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并关注水世界微信号,获得更多资料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扫一扫,用微信登录
x
固危废产业之一:垃圾分类 1、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先后20多次作出重要指示,指出:垃圾分类工作就是新时尚,是社会文明水平的重要体现,要加强科学管理、形成长效机制、推动习惯养成。 2、住建部等12个部门联合发布的《关于进一步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的若干意见》要求:构建长效机制,树立科学理念,开展分类指导,加强全链条管理,进一步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工作。 3、住建部先后在厦门、上海、广州、青岛和宁波召开了五次垃圾分类工作现场会,全面部署垃圾分类工作。 4、垃圾分类市场很大,按参与环节可分为前端参与模式(投放和收集环节)、中端参与模式(运输和中转环节)、末端参与模式(资源利用和处理处置环节)、 环卫一体化模式 (全过程多个环节,以及清扫保洁、公厕管护、绿地保洁、绿化养护、市容管理、智慧平台等, 也称城市服务模式或城市管家模式) 。 5、城市管家模式起步于东莞和荣成,壮大于深圳, 近期已成行业热点,未来有加速发展趋势,可重点关注。 6、 随着垃圾分类工作的深入推进,将带来整个垃圾收运和处理系统的重大变革,这无论是对支付能力下降背景下的地方政府,还是对生存压力增加背景下的民营企业,无疑是新的挑战,也是新的机遇。 7、十年期市场机会4000亿,行业热度5颗星,市场化程度4颗星。 固危废产业之二:焚烧发电 1、垃圾焚烧发电产业的 主要矛盾已经从邻避问题、产能不足转移到项目减少、规模降低、电费下调、产能过剩等新问题, 尽管政策上仍然有利于垃圾焚烧发电产业的中长期发展,但发展速度已明显趋缓。 2、核心企业已基本完成“跑马圈地”式的市场竞争,并呈现“五个延伸”现象,即 从大中城市向小城市延伸,从城市向县镇延伸,从一期向二三期延伸,从单一项目向产业园区延伸,从垃圾处理向固废协同处理延伸。 3、 高效化 是垃圾焚烧发电产业的第一个发展趋势,未来的竞争将围绕高效化展开,包括 提质增效、降本增效、节能增效、协同处理增效、提标改造增效、优化资产增效、园区化建设增效、精细化管理增效 等。 4、 兼并整合 是垃圾焚烧发电产业的另一个发展趋势,近期瀚蓝环境拟私有化粤丰环保的大宗并购案例引人注目,未来几年类似的大宗并购案例还会不断出现, 整个垃圾焚烧发电产业将逐步洗牌优化。 5、“十四五”的规划目标是80万吨/日左右的规模和65%左右的占比,这一规划目标目前已提前完成,产能已经接近110万吨/日,约占全球垃圾焚烧总产能的三分之二。未来10年或更长时期垃圾焚烧发电产业的 主战场在中小城镇、在提标改造、在大宗并购、在协同处理。 6、十年期市场机会2500亿,行业热度4颗星,市场化程度5颗星。 固危废产业之三:厨余垃圾 1、根据新版国家标准《生活垃圾分类标志》,厨余垃圾是指家庭厨余垃圾、餐厨垃圾和其他厨余垃圾的统称。 2、预测家庭厨余垃圾产量约为11万吨/日(按实际分出率估算),餐厨垃圾产量约为9万吨/日,其它厨余垃圾产量约为5万吨/日, 厨余垃圾产量合计约为25万吨/日。 3、 通过这几年的探索实践,已基本形成以厌氧消化技术为主、好氧制肥技术为辅、生化处理和生物转化等为补充的厨余垃圾处理的技术路线,前两者主要为集中式处理模式,后两者主要为分散式处理模式。 4、生活垃圾分类工作从46个重点城市扩大到地级市以上全面推进,其中35%的回收利用率和65%的资源利用率是重点考核的硬指标, 厨余垃圾处理项目近年在各地释放迅速,但也遇到了不少瓶颈问题亟需解决。 5、国家相关部门和各级地方政府出台的相关政策,支持开展厨余垃圾处理和资源化利用;技术、建设、运营等水平的不断提升,可支撑厨余垃圾处理项目的进一步发展; 由于处理费用高昂和政府部门支付能力不足等原因,也有部分城市在观望和退缩。但只要垃圾分类政策不变,厨余垃圾处理就有发展空间。 6、厨余垃圾量大面广,是社会公众的关注重点,是垃圾分类的考核重点,也是垃圾处理系统的薄弱环节,目前的项目数量和处理能力远远满足不了实际需求,具备核心竞争力的企业将在未来具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7、十年期市场机会1500亿,行业热度4颗星,市场化程度4颗星。 固危废产业之四:填埋处理 1、垃圾填埋场具有适应性较强,运行成本较低等特点,今后将仍然会是中小城市、中西部地区、新型城镇化地区、城乡一体化模式垃圾处理的主要方式之一。最新的国家政策也明确:对于暂不具备建设焚烧处理设施的地区,可规划建设符合标准的生活垃圾填埋场。 2、作为城市垃圾处理的托底保障和最终出路,以及目前性价比较佳的飞灰填埋方式,垃圾填埋场和飞灰填埋场今后也仍将在大中城市占有重要地位。 3、 垃圾填埋场在升级改造过程中的“焚烧化、综合化、园区化、生态化、光伏化、开发化”现象,或将在今后几年呈现逐渐增多的发展趋势,日趋紧缺的垃圾填埋场地有望成为资本市场看好的热门资源。 4、国家政策鼓励大中城市原生垃圾“零填埋”,未经分类和预处理的原生垃圾直接进卫生填埋场将逐步受到限制,而飞灰、残渣、危废、渣土和建筑垃圾等特种废弃物填埋场将呈上升趋势。 5、 大量的存量垃圾填埋场面临封场、提标、修复、搬迁、再次开发等压力和需求,存量垃圾填埋场综合整治亟需先进技术和创新模式的有力支撑,同时也带来较大的市场发展机会。 6、十年期市场机会1500亿,行业热度3颗星,市场化程度3颗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