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世界-水处理技术社区(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用微信登录

扫一扫,用微信登录

搜索
查看: 24748|回复: 10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讨论] 有一种利润蔑视生命

[复制链接]

1万

积分

2167

金钱

6531

帖子

铂金水师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7-10-16 19:36:0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并关注水世界微信号,获得更多资料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扫一扫,用微信登录

x
[font=Times New Roman][size=2][b][color=#990000]                       王子清已记不清自己主持过多少次葬礼了。[/color][/b] [/size][/font]
[font=Times New Roman][size=2][/size][/font]
[font=Times New Roman][size=2]  自打他48岁那年起,癌症患者便在村子里多了起来,死亡接踵而至。每遇死亡,王子清必会到场,或主持,或与亡魂告别。多数情况下,他是主持者。 [/size][/font]
[font=Times New Roman][size=2][/size][/font]
[font=Times New Roman][size=2]  本来,作为子字辈的他,是没有资格主持这种仪式的。子字辈之上,还有祖父辈的玉字辈和父辈的德字辈。在村里,这种告别亡魂的庄严仪式,通常是由年岁较大且德高望重的老人主持。但如今村子里玉子辈的人已所存无几,而德字辈的人,或因癌症相继去世,或已“逃离”了这个村子。因此他这个小子辈,就责无旁贷地担当起了这个任务。岁岁月月,“送走一茬又一茬”。 [/size][/font]
[font=Times New Roman][size=2][/size][/font]
[align=center][url=http://blog.phoenixtv.com/batch.download.php?aid=518217][size=2]http://blog.phoenixtv.com/attachments/2007/09/29/604773_200709290839091.jpg[/size][/url][/align][align=center][size=2]村民石章云3年前患了食道癌,现病重不起[/size][/align][align=center][size=2][/size] [/align][font=Times New Roman][size=2]  “每死一个人,我的心就像刀割一样。”现年65岁的王子清步履蹒跚地走在村中,神情黯淡。有时,他还会停住脚步,摆摆手,不去追忆往事,“都是大好的年龄,死的太可惜了。真不知道啥时才是个头啊!” [/size][/font]
[font=Times New Roman][size=2][/size][/font]
[align=center][font=Times New Roman][size=2] [b][color=#990000]死人就像家常便饭一样[/color][/b][/size][/font][/align][align=center][b][font=Times New Roman][size=2][color=#990000][/color][/size][/font][/b] [/align][font=Times New Roman][size=2]  位于河南省沈丘县城东约10公里处的东孙楼村,共有1200多人。原先孙姓为望族,后王姓成了大姓。现全村王姓约有800多人。 [/size][/font]
[font=Times New Roman][size=2][/size][/font]
[font=Times New Roman][size=2]  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村里的人出现了密集的反常现象:有些人腹泻不止,有些人内脏出现了各种不适。此外,偏瘫、智障、畸形和妇科疾病也频频出现。患者相继死去,少则一年内五六人,多则达20多人。死者经诊断多为食道癌、肝癌、胃癌、直肠癌、子宫癌、乳腺癌等等。 [/size][/font]
[font=Times New Roman][size=2][/size][/font]
[font=Times New Roman][size=2]  死亡像个挥之不去的幽灵,笼罩着这个村子。新起的坟茔、白对联、哀乐,一年四季绵延不绝。王子清的族人便是这个不幸村庄的不幸家族。 [/size][/font]
[font=Times New Roman][size=2][/size][/font]
[align=center][url=http://blog.phoenixtv.com/batch.download.php?aid=518218][size=2]http://blog.phoenixtv.com/attachments/2007/09/29/604773_200709290840391.jpg[/size][/url][/align][align=center][size=2]刘长月老人在发臭的黑水河上,吃力的挪动着渡船[/size][/align][align=center][size=2][/size] [/align][size=2][font=Times New Roman]  [/font][font=Times New Roman]1991年,小他5岁的弟弟食道出现问题,吞咽困难。次年,大他两岁的哥哥也出现同样病症。俩人的病后来都转化为食道癌。2004年6月,王子清的哥哥病逝。28天后,他的弟弟也撒手人寰。这边丧事还没料理完,3天后,他的一位叔叔也死于食道癌。短短一个月,王子清相继失去3位亲人。 [/font][/size]
[font=Times New Roman][size=2][/size][/font]
[font=Times New Roman][size=2]  而这仅仅是幽灵掀开的序幕一角。事实是,这些年,仅王姓德字辈的族人中,25对夫妇,便有19人死于癌症。而子字辈中不到80人,便有16人死于癌症。死者大都正值壮年,最大的70岁出头,最小的只有30岁。 [/size][/font]
[font=Times New Roman][size=2][/size][/font]
[font=Times New Roman][size=2]  “死人就像家常便饭一样。”王子清抽泣着,任由眼泪淌满褶皱的脸上,“我不知道村里到底死了多少人,只知道一个接一个地死。”王子清本人虽然没有患上癌症,但胃穿孔也让他遭了不少罪。2004年,他花了5000元做了胃部手术,至今天气转凉,伤口就会隐隐作痛。为“转移痛苦”,他染上了抽烟的毛病,一支接一支,一会儿功夫,一包烟就空了。 [/size][/font]
[font=Times New Roman][size=2][/size][/font]
[font=Times New Roman][size=2]  在大多数地区,通常每个村里有一名医师就不错了,但在沈丘县东孙楼村却增加到了4名医师。刘德亮是村里最老资格的医师。他记得最忙碌时自己每天要跑三四家,“抗生素药供不应求”。村里的人口一度竟出现了负增长。一位正在病床上输液的腹泻患者挣扎着坐了起来,插话说,就是现在,村里患腹泻的病人至少也不下100人。 [/size][/font]
[font=Times New Roman][size=2][/size][/font]
[font=Times New Roman][size=2]  不仅是东孙楼村,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沈丘县的黄孟营村、孟寨村、孙营村等,癌症患者的比例均大幅度上升。据该县政...协...常...委、民...间...环...保...组...织“淮河卫士”会长霍岱珊提供的资料显示:1990年~2005年间,2470人的黄孟营村,有116人死于癌症;2366人的孟寨村,有103人死于癌症;1697人的孙营村,有37人死于癌症;1300人的陈口村,有116人死于癌症;2015人的大衤者庄,有145人死于癌症;1687人的杜营村,有187人死于癌症。而据沈丘县医院记载,1972年当地120万人中,只发现癌症患者12人,发病率仅为十万分之一。 [/size][/font]
[font=Times New Roman][size=2][/size][/font]
[font=Times New Roman][size=2]  由于癌症爆发的密度大、频率高,故上述村庄被当地人称作“癌症村”。3年前,河南省周口市有关部门,曾联手在沈丘县的“癌症村”做过一次癌症患者的入户统计,但该数据一直没有公开,沈丘县卫生局的一位副局长表示,不能向记者提供。 [/size][/font]
[font=Times New Roman][size=2][/size][/font]
[align=center][font=Times New Roman][size=2][color=#990000][b]谁得病谁家就败[/b][/color][/size][/font][/align][align=center][b][font=Times New Roman][size=2][color=#990000][/color][/size][/font][/b] [/align][font=Times New Roman][size=2]  在王子清隔壁的一条小巷子里,原先住着16户人家,现在只剩下3户了。其中,有两户全家死于癌症,其余的因害怕也搬走了。 [/size][/font]
[font=Times New Roman][size=2][/size][/font]
[font=Times New Roman][size=2]  恰逢雨后,巷子里一片泥泞。在这条约100米深的小巷子里,已有很长时间没人出入了,显得分外寂静。有一户人家的房子是两层预制板楼,在这个人均年收入不到1000元的村子里,这栋小楼显得十分气派。但如今铁门上的锁头已经生锈,门口杂草丛生。显然,这里早已人去楼空了。“死的死,走的走。”王子清趿着拖鞋,在泥水中“啪嗒啪嗒”地走着,不时发出重重的叹息,“以前这里可热闹了,现在一点生气都没啦。” [/size][/font]
[font=Times New Roman][size=2][/size][/font]
[font=Times New Roman][size=2]  这个东西长约1公里、南北宽约半公里的村子,上世纪90年代以前,曾和许多村一样,过着自给自足的闲适[/size][u][b][size=2][color=#000066]生活[/color][/size][/b][/u][size=2]。农忙时,男人[/size][u][b][size=2][color=#000066]女人[/color][/size][/b][/u][size=2]热火朝天地干活,换取一年的口粮。收成好的时候,兴许还会落些余钱,添几件衣服,买两件电器,乐呵一番。不忙的时候,男人们出外找些活计,或在本地打打零工。空闲时,招呼几个人喝上几盅,或搓一阵麻将。 [/size][/font]
[font=Times New Roman][size=2][/size][/font]
[font=Times New Roman][size=2]  可眼下,疾病和死亡像恶魔一样几乎缠扰着村里的每一户人家。街上偶尔遇到几个人,脸上也大都带着悲伤、无奈或茫然。有时能看到三五个人聚在一起,谈论的话题往往都和癌症有关。 [/size][/font]
[font=Times New Roman][size=2][/size][/font]
[font=Times New Roman][size=2]  一位癌症患者盖着一床厚被子躺在床上呻吟。经过化疗和放疗,她的头发已经稀稀疏疏,头皮清晰可见。裸露在外的胳膊和腿,瘦得皮包骨头。她紧闭双眼,嘴里不时嘟囔着什么。守在她身边的丈夫,愁眉不展,目光呆滞,偶尔下意识地给妻子掖掖被子。“家里有多少钱,也让病折腾穷了。”他说。[/size][/font]
[font=Times New Roman][size=2][/size][/font]
[align=center][url=http://blog.phoenixtv.com/batch.download.php?aid=518219][size=2]http://blog.phoenixtv.com/attachments/2007/09/29/604773_200709290841421.jpg[/size][/url][/align][align=center][size=2]又黑又臭的卫河在村口流过[/size][/align][align=center][size=2][/size] [/align][font=Times New Roman][size=2]  在这三间预制板结构的楼房里,大理石地板、雪白的墙壁、宽大明亮的窗户、墙上四大名楼的挂图,以及一台21英口寸的彩色电视机,多少彰显出主人的能干和富足。如果不是癌症拖垮了这个[/size][u][b][size=2][color=#000066]家庭[/color][/size][/b][/u][size=2],在这个举目都是低矮房屋的村子里,楼房主人的生活一定会让邻居羡慕。可现在,这间屋子里死气沉沉。 [/size][/font]
[font=Times New Roman][size=2][/size][/font]
[font=Times New Roman][size=2]  “谁得病谁家就败。”王子清说,有钱的人家,病人能多活两天,没钱的,就只能等死了。他一再表示,村子里钱都不好借,有钱也不敢借出去。“我们东孙楼穷,不是因为人懒,没能力,而是因为癌症。只要家里有病人,都得花上三两万块。” 王子清的一位叔叔患了胃癌,家里拿不出钱为他填这个无底洞,于是,在一个夜深人静的晚上,他上吊自杀了。“因没钱看病上吊自杀的,村里已有好几个。”他说。[/size][/font]
[font=Times New Roman][size=2] [/size][/font]
[font=Times New Roman][size=2]  人死了,葬礼照样得办。火化1000元,棺材1500元,孝服500~800元,灵车灵棚各100元,唢呐100元。各种费用算下来,至少需要5000元。因外出和死亡的青壮年多,棺材都没人抬,以至于吊车下葬,成了当地一个“热门”行当。 [/size][/font]
[font=Times New Roman][size=2][/size][/font]
[font=Times New Roman][size=2]  由于贫穷,村里如今盗窃成风。王子清家原来的围墙不高,人很容易翻墙进去。现在,他已把原有的围墙拆掉,准备加高。“我怕小偷。”他说。村头墙壁上,到处是触目惊心的治疗腹泻、癌症的广告。有些患者无奈只能找江湖游医寻求安慰;有些患者则只能求助“神”的力量。 [/size][/font]
[font=Times New Roman][size=2][/size][/font]
[font=Times New Roman][size=2]  黄孟营村33岁的孔鹤琴,19岁嫁到此地,26岁得了直肠癌,4次手术,12次化疗,花了7万多元,如今家徒四壁,外债高筑。两年前,“感到无望”的孔鹤琴皈依了基督。每周五,骨关节变形的她,都要坐在轮椅上,让丈夫推着,到两公里外的王寨村做礼[/size][/font]
[font=Times New Roman][size=2]拜。王寨村基督教堂的信徒芦美英则表示,七八十名教友中,基本都是身体有病的人。 [/size][/font]
[font=Times New Roman][size=2][/size][/font]
[font=Times New Roman][size=2]  孙营村的村民孙振雨,不忍看着自己的乡亲们忍受癌症的折磨,于1999年,筹钱2500元,修复了村里的华佗庙,“初一十五,香火很旺”。但华佗庙重修后4年,孙的爱人得了偏瘫,至今卧病在床。可叹的是,连塑华佗像的匠人也因癌症而去世了。 [/size][/font]
[font=Times New Roman][size=2][/size][/font]
[font=Times New Roman][size=2]  与周边“癌症村”一样,东孙楼村能参军的人很少。有几年,竟没有一个体检合格的。“人活得都没有希望了。”王子清说,“村里的人总担心,下一个死的会不会是自己。”[/size][/font]
[font=Times New Roman][size=2][/size][/font]
[align=center][font=Times New Roman][size=2][b][color=#990000]都是污染造的孽[/color][/b] [/size][/font][/align][align=center][font=Times New Roman][size=2][/size][/font] [/align][font=Times New Roman][size=2]  王子清家正对着一个大水塘,塘边有几棵树,几只白色的鸭子在水塘内戏水。如果不与癌症发生联系,塘边树下,静坐垂钓,本该是件惬意的事。 [/size][/font]
[font=Times New Roman][size=2][/size][/font]
[font=Times New Roman][size=2]  像这样的水塘,几乎每个村子都有几处,只是有些已经变成了倾倒生活垃圾的地方。在这个西北高、东南低的县域内,因河流冲刷,坑塘较多。加之,上世纪50年代后期,当地人鼓足干劲,大修水利。干渠、支渠、斗渠、毛渠,通向每一个角落。四通八达的灌溉系统,造就了这个曾经的鱼米之乡。 [/size][/font]
[font=Times New Roman][size=2][/size][/font]
[font=Times New Roman][size=2]  东孙楼村也有一个发达的灌溉系统。东南西北四条水渠,将村南两公里外的沙颍河水,输送到地里田间。这个处于沈丘县“锅底”的村子,即使在非灌溉季节,沟渠里也会积下不少的水。因此,这里几乎一年四季浸淫在水中。 [/size][/font]
[font=Times New Roman][size=2][/size][/font]
[font=Times New Roman][size=2]  在王子清的记忆中,沙颍河和渠塘里的水曾经清澈透明。上世纪50年代,这里的人上地,“从来不带水”。渴了,随便在渠塘中掬一捧水就喝。“甜着呢,比现在的自来水都好喝”。 [/size][/font]
[font=Times New Roman][size=2][/size][/font]
[align=center][url=http://blog.phoenixtv.com/batch.download.php?aid=518220][size=2]http://blog.phoenixtv.com/attachments/2007/09/29/604773_200709290844381.jpg[/size][/url][/align][align=center][size=2]都是污染造的孽[/size][/align][align=center][size=2][/size] [/align][font=Times New Roman][size=2]  可是,随着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沿河一些污染工业项目纷纷上马,沙颍河水逐年开始变坏变臭,致使源自沙颍河的灌溉沟渠的水也变得腐臭难闻。在王子清的带领下,记者沿着村里的沟渠水塘走了一遍。水面上覆盖着一层绿油油的浮萍,树叶、秸秆散落其中,蚊虫猖獗,臭不可闻。 [/size][/font]
[font=Times New Roman][size=2][/size][/font]
[font=Times New Roman][size=2]  据沈丘县水文站站长李斌提供的一份资料:沙颍河槐店(沈丘县城所在地)段,1990年、1994年、2000年均属劣V类水质,已失去各种水体功能。[/size][u][b][size=2][color=#000066]中国[/color][/size][/b][/u][size=2]环境监测总站公布的水质监测周报显示:2005年和2006年,此段水质分别有两次是Ⅳ类水,其余时间皆为V类或劣V类;2007年第20周和21周的水质也均[/size][/font][font=Times New Roman][size=2]为劣V类。水体中高锰酸钾和氨氮含量均超Ⅲ类水标准的数倍。 [/size][/font]
[font=Times New Roman][size=2][/size][/font]
[font=Times New Roman][size=2]  1994年7月中旬,淮河发生特大污染事故,在黑色污染团过后,水质有所好转的情况下,安徽省蚌埠市自来水公司取3000公升淮河水送到上海化验,结果对比[/size][u][b][size=2][color=#000066]美国[/color][/size][/b][/u][size=2]环境保护机构公布的129种“首要控制污染物”,蚌埠三水厂和一水厂的源水分别查出90种和95种,其中,致癌物高达67种。 [/size][/font]
[font=Times New Roman][size=2][/size][/font]
[font=Times New Roman][size=2]  淮河60%的来水量源自沙颍河,而沙颍河贯穿沈丘全境。今年4月,中国环境监测总站对沙颍河的监测报告显示,其水质全部为劣V类。“作为淮河最大支流,沙颍河的水质污染可想而知。”淮河卫士会长霍岱珊痛心地说。 [/size][/font]
[font=Times New Roman][size=2][/size][/font]
[font=Times New Roman][size=2]  有研究显示,这些高污染、富含各种致癌物的水,通过发达的沟渠逐渐渗透到地下水系统,破坏了当地的地下水水质。据当地人反映,自1990年代以来,压水井里压出的水混浊不清,能看到明显的杂质;有些地方的水,粘性特别大,能像油一样流成细线状;水烧开后,水壶上会留有厚厚的一层水垢;即使开水也苦涩难咽,喝下去后喉咙会发麻。有媒体称,“地下50米以上的浅层地下水已不能饮用”。而在沈丘,农户自家的压水井一般都在20米以上。 [/size][/font]
[font=Times New Roman][size=2][/size][/font]
[font=Times New Roman][size=2]  据阜阳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04年7月13日做出的一份水质检测报告显示:沈丘县黄孟营村一家的压井水送检样本中,有10多项指标超标,其中锰、硝酸盐氮严重超标。科学实验证明,过量摄入高硝酸盐氮的水或食物会引发消化道癌症或者肝癌,而高锰的暴露会对大脑产生危害,使一些大脑皮层坏死,对人的智力发育甚至大脑神经活动产生危害。 [/size][/font]
[font=Times New Roman][size=2][/size][/font]
[font=Times New Roman][size=2]  “都是污染造的孽。”王子清说,虽然他本人不能从科学上证明沙颍河水污染和癌症之间的因果关系,但生活经验和直觉告诉他,严重污染的沙颍河是癌症高发的直接元凶。 [/size][/font]
[font=Times New Roman][size=2][/size][/font]
[font=Times New Roman][size=2]  2005年,国家疾控中心曾对淮河流域癌症高发地进行全面普查,其中包括沈丘县全境,最终结论是:一、淮河流域沿河、近水区域癌症高发;二、癌症高发与劣Ⅴ类淮河水密切相关。而沈丘县卫生局一位副局长表示,虽然河水污染与癌症之间一定有关联,但关联究竟有多大,专家还在研究实验之中。 [/size][/font]
[font=Times New Roman][size=2][/size][/font]
[align=center][font=Times New Roman][size=2][b][color=#990000]希望政府搭建一个公众可以参与的平台[/color][/b] [/size][/font][/align][align=center][font=Times New Roman][size=2][/size][/font] [/align][font=Times New Roman][size=2]  沙颍河由沙河、颍河于周口汇流而成,自西向东流经河南中东部,全长600余公里,是淮河最大的支流。沈丘,是沙颍河入安徽的最后一站。 [/size][/font]
[font=Times New Roman][size=2][/size][/font]
[align=center][url=http://blog.phoenixtv.com/batch.download.php?aid=518225][size=2]http://blog.phoenixtv.com/attachments/2007/09/29/604773_200709290846241.jpg[/size][/url][/align]
[font=Times New Roman][size=2]  “[b][color=darkred]你们得利,俺们得病;你们升迁,俺们升天[/color][/b]。”这是流传在沈丘县民间的一则顺口溜。主要针对的是坐落在沙颍河流域大大小小的企业,其中不少为高污染企业,比如造纸、皮革、塑料、酒类等等。这些企业中比较知名的有:项城市莲花味精股份有限公司(下称“莲花味精”)、扶沟县的扶沟味精厂、漯河的银鸽实业集团以及丁集皮革业等。过去这些企业的工业污水基本上都排放在了沙颍河中。据当地人反映,前些年,沙颍河水色如墨汁、臭气熏天,曾发生过呛死人事件。 驸马沟是项城市污水入沙颍河的一条人工河道。其污水源主要是城市生活污水和莲花味精集团的工业废水。 [/size][/font]
[font=Times New Roman][size=2][/size][/font]
[font=Times New Roman][size=2]  “以前这里臭气熏天,活像一个化肥窖,人人都得捂着鼻子走。”76岁的老船工连德财说。据老人描述,在没有污染之前,这里的水清澈见底,如果有什么东西掉到水里,岸上看得一清二楚。水里的鱼又多又大,经常能够捕到十几斤重的大鱼。而现在,这里的鱼几乎绝迹。即使偶尔能捕捞上一两条,也没人敢吃。在污染最严重的时候,“水里的鱼给什么喂,什么就死”。 [/size][/font]
[font=Times New Roman][size=2][/size][/font]
[font=Times New Roman][size=2]  据说,前几年,水面上到处漂着白沫。有一次,不知何故,驸马沟的水面竟然着火了,把泄水闸烧坏了。 “以前河里洗澡的人很多,每年都要淹死好几个人。”连德财说,“不过,水污染后也有好处,不会淹死人了。因为没人去游泳了。” [/size][/font]
[font=Times New Roman][size=2][/size][/font]
[font=Times New Roman][size=2]  仅这条小小的驸马沟,污水一流就是十几年,迟迟得不到治理。而早在1994年国家就启动了治淮工程,历经10年,投资600亿,但至今未能实现“水体还清”的目标。淮河干流支流的治污任务,依然十分严峻。 [/size][/font]
[font=Times New Roman][size=2][/size][/font]
[font=Times New Roman][size=2]  “环保局是属地管理。很多污水都是从别处流到沈丘的,我们一点办法也没有。”9月5日,沈丘县环保局副局长徐启亮对记者说。沈丘县水文站站长也表达了水文站的无能为力。他说,水文站的权限只限于取样监测,并没有管理职能,因此,对治理帮不上真正的忙。他透露,有时地方政府出于利益保护,还会在一定程度上干涉水文站取水样。 [/size][/font]
[font=Times New Roman][size=2][/size][/font]
[font=Times New Roman][size=2]  不过,在治污形成共识的今天,特别是在上级环保部门的重拳出击下,一些企业已经被迫加入治污的行列。比如位于项城市的莲花味精,这个昔日沙颍河的排污大户,曾屡被媒体曝光并被罚款,10多年被迫为环保交了7亿多元学费。项城市环保局前局长还因此“下课”,该市分管环保工作的副市长,也因此被责令深刻检查。 [/size][/font]
[font=Times New Roman][size=2][/size][/font]
[align=center][url=http://blog.phoenixtv.com/batch.download.php?aid=518226][size=2]http://blog.phoenixtv.com/attachments/2007/09/29/604773_200709290846291.jpg[/size][/url][/align]
[font=Times New Roman][size=2]  “做好环保是首先对企业的效益负责。”莲花味精环保事业部负责人王飞对记者说,“我们企业曾经为环保付出过很惨痛的代价,几次差点被关闭,因此绝不能再走老路了。” [/size][/font]
[font=Times New Roman][size=2][/size][/font]
[font=Times New Roman][size=2]  “淮河卫士”会长霍岱珊,在沙颍河治污问题上曾屡次和莲花味精交涉,可谓“老对头”。今天他也认为,莲花味精“的确下了功夫改造自己”。“企业在主观上对自己负责了,在客观上就对[/size][u][b][size=2][color=#000066]社会[/color][/size][/b][/u][size=2]负责了。”霍岱珊说,希望企业能够意识到,做好环保是分内的事,是真正对企业发展负责的事。 [/size][/font]
[font=Times New Roman][size=2][/size][/font]
[align=center][url=http://blog.phoenixtv.com/batch.download.php?aid=518227][size=2]http://blog.phoenixtv.com/attachments/2007/09/29/604773_200709290846341.jpg[/size][/url][/align][font=Times New Roman][size=2]  少了莲花味精的污水排放,驸马沟的水质,在当地人看来,已经稍有好转,臭味也不像以前那么明显了。远远望去,几个老人坐在树荫下乘凉,卖冷饮的小贩在吆喝生意,更远处的沙颍河大桥下,几个孩子正在水中攀登桥墩。 [/size][/font]
[font=Times New Roman][size=2][/size][/font]
[font=Times New Roman][size=2]  今天,最让霍岱珊头疼的不再是像莲花味精这样的大企业,而是许多名头不响的小企业。这些小企业经常和政府职能部门玩“猫捉老鼠”的游戏。如果仅仅依靠政府职能部门的人手,根本无法发现不达标的排放,更不用说治理了。“更何况,有些地方政府还会刻意保护本地的企业”。 [/size][/font]

[font=Times New Roman][size=2]  “政策宣传就像文工团。”霍岱珊说,“光有文工团不行,解决问题还要靠步兵,要打阵地战。”“公众就是步兵,就是打阵地战的基础。”霍岱珊说,“组织公众参与,可以形成对排污口的实时监控。”他一再呼吁,希望政府搭建一个公众可以参与的平台,让污染源无处隐身。[/size][/font]

顶一下

参与人数 1金钱 +10 收起 理由
bluesnail + 10 好帖子,让我们更好地了解现状!

查看全部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支持支持 反对反对
春有红花秋望月,夏有凉风冬听雪
清啦

208

积分

73

金钱

15

帖子

初级水师

咋呼

QQ
沙发
发表于 2009-4-18 09:32:30 | 只看该作者
教训是残酷的,幸亏有我们现在在行动 呵呵

1万

积分

2167

金钱

6531

帖子

铂金水师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07-10-16 20:25:08 | 只看该作者

民生之痛折射法律之伤

[color=black][font=宋体][size=10.5pt][size=2]     《中国青年报》冰点栏目近日有一篇题为“有一种利润蔑视生命”的特稿报道,指出由于淮河流域的一些支流受到严重污染,造成河南省沈丘县辖区的许多村民患上了疾病。沈丘县水文站的最新资料显示,沙颍河(淮河支流)槐店段,2007年第20周和第21周的水质均为劣V类,[b]水体中高锰酸钾和氨氮含量均超Ⅲ类水标准的数倍[/b]。国家疾控中心曾对淮河流域一些疾病高发地普查,最终结论是:淮河流域沿河、近水区域人民健康受威胁;疾病高发与劣Ⅴ类水密切相关。[/size][/size][/font][/color]
[color=black][font=宋体][size=10.5pt][size=2] [/size][/size][/font][/color]
[color=black][font=宋体][size=10.5pt][size=2]  近年来,污染威胁群众健康的报道经常见诸报端,如河北、河南、安徽等省的一些村庄,健康受损成普遍现象。像上文提到的,淮河支流受到严重污染后,仅在淮河最大支流沙颍河沿岸就发现了多个疾病高发的村庄。当一个个生活在恐惧下的村落进入人们的视野时,它们不仅作为医学意义上的标本存在,更以生命的代价成为全社会之痛———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换取经济增长的错误发展观让我们自食苦果。[/size][/size][/font][/color]
[color=black][font=宋体][size=10.5pt][size=2] [/size][/size][/font][/color]
[color=black][font=宋体][size=10.5pt][size=2]  然而,面对不断出现的此类问题,[b]目前我们一些地方的政府官员并没有从污染企业落户农村缘于审批失守的根子上进行反思,其思路还是停留在“先污染后治理”上[/b]。以淮河为例,在大量先批后审的企业上马后,淮河水污染状况急剧恶化。虽然国家先后投入巨额资金进行治理,但淮河流域的水污染现象并没有得到根本改善,因水污染导致的人体健康受损和水生态系统被破坏的现象依然大量出现。那些河流沿岸健康受损群体的出现就是活生生的事实。[/size][/size][/font][/color]
[color=black][font=宋体][size=10.5pt][size=2] [/size][/size][/font][/color]
[color=black][font=宋体][size=10.5pt][size=2]  早在4年前,国家就宣称,“[b][color=darkred]谁摘不掉污染的黑帽,就摘他头顶上的乌纱帽[/color][/b]。”可是,沈丘县许多村庄深受“毒害”近20载,我们还未听说当地有谁被摘了乌纱帽。虽说,前不久国家关停了淮河流域部分严重污染企业,但是,一个个原本宁静、美丽的村庄被污染企业蹂躏得只剩下病痛、愁苦和孱弱,到了威胁人们生活的地步,是不是已经为时太晚?[/size][/size][/font][/color]
[color=black][font=宋体][size=10.5pt][size=2] [/size][/size][/font][/color]
[color=black][font=宋体][size=10.5pt][size=2]  当前,各级政府纷纷出台考核领导干部环保政绩的措施,试图改变一些地方官员单纯追求GDP增长而忽视环境状况恶化的事实。但笔者认为,目前我国任何对官员的考核机制都是“政令治官”,在加快建设民主与法制社会进程中,我们惟有坚持“依法治官”,才能培养官员树立真正的环境政绩观。从1979年国家颁布《环境保护法(试行)》至今,我国专门为环境与资源保护制定的法律已经不少了。因此,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预防新、改、扩建项目产生环境污染或自然破坏在我国一直是有法可依的,但事实上,因污染被治罪的官员寥寥无几。[/size][/size][/font][/color]
[color=black][font=宋体][size=10.5pt][size=2] [/size][/size][/font][/color]
[color=black][font=宋体][size=10.5pt][size=2]  [b]从民生之痛入手,我们应当更多地关注如何依法约束那些政府官员忽视环境保护、追求经济增长的恣意行为和短期行为,扭转有法不依、权大于法的现象,加大对政府依法行政的监督力度以及对渎职和违反环境保护相关法律责任的追究力度[/b]。要让为求个人仕途进步而罔顾环境保护与人民群众生活质量的官员体会到切肤之痛,从制度上绝不允许一些官员为政绩、一些企业为利润,而蔑视生命的行为。如果由于法律惩治不力导致环保之伤,那将是国家的法律之伤。[/size][/size][/font][/color]
[color=black][font=宋体][size=10.5pt][size=2] [/size][/size][/font][/color]
[color=black][font=宋体][size=10.5pt][size=2][/size][/size][/font][/color]
[color=black][font=宋体][size=10.5pt][size=2] [/size][/size][/font][/color]
[color=black][font=宋体][size=10.5pt][size=2]  [b]将绿色GDP纳入地方政府政绩考核[/b][/size][/size][/font][/color]
[color=black][font=宋体][size=10.5pt][size=2] [/size][/size][/font][/color]
[color=black][font=宋体][size=10.5pt][size=2]  目前,在一些地方,资源环境的损失已经明显大于其经济增长所带来的收益。我们不能以地方政府推动经济增长的成绩,来掩盖其在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上的某些职责缺位。[/size][/size][/font][/color]
[color=black][font=宋体][size=10.5pt][size=2] [/size][/size][/font][/color]
[color=black][font=宋体][size=10.5pt][size=2]  不能不承认,[b][color=darkred]在现行的干部体制下,GDP政绩仍是目前我国官员升迁的重要条件[/color][/b],[b]这就使得一些地方官员的行政权力与具体的经济活动捆绑得太紧、纠缠得太深,并由此产生各种经济的扭曲行为,并带来某些体制性、机制性的腐败问题。[/b][/size][/size][/font][/color]
[color=black][font=宋体][size=10.5pt][size=2] [/size][/size][/font][/color]
[color=black][font=宋体][size=10.5pt][size=2]  为此,我国应依法治官,并建立以公共服务为导向的干部政绩考核机制,尤其是要将绿色GDP纳入地方政府的政绩考核之中。并且,要尽快实现政府决策和执行的公开化与透明化,建立有效的监督机制。[/size][/size][/font][/color]
春有红花秋望月,夏有凉风冬听雪

1万

积分

2167

金钱

6531

帖子

铂金水师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07-10-16 20:33:08 | 只看该作者
[size=2]     冰凉的字眼在刺痛我的心!这是我在浏览过程中的切身感受!一幕幕死亡的凄状,历历在目,由于冤魂纠缠,抓扭……[/size]
[size=2][/size]
[size=2]     眼泪几欲坠落,再无豪语,只剩颤言——生命,值几个钱?![/size]
[size=2][/size]
[size=2]     所谓的先进发达,难道就是横尸遍野的悲惨世界吗……[/size]
春有红花秋望月,夏有凉风冬听雪

2万

积分

4229

金钱

1万

帖子

论坛顾问

行业焦点

QQ
5
发表于 2007-10-16 22:22: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3 angel_love98 的帖子




看完帖子后,我也有和你一样的心情;怎么就有那么些人把金钱看得比什么都重;我想问问他们,这样活着累不累啊?
关注水世界,关注行业焦点!

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

1万

积分

3414

金钱

1300

帖子

铂金水师

工程师

QQ
6
发表于 2007-11-26 17:07:14 | 只看该作者
不注意环境保护,人类将消灭自己。

2万

积分

4229

金钱

1万

帖子

论坛顾问

行业焦点

QQ
7
发表于 2007-11-28 12:02:46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5# 的帖子

我看,“自取灭亡”这个词更加贴切。
关注水世界,关注行业焦点!

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

706

积分

53

金钱

132

帖子

青铜水师

8
发表于 2007-12-1 11:21:08 | 只看该作者
在利益面前,就没有人性可言!
有多少人为了利益六亲不认,何况是与自己毫无关系的人?我赚我的钱,你生你的病!
当今社会就是这样!
社会的悲哀!
更是人性的悲哀!

4万

积分

195

金钱

5777

帖子

王者水师

吃饱睡觉

9
发表于 2007-12-18 12:36:05 | 只看该作者
哪儿都考虑的是利益.中国关注民生做的太差.
然后出问题后官官,官商相护.

          这大概就是一党专政的弊端吧
 没个性没签名

2万

积分

4229

金钱

1万

帖子

论坛顾问

行业焦点

QQ
10
发表于 2007-12-18 13:13:48 | 只看该作者

几年间70多人死 浙江坞里村因污染变“癌症村”




12月17日电 钱塘江畔,自古以来便是举国闻名的鱼米之乡,坞里村就是位于钱塘江畔的一个原本富庶、美丽的村庄,然而今天,坞里村却被癌症的阴影所笼罩。在这个不到2000人的村庄里,几年间先后有70多人死于癌症,其中最年轻的只有25岁。这里到底发生了什么?以下为凤凰卫视《社会能见度》内容:

2007年12月8日清晨6点,浙江萧山南阳镇坞里村的渔民韦东英夫妇,像往常一样开始了一天的工作。比起10年以前,韦东英夫妇每天打到的鱼少得可怜,有时辛苦一天的收获可能只有一条,她告诉我们,这是因为钱塘江水被污染了。污染的江水不仅坏了他们的生计,还给他们生活的村庄带来了高发的癌症。

2007年4月19日,韦东英用日记记下了村里一位得癌症的26岁年轻人的症状。

记者:那这些年患上癌症的村民有多少呢?

韦:大概是,已经死掉的,以前加上他们统计的50多个,后来04年死掉的和05年死掉的,06年、07,大概是70多个吧,现在。

记者:都是什么样的癌?

韦:食道癌,肝癌,胃癌,肺癌,乳腺癌,胰腺癌,血癌,都有。

记者:年龄呢?

韦:年龄,有20几岁的,30几岁的,四五十岁的,60多岁,70多岁的,年龄大小不一样。

记者:最小的呢?

韦:最小的就是那个04年死掉的那个海峰。

记者:他多大?

韦:25岁那年。

2007年12月7日,我们的记者来到坞里村,在韦东英的带领下,寻访了几户癌症人家。然而,他们似乎并是很愿意面对镜头,最终一位叫丁森严的小伙子接待了我们,2002年,他正值壮年的父亲死于肺癌。

记者:他发病的那种病症是大概什么样的状况?

男:老是咳嗽,饭反正也吃不下,吃稀饭,米饭他根本吃不下。医生也问了,他说我们这里反正很多人,都是这种,有好几家发生这种病,就是癌。

记者:村子里面突然一下有这么多人患了癌症,大家怎么说呢?

韦:这样下去怎么办,就特别就是天热的那几个月里面,就一下子死掉了六七个人,他们说吓死人了,死了这么多,慌都慌死了,都有恐慌的感觉。

在癌症村 村民要关着窗门才能睡觉

韦东英,今年39岁,1991年由江西嫁到浙江萧山南阳镇的坞里村,她告诉我们,那个年代的坞里既没有今天如此恶劣的污染,也没有高发的癌症。

韦:刚来的时候,我还可以到钱塘江里面去游泳,内河里面,我们还可以去摸那个螺丝。

这里就是村民们所说的,给坞里带来严重污染化工园,1992年,伴随着它的破土动工,坞里人的生活环境开始迅速变坏。村里的空气中开始常年飘着刺鼻的怪味。

村民:是旁边那个热镀锌厂,真的没办法。热天还可以,热天因为是东风,一到下半年,风就往里吹了,这里真的没办法过。如果睡觉都是窗门关着睡。

记者:就是那一家厂的问题吗?

村民:就是这个厂,就是这个的气味。

韦:我们经常不敢开门窗过日子。像今年夏天的时候,环保局的人给我打电话,他说,环境已经好了一点,我说好什么,我们晚上过不了,没办法过,气味臭死了,现在天这么热,你们又停电,我们真的是没有办法过了,你总要弄一条路给我们走,他怎么说,我们以后会想办法弄好,加强,加大力度,保证你们那里不停电,我说我们好端端的空气,我们不能呼吸了,我们要在家里面开电风扇,开空调过日子,那这个电费,你环保局付呀?

除此外,从1997年前后,村里日常生活,世代依靠的井水也不能饮用了,村民们只得靠付费的自来水过活。

村民:这个井以前很好很好的,水很清的,现在糟蹋了。

记者:以前清是怎么清啊?

村民:下面一颗米都看见了。

灌溉用的水却只能还是污水,坞里村的村民们不得不用这样的污水来灌溉、浇田,不得不常年食用被污染的粮食、果蔬。

记者:对你们当地种的庄稼,会有影响吗?

韦:有,怎么会没有影响,他们放出来那个水,水稻都给他们有毒的污水放出来,水稻都焦了。

韦:像我们种的那个菜,还没有,刚刚种下去,前两天看得很好的,一下子就黄掉了,像我种的那个金橘,别人家种的金橘,前两天还好端端的,过了两三天,一下子就全部掉光了

记者:现在当地的土质,还能够种庄稼、种粮食、种菜吗?

韦:现在地不多了,就是屋里稍微有一点。

污水排入钱塘江,辽阔江面也跟着污浊起来。对此,打鱼为生的韦东英夫妇,体会更深,自2000年以来,他们每天打到的鱼不仅越来越少,而且还浸着扑鼻的怪味。

记者:钱塘江里面的鱼有没有变化?

韦:钱塘江里面,鱼也少了,鱼少了不算,要捕到一点鱼还卖不出去,有那个味。

在这样的环境下,坞里这个曾经秀美的江南鱼米之乡变了颜色,2002年征兵,全村居然没有一个青年体检合格,癌症病人也在这个时候多了起来。此时,村民们才开始赫然警醒,他们开始改变家乡的努力。


  污染使村妇变成了“环保卫士”

饱尝污染之苦的村民们开始寻找环境变坏的原因,不远处化工园里源源不断排出的废水在此时引起了他们的警觉。

村民:以前我们到外面小时候去玩,沟里很多鱼,现在这个沟里已经都是农药了,都是绿绿的、水黑黑的这种,哪还有这种东西,我小时候老是抓鱼玩,现在到钱塘江里去看一下,这个水也不是很清,它就是有点黄,跟药水一样。

记者:你一直都说污水达标排放是根本没有达标的,但是证据是什么呢?

韦:因为我们看见有颜色的。

记者:你取出的有颜色的样水,去送过检验吗?

韦:我们乡镇,南洋镇,拿我们坞里村村民的血样和水样去检测,检测出来的结果没有公布给我们,后来跟他一起去的那人说,这个结果不能公布,要公布出来,天下就要大乱了。

2003年,一家镀锌厂又建起来了,位置就在距韦东英家不到10米的地方,这一次她和村民们终于忍无可忍。

韦:开始是骗我们,说五金厂,后来就变镀锌,五金厂大不了就是一点噪声,时间长了,可以不要紧,那这个,它有毒气,像这样的厂要离民房最起码要五公里,三到五公里才可以造,那你离我们民房不到10米,那肯定是对我们没有好处的。

韦东英联合村民们去向化工厂谈判,虽然谈判没有任何结果,但她却一发不可收拾,从此变成了村里的环保卫士。4年环保路,只有初中文化的她还写下了几本厚厚的环保日记。

记者:日记是什么时候开始写的?

韦:03年的年底,大年三十的前一天晚上,那天开始写的。

韦东英从此养成了写环保日记的习惯,日记中记录着她作为一个环保志愿者的孤单和委屈。

为了保留排污证据,韦东英还学会了拍照。4年来,她积累的证据照已有5斤多重。

作为自封的"环境监督员",韦东英经常会拉着丈夫一起去检查排污。因为担心环保局的人赶到时偷排已经停止,而没有证据处罚,韦东英就用旧矿泉水瓶子接下污水,作为"样品"。

记者:污水从来没送到质检部门做检测?

韦:没有,谁来给我们测,他们说我们取这个污水,没有人给我们作证,用不着,不能测。我也没有去测。我叫环保局测,环保局说,我取来的污水不能测,用不着。

记者:但是环保局的官员,也曾经在媒体上澄清过,说现在所有的化工厂,都已经达标了,认为你说的话是没有道理的。

韦:所有达标的,那前几天,我们跟那个中央电视台的人,还拍到,他们污水,内河里面放的,全部是泡沫。

对于韦东英的不满,萧山环保局也表示了苦衷。环保局现有三支督察中队,通常,在接到企业偷排污水的举报后,会在2小时内赶到现场。但是督察队很忙,平均每天都要跑3―4个地方,如果接到举报时正在另一个执法现场,那么2小时内就无法赶到。环保局的无奈和韦东英的抱怨便构成了中国水污染治理困难的最好实例。

自举报污染以来,仅各环保部门回复的信件,韦东英就积攒了满满一大包,但是她想要的结果却迟迟不来。

韦:后来我们那里的村民这样跟我说,你一个人写没有用的,要你去写联名信,然后大家签字,才有用。后来就叫大家签字,按红手印,就写那个联名信,写到6月份的时候,那个时候开始弄,把照片拍好,我也做了个记录,后来那个记录跟那个照片,04年9月份的时候,寄给国家环保总局,给潘岳局长。

后来到10月底,11月初的时候,《人民日报》的一个记者,拿潘岳局长的批阅,到村子里去了解污染情况,去调查。

记者:写日记,举报污染这么多年,你认为有结果,有效果吗?

韦:没有结果,有什么效果,我们弄这么多年了,结果也没有,媒体倒是来了一拨一拨,老百姓们都心灰意冷了,都没有人愿意再去做这件事了。

记者:媒体的采访有帮助吗?

韦:媒体的采访,采访一次,登一次报,他们反正就做一次行动,就是这样了。

记者:但是也很难说你的举报一点儿效果都没有,因为毕竟肖山市环保局当时在2004年底之后,也曾经大张旗鼓地说要对南洋的工业园进行整顿。

韦:整顿,他们说今年要关闭,时间也到了,他们关了哪一家厂?

记者:今天我们去现场,看这些排污口,还会看到这样的情形吗?

韦:晚上去,可以看得见,白天没有。

韦东英所指的是,2004年末南阳化工园被限期搬迁的事件,当时,化工园作为"杭州环境污染重点监管区",被限期在2007年底全部搬走。然而一直等了2年多,她却并没能看到化工园的消失。这个结果让韦东英感到气愤,她决定再次向国家环保总局举报。不过这一次的她显得有些孤单----从前和她一起写联名信的村民们,现在却几乎没人再拥护她了。

不仅如此,一些非议也开始在乡间传播,有人说,韦东英举报是为了自家的鱼塘,还有人说她拿了黑钱。

记者:很多人还是对你这样做的一些想法产生了质疑,认为说你做这些事情,完全是一种图私利,像你老公打不到鱼了,你们家的噪音太重了?

韦:我一开始,我就说,我做这件事,为我自己的子孙后代,有这一句话,人不为己,天诛地灭,那我子孙后代生存环境没有了,那我肯定为我自己,我也没有那么大的心胸,为你们,我人这么小,我怎么能帮你们?

非议之外,危险也渐渐袭来。有人恐吓韦东英:要小心自己的性命。

来源:中国新闻网
关注水世界,关注行业焦点!

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

1万

积分

2167

金钱

6531

帖子

铂金水师

11
 楼主| 发表于 2008-1-4 22:45:15 | 只看该作者

拯救的代价

[font=Tahoma][size=2][/size][/font]
[font=Tahoma][size=2][/size][/font]
[font=Tahoma][size=2][/size][/font]
[font=Tahoma][size=2]       扭转对我们星球的破坏要求付出大规模的国际努力和巨额的金钱。但是,正如莱斯特•布朗所称,这并不是一个我们埋不埋得起单的问题,而是一个是否能承受不埋单后果的问题。[size=10.5pt]"[/size][size=10.5pt]恢复这个地球的健康要付出巨大的国际努力,这种努力甚至会比常说的帮助重建被战争破坏的欧洲的马歇尔计划要庞大得多,也费力得多。"[/size]
[size=10.5pt][/size]
[size=10.5pt]       任何一个经济的健康都不离不开其自然支持系统的健康。世界上有一半以上人的生存直接依赖于农田、牧场、森林和渔场。更多人则依赖林作物、皮制品、棉毛织物以及食物加工作为生计。[/size]
[size=10.5pt][/size]
[size=10.5pt]       如果一个经济的环境支持系统在崩溃,消除贫困的战略就难以奏效。如果农田受到侵蚀,收成减产;如果地下水位下降,水井干涸;如果牧场变成沙漠,牲畜死亡;如果渔业崩溃,森林面积萎缩;如果不断升高的温度使农作物枯萎,那么再精心制订和认真贯彻的脱贫计划都会付诸东流。[/size]
[size=10.5pt][/size]
[size=10.5pt]恢复这个地球的健康要付出巨大的国际努力,这种努力甚至会比常说的帮助重建被战争破坏的欧洲的[url=http://usinfo.state.gov/usa/infousa/facts/democrac/57.htm][u][color=blue]马歇尔计划[/color][/u][/url]要庞大得多,也费力得多。这种行动还必须采取战时速度,以免环境恶化转变成经济衰退,正如早期的文明因触及了自然临界点、无视其底线而招致的那样。[/size]
[size=10.5pt][/size]
[size=10.5pt]我们可以大致估计在地球上再造林、保护表层土、恢复牧场和渔场、稳定地下水位并保护生物多样性所需的花费。在那些缺乏数据和信息的地方,我们可以进行假设。这样做的目的并不是为了获得一套准确的数字,而是为修复地球的花费作出一套合理的估算。[/size]
[size=10.5pt][/size]
[size=10.5pt]对[url=http://en.wikipedia.org/wiki/Reforestation][u][color=blue]再造林[/color][/u][/url]花费的计算,侧重点在发展中国家,因为北半球工业化国家森林覆盖面积已经在扩大。我们计算出,要满足这些国家不断增长的燃材需求,还需要再增加约5500万公顷的林区。[/size]
[size=10.5pt][/size]
[size=10.5pt]要巩固土壤和恢复水文的稳定性,就需要在位于发展中国家数以千计的集水区再额外增加约1亿公顷的森林。此外,为了出产木材、纸和其它林产品,可能还需要3000万公顷的森林。可能只有少部分种植树木来自于种植园,大部分树木将来自于村庄周围、田野周边、道路、小块边沿地带和光秃秃的山坡。[/size]
[size=10.5pt]处理森林砍伐问题的一个成功范例是[url=http://www.earth-policy.org/Books/PB2/PB2ch8_ss2.htm][u][color=blue]韩国[/color][/u][/url],在过去的40年里,该国利用当地劳力已在一度裸露的山地和丘陵上重新植树造林。另外一些如[url=http://www.china.org.cn/english/2002/May/32599.htm][u][color=blue]中国[/color][/u][/url]这样的国家也已尝试大范围再造林,但其中多数的自然条件更为贫瘠,成功率也大大降低。[/size]
[size=10.5pt][url=http://english.tema.org.tr/OurWork/ReforestationProjects.htm][u][color=blue]土耳其[/color][/u][/url][/size][size=10.5pt]有宏大的基层造林计划,[url=http://www.womenaid.org/press/info/development/greenbeltproject.html][u][color=blue]肯尼亚[/color][/u][/url]也是如此,由诺贝尔和平奖得主[url=http://nobelprize.org/nobel_prizes/peace/laureates/2004/maathai-bio.html][u][color=blue]旺加里·马塔伊[/color][/u][/url]领导的妇女组织已经种植了3000万棵树。[/size]
[size=10.5pt][/size]
[size=10.5pt]正如世界银行所估算的那样,如果每1000棵树苗花费40美元(19英镑),标准的种植率是每公顷约2000棵树,那么每公顷树苗就花费80美元。人工植树的费用很高,但由于很大一部分是当地动员的志愿者,因此包括树苗和人工费在内,我们可以估算出每公顷的费用大概在400美元左右。未来十年需要植树1.5亿公顷,那么每年大致需植树1500万公顷,按每公顷400美元计算,每年总共需要花费60亿美元。[/size]
[size=10.5pt][/size]
[size=10.5pt]通过将地球表层土的受侵蚀速度降低到新土形成的速度甚或更低,来保护表层土,其中包括两个关键步骤。一是对无法维持耕种的高度易蚀地进行退耕,世界上约10%的农田就约占所有侵蚀地的一半。拿美国来说,就意味着退耕1400万公顷(约3500万英亩)的土地,代价接近每英亩50美元或每公顷125美元,每年的代价接近20亿美元。[/size]
[size=10.5pt][/size]
[size=10.5pt]第二个步骤包括对其余的易受过度侵蚀(受侵蚀速度超过新土形成的自然速度)的土地采取保护措施。该行动包括鼓励农民采取等高耕种、等高条植以及进一步减少耕犁次数或[url=http://en.wikipedia.org/wiki/No-till_farming][u][color=blue]免耕[/color][/u][/url]等保护措施在内的激励机制。[/size]
[size=10.5pt][/size]
[size=10.5pt]将这种估算推及到全世界,估计约有10%的农田是高度易受侵蚀的,应该在表层土流失或成为荒地之前植草或种树。在美国和中国这两个占[url=http://www.peopleandplanet.net/doc.php?id=2784][u][color=blue]世界谷物收成[/color][/u][/url]三分之一的主要食物生产国,官方的目标是退耕所有农田的十分之一。[/size]



[size=10.5pt]在欧洲,这个比例可能不到10%,但在非洲和安第斯国家,这个比例要高很多。就整个世界而言,将10%的高度易侵蚀农田改种草或树似乎是一个合理的目标。在占全球农田面积八分之一的美国,这约需花费20亿美元,那么全世界为此每年的花费就约在160亿美元左右。[/size]
[size=10.5pt][/size]
[size=10.5pt]假设在世界其它各地控制侵蚀所需的花费与美国相当,那么我们再将美国的花费乘以八,就得到了整个世界的花费:80亿美元。两者相加,即用于退耕高度易侵蚀地的160亿美元和采取保护措施的80亿美元,那么全世界每年的花费就达240亿美元。[/size]
[size=10.5pt][/size]
[size=10.5pt]关于牧场保护和恢复的费用,我们可以参看[url=http://www.unccd.int/main.php][u][color=blue]联合国[/color][/u][/url]抗[url=http://en.wikipedia.org/wiki/Desertification][u][color=blue]沙漠化[/color][/u][/url]行动计划。这个[url=http://www.unccd.int/convention/menu.php][u][color=blue]计划[/color][/u][/url]将焦点集中于世界上的[url=http://216.239.59.104/custom?q=cache:NDYFaaG_hR0J:[url=http://www.unep.org/wed/2006/downloads/PDF/FactSheetWED2006_eng.pdf+desertification&]www.unep.org/wed/2006/downloads/ ... desertification&[/url];hl=en&ct=clnk&cd=9][u][color=blue]干旱[/color][/u][/url]地区,所有牧场的近90%都在这些地区,估计在为期20年的恢复期中需要花费1830亿美元,每年90亿美元。关键的恢复措施包括改进牧场管理、以财政奖励消除过度放养以及适当休牧的再种植,期间禁止放牧。[/size]
[size=10.5pt][/size]
[size=10.5pt]这是一项花费高昂的事业,但是在牧场恢复中所投资的每一美元都能从生态系统所增加的生产能力中得到2.5美元的回报。从社会角度来看,那些拥有大量牧民、牧场退化相对集中的国家,总要沦为最贫穷的国家。[/size]
[size=10.5pt][/size]
[size=10.5pt]相反,不采取行动而无视退化的话,带来的不仅是土地生产力的丧失,而且最终还将让数以百万的人们丧失赖以为生的家园,沦为难民,其中一部分会迁移到附近城市,另一些则会迁移到其它国家。[/size]
[size=10.5pt][/size]
[size=10.5pt]海洋渔场的恢复主要是建立一个[url=http://www.guardian.co.uk/uk_news/story/0,3604,1238756,00.html][u][color=blue]海洋保护区[/color][/u][/url]的[url=http://www.earth-policy.org/Books/PB2/PB2ch8_ss5.htm][u][color=blue]世界网络[/color][/u][/url],这个网络将覆盖大洋表面积的约30%。对于这项工作,我们使用剑桥大学生物保护组织详细的计算数据,该组织计算得出每年的花费为130亿美元。[/size]
[size=10.5pt][/size]
[size=10.5pt]保护野生动植物的费用更高。[url=http://www.nature.org/event/wpc/][u][color=blue]世界公园大会[/color][/u][/url]估计,每年用于管理和保护现有的被指定为公园的区域的资金缺口约为250亿美元。这还没包括那些生物多样性的[url=http://www.biodiversityhotspots.org/xp/Hotspots/hotspotsScience/hotspots_defined.xml][u][color=blue]热点地区[/color][/u][/url],再把这些地区也包括进来,每年的缺口可能又增加60亿美元,总数就达到了310亿美元。[/size]
[size=10.5pt][/size]
[size=10.5pt]只有稳定[url=http://www.earth-policy.org/Books/Out/ch6_water.pdf][u][color=blue]地下水位[/color][/u][/url]这一项行动,我们还没有一个估算,仅有猜测。这里的关键是提高水生产力,但早在50年前世界开始有系统地提高土地生产力的时候,我们在这方面就积累了经验。[/size]
[size=10.5pt][/size]
[size=10.5pt]在类似的水模式中所需的因素,包括研究发展更节水的灌溉方式和技术,向农民传授这些研究成果,通过经济刺激鼓励农民采纳并使用这些改良的灌溉方式和技术。[/size]
[size=10.5pt][/size]
[size=10.5pt]在一些国家,用于资助一项提高水生产能力计划的资金可能来源于取消对灌溉用水的补贴,现在这种补贴常常导致对灌溉用水的浪费使用。有时,还会有电力补贴,如在印度。还有时,补贴是以低于成本价的方式供水,如在美国。在全世界范围内,就所需的其他资源而言,包括鼓励农民使用更节水的方式和技术的经济刺激,我们估算会另需花费100亿美元。[/size]
[size=10.5pt][/size]
[size=10.5pt]所以我们估算出,[b]保护地球每年需要多花费930亿美元[/b]。许多人会问,这个世界负担得起吗?但唯一切中要害的问题是:如果不这样做,世界承担得起吗?[/size]
[size=10.5pt]--[/size]
[size=10.5pt]莱斯特·布朗是位于华盛顿的地球政策研究所所长。这篇文章源于他的新书《[i]Plan B 2.0: Rescuing a Planet Under Stress and a Civilization in Trouble[/i]》中的一章。[/size][/size][/font]

[[i] 本帖最后由 bluesnail 于 2008-1-5 22:29 编辑 [/i]]
春有红花秋望月,夏有凉风冬听雪

1万

积分

6240

金钱

511

帖子

铂金水师

QQ
12
发表于 2008-1-17 14:59:46 | 只看该作者
惊醒;警醒

1万

积分

2167

金钱

6531

帖子

铂金水师

13
 楼主| 发表于 2008-1-17 19:04:38 | 只看该作者
希望是绝望前的曙光,而不是转眼即逝的流星
春有红花秋望月,夏有凉风冬听雪

1404

积分

148

金钱

108

帖子

白银水师

QQ
14
发表于 2008-1-22 18:43:58 | 只看该作者
:L :L 长此以往,人类真的会走向灭亡,最近看到太多的黑暗面了。。。

1万

积分

2167

金钱

6531

帖子

铂金水师

15
 楼主| 发表于 2008-1-23 23:45:25 | 只看该作者
人类正在亲手葬送自己的文明,甚至生命!
春有红花秋望月,夏有凉风冬听雪

3万

积分

233

金钱

3021

帖子

王者水师

QQ
16
发表于 2008-1-24 11:17:21 | 只看该作者
哎,挣今天的钱,却不顾忌明天的生命.悲哀啊!
为什么我的双眼常含泪水,因对这土地爱的深沉。

1万

积分

2167

金钱

6531

帖子

铂金水师

17
 楼主| 发表于 2008-1-24 20:24:23 | 只看该作者
用金钱堆积的坟墓!
地球的悲痛,人类的丧绝!
春有红花秋望月,夏有凉风冬听雪

3万

积分

233

金钱

3021

帖子

王者水师

QQ
18
发表于 2008-1-25 08:58:48 | 只看该作者
不太想看到这样的帖子,让人心痛.版主一次次的提醒着....
为什么我的双眼常含泪水,因对这土地爱的深沉。

1万

积分

2167

金钱

6531

帖子

铂金水师

19
 楼主| 发表于 2008-3-5 18:44:22 | 只看该作者
我们努力争取机会,努力改变,但,悲剧依然不断,我们太渺小无助了,亟需力量的凝聚,继续传播
春有红花秋望月,夏有凉风冬听雪

2万

积分

4229

金钱

1万

帖子

论坛顾问

行业焦点

QQ
20
发表于 2008-3-7 10:35:25 | 只看该作者
我想只要我们能做到问心无愧,这就已经足够了。
关注水世界,关注行业焦点!

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扫一扫,用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管理员|手机版|小黑屋|水世界-水处理技术社区(论坛) ( 京ICP备12048982号-4

GMT+8, 2025-5-6 00:55 , Processed in 0.544030 second(s), 5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