有新台幣 6,438 百萬元。
| 日本沖繩島海水淡化廠及周邊環境鳥瞰
資料來源:日本沖繩縣水到局簡介資料圖片
| 位於沖繩島每日產製 40,000 噸淡水的逆滲透式海水淡化廠為目前日本國內最大規模的民生用海水淡化廠,該廠自 1995 年起先提供每日 10,000 噸之水量, 1996 年提昇為每日 25,000 噸,至 1997 年 3 月全額運轉,達每日 40,000 噸,其所生產的淡水與鄰近之北谷淨水場淨化水相混合後供應給一般民生使用。總投資金額約 347 億日圓,由中央政府補助 85% 。
福岡市於 1978 年及 1994 年遭遇乾旱缺水,加上人口及用水量持續增加,福岡市水道局為尋求可靠且有效之水源而決定建造海水淡化設施。水道局於 1997 年完成規劃以逆滲透淡化方式,興建日產 5 萬噸的海水淡化廠, 1999 年厚生省批准興建計畫,福岡大林海水淡化廠遂於 2000 年以統包方式開始興建,已於 2005 年六月一日開始供水。
新加坡
新加坡受限於自然水資源的短缺,目前一半以上的水源供應來自馬來西亞西部地區。新加坡公共事業委員會乃於 1990 年代初期即開始規劃由民間企業供應淡化水之專案,以 BOO 方式興建乙座日產 13 萬 6 千噸的海水淡化廠,要求得標廠商與公共事業委員會簽訂購水合約日起 36 個月內,完成海水淡化廠之商業運轉,並負責供應淡化水 20 年。
2003 年 6 月,新加坡公共事業委員會( PUB )與一家當時由新加坡和法國企業合資成立的星泉水務公司( SingSpring Water )簽約,將由星泉公司於 2005 年下半年以每噸 0.78 元新幣的售價,每天提供 13 萬 6 千噸的淡化水給公共事業委員會。 已於今年 ( 2005 ) 9月開始供水。
星泉海水淡化廠簡介
西班牙
西班牙在未來的五年內將成為世界上主要海水淡化產水國家。西班牙在地中海沿岸的國土多年來飽受乾旱之苦,遂決定自今年起推動ㄧ系列水資源計畫,以期每年增加提供 十億立方公尺(以 350 天計,相當於約每天 286 萬立方公尺的水量)的新水源,其中來自海水及微鹹水淡化將佔 50 %,再生水將佔 20 %,灌溉系統改良將節餘約 1 5 %,地下水和有效管理佔 15 %。這些新水源將用來支援整個地中海沿岸的生活與農業灌溉用水。
西班牙的海水淡化計畫包括:
運轉中的海淡廠
年產水量 ( 百萬立方公尺 )
Marbella(Malaga)
20
El Atabal(Malaga)
60
Carboneras I(Almeria)
42
San Pedro del Pinatar I(Murcia-Alicante)
24
Ampliaccion de Alicante I
6
興建中的海淡廠
年產水量 ( 百萬立方公尺 )
Nijar(Almeria)
20
Valdelentisco(Murcia)
50
San Pedro del Pinatar II(Murcia-Alicante)
24
Alicante II
24
招標中的海淡廠
年產水量 ( 百萬立方公尺 )
Barcelona(巴塞隆納)
20
即將招標的海淡廠
年產水量 ( 百萬立方公尺 )
Adra ( Almeria )
5
Bajo Almanzora(Almeria)
20
Campo de Dalias(Almeria)
30
Aguilas(expansion)
5
Aguilas / Guadalentin(Murcia)
40
Ampliacion del Mojon(Murcia)
4
Torrevieja(Alicante)
80
Denia(Alicante)
9
Ampliacion de La Tordera(Girona)
10
已供公開閱覽的海淡廠標案
年產水量 ( 百萬立方公尺 )
Campello / Mutaxamell(Alicante)
20
Sagunto(Valencia)
50
Moncofar(Castellon)
24
Oropesa(Castellon)
24
規劃中的海淡廠
年產水量 ( 百萬立方公尺 )
Costa del Sol Occidental(Mijas/Fuengirola)
20
Vega Baja(Alicante; agua salobre)
20
Javea(ampliacion)
10
資料來源:
Garcia, A. B., “ Spanish push for desalination: part of larger plan”, Desalination & Water Reuse , Vol. 16, No.1, May-June,2006, pp.14-17
以色列
以色列是一個乾旱少雨、水資源極度缺乏的國家,沙漠地區約占國土總面積的 2/3 ,集中在南部地區。年平均降水量北部約 700 -800 公釐 ,中部平原 400 -600 公釐 ,南部沙漠地區僅有 20 公釐 ,且蒸發量遠大於降雨量。因此,以色列政府對水資源實施嚴 格監管,並於 1959 年頒布水資源法,規定以色列境內所有水資源均歸國家所有,由國家統一調撥使用,並設立水資源委員會,負責水資源定價、調撥和監管。
以色列年用水需求量約 20 億噸,但水資源供給僅有 16 億噸,不足部分則以污水回收再利用及海水淡化補充。依水資源委員會之規劃,將在 20 年內再建 8 個海水淡化廠,以供應民生及工業用水。而在興辦方式上,多採用 BOOT (Build, Own, Operate and Transfer, 興建 - 營運 - 擁有 - 移轉 ) 或 BOO (Build, Own, Operate ,興建 - 營運 - 擁有 ) 模式,以色列政府並保證最低收購量,以降低投資者的風險。以下概述最近完工供水的 Ashkelon 海水淡化廠。
以色列水及淡化管理局( the Water and Desalination Authority, WDA )以 BOT 方式,於 Eilat-Ashkelon Pipeline Corporation 位於 Ashkelon 之廠址,設立乙座年產一億噸(約 273,972 噸/日)之海水淡化廠,計畫操作營運 25 年。
以色列水及淡化管理局總共約花了 14 個月的時間,於 2002 年四月完成此 BOT 海水淡化廠的決標與簽約工作。特許公司約需 24 個月建造安裝完成前 5 千萬噸/年的生產容量,再以六個月的時間完成另 5 千萬噸/年的生產容量(前後共 30 個月)。以色列水及淡化管理局保證向特許公司收購的淡化水價格為每噸 0.527 美元(約新台幣 18 元/噸),包括固定成本(約佔 58% )與變動成本(約佔 42% )兩個部分。本廠(南北兩部份)已順利分別於2005年中及年底完工開始營運。
千里達托貝哥
千里達托貝哥共和國( The Republic of Trinidad and Tobago )位於中美洲,人口 129 萬(每年人口成長率約 1.2% ),石化產業為其主要經濟動脈,西元 1999 年 GDP ( The Gross Domestic Product )產值為 67.6 億美元,西元 2000 年預估達 79.73 億美元。
千里達托貝哥每人每年的可用水量約為 2,500 噸,高於世界銀行訂定的缺水基準值( 1,000 噸/人年),似乎不屬於缺水的地區,但是其地表水受到季節性的影響,變動性很大。根據該國水及污水管理局之估計,其中 65% 的供水來自地表水,餘由地下水供應之。
該國 Pt. Lisas 工業區因為發展快速,其需水量呈指數成長,預估 2001 年底之需水量約為每日 10 萬噸,幾乎是 1998 年的兩倍需水量,因此該國水及污水管理局擬增闢每日 10 萬噸的水源供應 Pt. Lisas 工業區。經評估 13 個水資源開發計畫的結果顯示,於 Pt. Lisas 工業區設置大規模( 10 萬噸/日)的海水淡化廠具有最大的效益。該海水淡化廠的推動採用 BOO 的模式,因此前期大量投資的風險,以及未來操作營運的風險均轉由民間企業承擔。
墨西哥
北美洲未來兩年最大的海水淡化市場除了美國的加州( California )、德州( Texas )與佛州( Floridia )之外,還包括墨西哥。墨國的巴哈加利福尼亞州( Baja California )是該國的著名度假勝地,當地已有12座每日產量由 80 到 27,000 噸(立方公尺)不等的各型海水淡化廠,供應各大觀光地區的用水。墨國的國家旅遊基金會(FONATUR)在未來兩年將推動以鼓勵民間參予的方式,在該國著名的旅遊城市如波多瓦雅爾它(Puerto Vallarta)、阿卡波科(Acapulco),及坎空(Cancun)等著名城市興建中大型海淡廠以確保旅遊及生活用水無虞。
[ 本帖最后由 hong6601 于 2008-5-1 22:42 编辑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