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世界-水处理技术社区(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用微信登录

扫一扫,用微信登录

搜索
查看: 1193|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转载] 地下水资源期待可持续利用

[复制链接]

2万

积分

4229

金钱

1万

帖子

论坛顾问

行业焦点

QQ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6-11-29 16:12:1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并关注水世界微信号,获得更多资料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扫一扫,用微信登录

x
[align=center][size=4][font=宋体] 地下水资源期待可持续利用[/font][/size][/align]
[align=center][color=#999999]来源:光明日报[/color][/align]
[align=center][color=#999999][/color] [/align]
[align=left][font=宋体][size=2]    地下水是整个水资源系统中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随着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地下水开发不合理、供需紧张等问题的加剧,地下水资源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在历时4天,于13日闭幕的第34届国际水文地质大会上,与会者围绕着“地下水的现状与未来”这一主题,进行了广泛的学术交流。
    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迅速增加
    我国著名水文地质专家、两院院士张宗祜指出,根据我国最新一轮全国地下水资源评价结果,我国地下水资源约占水资源总量的三分之一。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正在迅速增加,上世纪70年代,我国地下水年均开采量为572亿立方米;80年代,增加到748亿立方米;到上世纪末的1999年已达1058亿立方米;近几年,这个数字一直在每年1000亿立方米以上。
    相对于逐年增长的地下水开采量,我国地下水资源却十分有限。目前,我国北方地下淡水可采资源量为每年1536亿立方米,南方地下水可采资源量为每年1991亿立方米,均不到2000亿立方米。从区域来看,分布在长江以北的中国北方地区地下水资源量占全国的32.2%,而在长江以南的南方地区地下水资源量占全国的67.7%。因此,中国的水资源问题主要在北方、西北。一方面,自然区域条件形成北方水少地多,水资源短缺突出,另一方面,人为因素也加剧了北方的缺水状况。
    不合理开采地下水带来恶果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地下水开发技术的不断提高,我国地下水开发正由浅而深、从点到面,开采层不断加深,开采范围不断扩大。这种不合理的超量开采,被水文地质学界称为“掠夺式开采”。
    张宗祜院士指出,近年来,超采地下水诱发了地面沉降、地面塌陷、海水入侵等一系列地质灾害现象,给我国的经济、社会和自然环境带来重大损失。专家们列举的事例让人心惊:
    近年来,我国沿海地区由于过量开采地下水,造成地下水位下降,海水倒灌、入侵毁掉大面积耕地的现象屡屡发生,从北向南涉及辽宁、河北、山东、广西、海南等多个省份。其中,环渤海地区海水入侵发展尤为迅速。
    由于超采地下水,目前全国有近70个城市出现了地面沉降,沉降范围6.4万平方千米,沉降中心最大沉降量超过2米的有上海、天津、太原、西安、苏州、无锡、常州等城市,对城市基础设施构成严重威胁。
    人们可能想不到,近年来我国城镇和矿山频繁发生的地面塌陷灾害事故,竟是由于超量开采岩溶地下水引发的。据不完全统计,近年来,全国共发生岩溶塌陷3000多处,塌陷面积300多平方千米,塌坑总数超过4万个,给人民生命财产带来严重威胁。
    保护地下水资源管理是关键
    中外专家对我国地下水资源的保护提出了建议。国际水文地质学家协会主席史蒂芬·福斯特斯特提出,构建“公众意识”对加强地下水资源保护和科学利用至关重要。由于地下水是“地平线下的资源”,人们无法像关闭水龙头一样控制地下水的使用,因此加强政府对地下水资源的监管尤为重要,应将社会、经济、法律和结构性问题等关键因素考虑在内,做到治水先治人。
    联合国粮农组织高级水政策官员雅各布·伯克说,目前全球至少有三分之一的农业灌溉采用地下水资源,地下水漫灌方式在中东地区、美国中部、中国北方等地区广泛存在,导致大量优质的淡水资源被白白浪费在田地里,这将进一步加剧全球水资源短缺。
    张宗祜院士指出,目前我国地下水管理与世界先进水平差距很大,主要表现在地下水系统管理模式粗放,自动化监测水平较低等方面。我国现有地下水监测技术一般只能分析出三十几种元素,而国外的监测分析可以达到七十多种。今后我国将在全球气候变化对地下水循环的影响、深层地下水形成和运动等领域加强研究,提高全国地下水动态变化监测水平和预测能力。为更好地开采和利用我国地下水资源提供可靠的科学依据。[/size][/font][/align]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支持支持 反对反对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扫一扫,用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管理员|手机版|小黑屋|水世界-水处理技术社区(论坛) ( 京ICP备12048982号-4

GMT+8, 2025-5-6 14:38 , Processed in 0.130565 second(s), 3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