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城市污水处理工艺应如何确定?
《城市污水处理及污染防治技术政策》4.1.1条:
城市污水处理工艺应根据处理规模、水质特性、受纳水体的环境功能及当地的实际情况和要求,经全面技术经济比较后优选确定。
日处理能力在20万立方米以上(不包括20万立方米/日)的污水处理设施,一般采用常规活性污泥法。也可采用其它成熟技术。
日处理能力在10-20万立方米的污水处理设施,可选用常规活性污泥法、氧化沟法、SBR法和AB法等成熟工艺。
日处理能力在10万立方米以下的污水处理设施,可选用氧化沟法、SBR法、水解好氧法、AB法和生物滤池法等技术,也可选用常规活性污泥法。
【11】城市污水处理产生的污泥,通常采用哪些处理、处置方法?
《城市污水处理及污染防治技术政策》 5 污泥处理:
5.1 城市污水处理产生的污泥,应采用厌氧、好氧和堆肥等方法进行稳定化处理。也可采用卫生填埋方法予以妥善处置。
5.2 日处理能力在10万立方米以上的污水二级处理设施产生的污泥,宜采取厌氧消化工艺进行处理,产生的沼气应综合利用。
日处理能力在10万立方米以下的污水处理设施产生的污泥,可进行堆肥处理和综合利用。
采用延时曝气的氧化沟法、SBR法等技术的污水处理设施,污泥需达到稳定化。采用物化一级强化处理的污水处理设施,产生的污泥须进行妥善的处理和处置。
5.3 经过处理后的污泥,达到稳定化和无害化要求的,可农田利用;不能农田利用的污泥,应按有关标准和要求进行卫生填埋处置。
【12】城市污水处理后,污水再生利用的主要处理技术有哪些?
《城市污水处理及污染防治技术政策》第六章 污水再生利用:
6.1 污水再生利用,可选用混凝、过滤、消毒或自然净化等深度处理技术,以及臭氧、活性炭、各种膜法。
6.2 提倡各类规模的污水处理设施按照经济合理和卫生安全的原则,实行污水再生利用。发展再生水在农业灌溉、绿地浇灌、城市杂用、生态恢复和工业冷却等方面的利用。
【三】水污染防治标准、规范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
《污水综合排放标准》 (GB8978--1996)
《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 (GB18918--2002)
《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J14--87,1997年修订)
《污水再生利用工程设计规程》(GB50335--2002)
【1】《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适用范围和保护目标是什么?
一、适用范围
本标准按照地表水环境功能分类和保护目标,规定了水环境质量应控制的项目及限值,以及水质评价、水质项目的分析方法和标准的实施与监督。
本标准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江河、湖泊、运河、渠道、水库等具有使用功能的地表水水域。具有特定功能的水域,执行相应的专业用水水质标准。
【2】地表水水域功能区有几类?各类对应的具体对象是什么?
二、水域功能和标准分类 (地表水水域分类 )
依据地表水水域环境功能和保护目标,按功能高低依次划分为五类:
Ⅰ类 主要适用于源头水、国家自然保护区;
Ⅱ类 主要适用于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地一级保护区、珍稀水生生物栖息地、鱼虾类产卵场、仔稚幼鱼的索饵场等;
Ⅲ类 主要适用于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地二级保护区、鱼虾类越冬场、洄游通道、水产养殖区等渔业水域及游泳区;
Ⅳ类 主要适用于一般工业用水区及人体非直接接触的娱乐用水区;
Ⅴ类 主要适用于农业用水区及一般景观要求水域。
【3】地表水同一水域兼有多类使用功能时,其标准值按照什么原则执行?
对应地表水上述五类水域功能,将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基本项目标准值分为五类,不同功能类别分别执行相应类别的标准值。水域功能类别高的标准值严于水域功能类别低的标准值。
同一水域兼有多类使用功能的,执行最高功能类别对应的标准值。实现水域功能与达功能类别标准为同一含义。
【4】排入什么水域或海域的污水分别执行一级和二级排放标准?
标准分级
排入GB 3838Ⅲ类水域(划定的保护区和游泳区除外)和排入GB 3097中二类海域的污水,执行一级标准。
排入GB3838中Ⅳ、Ⅴ类水域和排入GB3097中三类海域的污水,执行二级标准。
【5】《污水综合排放标准》将污染物分为两类,其分类依据,及第一类污染物和第二类污染物的含义是什么?
四、污染物分类(分类的依据)
第一类污染物,不分行业和污水排放方式,也不分受纳水体的功能类别,一律在车间或车间处理设施排放口采样,其最高允许排放浓度必须达到本标准要求(采矿行业的尾矿坝出水口不得视为车间排放口)。
第二类污染物,在排污单位排放口采样,其最高允许排放浓度必须达到本标准要求。
【6】没有国家行业排放标准的工业废水,应执行什么标准? 用什么原则控制其排放?
按照国家综合排放标准与国家行业排放标准不交叉执行的原则,没有国家行业排放标准的工业废水均执行《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
【7】《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中控制项目及分类是什么?
1. 控制项目及分类
根据污染的来源及性质,将污染物控制项目分为基本控制项目和选择控制项目两类。基本控制项目主要包括影响水环境和城镇污水处理厂一般处理工艺可以去除的常规污染物,以及部分一类污染物,共19项。选择控制项目包括对环境有较长期影响或毒性较大的污染物,共计43项。
【8】《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中污水基本控制项目包括哪些污染物?
表1 基本控制项目最高允许排放浓度(日均值) 单位:mg/L
10】生活污水水量的总变化系数随着平均日流量的增加如何变化?
污水平均日流量(L/s) 5 15 40 70 100 200 500 ≥1000
总变化系数 2.3 2.0 1.8 1.7 1.6 1.5 1.4 1.3
【11】截留倍数n。表示什么意思?
《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J14--87,1997年修订)
n0——截流倍数,即开始溢流时所截留的雨水量与旱流污水量之比;
截流倍数n。应根据旱流污水的水质和水量及其总变化系数、水体卫生要求、水文、气象条件等因素经计算确定,一般采用1~5。
【12】什么样的污水在收集输送系统中必须设置水封井?主要设计参数是什么?
《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J14--87,1997年修订)
六、 水封井
当生产污水能产生引起爆炸或火灾的气体时,其管道系统中必须设置水封井。水封井位置应设在产生上述污水的排出口处及其干管上每隔适当距离处。
水封深度应采用0.25m,井上宜设通风设施,井底应设沉泥槽。
【13】倒虹管在通过河道时一般应设置几条?主要设计参数应如何选择?
《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J14--87,1997年修订)
十、倒虹管 主要设计参数
通过河道的倒虹管,一般不宜少于两条;通过谷地、旱沟或小河的倒虹管可采用一条。
倒虹管的设计应符合下列要求:
(1) 最小管径宜为200mm;
(2) 管内设计流速应大于0.9m/s,并应大于进水管内的流速,当管内设计流速不能满足上述要求时,应加定期冲洗措施,冲洗时流速不应小于1.2m/s。
(3) 倒虹管的管顶距规划河底一般不宜小于0.5m,通过航运河道时,其位置与管顶距规划河底距离应与当地航运管理部门协商确定,并设置标志,遇冲刷河床应考虑防冲措施;
【14】污水再生厂及管道设计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污水再生利用工程设计规程》(GB50335--2002)
四、安全措施和监测控制
1. 污水回用系统的设计和运行应保证供水水质稳定、水量可靠和用水安全。
2. 再生水厂与各用户应保持畅通的信息传输系统。
3. 再生水管道严禁与饮用水管道连接。
4. 再生水管道与给水管道、排水管道平行埋设时,其水平净距不得小于0.5m;交叉埋设时,再生水管道应位于给水管道的下面、排水管道的上面,其净距均不得小于0.5m。
5. 不得间断运行的再生水厂,其供电应按一级负荷设计。
6. 再生水厂的主要设施应设故障报警装置。
7. 在再生水水源收集系统中的工业废水接入口,应设置水质监测点和控制闸门。
8. 再生水厂和用户应设置水质和用水设备监测设施,监测项目和监测频率应符合有关标准的规定。
9. 再生水厂主要水处理构筑物和用户用水设施,宜设置取样装置,在再生水厂出厂管道和各用户进户管道上应设计计量装置。
10. 回用系统管理操作人员应经专门培训。
【15】在《污水再生利用工程设计规程》中,再生水水源的设计水质应遵循哪些规定?
一、 3.再生水水源的设计水质
再生水水源的设计水质,应根据污水收集区域现有水质和预期水质变化情况综合确定。
再生水水源水质应符合现行的《污水排入城市下道水质标准》(CJ3082)、《生物处理构筑物进水中有害物质允许浓度》(GBJ14)和《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的要求。
当再生水厂水源为二级处理出水时,可参照二级处理厂出水标准,确定设计水质。
【16】城市污水深度处理的基本单元技术有哪些?
《污水再生利用工程设计规程》(GB50335--2002)
三、再生处理工艺与构筑物设计
1. 城市污水再生处理,宜选用下列基本工艺:
二级处理——消毒;
二级处理——过滤——消毒;
二级处理——混凝——沉淀(澄清、气浮)——过滤——消毒;
二级处理——微孔过滤——消毒
单元技术有:活性炭吸附、臭氧-活性炭、脱氨、离子交换、超滤、纳滤、反渗透、膜-生物反应器、曝气生物滤池、臭氧氧化、自然净化系统等。
【17】污水再生利用的主要途径有哪几类?
表1 城市污水再生利用类别
【四】水污染控制专业知识
一 污水物理化学处理
沉砂
【1】说明沉砂池的功能、类型及不同类型沉砂池的特点。
沉砂池的功能是去除比重较大的无机颗粒(如泥砂,煤渣等,它们的相对密度约为2.65)。
常用的沉砂池有平流沉砂池、曝气沉砂池、多尔沉砂池和钟式沉砂池等。
曝气沉砂池实景
【2】沉淀池按进、出水布置方式可分为几种型式?说明各种型式的特点。
按工艺布置的不同--初次沉淀池,二次沉淀池
按水流方向划分沉淀池,有平流式、辐流式、竖流式三种形式。
每种沉淀池包括五个区,即进水区、沉淀区、缓冲区、污泥区和出水区。
斜板(管)沉淀池
是根据“浅层沉淀”理论,在沉淀池中加设斜板或蜂窝斜管,以提高沉淀效率的一种新型沉淀池。它具有沉淀效率高、停留时间短、占地少等优点。斜板(管)沉淀池应用于城市污水的初次沉淀池中,其处理效果稳定,维护工作量也不大;斜板(管)沉淀池应用于工业废水处理中更为普遍,因为在城市污水的二次沉淀过程中,当固体负荷过大时,其处理效果不太稳定,耐冲击负荷的能力较差。
按水流与污泥的相对运动方向,斜板(管)沉淀池可分为异向流、同向流和侧向流三种形式,在城市污水处理中主要采用升流式异向流斜板(管)沉淀池。
【3】污水溶气气浮的基本原理是什么?
气浮方式可分为散气气浮法、溶气气浮法(包括真空气浮法)与电解气浮法:
水中过饱和空气在减压时能以微细的气泡形式释放出来,从而使水中的杂质颗粒被粘附而上浮。
如果将废水在常压下曝气后在真空条件下诱使溶气逸出,称为真空式气浮。
如果先将空气加压使其溶于水形成空气过饱和溶液,然后减至常压使空气析出,称为加压溶气气浮;
【4】阳离子交换树脂和阴离子交换树脂分别能用于去除污水中的哪几类污染物?
离子交换是靠交换剂自身所带的能自由移动的离子与被处理的溶液中的离子通过离子扩散来实现的。推动离子交换的动力是离子间的浓度差和交换剂上的功能基对离子的亲合能力,这就是离子交换的基本原理。
离子交换剂是实现交换功能的最基本物质。离子交换剂根据其材料可分为无机离子交换剂和有机离子交换剂。其交换能力又可分为强碱性、弱碱性、强酸性、弱酸性等多种类型。
树脂对不同的离子具有不同的亲和能力,对亲和能力强的离子优先选择,和它结合力强使之不易泄漏。
膜分离技术
【5】污水处理中常用的膜分离技术有哪几种,基本原理是什么?
近年来,膜技术在环保领域的应用日益增多。膜分离技术包括电渗析、反渗透、超滤、纳滤、微滤、自然渗析和热渗析等,是利用膜的选择透过性进行分离和浓缩的方法。
电渗析、反渗透和超滤是污水处理中常用的膜分离技术。
电渗析
在物理化学中,将溶质透过膜的现象称为“渗析”。对含电解质的水溶液来说,溶质是离子,溶剂是水。通常所称的电渗析是指在直流电场的作用下,溶液中的离子有选择性地透过离子交换膜的迁移过程。
可以把离子交换膜理解为薄膜状的离子交换树脂。在电渗析过程中,膜的作用并不像离子交换树脂那样与溶液中的某种离子起交换作用,而是对不同电性的离子起选择透过作用,因而离子交换膜不需要再生。
显然,离子交换膜的选择透过性是电渗析淡化与浓缩过程的关键。离子交换膜的选择透过性又主要是由膜的结构所决定的。
电渗析大量用于水的除盐,如海水淡化、苦咸水淡化、淡水除盐等。电渗析除盐的过程中同时去除水中的硬度和碱度。电渗析还可以用于去除水中的氟化物、硝酸盐和砷化物。
海水淡化电渗析法示意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