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卧螺离心机
(800*2620型)
| 带式压滤机
DY3000
| 结果说明
|
工作原理对比
| 离心机的转鼓与螺旋输送器启动到全速后,由于旋转产生一个强大的离心力场,悬浮液物料由进料管加入螺旋内,物料通过螺旋筒体内的出料孔进入转鼓,在离心力场的作用下,比重较大的固相物料沉附到转鼓壁上,形成一个环形的固相层,螺旋输送器在差速器(差速器是保证差转速稳定的装置,共用母线的双变频调速装置,实现了转鼓转速、差转速的无级可调,可以适应流量、浓度的变化,保证良好稳定的分离效果)的作用下,使螺旋与转鼓产生一个恒定的差转速,将处理后的固相沉渣从圆锥转鼓的小端出渣口推出,而比重轻的澄清液从圆柱端的溢流口溢出,如此连续不断地工作,达到连续分离的目的。
| 经过浓缩的污泥与一定浓度的絮凝剂在静、动态混合器中充分混合以后,污泥中的微小固体颗粒聚凝成体积较大的絮状团块,同时分离出自由水,絮凝后的污泥被输送到浓缩重力处理的滤带上,在重力的作用下自由水被分离,形成不流动状态的污泥,然后夹持在上下两条网带之间,经过楔形预压区、低压区和高压区由小到大的挤压力、剪切力作用下,逐步挤压污泥,以达到最大程度的泥、水分离,最后形成滤饼排出
|
|
处理效果对比
| 出泥含水率≈45%(根据萧山打桩泥浆处理结论)点击了解详细案例说明
| 出泥含水率≈40%(没做具体研究)
| 出泥压滤机相对更干
|
能耗
对比
| 电耗
| 110kw
| 2.2kw
| 离心机电耗相对高
|
药耗
| 药剂配比浓度≈1.5‰,(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药剂后确定)
≈10元/m3
| 为提高处理量,滤带不能织得太密,为防止细小颗粒漏网,需要投加较多絮凝剂,形成较大絮团,药耗量一般高于离心机。药耗约是离心机的2倍左右。
| 带式机药耗相对较高
|
水耗
| 停机时用少量清水冲洗
| 在操作过程中为提高效率或者需经常对滤布进行反冲洗,耗水高。
| 在运行过程中离心机耗水较少
|
人力
| 自动化程度较高,经培训后,日常一人操作即可
| 一般1-2人。带滤机在处理过程中当进料浓度变化时,带速、带的张紧度、加药量、冲洗水压力均需调整,自动控制程序较多,操作要求较高。
| 在操作上离心机更方便。
|
易损件
| 轴承、密封件
| 轴承、密封件、滤布(滤带),其中滤布价格相对较高。
| 离心机维护成本相对低
|
操作环境
| 密闭运行环境好,联系工作强,运行过程中不需要冲洗水
| 敞开式环境,容易引起二次污染
| 离心机优于带式机
|
占地面积
| 占地面积相对小,基础简单。
| 占地面积较大,基础需要两侧水平,下凹部分需要呈自然斜坡,便于水流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