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世界-水处理技术社区(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用微信登录

扫一扫,用微信登录

搜索
查看: 862|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转载] 中国江海污染报告:黄河长江港湾成“死亡区”

[复制链接]

2万

积分

4229

金钱

1万

帖子

论坛顾问

行业焦点

QQ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7-3-9 11:44:1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并关注水世界微信号,获得更多资料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扫一扫,用微信登录

x
[align=center][b][font=宋体][size=5]中国江海污染报告:黄河长江港湾成“死亡区”[/size][/font][/b][/align][align=left] 30年前海洋几乎没有遭到污染,30年后海洋几乎都被污染,再过30年,占地球70%面积的海洋将是什么样子呢?长江黄河入海口现已被列为死亡区,河水大面积污染、鱼类大面积死亡;珠江口或将成为下一个死海;辽河上游支流没有一个没有被污染…… [/align][b][font=楷体_GB2312]中国江海污染报告内文导读:[/font][/b]
[b][font=楷体_GB2312]母亲河之殇:长江黄河港湾成死亡区[/font][/b]
[font=楷体_GB2312]中国沿海05年出现了82次“赤潮”。今年6月,赤潮在长江口附近扩散到1000平方公里水域,1200多万条鱼死亡。由于赤潮的扩大,上海市甚至发出规劝民众小心吃海鲜的安全警告[/font]
[font=楷体_GB2312]沪浙苏长三角经济发达地区的政府,已经意识到工业带来的严重污染问题,开始在辖区内进行产业结构调整。结果是,这些重污染企业纷纷转向中西部经济欠发达省份,而污染也随之侵入到长江的中上游[/font]
[font=楷体_GB2312]家住黄河岸边的宋景代说,以往喜欢没事的时候到黄河里撒几网,弄些鱼吃。不过他早已告别这一爱好很多年了,“这年头实在是捉不上几条鱼来。”[/font]
[b][font=楷体_GB2312][color=black]渤海湾污染治理难:辽河干支流大量污染[/color][/font][/b]
[font=楷体_GB2312]一个企业,就污染了一条河流。这种现象,在辽河上游的支流中,很常见[/font]
[font=楷体_GB2312]有专家喊出渤海再有10年可能变成“死海”。环渤海水域每年吸收的工业排污量高达57亿吨,另外还有每年200万吨的固体垃圾。环渤海水域的重金属含量已经超出正常水平约2000倍,在排污口附近方圆几海里内已经没有鱼类生存。海洋专家估算,即使现在立刻停止向渤海排放污染,恐怕需要至少200年的时间才能让渤海彻底恢复清洁。当前环渤海地区112个排污口中,80%属超标排放[/font]
[b][font=楷体_GB2312][color=black]珠江口污染:下一个“死海“[/color][/font][/b]
[font=楷体_GB2312]市民申先生苦笑着说,广州的市领导游珠江了,深圳的领导什么时候游深圳河?就是这条深圳与香港的界河,上周遭到水利部部长汪恕诚点名批评:一条出名的臭水河,100米以外还是臭的[/font]
[b][font=楷体_GB2312][color=black]海洋这三十年:已经有200个死亡区[/color][/font][/b]
[color=#0000ff][/color]
[color=#0000ff]http://cimg2.163.com/cnews/2006/11/6/200611060858347fa3e.jpg[/color]鱼类大面积死亡[align=center][b]母亲河之殇[/b][/align][b]《经济观察报》记者 尹永铸 张晓晖上海山东东营报道[/b]
10月24日一早,黄河入海口。
渔民宋吉祥用湿漉漉的手捏着烟屁股吸了两口,丢在船上踩死,继续干他手头上的活儿——将那些少得可怜的鱼从船仓里拾掇出来。
这次,他在黄河口的茫茫海面上飘了将近一个月,只打了200多斤鱼。
宋吉祥最近常常有一种“不祥之兆”,他觉得自己持续20多年的打渔生涯即将结束了。
这不是杞人忧天。抛开那些监测污染的瓶瓶罐罐和一串串看不懂的数字与符号,老宋就知道,一切正在改变。“船越来越大,网具越来越先进,打上来的鱼却越来越少了。”宋吉祥说。
“90年代初,出海一个月能打2000多斤鱼,现在连十分之一都不到。”宋吉祥说,更早的时候,他干脆就在黄河里打鱼,而不是像现在漂在海上,那真是美好的回忆。
同一天上午,1900公里外坐落于长江入海口的上海。从没捕过鱼的老杨正拿着一张自制的渔网,在上海浦东大道七号桥附近的景观河中“捞鱼”。
大大小小的草鱼、鲫鱼、鲤鱼翻着白肚皮漂在水面上,白花花一片。老杨从众多的死鱼中捡出那些仍然不停张合着嘴巴的,扔进蛇皮袋里。
附近像老杨这样的“捞鱼”者不下百人。一位“捞鱼”者说,从23日下午就开始出现大量死亡的鱼,漂浮在水面上。一夜过后,死鱼在更大范围内出现
同样的情景不仅出现在七号桥一带,在浦东张家浜、三八河、洋泾港长达十公里的河道内,人们目睹了大量死鱼漂浮在水面的场面。
据悉,从10月23日下午5时开始出现的死鱼,飘荡在上海浦东区南至龙阳路、东至环东二大道、西北至黄浦江,超过50平方公里的水域。
而在此前3天的10月20日,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在北京召开会议宣布,因污染严重,中国两大河流长江和黄河的港湾被列入“死亡区”。
中国工业化带来的持续污染,正在给长江、黄河——华夏民族的两条母亲河带来伤害。
[b]死亡区[/b]
从地理位置上看,上海和山东分别是长江和黄河下游最末的省份,而两条河流由上游、中游顺流而下的污染物在入海口的港湾,形成污染最为严重的区域。
尽管近年来两地政府在环境保护尤其是水资源的保护上,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和精力,但两条河流的污染却仍日益严重,两条河流的水质持续恶化。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于10月16日-20日在北京召开的大会上,透露了中国两大河流长江和黄河的入海口,被列入“死亡区”的消息。
其报告显示,由于化肥、粪便、污水等排泄入海,形成“富养区”,刺激一些海藻疯狂生长,形成赤潮,大量消耗海水含氧量,最终形成“低氧区”和“缺氧区”,即“死亡区”。鱼、虾、贝类均无法在这些地方生活,甚至连海草也难以幸存。
事实上,赤潮已经成为长江和黄河入海口港湾每年定期发生的现象。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单独进行的一项研究发现,中国沿海地区在2005年出现了82次“赤潮”。今年6月,赤潮在长江口附近扩散到1000平方公里水域,1200多万条鱼死亡。由于赤潮的扩大,上海市甚至发出规劝民众小心吃海鲜的安全警告。
黄河的情况可能更加严重。国家海洋局一份调查显示,中国环渤海水域每年吸收的工业废水高达57亿吨,渤海水域的重金属含量已经超出正常水平的大约2000倍,排污口附近方圆几海里内都已经没有鱼类生存。
联合国专家警告,长江、黄河港湾的“死亡区”正在对这些区域内的鱼类以及食用这些鱼类的人构成威胁。
“很多鱼类彻底灭绝了”,黄河边上的老渔民宋吉祥揪心地说,比如黄河刀鱼和黄河鲤鱼,而黑鱼、鲶鱼、梭鱼等的数量也明显减少。
岸边收鱼的鱼贩老刘说,很多鱼吃着都有一股柴油味儿,他几乎从不吃这儿的鱼。
家住黄河岸边的宋景代说,以往喜欢没事的时候到黄河里撒几网,弄些鱼吃。不过他早已告别这一爱好很多年了,“这年头实在是捉不上几条鱼来。”
10月24日,黄河流域城镇饮用水安全保障研讨会上传出消息,黄河干流44个地表水监测断面中,四类以上水质的比例达到66%。而黄河沿途所有的污染问题,累积到最下游的山东段更为严重。
从监测结果看,山东省黄河水质存在氮磷含量高、有机物污染严重、藻类污染偏高等问题,难以净化处理,对山东省水厂稳定运行和出厂水质构成威胁。
据山东省海洋与渔业厅发布的《2005年山东省海洋环境质量公报》,“黄河口生态监控区系统处于不健康状态”,湿地面积逐年减少、黄河三角洲湿地生态系统较为脆弱,生物物种减少。60%以上的海域无机氮浓度达到或超过四类标准,“部分海洋生物遭受到汞、铅、镉的污染”。
据悉,目前黄河流域8省区污水日处理量只有86万吨,城市生活污水处理率仅为13%,落后全国平均水平13个百分点。
山东省社科院环保专家马传栋认为,黄河污染的根源在上游。尤其是西部大开发以来,各地政府积极发展重化工企业,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拉动经济增长,“对污染的控制很松”。
“如果上游的污染再不加以控制的话,下游的吃水将很有问题。”马传栋忧虑地表示。
而针对上海鱼类大面积死亡的情况,主管上海水务的城投水务事业处官员表示,该事件预计跟污染有关。由于气温偏高,以及违规排污等因素,河道内的河水含氧量下降,死鱼事件发生。
最新检测表明,发生死鱼事件的景观河的水质,已经是劣五类水,即水质中最差的一级——无任何用途的臭水。
“长江流域上海段的水质是三类水,并且面临越来越恶化的趋势。”出席了10月20日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在京会议的专家,“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同济大学环境与可持续发展学院”副院长李风亭教授接受本报采访时表示。
[b]长江头 长江尾[/b]
“我们国家的发展,跟所有的西方国家并没有什么不同,在过去20年或者30年,都是先污染后治理。”李风亭直言,“世界银行曾做过一个估算,中国GDP每年9%或10%的增长中,这里面有2到3个百分点,是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
最近两年,上海、浙江、江苏等长三角经济发达地区的政府,已经意识到工业带来的严重污染问题,开始在辖区内进行产业结构调整。
而调整的结果是,这些重污染企业纷纷转向中西部经济欠发达省份,而污染也随之侵入到长江的中上游。
“现在,污染是全流域问题,长江边的每个城市,都在自己的上游取水,在下游排水。从宜宾、重庆开始,这样的污染累积起来就很严重了”,李风亭说。
“西部地区一些小城镇,部分工业企业的污水不经任何处理,直接排放入江。三峡库区的水质现在80%是三类水,太湖基本上也是三类水。”李风亭担忧地说,现在沿海地区重视环境保护了,但是这些企业迁到西部去后,实际是在污染长江的源头,“我们长江沿岸城市都会面临饮水安全这样严峻的生存环境考验,这将是今后最大的一个环境问题。”
而在经济发展的压力下,上海与长江上游众多经济欠发达城市的关系则更加微妙。以重庆这个最年轻的直辖市为例,当任的官员无不以现今的上海作为其未来追赶的目标。
然而,来自长江上游的污染却让上海苦不堪言。事实上,上海近年来在水环境保护上投入非常大,但是长江上游的污染越来越重,上海无能为力。
“国家环保总局、建设部、教育部门,包括三峡建设委员会都参与了治水。然而管的部门越多,协调起来就越困难。”李风亭说。
事实上,中国缺乏统一的流域管理机构,长江黄河虽然分别有长江水利委员会和黄河水利委员会,但是他们对全流域内的地方政府并没有行政管辖权利,流域管理权也几乎被行政区划分割得支离破碎。
而专家学者包括人大代表呼吁了多年的《长江法》、《黄河法》也迟迟难以出台,直接造成了流域管理主体的缺位。
未来5年、10年,中国的水质很难好转。“可能到2020年,能够把水质恶化这个趋势制止住,就已经不错了。”李风亭悲观地认为。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支持支持 反对反对
关注水世界,关注行业焦点!

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扫一扫,用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管理员|手机版|小黑屋|水世界-水处理技术社区(论坛) ( 京ICP备12048982号-4

GMT+8, 2025-5-8 01:03 , Processed in 0.130781 second(s), 3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