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有害物质的浓度应控制在允许的范围内
若浓度过高应进行污水的预处理。否则,将危害微生物的生存。
2 温度
温度是细菌能否旺盛繁殖的重要因素,一般水温最好在30℃左右。因为生化处理的细菌属于中温细菌,细菌体内的原生质和酶多由蛋白质组成。温度过高,蛋白质就会凝固,酶的作用受到破坏。水温过低,虽不会导致细菌很快死亡,但会使细菌停止繁殖。
3 PH值
PH值过高或过低均会使酶的活力降低,甚至丧失活力。PH值一般应控制在6.5~8.5之间。
4 氧的供给
只有在充分供氧的情况下,好氧细菌的新陈代谢才会旺盛,分解有机物的效率才高。但供氧过多,又会促使污泥中的微生物自身氧化分解。一般污水中的溶解氧控制在2mg/L~4mg/L为宜。
5 加磷
生化处理过程中,微生物所必须的营养物质碳、氮及微量物质钙、镁、钾、铁等,在一般污水中都不缺乏,唯有磷的含量不足。磷是合成酶和微生物细胞不可缺少的物质,故须向水中投放适量的磷。磷的投放量应保证处理后水的含磷量在0.5mg/L~1mg/L之间为宜。
6 污泥指数
污泥指数小,污泥的密度大,矿物质多,容易凝聚沉淀,澄清时与水能迅速分离。但污泥指数高,污泥松散,与污水的接触面积增大,易于吸附和氧化有机物,污水的处理效果好。但过高会造成污泥膨胀从沉淀池流失。兼顾污泥的吸附、氧化能力和凝聚、沉淀性能,一般控制在80~150为好。 |
顶一下
-
查看全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