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并关注水世界微信号,获得更多资料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扫一扫,用微信登录
x
1) 阿科蔓生态基简介
阿科蔓生态基是一种应用于生态性水处理的高科技材料(微生物载体),由科学家Roderick J. McNeil博士发明,并于1995年推广应用于世界各地的水生态环境修复和水污染防止领域,是目前世界领先的自然生态性水处理技术产品。
2001年,阿科蔓生态基技术引入到中国,并针对中国的国情,发展成多种适合中国国情的综合应用模式。至今,阿科蔓技术已经成功应用于湖泊、水库、湿地、人工景观水体、饮用水源的前处理及长期维护;城市污水深度处理与利用、城镇小区生活污水处理与资源利用、景观一体化建设;农村污水治理、环境卫生整治、生态环境一体化建设、城镇区域性污水处理及高效生态系统建设、高浓度废水生态处理和高效生态健康的水产养殖等领域。
阿科蔓生态基
高效的微生物载体,其表面培养的大量而丰富的微生物群落是水中污染物降解的主力军。给水生态系统的基础组分创造了优越的生存环境,是阿科蔓水体治理维护系统的核心部分,有很好的生物降解功能。
阿科蔓生态基独特的结构特点
(1)高生物附着表面积
每平方米阿科蔓生态基®可以为水中微生物和藻类等的生长、繁殖最高能提供约250平方米的生物附着表面积,从而实现阿科蔓®高效微生物群落的基础条件。
表3-1 阿科蔓生态基®与其它载体生物附着表面积的比较
载体
| 生物附着表面积
| 湿地与天然植物
| 5m2/m2
| 生物生长物体(如绳索类材料)
|
50 m2/m2
| 蜂巢型人工载体
|
88 m2/m2
| 阿科蔓生态基®(SDF下段)
| | (2)适宜的孔结构
阿科蔓®材料内部的孔结构通过尖端技术进行精心的设计和修饰,针对微生物的各种形态,设计了大小不同的微孔。
阿科蔓®材料用生物友好的材料为微生物群体的繁衍提供了巨大的洞穴般的空间,为异养生物(如异养型细菌)设计了微孔(1~5μm),为自养生物(如藻类)设计了大孔(80~350μm),从而为实现微生物的多样性并建立起高效水生态系统提供了最理想的条件。
(3)采用超级编织技术,两面、两段型结构设计
阿科蔓生态基®分为两面型和两段型两种结构形式。
BDF型采用两面型设计:一面编织较密实(有益于菌类的生长),另一面编织较疏松(有益于藻类的生长)。
两面型设计的阿科蔓生态基®(BDF)的功能特性:
①(80~350μm)的疏松设计有利于藻类的生长;
②(1-5μm)密实的设计有利于细菌(如硝化和反硝化细菌)的生长;
③封闭式泡沫的核心在保持阿科蔓®浮力的同时,给了它们水草一样的外观;
④完整的固定底座使阿科蔓®能够被放置在水体中适当的位置。
SDF型采用两段型设计:上部结构较为疏松(有益于藻类的生长),下部较为密实(有益于菌类的生长)。
两段型设计的阿科蔓生态基®(SDF)的功能特性:
①漂浮套筒——外层为黑色机织聚乙烯材料,抗强紫外线;
②上部的超级编织层——疏松的纤维编织结构可以最大程度地实现颗粒物的沉降和利于藻类生长繁殖、促进物种多样化。
③下部的超级编织层——密实的纤维编织结构可以由外及里形成理想的“好氧—兼性—厌氧”环境,实现高效的脱氮除磷、降解有机物,生物膜能自然脱落。
(4)活性智能的仿生水草形态设计
水草型设计一方面使得水中溶解性有机物可以充分的与阿科蔓®上的生物膜接触,另一方面起到使水流均匀的作用,从而大大增加这些污染物被降解的机会。阿科蔓®的活性智能技术综合了人工介质高效性和天然水草的三维动态自然性。
(5)纯惰性材质、亲和于生态环境
阿科蔓生态基生产过程符合美国食品及药物管理局(FDA)最严格的食品工业级原材料标准;此外,美国联邦政府环保局(EPA)下属的Q-lab实验室对阿科蔓®材料进行了严格的耐久性和环境安全性测试,测试报告显示,阿科蔓®在水中不会分解,使用寿命不低于14年,对自然环境无任何危害。
阿科蔓®生态基对污染物的去除机理
(1)BOD5的去除原理
阿科蔓生态基®具有巨大的活性生物接触表面,大量的微生物附着在生态基表面。污水和生态基表面生物膜的接触过程中,通过对有机营养物的吸附、生物氧化等环节,对水体中的溶解性有机物进行降解。
有机物一部分被微生物分解和转化,最终形成各种代谢产物(CO2、H2O、矿化物等),同时为微生物的生长和代谢提供能量;另一部分被微生物同化,形成新的微生物组分。生物膜及矿化物在阿科蔓®表面不断积累和脱落,为水底微生物、水生植物对水体的进一步生物净化提供条件,最终高效去除水体中的BOD5。
由于阿科蔓®微生物系统的高效性和完整性,对有机物的降解更充分,污泥产量少。
(2)氮的去除原理
阿科蔓®产品具有高比表面积的三维结构,其中包括大量的纤维和疏松的孔隙,超级编织技术在表层形成的微A/O环境,从而为硝化、反硝化作用的细菌群落繁殖以及藻类生长创造适宜的条件,这种特征是非常重要的。
氮在自然界以各种形态进行着循环转换,阿科蔓®上生长的藻类能利用水中多种无机氮,在光合过程以及随后的同化过程中,逐步形成各种含氮有机物,有机氮如蛋白质经水解为氨基酸。在微生物作用下分解为氨氮,氨氮在硝化细菌作用下转化为亚硝态氮(NO-2)和硝态氮(NO-3)。另外,NO-2和NO-3在厌氧条件下在脱氮菌作用下转化为氮气逸到大气中;一部分被藻类吸收,而藻类又会被底栖动物及鱼类食用,从而达到高效的去除总氮的目的。
(3)磷的去除原理
在阿科蔓®水生态系统中,水体中磷可通过两条途径去除。一方面磷被细菌、藻类和水生植物吸收,细菌和藻类又被底栖动物或鱼类所摄食,最后鱼类的捕捞将磷从水中去除;另一方面,阿科蔓生态基®上的微生物(如高效聚磷菌)过量摄取水体中的磷并将其同化为自身结构或转化为稳定的矿化组织,随着生物膜的剥落沉积在底泥中,通过底泥的清除把磷彻底从水中去除。
(4)阿科蔓生态基®控制悬浮藻类的原理
浮游生物在水体为了保持浮力,需要消耗更多的能量,而固着微生物则可以将更多的能量用于营养代谢,因此阿科蔓®上的附着生物群落比浮游生物对营养物更有竞争能力。
对于多数悬浮性藻类细胞所需的营养,Redfield’s比率定义的碳、氮、磷之间的比例为:106:16:1,阿科蔓®通过控制氮、磷在水中的浓度,抑制悬浮性藻类的繁殖。
2)阿科蔓生态水处理系统说明
阿科蔓生态水处理系统是以阿科蔓生态基为基础,配合水力循环曝气,通过培养高效生物膜、构建长生物链,建立起健康稳定的生态系统,达到水体治理修复,并长期保持稳定的生态水环境处理技术。阿科蔓水生态治理系统将环保治理和自然生态建设相结合,改善水质的同时修复水生态系统并促进其发展。
系统净化的总体作用机理是依托阿科蔓生态基巨大的生物附着表面积,培育有益菌藻、原生动物及后生动物等,由于阿科蔓生态基上微生物数量巨大,且种类非常丰富,因而对微污染水体中的痕量污染物有高效的去除效果。这些微生物产生各种生物酶和生物絮粘剂,通过吸附截留、络合沉降、消化降解等生物化学的途径去除污染物,营造了健康的水环境。伴随微生物群落的发展、水质的改善,其他的水生生物逐步丰满和多样化,各种微生物和其他水生动植物之间相互作用并构建生物链,形成良性平衡的水生态系统,长期保持水体的自然、健康、稳定。在水库中应用阿科蔓水生态治理系统具有以下特点:
²
纯生态的方法,安全无污染,效果持久,提升改善水体水质的同时,增强水生态系统的自净能力;
以培养土著的微生物来实现长期的净化,无需另外投加药剂或微生物菌种,材料本身惰性耐用外,亦修复增强水体的自净能力,效果持久稳定。
²
技术实施容易、管理简单、使用方式灵活,工程实施容易;
工程的实施主要是阿科蔓生态基及少量配套设施的安装,要求的工期短,实施容易。
²
运行管理仅是对一些简单机电设备的管理,技术要求低,管理简单,能耗低。
无需大型的机电设施或土建工程,通常辅以少量循环曝气设备即可,可实现自动化控制,且阿科蔓生态基本身无需清洗或维护,管理工作少技术要求低,运行成本低廉。
二、典型部分案例
(一)郑州CBD中心湖水生态建立与长期维护项目
1、项目概况
CBD湖位于郑东新区商务中心地带,是容积约为50万m3的人工景观湖。阿科蔓为该湖外来水源的微污染治理、水体长期维护、中水回用及景观一体化建设提供了生态性的整体解决方案,充分地体现了生态环境经济、水资源循环经济的综合效益。
2、治理方案
① 设计目标
应用阿科蔓系统三个月内,初步建立起健康的水生态平衡;水体水质指标维持在《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的Ⅳ类标准以上,基本达到地表Ⅲ类水标准要求,水体透明度大于80公分。
项目验收所指定的水质分析项目
项目
| pH
| BOD5
| CODMn
| DO
| 氨氮
| 总氮
| 总磷
| 透明度
| 验收标准
| 6~9
| ≤6
| ≤10
| ≥3
| ≤1.5
| ≤1.5
| ≤0.1
| | 注:除pH无量纲、透明度为m之外,其余单位均为mg/L。
② 治理思路
l
以阿科蔓生态基为核心,培养和发展水体的微生物群落,持续保持水体的低污染浓度水平。
l
建立水循环系统,通过水体循环促进各区水体与阿科蔓的有效接触。
l
投放滤食性鱼类,完善水生生物链,促进水生生态系统发展。
③ 阿科蔓选用
A、阿科蔓用量
该湖BDF阿科蔓的平均用量参数确定为85m3/m2,阿科蔓总用量为:5880m2。
B、布置原则
CBD湖阿科蔓布置示意
如图所示,阿科蔓主要布置在以下区域:
l
人工湖近岸区,形成沿岸防护带。
l
CBD湖中心区。由于水体面积较大,设置中心治理区能够均衡水质维护效果,尽可能地使阿科蔓的作用覆盖全湖。
l
栈道、观景亭底等隐蔽区域,尽量减少项目实施对湖体景观所造成的影响。
④ 循环系统
A、循环系统的布置
循环系统配合阿科蔓的布置,在CBD湖沿岸湖区、围绕喷泉的中心湖区形成环状布置,通过湖水的交换,使更大范围的湖水接触到阿科蔓。
B、循环系统的安装方式
循环系统的安装方式为近抽远排,即泵抽取所在区域的湖水,通过铸铁管排到20米以外的区域,通过一抽一排形成的负压驱动湖水流动,为了扩大每台泵的抽排范围,泵出水口用四通接成多管出水的方式。
3、治理效果
工程实施至今已经有两年多没有换水了,水质保持在地表水Ⅲ标准。水体保持清澈,透明度1米以上,多种观赏鱼生活悠然。
2006年9月各项指标列表
采样点
| 氨氮
| 总氮
| 总磷
| BOD5
| CODCr
| CODMn
| DO
| SS
| PH
| 透明度
| 色度
| 东南点
| 0.11
| 0.70
| 0.01
| 2.1
| 11.5
| 1.9
| 6.6
| 5.00
| 8.4
| 140
| 5
| 中部
| 0.11
| 0.86
| 0.01
| 2.1
| 11.2
| 2.3
| 6.8
| 8.00
| 8.3
| 110
| 5
| 西北角
| 0.08
| 0.59
| 0.01
| 2.2
| 10.2
| 2.0
| 7.3
| 15.0
| 8.5
| 90
| 5
| 平均值
| 0.10
| 0.72
| 0.01
| 2.1
| 11.0
| 2.07
| 6.9
| 9.3
| 8.4
| 113
| 5
| 所达标准
| Ⅰ类
| Ⅲ类
| Ⅰ类
| Ⅰ类
| Ⅰ类
| Ⅱ类
| ――
| ――
| 6-9
| ――
| | 注:除pH值无量纲、透明度为cm、色度为度外,其余项目单位为mg/L
以上检测结果表明:郑州CBD湖水质维护得很好,其中COD、氨氮、溶解氧三项达到地表水Ⅰ类,BOD、总氮达到地表水Ⅱ类,总磷也达到了Ⅲ类。总体基本上维持在地表水Ⅲ类到Ⅰ类之间,远远超出了预期治理目标。
4、工程实施
工程于2005年9月7日开始施工,9天完成阿科蔓生态基投放。
(二)武汉塔子湖修复治理及长期维护项目
1、项目概况
塔子湖位于武汉市江岸区后湖乡,隶属汉口养殖场,一直用于水产养殖,是汉口地区最大的城中湖,总容积约为60万m3。由于上游印染厂的废水和附近塔子湖村、跃进村的生活污水直接向湖中排放,水产养殖投饵等污染致使湖水水质逐年恶化。2000年以来,塔子湖开始出现大面积死鱼现象,藻类大量繁殖,岸边漂浮的死鱼引来成群的蚊蝇,腥臭难闻,被当地人称为“废水湖”。
2、治理方案
① 设计目标
重点区域经过阿科蔓生态技术三个月至半年时间的修复治理,解决水体发黑发臭和死鱼的问题,使水体能维护在自然平衡状态。治理一年后湖水主要指标达到地表水Ⅳ类标准要求,其主要指标如下:
地表水Ⅳ类标准
项目
| BOD5
| CODMn
| DO
| 氨氮
| 总氮
| 总磷
| Ⅳ类标准
| ≤6
| ≤10
| ≥3
| ≤1.5
| ≤1.5
| ≤0.3
| 此外,治理验收时水体透明度指标达到《景观娱乐用水水质标准》(GB12941-91)中C类标准要求(即透明度大于0.5米)。
② 治理思路
梦湖香郡一、二期湖边近岸区域采用集中循环治理方式,以有利于区域内湖水的快速治理、快速见效,以及客户或有关方面的参观需要;
在集中循环区之外的其他湖边区域,采用阿科蔓物滤系统集中处理的方式,该集中治理单元将同时具有充氧、物滤和强化循环的作用,有利于湖体水质和感官改善双重目标的实现;
在湖中心采用只放置少量阿科蔓的自循环生态修复治理方式,以保证湖泊整体水质的改善并兼顾渔业生产的需要。
③ 阿科蔓选用
A、阿科蔓生态基用量
根据广州阿科蔓公司总结的湖泊景观水体治理阿科蔓用量参考表,并结合湖泊景观水体的气候、水质、外部条件、原有的水生态系统、治理目标等实际条件,塔子湖BDF生态基的用量参数确定为120m3/m2,整湖共使用BDF生态基5067m2。
B、阿科蔓生态基的布置
塔子湖BDF生态基平面布置图
阿科蔓主要布置在以下区域:
BDF阿科蔓主要布置在梦湖香郡一、二期住宅区附近的水域,形成重点区域的集中治理区,以利于快速见效;也在该区形成了沿岸保护带,对该区可能进入的污染物进行预处理,该区阿科蔓的布置约占BDF总量的3/5。
其次湖泊的下风向区,外来污染进入区部分集中布置有BDF生态基。强化容易积累污染物的下风湖区的治理,外来污染的进入区布置实际也是对进入污染源的预处理,减少进入主体湖区的污染负荷。
在阿科蔓物滤单元的进出水口湖区,由于物滤系统的抽排促使湖水紊动强烈,水流交换良好,在此区域集中布置有阿科蔓实际也有效地扩大了阿科蔓的作用范围。
为兼顾中心区域的治理效果、为鱼类提供产卵场所,并考虑到减少阿科蔓对渔业收获期的日常操作影响等因素,仅在湖心区域布置少量阿科蔓生态基,均衡系统治理修复的效果。
④ 循环系统
A、循环系统的布置
塔子湖水循环路线示意图
循环系统配合阿科蔓的布置,在梦湖香郡的一、二区住宅附近水域形成集中水循环区,既加快该重点区域的治理速度,又通过循环扩大阿科蔓生态基的作用范围,通过近抽远排使其他区域的水也能和该区集中布置的阿科蔓接触,且方便布线。水循环交换的距离为30米。为增进水体供氧,每台潜水泵均接上了射流器。
B、循环设备及其循环量
该沿岸集中循环区的面积约有18000m2(600×30m),共采用20台流量为15m3/h、扬程为8m、功率为0.3kw的水陆两用泵;10台流量为30m3/h,扬程为10m,功率为1.5kw的潜水泵对水体进行循环交换。最大水循环量时集中区湖水的循环频率为两天半一次,平均到整湖的水循环频率为一个半月一次。
⑤ 阿科蔓物滤系统
A、物滤系统布置
塔子湖治理工程中,共设置了三套地埋式阿科蔓物滤系统。以提高水体的透明度,提升水体的感官效果,此外也促进了所在区域的水循环。其布置位置如图1-2图1-3的三处集中区所示。外形结构如图1-4所示
地埋式物滤系统
B、物滤系统的主要参数
日处理量:2000t/d
水力停留时间:3小时
有效水深:2.5米
占地面积:110平方米
SDF安装:套筒穿绳,两端固定在池壁上,两层交错布置。
系统组成:潜水提升泵(80t/h、1.1KW)、SDF(布置间距500mm)、土建、电控、管道等。
3、治理效果
治理前后主要水质指标对比列表
自2004年11月开始投放阿科蔓到现在,治理效果非常明显。湖泊治理最主要的控制指标氨氮、总氮、总磷在治理前的平均值分别已超出地表水Ⅳ标准2.7倍、3.9倍、2.8倍,通过一年的治理,氨氮达到地表水Ⅰ类标准,总氨、总磷都达到了地表水Ⅳ类标准的治理目标,去除率分别是97%、80%、85%。
4、工程实施
整个工程的实施仅用了两个月,其中阿科蔓的投放为10天,其余为机电设备安装、土建以及工程调试的时间。
[ 本帖最后由 whssdy 于 2009-11-20 13:21 编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