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世界-水处理技术社区(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用微信登录

扫一扫,用微信登录

搜索
查看: 4594|回复: 1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农药废水中相关混凝反应

[复制链接]

7038

积分

145

金钱

85

帖子

黄金水师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7-9-22 18:42:2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15/15金钱
目前做一农药厂的废水,分为高含磷的废水(pH为6左右)和高含氨的废水(pH10左右),进入碱解池[加入Ca(OH)2],后在调配池稀释4倍左右,进入推流式曝气池,到出水.想用混凝去除N,P,希望大家可以提供点这方面的资料.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支持支持 反对反对
清啦

6万

积分

4753

金钱

1398

帖子

论坛顾问

顾问勋章十大风云人物

沙发
发表于 2007-9-22 18:56:12 | 只看该作者
废水化学法脱氮和化学法除磷的研究 郑敏 张代均重庆大学环境科学系,重庆400044 摘 要:分别讨论了化学法除磷和化学法脱氮的机理和反应的影响因素,对加入药剂的量和pH值对化学法除磷和脱氮效果的影响进行了比较,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化学、法同时脱氮除磷的研究趋势。 关键词:化学法 除磷 脱氮 废水处理 The Study on the Denitrification and Dephosphorization of the Waste-water with the Chemical Processes ZHENG Min, ZHANG Dai-jun Abstract: This paper discusses respectively on the mechanisms of the denitrification and dephosphorization by using the chemical processes and the factors influencing these reactions, makes comparison of the influences of the additive quantity and the pH value on the effect of the denitrification and dephosphorization with the chemical processes, and based on this, analyzes on the research trend of simultaneous denitrification and dephosphorization with the chemical processes. Key words: chemical process; Denitrification; dephosphorization;wastewater treatment [ 本帖最后由 luys7174 于 2007-9-22 18:57 编辑 ]

废水化学法脱氮和化学法除磷的研究.pdf

260.33 KB, 下载次数: 11, 下载积分: 金钱 -1

3万

积分

1001

金钱

1万

帖子

王者水师

板凳
发表于 2007-9-22 20:39:55 | 只看该作者
关于混凝无论资料再多,学问再大! 关键还得在于小试,试验才能确定数据!!
何谓亮剑精神!面对强大的对手,明知不敌,也要毅然亮剑,即使倒下,也要成为一座山,一道岭!“剑锋所指,所向披靡。”

3万

积分

1001

金钱

1万

帖子

王者水师

地板
发表于 2007-9-23 11:41:02 | 只看该作者
看一下CC的一些资料:
混凝的目的在于通过向水中投加一些药剂(通常称为混凝剂及助凝剂),使水中难以沉淀的胶体颗粒能互相聚合,长大至能自然沉淀的程度。这个方法称作混凝沉淀。在给水处理和废水处理中混凝沉淀都是最常用的方法之一。 混凝处理中包括凝聚和絮凝两个阶段。在凝聚阶段开中的胶体双电层被压缩失去稳定而形成较小的微粒;在絮凝阶段这些微粒互相聚结(或由于高分子物质的吸附架桥作用相助)形成大颗粒絮体,这些絮体在一定的沉淀条件下可以从水中分离去除。 一、混凝剂与助凝剂(一)常用的无机盐类混凝剂常用的无机盐类混凝剂见下表。
名称分子式一般介绍
精制硫酸铝 (l)含无水硫酸铝50%~52% (2)适用于水温为20~40℃ (3)当pH=4~7时,主要去除水中有机物 pH=5.7—7.8时,主要去除水中悬浮物 pH=6.4—7.8时,处理浊度高、色度低(小于30度)的水 (4)湿式投加时一般先溶解成10%~2O%的溶液
工业硫酸铝(1)制造工艺较简单 (2)无水硫酸铝含量各地产品不同,设计时一般可采用20%~25% (3)价格比精制硫酸铝便宜 (4)用于废水处理时投加量一般为50~200mg/L (5)其他同精制硫酸铝
明 矾(1)同精制硫酸铝(2)、(3) (2)现已大部被硫酸铝所代替
硫酸亚铁 (绿矾) (1)腐蚀性较高 (2)矾花形成较快.较稳定.沉淀时间短 (3)适用于碱度高,浊度高,pH=8.l~9.6的水,不论在冬季或夏季使用都很稳定,混凝作用良好,当pH值较低时(<8.0),常使用氯来氧化,使二价铁氧化成三价铁,也可以用同时投加石灰的方法解决
三氯化铁(1)对金属(尤其对铁器)腐蚀性大,对混凝土亦腐蚀,对塑料管也会因发热而引起变形 (2)不受温度影响,矾花结得大,沉淀速度快,效果较好 (3)易溶解,易混合,渣滓少 (4)适用最佳pH值为6.0~8.4
聚合氯化铝(l)净化过事高,耗药量少,过滤性能好,对各种工业废水适应性较广 (2)温度适应性高,pH适用范围宽(可在pH=5~9的范围内),因而可不投加碱剂 (3)使用时操作方便,腐蚀性小,劳动条件好 (4)设备简单,操作方便,成本较三氯化铁低 (5)是无机高分子化合物
(二)常用的有机合成高分子混凝剂及天然絮凝剂 常用的有机高分子混凝剂(又称絮凝剂)及天然絮凝剂见下表。
名称分子式或代号一般介绍
聚丙烯酰胺PAM(1)目前被认为是最有效的高分子絮凝剂之一,在废水处理中常被用作助凝剂,与铝盐或铁盐配合使用 (2)与常用混凝剂配合使用时,应按一定的顺序先后投加,以发挥两种药剂的最大效果 (3)聚丙烯酸胺固体产品不易溶解,宜在有机械搅拌的溶解槽内配制成0.1%~0.2%的溶液再进行投加,稀释后的溶液保存期不宜超过l~2周 (4)聚丙烯酰胺有极微弱的毒性,用于生活饮用水净化时,应注意控制投加量 (5)是合成有机高分子絮凝剂,为非离子型;通过水解构成阴离子型,也可通过引入基团制成阳离子型;目前市场上已有阳离子型聚丙烯酰胺产品出售
脱色絮凝剂脱色I号(l)属于聚胺类高度阳离子化的有机高分子混凝剂,液体产品固含量70%,无色或浅黄色透明粘稠液体 (2)贮存温度5~45℃,使用pH值7~9,按1:50~1:100稀释后投加,投加量一般为20~100mg/L,也可与其他混凝剂配合使用 (3)对于印染厂、染料厂、油墨厂等工业废水处理具有其他混凝剂不能达到的脱色效果
天然植物改性高分子絮凝剂FN-A(1)由691化学改性制得,取材于野生植物,制备方便,成本较低 (2)宜溶于水,适用水质范围广,沉降速度快,处理水澄清度好 (3)性能稳定,不易降解变质 (4)完全无毒
天然絮凝剂F691刨花木、白胶粉
F703绒稿(灌木类,皮、根、叶亦可)
(三)常用的助凝剂常用的助凝剂见下表。
名称分子式一般介绍
Cl2(1)当处理高色废水及用作破坏水中有机物或去除臭味时,可在投混凝剂前先投氯 以减少混凝剂用量 (2)引用硫酸亚铁作混凝剂时,为使二价铁氧化成三价铁可在水中投氯
生石灰CaO(1)用于原水碱度不足 (2)用于去除水中的CO2,调整pH值 (3)对于印染废水等有一定的脱色作用
活化硅胶、活化水玻璃、泡花碱Na2O·SiO2·yH2O(1)适用于硫酸亚铁与铝盐混凝剂,可缩短混凝沉淀时间,节省混凝剂用量 (2)原水浑浊度低、悬浮物含量少及水温较低(约在14℃以下)时使用,效果更为显著 (3)可提高滤池滤速,必须注意加注点 (4)要有适宜的酸化度和活化时间
二、影响混凝效果的因素与混凝剂的选择(一)影响混凝效果的主要因素影响混凝效果的因素比较复杂,其中主要由水质本身的复杂变化引起,其次还要受到混凝过程中水力条件等因素的影响。 1.水质工业废水中的污染物成分及含量随行业、工厂的不同而千变万化,而且通常情况下同一废水中往往含有多种污染物。废水中的污染物在化学组成、带电性能、亲水性能、吸咐性能等方面都可能不同,因此某一种混凝剂对不同废水的混凝效果可能相差很大。另外有机物对于水中的憎水胶体具有保护作用,因此对于高浓度有机废水采用混凝沉淀方法处理效果往往不好。有些废水中含有表面活性剂或活性染料一类污染物质,通常使用的混凝剂对它们的去除效果也大多不理想。 2.pH值 pH值也是影响混凝的一个主要因素。在不同的pH值条件下,铝盐与铁盐的水解产物形态不一样,产生的混凝效果也会不同。由于混凝剂水解反应过程中不断产生H+,因此要保持水解反应充分进行,水中必须有减去中和H+,如减不足,水的PH值将下阵,水解反应不充分,对混凝过程不利。 3.水温 水温对混凝效果也有影响,无机盐混凝剂的水解反应是吸热反应,水温低时不利于混凝剂水解。水的粘度也与水温有关,水温低时水的粘度大,致使水分子的布朗运动减弱,不利于水中污染物质胶粒的脱稳和聚集,因而絮凝体形成不易。 4.水力学条件混凝反应的时间 把一定的混凝剂投加到废水中后,首先要使混凝剂迅速、均匀地扩散到水中。混凝剂充分溶解后,所产生的胶体与水中原有的胶体及悬浮物接触后,会形成许许多多微小的矾花,这个过程又称为混合。混合过程要求水流产生激烈的湍流,在较快的时间内使药剂与水充分混合,混合时间一般要求几十秒至2分钟。混合作用一般靠水力或机械方法来完成。 在完成混合后,水中胶体等微小颗粒已经产生初步凝聚现象,生成了细小的矾花,其尺寸可达5um以上,但还不能达到靠重力可以下沉的尺寸(通常需要0.6~10mm以上)。因此还要靠絮凝过程使矾花逐渐长大。在絮凝阶段,要求水流有适当的紊流程度,为细小矾花提供相碰接触和互相吸附的机会,并且随着矾花的长大这种紊流应该逐渐减弱下来。 反应时间(T)一般控制在10~30min。 反应中平均速度梯度(G)一般取30~60s-1,并应控制GT值在104~105范围内。 (二)混凝剂的选择 针对处理某种特定的废水选择适应的混凝剂时,通常由综合以下几方面的考虑来确定。 (l)处理效果好,对希望去除的污染物有较高的去除率,能满足设计要求。为了达到这一目标,有时需要两种或多种混凝剂及助凝剂同时配合使用。 (2)混凝剂及助凝剂的价格应适当便宜,需要的投加量应当适中,以防止由于价格昂贵造成处理运行费用过高。 (3)混凝剂的来源应当可靠,产品性能比较稳定,并应宜于储存和投加方便。 (4)所有的混凝剂都不应对处理出水产生二次污染。当处理出水有回用要求时,要适当时由出水中混凝剂的残余量或造成的轻微色度等影响(例如采用铁盐作混凝剂时)。 结合以上因素的考虑,通常采用实际废水水样由实验室烧杯试验,对宜于采用的混凝剂投加量来进行初步筛选确定。在有条件的情况下,一般还应对初步确定的结果进行扩大的动态连续试验,以求取得可靠的设计数据。 三、设备和装置 1.混合设备以往用于给水处理中的混合设备和装置有许多种,按照混合方式可分为管式混合、混合池混合、水泵混合、机械混合几大类。 (1)静态混合器 (2)涡流混合器 (3)机械混合池 (4)水射器 2.反应设备与装置废水处理中常用的反应设备形式如下所示。 (1)往复式隔板反应池 (2)旋流式反应池 四、设计计算 (一)溶药池的容积计算溶药池的容积(W,m3)可按下式计算: W=24×100aQ/(1000×1000bn)=aQ/417bn; 式中a——混凝剂最大用量,mg/L; Q——处理水量,m3/h; b——药液浓度,按药剂固体质量分数计算,一般取10%~20%; n——每天配制溶液次数,一般取2~6次。 (二)混合池的设计计算1.涡流式混合池设计要点(1)适合于中小型水处理工程。 (2)进水口处上升流速一般取1~1.5 m/s;圆锥部分其中心角θ可取30°~45°;上口圆柱部分流速取25mm/s。 (3)总的停留时间应≤2min,一般取1~1.5min。 2.折板式混合池设计要点(1)一般设计成有三块以上隔板的窄长形水槽,两道隔板间的距离为槽宽的2倍。 (2)最后一道隔板后的槽中水深不应小于0.4~0.5m,该处槽中流速按0.6m/s设计。 (3) 缝隙处的流速按1m/s设计,每道缝隙处的水头损失约为 0.13 m,一般总水头损失在0.4m左右。 (4)为避免进入空气,缝隙应设在淹没水深 0.1~0.15m以下。 3.机械搅拌混合池设计计算(1)为加强混合效果,除池内设有快速旋转桨板外,还可在;周壁上加设固定挡板四块,每块宽度b采用(1/10-1/12)D(D为混合池直径),其上、下缘离静止液面和池底皆为1/4D。 (2)混合池内一般设带两叶的平板搅拌器,搅拌器离池底0.5-0.75D0(D0为搅拌器直径)。 当H(有效高度):D≤1.2时,搅拌器设1层; 当H:D>1.3时,搅拌器可设两层; 如H:D的比例很大,则可多设几层; 每层间距(1.0~1.5)DO,相邻两层桨板采用90°交叉安装。 (3)搅拌器直径D0=(1/3~2/3)D;搅拌器宽度B=(0.l~0.25)D。 (三)反应池设计计算 1.折流式反应池 (1)池数一般不少于2个,反应时间为 20~30 min,色度高、难于沉淀的细颗粒较多时宜采用高值。 (2)池内流速应按变速设计,进口流速一般为0.5~0.6m/S,出口流速一般为0.2~0.3 m/s。通常靠调整隔板的间距以达到改变流速的要求。 (3)隔板间净距应大于0.5m,小型池子当采用活动隔板时可适当减小。进水管口应设挡水措施,避免水流直冲隔板。 (4)反应池超高一般采用0.3m。 (5)隔板转弯处的过水断面面积,应为廊道断面面积的1.2~1.5倍。 (6)池底坡向排泥口的坡度,一般为 2%~3%,排泥管直径不应小于100mm。 (7)反应效果亦可用速度梯度(G)和反应时间(T)来控制,当水中悬浮固体含量较低、平均G值较小或处理要求较高时,可适当延长反应时问,以提高GT值,改善反应效果。 2.旋流式反应池(1)池数一般不少于2个; (2)反应时间采用8~15min; (3)池内水深与直径的比H:D=10:9; (4)喷嘴设置在池底,水流沿切线方向进入,设计时应考虑能改变喷嘴方向的可能。 3.涡流反应池(槽)设计计算(1)池数一般不少于2个; (2)反应时间采用6~10 min; (3)进水管流速采用0.8~1.0m/s,底部入口处流速采用O.7m/s,上部圆柱部分上升流速采用4~5mm/s,底部锥角采用30°~45°; (4)超高采用0.3 m; (5)出水流速不超过0.2m/s,出水孔眼中流速也不超过0.2 m/s; (6)池中每米工作高度的水头损失(从进水口至出水口)为0.02~0.05m。
何谓亮剑精神!面对强大的对手,明知不敌,也要毅然亮剑,即使倒下,也要成为一座山,一道岭!“剑锋所指,所向披靡。”

3万

积分

1001

金钱

1万

帖子

王者水师

5
发表于 2007-9-23 11:41:43 | 只看该作者



这也是CC的一些资料: 第四节 混凝、沉淀和澄清 (Ⅰ)一般规定 第7.4.1条 本节所指沉淀、澄清均系通过投加凝聚剂后的混凝沉淀和混凝澄清。 第7.4.2条 选择沉淀池或澄清油类型时,应根据原水水质、设计生产能力、处理后水质要求,并考虑原水水温变化、制水均匀程度以及是否连续运转等因素,结合当地条件通过技术经济比较确定。 第7.4.3条 沉淀池和澄清池的个数或能够单独排空的分格数不宜少于两个。 第7.4.4条 经过混凝沉淀或澄清处理的水,在进入滤池前的浑浊度一般不宜超过10度,遇高浊度原水或低温低浊度原水时,不宜超过15度。当生产用水允许沉淀或澄清后水的浑浊度高于10度时,本节有关条文中的设计指标可适当放宽。 第7.4.5条 设计沉淀池和澄清池时应考虑均匀的配水和集水。 第7.4.6条 沉淀池积泥区和澄清池沉泥浓缩室(斗)的容积,应根据进出水的悬浮物含量、处理水量、排泥周期和浓度等因素通过计算确定。 第7.4.7条 当沉淀池和澄清池排泥次数较多时,宜采用机械化或自动化排泥装置。 第7.4.8条 澄清池应设取样装置。 (Ⅱ)混合 第7.4.9条 混合设备的设计应根据所采用的凝聚剂品种,使药剂与水进行恰当的急剧、充分混合。 第7.4.10条 混合方式一般可采用木泵混合或专设的混合设施。 (Ⅲ)絮凝 第7.4.11条 絮凝池宜与沉淀池合建。 第7.4.12条 絮凝池型式的选择和絮凝时间的采用,应根据原水水质情况和相似条件下的运行经验或通过试验确定。 第7.4.13条 设计隔板絮凝池时,应符合下列要求: 一、絮凝时间一般宜为20~30分钟; 二、絮凝池廊道的流速,应按由大到小的渐变流速进行设计,起端流速一般宜为0.5~0.6米/秒,末端流速一般宜为0.2~0.3米/秒; 三、隔板间净距一般宜大于0.5米。 第7.4.14条 设计机械絮凝池时,应符合下列要求: 一、絮凝时间一般宜为15~20分钟; 二、池内一般设3~4挡搅拌机; 三、搅拌机的转速应根据浆板边缘处的线速度通过计算确定,线速度宜自第一档的0.5米/秒逐渐变小至末档的0.2米/秒; 四、池内宜设防止水体短流的设施。 第7.4.15条 设计折板絮凝池时,应符合下列要求: 一、絮凝时间一般宜为6~15分钟; 二、絮凝过程中的速度应逐段降低,分段数一般不宜少于三段,各段的流速可分别为: 第一段:0.25~0.35米/秒; 第二段:0.15~0.25米/秒; 第三段:0.10~0.15米/秒。 三、折板夹角采用90°~120°。 第7.4.16条 设计穿孔旋流絮凝池时,应符合下列要求: 一、絮凝时间一般宜为15~25分钟; 二、絮凝池孔口流速,应按由大到小的渐变流速进行设计,起端流速一般宜为0.6~1.0米/秒,末端流速一般宜为0.2~0.3米/秒; 三、絮凝池每格孔口应作上下对角交叉布置; 四、每组絮凝池分格数不宜少于6格。 (Ⅳ)平流沉淀池 第7.4.17条 平流沉淀池的沉淀时间,应根据原水水质、水温等,参照相似条件下的运行经验确定,一般宜为1.0~3.0小时。 第7.4.18条 平流沉淀池的水平流速可采用10~25毫米/秒,水流应避免过多转折。 第7.4.19条 平流沉淀池的有效水深,一般可采用3.0~3.5米。沉淀池的每格宽度(或导流墙间距),一般宜为3~8米,最大不超过15米,长度与宽度之比不得小于4;长度与深度之比不得小于10。 第7.4.20条 平流沉淀池宜采用穿孔墙配水和溢流堰集水,溢流率一般可采用小于500米3/米·日。 (Ⅴ)异向流斜管沉淀池 第7.4.21条 异向流斜管沉淀池宜用于浑浊度长期低于1000度的原水。 第7.4.22条 斜管沉淀区液面负荷,应按相似条件下的运行经验确定,一般可采用9.0~11.0米3/米2·时。 第7.4.23条 斜管设计一般可采用下列数据:管径为25~35毫米;斜长为1.0米;倾角为60°。 第7.4.24条 斜管沉淀池的清水区保护高度一般不宜小于1.0米;底部配水区高度不宜小于1.5米。 (Ⅵ)同向流斜板沉淀池 第7.4.25条 同向流斜板沉淀池宜用于浑浊度长期低于200度的原水。 第7.4.26条 斜板沉淀区液面负荷,应根据当地原水水质情况及相似条件下的水厂运行经验或试验资料确定,一般可采用30~40米3/米2·时。 第7.4.27条 斜板设计一般可采用下列数据: 一、斜板间距35毫米; 二、斜板长度2.0~2.5米; 三、沉淀区斜板倾角40°; 四、排泥区斜板倾角60°; 五、排泥区斜板长度不小于0.5米。 第7.4.28条 同向流斜板沉淀池应设均匀集水的装置,一般可采用管式、梯形加翼或纵向沿程集水等型式。 (Ⅶ)机械搅拌澄清池 第7.4.29条 机械搅拌澄清池宜用于浑浊度长期低于5000度的原水。 第7.4.30条 机械搅拌澄清池清水区的上升流速,应按相似条件下的运行经验确定,一般可采用0.8~1.1毫米/秒。 第7.4.31条 水在机械搅拌澄清池中的总停留时间,可采用1.2~1.5小时。 第7.4.32条 搅拌叶轮提升流量可为进水流量的3~5倍,叶轮直径可为第二絮凝室内径的70~80%,并应设调整叶轮转速和开启度的装置。 第7.4.33条 机械搅拌澄清池是否设置机械刮泥装置,应根据池径大小、底坡大小、进水悬浮物含量及其颗粒组成等因素确定。 (Ⅷ)水力循环澄清池 第7.4.34条 水力循环澄清池宜用于浑浊度长期低于2000度的原水,单池的生产能力一般不宜大于7500米3/日。 第7.4.35条 水力循环澄清池清水区的上升流速,应按相似条件下的运行经验确定,一般可采用0.7~1.0毫米/秒。 第7.4.36条 水力循环澄清池导流筒(第二絮凝室)的有效高度,一般可采用3~4米。 第7.4.37条 水力循环澄清池的回流水量,可为进水流量的2~4倍。 第7.4.38条 水力循环澄清池斜壁与水平面的夹角不宜小于45°。 (Ⅸ)脉冲澄清池 第7.4.39条 脉冲澄清池宜用于浑浊度长期低于3000度的原水。 第7.4.40条 脉冲澄清池清水区的上升流速,应按相似条件下的运行经验确定,一般可采用0.7~1.0毫米/秒。 第7.4.41条 脉冲周期可采用30~40秒,充放时间比为3:1~4:1。 第7.4.42条 脉冲澄清池的悬浮层高度和清水区高度,可分别采用1.5~2.0米。 第7.4.43条 脉冲澄清池应采用穿孔管配水,上设人字形稳流板。 第7.4.44条 虹吸式脉冲澄清池的配水总管,应设排气装置。 (Ⅹ)悬浮澄清池 第7.4.45条 悬浮澄清池宜用于浑浊度长期低于3000度的原水。当进水浑浊度大于3000度时,宜采用双层式悬浮澄清池。 第7.4.46条 悬浮澄清池的上升流速及强制出水量比例,应根据进水悬浮物含量及其变化情况,参照相似条件下的运行经验确定,一般可采用表7.4.46的数据。 第7.4.47条 悬浮澄清池单池面积不宜超过150米2。当为矩形时每格池宽不宜大于3米。 第7.4.48条 清水区高度宜采用1.5~2.0米;悬浮层高度宜采用2.0~2.5米;悬浮层下部倾斜池壁和水平面的夹角宜采用50~60°。 第7.4.49条 悬浮澄清池宜采用穿孔管配水,水在进入澄清池前应有气水分离设施。 (Ⅺ)气浮池 第7.4.50条 气浮池一般宜用于浑浊度小于100度及含有藻类等密度小的悬浮物质的原水。 第7.4.51条 接触室的上升流速,一般可采用10~20毫米/秒,分离室的向下流速,一般可采用1.5~2.5毫米/秒。 第7.4.52条 气浮池的单格宽度不宜超过10米;池长不宜超过15米;有效水深一般可采用2.0~2.5米。 第7.4.53条 溶气罐的压力及回流比,应根据原水气浮试验情况或参照相似条件下的运行经验确定,溶气压力一般可采用2~4公斤/厘米2;回流比一般可采用5~10%。 溶气释放器的型号及个数应根据单个释放器在选定压力下的出流量及作用范围确定。 第7.4.54条 压力溶气罐的总高度一般可采用3.0米,罐内需装填料,其高度一般宜为1.0~1.5米,罐的截面水力负荷可采用100~150米3/米2·时。 第7.4.55条 气浮池宜采用刮渣机排渣。刮渣机的行车速度一般不宜大于5米/分。
何谓亮剑精神!面对强大的对手,明知不敌,也要毅然亮剑,即使倒下,也要成为一座山,一道岭!“剑锋所指,所向披靡。”

6437

积分

3847

金钱

3134

帖子

黄金水师

QQ
6
发表于 2007-9-23 14:35:21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最后一滴水 于 2007-9-22 18:42 发表 目前做一农药厂的废水,分为高含磷的废水(pH为6左右)和高含氨的废水(pH10左右),进入碱解池[加入Ca(OH)2],后在调配池稀释4倍左右,进入推流式曝气池,到出水.想用混凝去除N,P,希望大家可以提供点这方面 ...
呵呵,我看不用太复杂,先酸化下,加三氯化铁,在用PAC PAM
爱是一种感受,即使痛苦也会觉得幸福.爱是一种体会,即使心碎也会觉得甜蜜.爱是一种经历,即使破碎也会觉得美丽.

7038

积分

145

金钱

85

帖子

黄金水师

7
 楼主| 发表于 2007-9-23 15:43:46 | 只看该作者
东方大姐 高含氨的水PH很高 混合后也不低 能否介绍一种在缄性条件下的方法 

6437

积分

3847

金钱

3134

帖子

黄金水师

QQ
8
发表于 2007-9-23 15:59:51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最后一滴水 于 2007-9-23 15:43 发表 东方大姐 高含氨的水PH很高 混合后也不低 能否介绍一种在缄性条件下的方法 
呵呵,加酸调节就可以析出很多的有机物质的,然后在用其他药剂,直接用别的药剂效果不一定好
爱是一种感受,即使痛苦也会觉得幸福.爱是一种体会,即使心碎也会觉得甜蜜.爱是一种经历,即使破碎也会觉得美丽.

7038

积分

145

金钱

85

帖子

黄金水师

9
 楼主| 发表于 2007-9-23 16:24:40 | 只看该作者
目前考虑在混合水中加入镁盐,再加聚合铝 聚丙烯酰铵絮凝,东方的那种方法我明天去做实验看看,不过我还是希望大家能提供具体点的方法,当然有人做过这方面的那更好了 

10万

积分

1824

金钱

2286

帖子

论坛顾问

顾问勋章

10
发表于 2007-9-24 06:48:20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luys7174 于 2007-9-22 18:56 发表 废水化学法脱氮和化学法除磷的研究 郑敏 张代均重庆大学环境科学系,重庆400044 摘 要:分别讨论了化学法除磷和化学法脱氮的机理和反应的影响因素,对加入药剂的量和pH值对化学法除磷和脱氮效果的影响进行了 ...
看这本书只想到一个字。。。贵!

37

积分

117

金钱

32

帖子

初级水师

11
发表于 2007-9-25 19:40:56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josephoneone 于 2007-9-24 06:48 发表 看这本书只想到一个字。。。贵!
是的呀,这样的废水我看还是用生化方法好呀,物理和生化想结合,要是主要用化学法来处理,我看就是太浪费了,效果也好不到哪去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扫一扫,用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管理员|手机版|小黑屋|水世界-水处理技术社区(论坛) ( 京ICP备12048982号-4

GMT+8, 2025-5-4 23:12 , Processed in 0.139106 second(s), 5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