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并关注水世界微信号,获得更多资料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扫一扫,用微信登录
x
水务集团信息化平台建设的方案筹划 一、水务信息化建设的必要性 1、水务企业现状 下属水厂逐渐增多,各水厂、污水厂信息化程度不一,多数水厂、污水厂缺少完备的在线监控系统、水质检测系统以及中控系统。 各水厂、污水厂基本采用人工加经验的管网管理方式,故人员的流转将导致服务片区内的管网信息缺失。目前已有的管网图纸信息与现阶段供排水业务不匹配,管材、管径及各阀门信息不全,巡检查漏工作难以进行,漏损率长期居高不下。 多数水厂、污水厂设备档案以及维修保养记录缺失,设备大多是发生故障才开始维修,定期维护保养成了空谈。 集团总部缺少实时信息反馈平台,不能及时查看各水厂、污水厂的运行状况、水质水量情况,以及各服务片区的水压、水量、水质供应情况。对于爆管维修、设备维护、发布停水通知等工作不能及时做出决策和调度。 各水厂基本采用人工抄表的方式,由于各服务片区大,用户分散,抄表工作的人力、物力投入大,并且对抄表人员的管理也较为松散,这与公司业务不断拓展和自身发展不相符合。 2、信息化平台建设意义与优势: 智慧水务借助新一代无线网络、物联网、云计算等信息技术,从水源水库的蓄水量、水位、水质情况、管路流量、各地供水量等实时数据监控开始,到各个区域供水站的实时数据,再到终端用户的用水量等相关数据自动采集,建立起覆盖全市的供水调度监测体系,结合管网GIS系统、在线监测系统等,形成智能供水调度管理信息平台,实现调度运行的实时监控、供水变化趋势预测及应对、突发事件预警及应急处置等辅助决策功能,提升城市供水安全保障的智能化管理水平。建成后的信息化平台将具有以下优势: (1) 支持了企业的业务发展 信息处理计算机化、传递网络化和业务控制实时化,使企业的业务管理能力、自动控制能力、客户综合服务能力得到提升。信息化使企业在面临新建工程过多、城乡一体化的挑战下,保证了管网和用水的安全稳定运行,提高了劳动生产率。比如GIS地理信息系统对水务业的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远程抄表系统的应用提高了单位人力成本的效率。 (2) 提高了企业的运行效率 如自动化监控系统的使用,泵站无人值守,自动测压、水质检测,提高了企业效益与运行效率。 (3) 增强了企业的协同效应 如营业厅收费系统的使用,在水费收缴后向财务系统直接进行转移,避免了手工操作中的漏洞,同时增加了业务透明度。门户网站的使用,内部规范的工作流程,缩短了服务客户的相应时间,提高了服务的及时性和满意度。 二、建设怎样的信息化平台 现阶段信息化平台建设应追求信息集成化管理,形成一个统一的信息平台中心,平台中心包括OA办公平台,各水厂、污水厂的在线监测系统、中控系统,自动抄表系统及各片区简易管网GIS系统。信息平台中心作为信息集成中心,可实时监控各个信息系统。信息化平台构成如下: 1、办公自动化系统(OA) 建立适应于实际工作需要的办公管理信息系统。信息处理和信息查询自动化;领导决策科学化。整个应用系统包括: 领导办公:领导办公子系统为领导提供综合信息的查询、分析手段。其中包括综合查询、科室报表等; 公文管理:利用计算机网络特点,对公文管理过程中产生的信息进行分散收集,集中管理和共享数据的文件管理子系统。对所有进出、办理、形成、存档的公文信息进行统一管理。其中包括收文处理、发文处理、公文流转、档案管理等; 办事管理:在整个办事过程中,文章的起草、领导签字、公文流转、办理、归档管理等; 会议管理:该子系统是实施领导决策、推动工作的重要手段,会议上传达各级各类及其它的重要决定,讨论解决重大问题会议的主要内容进行编辑整理,对会议前,办会过程及会议信息进行处理。 2、简易管网地理信息系统(GIS) 简易管网地理信息系统以地理信息技术为基础,以数据库技术、数据中心技术、通信技术等技术为依托,以城市基础地形图和供水管网数据为核心,注重供水管网业务移动化、供水综合信息集成化、供水管网数据服务化,实现供水管网空间和属性数据统一动态管理,为供水管网的规划、设计、施工、运营、评估提供可靠的依据和服务,提高供水管网业务管理的水平和流转的效率,从而实现城市供水管网智慧运作和科学管理,进而塑造供水企业的良好形象,提高供水企业的经济和社会效益。简单的管网地理信息系统应具备以下功能: ①区内主管网的显示,可查询片区内各管线、阀门、水表的基本信息、定位信息、维修记录。主要监测点的还可设置视频监控。 ②各监测点(包括最不利点、小区进水总管、重点用水企业、以及泵站等)的实时压力、流量监测反馈及报警,支持历史数据查询以及报表生成。 ③支持管网图纸导入,可供移动平台实时查看。 ④实现自动抄表。 ⑤管网巡查业务通知及考评,外包维修业务通知及考评。 ⑥支持手机、平板上APP运行,可实现移动控制查询。 ⑦大管漏失、小区村庄漏失管控。 3、中控系统和在线监测系统 通过将各水厂、污水厂、泵站的运行数据进行采集、传输、存储,并初步加工处理,使企业各级人员随时掌握生产运行情况。更适用于集团性企业对下属项目公司的远程监管。 ①自动采集、实时存储各水厂自控系统中的在线仪表、设备的运行数据; ②企业生产运行情况实时图形化展示,可通过网络远程查看; ③历史生产运行数据可随时进行快速查找和查看; ④生产运行数据可通过柱状图、饼图、曲线图等效果进行直观对比; ⑤自动监视各类生产运行数据,发现异常实时报警; ⑥报警处理过程及处理结果可进行跟踪和记录; ⑦历史报警信息可进行查询、汇总及统计分析; ⑧可编写报警处理预案,为报警处理提供参考,提高处理效率。 三、分期实施计划 管网GIS系统建设 管网GIS系统建设是水务信息化管理的基础,它可以实现水务给排水管网系统档案的数字化管理,形成科学、高效、丰富、详实的给排水管网档案管理体系和管网系统中央数据库;实现管道、阀门、水表等管网组件的定位功能,为实际生产运行提供可靠的依据;实现水压、流量、水质实时监控,为供排水调度提供数据支持。 ①GIS系统建设的基础是数据库的建设,数据库应包含管网信息、水厂信息、阀门配件信息等,由于数据的实时更新,数据的收集将持续进行,数据库也将不断的丰富完善。目前,生产技术部已初步收集完各片区的管网图,下一步将细化管网信息,包括管材、管径、管长、阀门等基础信息和定位信息。 ②进行管网GIS系统设计建设单位比选。系统设计建设单位需满足国源水务集团信息化建设的基本要求,并实现国源水务GIS系统建设所需的各项功能。 ③试点片区管网GIS系统建设。由于目前天子湖片区供水问题突出,故暂定天子湖片区作为试点,项目的实施将一定程度上为供水决策和调度提供支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