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世界-水处理技术社区(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用微信登录

扫一扫,用微信登录

搜索
查看: 1135|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新闻] 龙母文化为中华水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复制链接]

2万

积分

4229

金钱

1万

帖子

论坛顾问

行业焦点

QQ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7-6-18 09:53:1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并关注水世界微信号,获得更多资料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扫一扫,用微信登录

x
[align=center][size=16px][b]龙母文化为中华水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b][/size][/align][align=center][size=4]来源:梧州市[/size] [/align][align=center] [/align][align=center] [/align][align=left][align=center][font=宋体][size=4]龙母文化 [/size][/font][/align][font=宋体][size=4]    (一)龙母的传说 [/size][/font][font=宋体][size=4]    龙母出生在广西梧州藤县,其父亲系藤县人氏,姓温,名天瑞;母亲系广东德庆县悦城人氏,姓梁。龙母一生下来,头发就有一尺多长,身体奇伟,脸慈祥。从小喜欢读书,一目十行,过目不忘。特别值得珍贵的是,她有一颗晶莹的善良的心。当她长成亭亭玉立少女的时候,就和自己的姐姐、妹妹以及邻居的四位姑娘结成“金兰七姐妹”,立下誓言:要利泽天下,为老百姓做点好事。龙母有预知人间祸福的本领,精通各种医术,经常救死扶伤,义务为乡里百姓服务。当时,各种病疾、水灾、旱灾威胁着西江流域仓吾(苍梧郡)、西瓯各族人民,一逢这些天灾人祸出现,苍梧古郡、西江流域就会疮痍满目,饿殍遍野。聪明、勤劳的龙母,率领“百越”群众战天斗地,战胜天灾人害,让当地的黎民百姓得以安居、生息、繁衍,因而深受人们的拥戴,被推为仓吾氏族的领袖。龙母的功绩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种:一是整治水患,抗击洪涝灾害;二是执仗护航,保护人民生命财产;三是行善积德,为民消灾除祸。 [/size][/font][font=宋体][size=4]    龙母的故事通过民间世代的流传,铸造了人们心目中的一个偶像,酿成了一种民间信仰。这种信仰在西江流域经历了两千多年的传承,已根深蒂固,具有永恒的魅力,无声地呼唤着众多的龙子龙孙前来朝拜。尽管朝拜目的各不相同,有人求子,有人求财,有人求仕途通达,有人求老少平安,但归根结底,那种与中华民族血肉相连的情结,那种对自身、对家庭、对国家祥和吉祥的祝愿是共同的。因此,它不但被纳入国家祀典之中,还得到民众的拥戴,得以世代流传。 [/size][/font][font=宋体][size=4]    (二)龙母文化的内涵 [/size][/font][font=宋体][size=4]    龙母崇拜和龙母文化跟封建迷信有着本质的不同,它的历史和人文内涵十分丰富。 [/size][/font][font=宋体][size=4]    1、龙母文化是龙的图腾文化在南国的典型体现 [/size][/font][font=宋体][size=4]    “图腾崇拜”是原始社会一种最早的宗教信仰。中华民族的图腾是“龙”。龙母文化中的“龙的图腾”色彩十分浓烈,如传说中龙母豢龙,龙衔鱼孝敬龙母;龙母不愿接受秦始皇礼迎,龙引船南返;龙母仙游后,五龙化儒生操办丧事等。至于有关龙母的诗联,也多受“龙的图腾”影响,如李绅的“风水多虞祝媪龙”;李纲的“五龙归觐到灵湫”;还有“龙因母育传秦代,母以龙尊显汉时”;“龙光普照东西粤,母德长留覆载恩”等,都把歌颂龙母和歌颂“龙”融合在一起。“龙的图腾”是我们民族的一份精神遗产,而龙母文化正是龙的图腾文化在南国的典型体现,它包涵着团结整合、利泽天下、奋发进取、天人和谐的精神,对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有着积极的作用。 [/size][/font][font=宋体][size=4]    2、龙母文化是“龙的传人”对“母爱”主题的真情抒写 [/size][/font][font=宋体][size=4]    龙母是一位仁慈、博爱的母亲。传说中,龙母勤劳、聪敏,不仅有“利泽天下”的思想,而且有“利泽天下”的本领和实绩。战国和秦时的西江流域还属蛮荒之地,自然环境相当险恶,龙母率领南越、西瓯的群众开荒山、治旱涝、导江河、抗洪水,战胜了许多自然灾害,使群众得以安居、生息、繁衍、发展而备受人们的爱戴和拥护。同时,龙母的“无意望报”的豢龙、养物放生的仁慈、博爱的母亲情怀,使人们感觉亲切而温暖,以至把龙母看成自已的祖宗、母亲而四时礼拜,特别是人们在憧憬追求一种理想或目标遭受挫折时,就会像向祖宗、向母亲倾诉一样向龙母祈祷,从而获得内心的慰藉。人们从海外、从粤、港、澳、台来到梧州,这里自然是他乡,然而这他乡有“龙的传人”的母亲,“他乡”也就变成亲切的“故乡”了。千百年来,许多人正是怀着这种寻根拜祖的感情来到龙母的故乡,用他们的真情赞美母亲,歌颂母仪母德,感激慈恩庇荫,完全是对“母爱”主题的真情抒发。 [/size][/font][font=宋体][size=4]    3、龙母文化是西江水域“保护神”的赞歌 [/size][/font][font=宋体][size=4]    龙母生活在西江流域,且能耕能渔,又有豢养五龙、治水利民的传说,有极浓厚的“水”文化色彩。古代西江流域自然环境十分恶劣,人们渴望风调雨顺,农渔丰收,于是,龙母豢养五龙、治水利民的故事传开以后,人们就把龙母当作水域的“保护神”,祈祷龙母“驯龙”,让龙“雨泽万方”。龙母的“保护神”形象,在民间故事《龙母智取龟丞相》中有赞美式的描述。传说当然是奇异的,但龙母作为西江流域“保护神”的形象却跃然纸上。当然随着时代的进步,科学的发展,现在我们战胜自然的力量已经大大加强,从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来看,这种“保护神”的意义自然也就淡化了。但它毕竟曾经作为一种文化现象,给我们提供了历史的认识作用。 [/size][/font][font=宋体][size=4]    (三)龙母文化的价值 [/size][/font][font=宋体][size=4]    1、历史人文价值 [/size][/font][font=宋体][size=4]    (1)龙母和中国海洋圣母妈祖一样,是真人的化身,又是神化了的人,人们对其祭祀崇拜,主要是祈求她们所体现的正义助人、保安避灾的精神力量庇护,也是在日常生活遇到困境时的精神寄托。龙母是水神,是母性神,鲜明地体现了中华民族崇尚的水文化和本根文化意识。龙母的形象、龙母的传说、龙母的精神、尊崇龙母的民间信仰和纪念龙母的民间祭祀仪式已经胶合在一起,形成了一个牢固而庞大的龙母文化圈。这个文化圈覆盖了整个西江流域、港澳地区及海外华侨华人,并逐步向长江中下游地区和黄河流域传播,形成对中原文化圈的一种文化辐射现象,成为中华水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size][/font][font=宋体][size=4]    (2)探讨龙母文化,对研究神话的起源和作用,对认识我国古代,特别是战国和秦汉时期百越民族的生活、生产和思想状况有重要的参考价值。龙母文化诞生于2000多年前,历史悠久,影响深远,是中国古老百越民族的神话。如龙母江边拾得奇卵,带回家后卵自然孵化出了龙子的故事,就明显带有很浓的“感孕”和“卵生”神话痕迹,反映了当时百越民族“知其母而不知其父”的现象还依然存在,表明了战国和秦汉时期百越民族还处于母系氏族社会向父系氏族社会的过渡时期。再如龙母死后,乡亲们原本是将她葬于西江西岸,而传说中的5龙子萦水回沙,一夜之间把龙母的墓及周围的草木移到了东岸,这又反映了先民对江水改道自然现象的一种想象。 [/size][/font][font=宋体][size=4]    (3)龙母文化作为一种民间信仰对人们心灵的净化起到重要的作用。龙母文化对“利泽天下”的思想、“龙德母仪”的观念和“母慈子孝”的伦理的宣扬,培养和积淀为一种民间文化心理,这种民间文化心理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一代又一代人,在民间产生了一种博爱、信善、孝忠的道德力量。传承龙母勤劳、善良、勇敢、智慧、慈爱、宽厚的美德,弘扬龙母正义、无私、奉献、乐善好施、为民造福的精神,对于提高人民群众的道德水平,净化社会风气,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构建和谐社会有重大的意义。 [/size][/font][font=宋体][size=4]    2、现实经济价值 [/size][/font][font=宋体][size=4]    利用龙母文化的文化资源,有助于促进现代旅游业的发展,并带动其他相关行业,振兴地方经济。龙母崇拜尤以西江流域为主,西江流域崇拜龙母的地域广阔,人数众多,财源宏厚,潜力巨大,如流域各县、市加强合作,以龙母文化为品牌,联合起来合作进行经济、文化等全方位的开发,双赢的前景将十分光明,甚至可以进一步扩大合作范围,发展为“泛西江流域”的合作,以文化搭台,经济唱戏的形式,吸引外资,发展商贸,甚至直接开创龙母品牌的文化产业,必将大大促进梧州和西江流域的经济繁荣和发展。 [/size][/font][font=宋体][size=4]    3、文学艺术价值 [/size][/font][font=宋体][size=4]    马克思认为,希腊神话在某种意义上说是人类艺术的“不可企及的规范”,它“不仅是希腊艺术的宝库,而且是希腊艺术的土壤”。龙母文化则源于中国古老百越民族神话,经过2000多年的演化和发展,衍生了许多的民间故事和传说,丰富了中国古代民间文学。龙母文化并以其丰富的人文内涵,为文人的诗歌、小说、散文、戏剧曲艺和书画、音乐等创作提供了宝贵的素材[/size][/font]。
[/align]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支持支持 反对反对
关注水世界,关注行业焦点!

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
清啦
discoverer 该用户已被删除
沙发
发表于 2007-7-4 08:51:24 | 只看该作者
水文化应该重视,但不应以此转移视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扫一扫,用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管理员|手机版|小黑屋|水世界-水处理技术社区(论坛) ( 京ICP备12048982号-4

GMT+8, 2025-5-7 19:12 , Processed in 0.137227 second(s), 4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