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世界-水处理技术社区(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用微信登录

扫一扫,用微信登录

搜索
查看: 819|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新闻] 兰州水务溢价下嫁威立雅背后

[复制链接]

2万

积分

4229

金钱

1万

帖子

论坛顾问

行业焦点

QQ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7-8-8 15:23:3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并关注水世界微信号,获得更多资料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扫一扫,用微信登录

x
[align=center][b][size=4]兰州水务溢价下嫁威立雅背后[/size][/b][/align][align=center][size=3][color=black]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color][/size][/align][align=center][size=3][/size] [/align][align=left][size=2]        兰州市的国企改革始于2005年3月2日。按照改革规划,国企改制第一年完成全市240家国有企业的“两个置换”(国有产权置换、职工身份置换),第二年完成资产重组,引进战略投资者;第三年规范公司治理结构,建立比较完善的现代企业制度。经过2005年的两个置换,庭院初步打扫干净。2006年的兰州市政府开始着手引入战略投资者重组国有企业,当年共引入33家战略投资者,引入资金40.1亿。[/size][/align][size=2]  去年兰州供水集团引入威立雅作为战略投资者,成为兰州市国资委的得意之作。 [/size]
[size=2]  威立雅将总共向兰州供水集团投入17.1亿元。其中股权转让和增资扩股共7亿,后续投入10亿。 [/size]
[size=2]要改制也要定价权 [/size]
[size=2]  国企改革的最通用手段,无非是引进战略投资者。问题是,对于体制沉旧、包袱沉重、效益衰退的企业,一卖了之并不是最佳选择。 [/size]
[size=2]  正确的选择是,如何体现改制企业的市场价值?如何使净资产为负的企业变成投资者眼中的正资产?改制过程中,作为国企的实际控制人,如何主动掌控改制的路径和改制后的社会效果? [/size]
[size=2]  这需要改制的决策者拥有“点石成金术”,而兰药、兰州水务无疑就是被“点石成金”的典型案例。 [/size]
[size=2]  “威立雅肯花这么高价钱收购兰州供水集团,重要原因之一是兰州供水集团已经在引入战略投资者之前完成了企业改制,解决了建厂50多年的历史遗留问题,所有职工国有身份解除,国有股权多少、职工股多少一目了然,进场相当方便。”7月31日,兰州市国资委一位全程参与了与威立雅谈判的官员对记者如是说。 [/size]
[size=2]  今年1月19日,兰州市政府与国际巨头威立雅正式签约,威立雅以17.1亿元收购了兰州供水集团45%的股权。双方合资成立项目公司,项目公司将拥有兰州市自来水30年的特许经营权。 [/size]
[size=2]  此次收购事件在业内引起的争议至今仍未平息,反对方的主要论点在于,威立雅以如此高溢价收购,很可能最终将成本转嫁到消费者身上,即带来水价大幅度上涨。 [/size]
[size=2]  对此,兰州市政府一位官员表示,今后兰州市的水价仍由政府控制,水价的调整是政府根据全社会的平均收入水平、居民的承受能力与供水企业的成本综合决定的,与供水集团是否改制、是否引入战略投资者没有直接关系。 [/size]
[size=2]  “兰州的自来水价格是政府说了算,我们在谈判中对水价有着严格要求,定价权在政府手中。”上述官员说。 [/size]
[size=2]  溢价一倍的收购 [/size]
[size=2]  据兰州市国资委副主任牛成哲介绍,兰州供水集团净资产共9.5亿元,威立雅出资17.1亿元购买了其中3.5亿的股权。这17.1亿元构成如下:7亿元用于收购存量资产,包括兰州供水集团拟转让的国有股权和职工以安置补偿费折合的股权,占国有股2.8亿,职工安置费折股6600万,这一块加起来将近3.5亿,威立雅用7个亿收购,正好溢价一倍。另外的10亿元作为增量投入,其中1.4亿元用作增资扩股,还有8.6亿元作为增资的溢价转为资本公积,用于后续投入,将分三年陆续到位。 [/size]
[size=2]  “当时招标时,中法水务报价4.5亿,北京首创报价2.8亿,除去兰州市政府要求其增资的1.4亿,甚至连购买拟转让的国有股权、并支付职工安置费都不够,怎么能卖给它们呢?”上述兰州市国资委官员反问。 [/size]
[size=2]  作为在公用事业领域有着丰富经验的威立雅,为何报出比同行高数倍的收购价格? [/size]
[size=2]  上述兰州市国资委官员认为,当时中法水务和北京首创到兰州进行尽职调查的时间均为一周,而威立雅公司在这里调查了一个月。其他两家意向投资者对兰州供水的情况并不非常了解,只当这是个欠发达地区,很低的价格就可以买走。 [/size]
[size=2]  “我们与兰州市政府从接触到合作的时间是最短的,”这位威立雅官员说,“其他城市,从谈判到正式入股,一般都要2-3年时间,因为公用事业企业改制都很滞后,要解决大量的困难后才能合作。所以合资谈判往往旷日持久。而此次收购兰州供水集团前后只用了半年。节省了大量的交易成本。” [/size]
[size=2]  2006年,兰州供水集团的供水量为2.24亿立方米。威立雅估计,2008年将是兰州用水量的谷底,“随着东部的产业持续向西部转移,同时西部较发达城市的工业向兰州这样的西部欠发达城市转移,威立雅预计兰州的用水量将持续上升”。 [/size]
[size=2]  改制先行 [/size]
[size=2]  威立雅一位官员对记者坦承,威立雅之所以很快就做出决定以高溢价进入兰州供水集团,一个重要原因是中国的城市水务公司都是国有企业,绝大多数都没有进行改制。威立雅进入之后,必须要花大力气进行国企改制工作。事实上,在进入兰州之前,与威立雅合作的任何一家国内水务公司无一例外都是合作之后才开始改制。 [/size]
[size=2]  在威立雅尚未进入兰州供水集团之前的2005年6月,这个有着50年历史的老供水厂改制为集团公司已经开始着手进行改制工作。 [/size]
[size=2]  根据市财政局兰企发(2004)72号文,关于“国有股股权设置的批复”确定,公司总股本为5.146亿元,其中国有股4.54亿元,职工股0.604亿元。 [/size]
[size=2]  2006年初,兰州市政府决定出让兰州供水集团的部分股权。在举行了市国资委、市发改委、市财政局等12家政府相关部门参加的方案论证会之后,兰州市政府形成了《出让兰州市供水(集团)有限公司部分股权合资经营实施方案》,《实施方案》提出为引入投资者,还需将另三项资产作价入股。 [/size]
[size=2]  资产之一是使用国拨资金完工移交后形成的资产。包括扩建工程和老化管网改造(一期)工程,配合道路拓建敷设管道项目三项工程,当时预计2006年全部完工移交后转化为国有股份4.288亿元;资产之二是实施供排一体化经营后形成的新增资产约5亿元;第三是土地评估资产约10亿元。 [/size]
[size=2]  当年8月18日,市长办公会议确定合资经营后土地使用权按保留划拨方式予以处置,不再作价入股,排水体制尚未改革完成,因此污水厂资产尚不能入股。最终,兰州供水集团以之前的5.15亿元总股本和扩建工程等三项工程的4.3亿元资产入股,使得在外来投资者进入之前的公司注册资本达到9.5亿元。 [/size]
[size=2]  再造兰州水务 [/size]
[size=2]  由于兰州市的自来水网管是建国初苏联人援建的156个工业项目之一,全部为铸铁管或水泥管,时至今日,已经年久失修,老化严重,漏失率较高。兰州市政府希望外来投资者进入后,新的合资公司不仅进行当地的自来水经营,而且全面对网管系统进行改造,并扩大供水范围,促进合资企业的技术发展。 [/size]
[size=2]  “去年威立雅在兰州做了一个月的尽职调查,调查结果令威立雅和我们都大吃一惊,”上述官员回忆,“个别地方的漏失率甚至高达52.4%,这意味着水厂出来的1吨水,很多将在运输中途漏掉。” [/size]
[size=2]  因此,威立雅进入兰州后的第一件事就是着手改造兰州的自来水网管。“目前兰州全市的自来水网管共620公里,全部是直径75毫米的铸铁管或水泥管,如果按照计划全部改造成直径300毫米的球墨铸管,按照每米造价1550元计算,就要将近10亿元的投入。” [/size]
[size=2]  此外,作为老工业基地的兰州市存在着大量市属国有企业,企业职工住宅绕工厂而建,工业用水和生活用水不分,是兰州的一大特色。除新建商品房外,绝大部分企业职工住房没有水表,随着企业经营不善,停产关门,大量的水费无法缴纳。 [/size]
[size=2]  “威立雅进入兰州供水集团后的另一项重要措施,就是水表入户,分户计量水费。”兰州市国企办副主任彭铖说,“今后大量未能收费的居民用水都可以收费了。” [/size]
[size=2]  同时,网管铺设完毕后,自来水漏失率基本为零。由于威立雅同时经营水厂和网管,因此可以节省大量的自来水。 [/size]
[font=Verdana][font=Tahoma][size=2]  曾受聘参与威立雅尽职调查的一位会计师说:“我们通过一个多月的尽职调查,发现兰州供水集团的经营状况和供水状况可改造空间非常大。完全可以通过加强管理控制成本、水表入户改善服务,增加收益,改善管网、减少漏失率等综合手段开源节流,在不提高水价的前提下获取投资收益。” 特约记者 支维墉[/size][/font] [/font]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支持支持 反对反对
关注水世界,关注行业焦点!

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扫一扫,用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管理员|手机版|小黑屋|水世界-水处理技术社区(论坛) ( 京ICP备12048982号-4

GMT+8, 2025-5-7 02:45 , Processed in 0.140546 second(s), 3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