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世界-水处理技术社区(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用微信登录

扫一扫,用微信登录

搜索
查看: 885|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新闻] 江湖孕育的湖区宝地

[复制链接]

2万

积分

4229

金钱

1万

帖子

论坛顾问

行业焦点

QQ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7-7-11 11:37:1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并关注水世界微信号,获得更多资料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扫一扫,用微信登录

x
[align=center][b][size=5]江湖孕育的湖区宝地[/size][/b][/align][align=center][size=4]来源:中国水利网站[/size] [/align][align=center] [/align][align=center] [/align][align=left]
[table=98%][tr][td][align=center]http://www.waterculture.cn/ewebeditor/UploadFile/2006112317484611.jpg[/align][table=90%][tr][td]

   
[align=center]http://www.chinawater.com.cn/wh/swh/qssh/W020061113533093345157.jpg[/align][align=center] [/align][align=center]涨渡湖湿地 密密的荷田[/align][align=center] [/align][align=center]http://www.waterculture.cn/ewebeditor/UploadFile/2006112317485183.jpg[/align][align=center] [/align][align=center]湖区双柳新居错落有致[/align]
      古有“七十双柳地(长70里)”雅称的双柳,是长江与涨渡湖之间一狭窄平原。她位于武汉市东郊,人口6万,是新洲区的南大门,是湖北省最大的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和武汉市无公害蔬菜生产加工园。

      据历史记载,双柳古名“双流峡”。长江流至广武口(今龙口)便一分为二。南支流从双柳南端大江主流东去,北支流注入广武口,经断天河、陶家大湖、七仙湖、涨渡湖流入团风河段,双柳便成了两支流中的一洲,故称“双流峡”。有诗记载:“狭长双柳古双流,一水分奔夹小洲。渐渐淤泥人不察,湖滩江汊演平畴。” 在道光二十九年以前,涨渡湖不是湖,名“断天河”,为长江东支河道。

     明、清以来,断天河逐年淤塞,双柳地面逐年增高,居民增多,因盛产高大柳树而出名。旧时古龙川(今古龙村)长有2株3人围抱,高50余米特大柳树,加之“流”与“柳”谐音,便逐步由“双流”演绎而成“双柳”。

     双柳与江、河、湖相依,因而她承载着浓郁的历史情结。史载,南朝文帝元嘉二十八年(公元451年),著名的“五水蛮起义”就发生在涨渡湖的双柳地。“蛮”指秦汉至魏晋、南北朝时南方少数民族的泛称。东汉初被迁至汉水中游的一支廪君族,晋宋时发展为沔中蛮。另一支被迁到鄂东地区,分布在鄂、皖、豫边境的圻水、巴水(即巴河)、希水(出英山)、赤亭水(即举水)、西归水一带,称“豫州蛮”或“五水蛮”。蛮户凭阻山川,世为抄暴。由于官府“收税不均”,廪君蛮曾多次起义反抗。宋元嘉二十九年,西阳五水群蛮反。针对这一历史事件,清朝诗人靖道谟,写有一首夜泊双流峡诗句:“万里江清月亦清,寒光摇漾旅人情。悚看拍岸涛河壮,细数邮亭晚几更。三径尚存邱壑趣,百年多似触蛮争。当时六一夷陵去,此地曾闻记客程。”元、明时期,随着大量移民迁入,人丁日趋兴旺,百业进展,湖区遂呈一派“鱼米之乡”景象。

      居住在涨渡湖边的双柳人,大都以捕鱼为业。 历史上流传着“涨渡湖开湖,鱼臭三县”;“鱼过千层网,网网都有鱼”;“寒露霜降水推沙,鱼奔长江客奔家”等顺口溜。每到捕鱼季节,渔人便从四面八方赶到鱼场,竞相捕捞,千船竞发聚集于一湖,“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大的网得五六十人同抬,合围水面达数百亩,不时在船上顿足敲板,驱鱼入网,声震水天,数十人一齐吆喝起来,渔号子,呵哈声,数里可闻,一网捞得鲜鱼最多时达10余万公斤。远近的鱼商、鱼贩、鱼行也纷纷赶赴湖场,搭棚架秤,喊起行话:“起秤哟——记账——!”接着便是报重、报价声,字正腔圆,如唱如吟,有的抑制不住内心的喜悦,高兴地唱起了打鱼歌:“教郎打桨莫轻狂,恐把情波作恶浪;侬爱情郎鱼爱水,个中滋味一般长;薄薄衫儿淡淡妆,扁舟一叶过前塘;鱼儿水底偷成对,侬伴情郎也作双”。

      双柳与涨渡湖一衣带水,大革命时期,鄂东第一个中共党支部——冈西特支就诞生在双柳地。这里曾是新四军第五师根据地,也是解放军渡江作战的重要后方基地。在这块热土上,李先念、张体学、刘西尧、陈少敏等老一辈革命家曾在此生活和战斗过。湖中莲花畈湾,有一棵古老棠梨树旁树立着“树下哨兵”四个大红字汉白玉石碑,“涨渡湖抗日根据地纪念园”就建在这里。1987年9月18日,原国家教育部部长刘西尧旧地重游,在涨渡湖写下:“夏山芦坳箕煎豆,涨渡湖中谱新篇。今朝阳骄百业旺,四十八年一挥间。”

      历史给这块土地增添了神秘的色彩。建国后,双柳的经济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历次被评为全国农业生产先进单位和省市科普文明乡镇、农业产业化先进单位。今天的双柳,一个处处洋溢着勃勃生机活力的现代农业疏菜园展现在你的眼前。宽敞的大道两旁,绿柳迎风招展,一排排紫薇树在艳丽的阳光下耀眼夺目。放眼远望,南面滚滚长江东流去,北面碧波荡漾的涨渡湖水天一色。在163平方公里的土地上,造型别致的农村新居错落有致,新建乡村道路纵横交错。现代化的绿色田园,林林总总的蔬菜大棚和加工业市场,是最具有绿色食品的地方。绿草如茵的花草树木整齐茂盛,排列整齐的棚架上到处都是累累硕果。红灿灿的番茄、长长的豆角、水灵灵的瓜果招人喜爱,让你一饱眼福。还有许许多多不同品种的绿色蔬菜,琳琅满目,让人留连忘返。双柳已成为一个集旅游、休闲、商业、文化、经济于一体的生态家园。

      几分耕耘,几多收获。勤劳的双柳人正用自己的双手建设着这座现代化农业庄园。双柳以一级阳大公路为蔬菜长廊,先后建成了双柳10万亩无公害蔬菜产业园、帝元生态农业园、湖北省现代农业示范园、福龙超大现代农业园等,这些充分展示出现代农业园的人文艺术风光,极大地改善了生态环境。双柳打瓜、花生、龙王白莲、百花菜、雪里蕻、压白菜(酸菜)、苋菜等闻名武汉三镇,畅销全国,部分产品还进入国际市场。

      湖区的双柳,不仅有着很好的区位优势,而且拥有独特的地理自然环境。涨渡湖,远古时为古云梦泽的边缘,与长江相通,受长江倒灌,北纳举水、倒水,一派水乡泽国,江、河、湖混沌一片,天水一色,横无际涯,湖中的岗地则成为一个个湖嘴、孤岛、沙洲、泥滩、沼泽。面积达280平方公里,入湖水量约30亿立方米,鱼类82种。数有“汛期一湖水,枯水一片荒”之称,故因“涨水为渡,落水为湖”而得名涨渡湖。因此,双柳以涨渡湖湿地保护区为依托,利用宽阔的水面,广阔的生态林,建垂钓、休闲、旅游乐园。重点开发七仙湖休闲景区、马驿湖人工湿地景区、莲花湖红色景区。2003年,世界自然基金会把涨渡湖列为湿地保护WWF长江项目示范点,正式确定为武汉市市级湿地自然保护区。涨渡湖湿地水生植物丰富,自然景观优美,具有良好的生态旅游价值。到双柳,可以登山赏日,可游七湖水,欣赏美丽的荷花;可品新鲜茶,喝莲子汤;还可以钓鱼,享农家乐。春天,一片片滩涂,一块块绿丘,阵阵鸟语花香;夏天,滩涂淹没,子湖相连,湖水浩渺,荷花争艳飘香,鱼儿追波逐浪;秋天,芦苇茂密,风起“云涌”,一望无际;冬天,滩涂迎来万只红嘴鸥,时而在空中飞翔,时而在水中游动,令人陶醉。

      历尽风雨,几度春秋,50年沧海桑田,半个世纪岁月如歌。双柳,正抢抓新农村建设契机,以“山水田林路整体开发,种养加工市场全面建设,生产生态生活综合治理”的思路,建设现代农业家园。她宛如一颗“璀璨明珠”、“绿色之都”,伴随着新时代的春风,唱响人文和谐、绿色农业新理念,再度展示这座绿色农业庄园的无限魅力。
[/td][/tr][/table]
[/td][/tr][/table][/align]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支持支持 反对反对
关注水世界,关注行业焦点!

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扫一扫,用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管理员|手机版|小黑屋|水世界-水处理技术社区(论坛) ( 京ICP备12048982号-4

GMT+8, 2025-5-7 03:05 , Processed in 0.469986 second(s), 3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