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国供水管网防回流污染技术发展概述
季能安1;
陈怀德2
(1.上海上龙阀门厂;2.中国建筑西北设计研究院)
[摘要]
对防回流污染技术的内涵、国内外的应用情况和主要防回流技术措施-倒流防止器的功能特点作了简要分析,指出,在当前强调“供水安全”和“水质保障”的主旋律下,推广防回流污染技术势在必行;在我国供水管网压力普遍较低情况下,要普及倒流防止器,必须着重开发和合理选用低阻力的倒流防止器。
[关键词]
防回流污染 交叉连接 水质保护 倒流防止器 低阻力 节能
防回流污染技术是给水输配工程中有效防止倒流污染,确保水质安全的专有保护技术,它也是管网供水安全保障技术和生活饮用水二次污染防止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由于城市生活饮用水管道只有一个管网——市政自来水管网,它除了主要供应居民的生活饮用水外,还必须供应其他用途的用水,因此交叉连接是必然存在的。非生活饮用的用水管网,有的长期不用而水质变坏(如消防管网),有的配水出口极易玷污(如游泳池,冷却塔,喷泉的补水管,绿化洒水管及工业用水管),它们对生活饮用水管网的水质构成严重威胁,一旦产生倒流,生活饮用水管网就会被污染,所以为保护水质必须在交叉连接处,对可能出现的倒流污染加设防回流技术措施,一旦支管介质倒流时,可有效将倒流水自动排出管网,决不容许支管内的水倒流入干管产生污染。
倒流防止器是给水管道在交叉连接情况下防止回流污染最为有效的技术措施和专用设备,也是目前世界上应用最广泛的防回流污染技术措施。主要用于市政供水管网与用户管网之间,或者生活水与消防水、空调水、绿化水等不同水质系统之间交叉连接时的有效隔断;
倒流防止器的主要功能是在发生倒流的时候,当阀门存在各种可能的内泄漏时,能有效将渗漏的水及时通过排污引流装置排出去,防止出口端水质较差的介质倒流到水质较好的进口端,避免回流污染事故的发生,确保生活饮用水安全。
国际管道及机械专家协会制定的统一管道工程规范(1988年版)中有两条原则性的规定:1.从城市自来水管(公共供水管)上接入用户的连接管上,必须设置倒流防止器。倒流防止
器前的连接管段上不得接出任何用水管道。
2.生活饮用水管道上存在交叉连接的部位,在非生活饮用目的的接管起端必须安装倒流防止器。
倒流防止器作为一种防止倒流污染的有效装置已经在欧、美、日、澳洲等发达国家使用了几十年!如在美国,已经形成了一个从产品标准、生产许可、产品认证、安装维护和卫生监管等各个环节较为完善的产业体系,并成立倒流防止器行业协会进行行业自律管理。
倒流防止器也是我国目前防回流污染措施中最主要的技术措施。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广大城乡居民对生活质量日益关注,国家新的水质标准也于07年7月正式开始分步实施;在我国给排水事业当前强调 “供水安全”和“水质保障”的主旋律下,积极推广和落实防回流污染技术势在必行!如何完善供水安全保障体系, 有效防止回流污染事故的发生,确保饮用水的卫生安全是各级政府管理机构、卫生监管部门、各类供水企业和社会各界有识志士应该共同面对的新课题。国家先后出台了许多相关法律法规和设计标准,用于指导和规范使用防回流污染技术:2002年建设部发布了(CJ/T160-2002)《倒流防止器》行业标准;2003年建设部在新修订的国家标准《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50015-2003)中,在用水管道上对倒流防止器的设置场合作了强制性规定,并首次对倒流防止器的节能指标提出了明确要求;2005年建设部又发布了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标准《给水系统防回流污染技术规程》(CECS 184:2005),对如何选择防回流技术措施作了详细的规定;2005年和2006年建设部先后发布了国家标准图集“05S108”和 “06SS109”,对倒流防止器和低阻力倒流防止器的选型安装进行了指导。
目前国内外广泛使用的倒流防止器产品,主要按减压原理进行设计和生产,采用的是低压隔断形式,其隔断安全性较好,但是该结构产品的隔断安全性与阻力性能之间存在着相对矛盾关系,为保证隔断安全,必须增加其局部水头损失;在正常流量下,水头损失一般要超过7mH2O,难以满足GB50015-2003《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第3.6.15条提出的局部水头损失在0.025-0.04MPa范围的节能要求;并且外形体积较大,只能水平安装。为此在实际设计选型和采购使用时常常顾虑重重、顾此失彼!再加上目前的技术规范执行力度不够,政府的监管力度不力,供水管理部门对倒流防止器的检测维护年检制度还没有配套出台,一些不良厂商不惜偷工减料,以次充好进行恶意的价格竞争,使得假冒伪劣的倒流防止器产品泛滥成灾,倒流防止器的防回流功能无法得到有效保证,对市政供水管网的供水安全构成了直接威胁,而且造成管网能耗的惊人浪费。
倒流防止器产品,作为涉及公共水资源安全的专用保障设施,应该引起全社会的高度重视,相关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应逐步完善,卫生检疫部门、供水部门应有责任制定和颁布实施相应的产品检测、验收规范和年检制度;设计、安装和使用单位应严格遵守设计规范和维护保养制度;只有统一标准、加强监督、严格管理,才能使公共用水安全得到确实的保证。
在我国供水管网压力普遍较低情况下,要普及倒流防止器,必须着重开发和合理选用低阻力的倒流防止器。我国有不少优秀企业为此作了不懈的努力。其中由上海上龙阀门厂自主开发成功的“龙申牌低阻力倒流防止器”是其中最为突出的代表。
低阻力倒流防止器,是上海上龙阀门厂的科技人员为满足国家设计规范对倒流防止器提出的阻力性能要求(即节能要求)而开发的创新产品,已成功申报了14项发明专利;低阻力防回流污染技术彻底解决了常规倒流防止器“隔断安全性与阻力性能之间彼此矛盾,不能同时提高”这一世界性难题,在保证隔断安全的前提下,具备了超低的水头损失和较小的外形尺寸。2005年8月和2007年4月,经机械工业阀门产品检测中心流量特性检测和型式试验证实,低阻力倒流防止器具有以下特点:
1.
隔断安全等级高:在主阀正常关闭情况下,主阀的中间腔通过自动排水器和大气相通,上下游介质形成空气隔断或零压隔断;一旦两级止回密封或其他密封部位发生失效,所渗漏的水迅速从自动排水器排走,达到了有效防回流污染的目的。
2.
水损低,节能显著:由于采用了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专利结构,利用水力控制原理进行设计,在确保隔断安全性的前提下,该产品的局部水头损失≤0.03MPA,完全满足设计规范的阻力要求;
3.
内件采用不锈钢,主阀体内外表面无毒环氧树脂喷塑处理,强度大、防腐性好。
4.
结构紧凑,外形尺寸和重量仅为同类产品的30%左右,节材、节地明显。
5.
可以水平或垂直安装。
6.
可以根据客户需求配备渗水自动报警装置,同时现场调试容易、维护保养简便。
自2005年6月投放市场以来,低阻力倒流防止器已先后在上海、北京、福州、厦门、广州、深圳、西安、天津、青岛、郑州等大中城市的供水管网系统中得到了使用,受到了用户的广泛好评。2005年12月29日,“低阻力倒流防止器”顺利通过了上海市建委组织的新产品鉴定,被确认为国际首创,阻耗性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具有节能、节材的显著特点。2006年8月被国家科技部列入中小企业创新基金支持项目给予全力支持和科技推广;2007年10月,全国建筑给水排水委员会给水分会组织了40位来自全国的建筑给排水领域的权威专家在上海对“低阻力倒流防止器”进行了实地考察和技术论证并给予了充分的肯定。
“低阻力倒流防止器”的研制成功,标志着我国在供水管网防回流污染的技术研究水平已经跨入世界先进行列。如何规范利用好低阻力防回流污染技术,提高我国饮用水安全保障水平,造福于全社会,是我们业内各界有识志士共同面对的新课题。我们真诚的期望能得到业界的各位专家、工程技术人员和广大用户的指导和帮助,为低阻力倒流防止器的不断完善献计献策,为我国最新的防倒流技术成果得到尽快的普及推广群策群力,为提高我国饮用水安全保障能力,确保人民的身心健康,尽到我们应有的责任!
[ 本帖最后由 gjw5977 于 2008-3-5 12:04 编辑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