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世界-水处理技术社区(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用微信登录

扫一扫,用微信登录

搜索
查看: 294|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污泥处理“卡”在关口?污泥处理产业链亟待整合

[复制链接]

1万

积分

7072

金钱

2794

帖子

铂金水师

请用您的手机扫一扫姚大鹏长江水环保公众号二维码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7-6-7 00:14:0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并关注水世界微信号,获得更多资料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扫一扫,用微信登录

x
重水轻泥是我国污水处理的常态,然而随着污泥产生量的不断增加,污泥处理不当带来的二次污染愈发严重,污泥处理的减量化、无害化和资源化被提上了议程。尽管还面临着种种问题,但是破障的曙光已然可见。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污泥处理“卡”在关口?污泥处理产业链亟待整合

  根据公开数据显示,预计2020年,污泥产生量将突破6000万吨。这些污泥占据了过多的填埋用地,并且由于污水中的污染物极易转移到污泥中,所以对地下水以及土壤造成二次污染的可能性非常大。既然如此,我国的污泥处理为何在“三化”的道路上屡屡受阻?

  近年来,人们对于污泥的危害意识有所提高,也认识到了加强污泥处理的重要性。但是,就像很多业界人士所感慨的一样——“问的人多、做的人少,真正实现绿色处理来解决污泥处理问题却少之又少”。过去污泥处理总是喊着技术攻关的口号,现在很多技术条件都已完备却卡在了“落实”的关口上。

  当然,具备污泥处理技术条件也并不意味着能够应用得当。在2017水处理行业热点技术论坛上,同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戴晓虎就提出,技术瓶颈也并不是不存在了,最突出的莫过于主流技术路线缺乏评估验证。这也带来了很多不确定性,初步建立的污泥处理处置技术体系仍待加固。

  技术和设备并不能代表最终的污泥处理结果,统筹规划,全面构建起完整的产业链才能完美衔接处理需求。我国污泥处理正面临匹配性的问题,再加上标准、政策保障、激励机制等支撑体系尚未成熟,整个应用市场秩序还未彻底得到规范。简单来说就是,理论和实践的差距有待进一步填补。

  眼下,环境保护税征收在即,企业排污的代价将越来越大,污水、垃圾、废气处理力度必将再升级。由此可见,我国污泥处理率普遍不高,处理效率提升缓慢的症结还在于付费机制。换句话说,污水处理费有明文规定,但是将污泥处理纳入其中或者直接单开规定的仅为少数,占比也较低。

  有鉴于此,污泥处理不论在政策、技术、管理还是在实践上都应当有所改进和突破。首当其冲的就是前沿技术的优化和推广,包括水泥窑协同处置污泥、污泥厌氧消化、好氧发酵以及脱水、干化、焚烧、生物柴油、循环流化床焚烧发电以及微生物技术制作活性污泥等等。以技术革新撬动成本壁垒,积累实践经验,总结应用成果。

  戴晓虎也提出建议称,污泥处理亟须补齐全链条,解决污泥出路不畅的问题。同时,还应形成成套技术工艺体系,尽快完善处置工业、运行管理等标准机制。污泥处理的资源化利用导向也较为明显,我国的技术突破也将向着这个方向靠拢。

  污泥处理的资源化利用也是值得关注的课题,其中碳回收、磷回收、氮循环以及一些金属资源的再利用等都将纳入此列。在这种大趋势下,行业专家还一致认为,污泥处置设备的小型化也很重要。这不仅是在考虑整个处理环节的便捷性和有效性,也是在为经济可行性打基础。

  而为了加快污泥处理进程,清运、处理、消费等环节仍需统筹协调,科学引导,从而提升整体管理水平。此外,借鉴国际成功经验有利于事半功倍,形成以市场主导的机动性体系,充分发挥好财税、价格以及金融等手段促进市场发展。业内人士还建议,要强化刚性考核,落实问责机制,拿出切实可见的成果。

  尽管我国污泥处理还面临着一些阻碍,但是“三化”处理的意识正在逐步提高,技术和设备水平也在不断升级。随着管理能力的加强,市场化运作的成熟,在环保大背景之下,污泥处理必将破障前行。
(来源:中国环保在线)

[发帖际遇]: 老板发红包了 扬州第一怪, 3 金钱进入口袋. 幸运榜 / 衰神榜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支持支持 反对反对
人类不尽环保之责,拯救地球家园,迟早会自食其果!当流下你我他最后一滴眼泪时,已悔之晚矣!!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扫一扫,用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管理员|手机版|小黑屋|水世界-水处理技术社区(论坛) ( 京ICP备12048982号-4

GMT+8, 2025-5-23 21:00 , Processed in 0.137761 second(s), 4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