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积分
- 12427
- 威望
- 0
- 金钱
- 7072
- UP值
- 1427
铂金水师
请用您的手机扫一扫姚大鹏长江水环保公众号二维码
|
马上注册并关注水世界微信号,获得更多资料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扫一扫,用微信登录
x
江南水乡,河湖纵横,如何管住大大小小的8万多条河?浙江的答案是:以治水为突破口,将“河长”推上时代舞台。在众多业界资深人士看来,从一项省域制度创新走向全国,从“领跑”半个身位到重新起跑,浙江“河长”俨然具有典型的成功示范意义。
8万条河有了“父母官” 浙江经验领跑治水新常态
近年来,浙江以“五水共治”(治污水、防洪水、排涝水、保供水、抓节水)为突破口,重新实现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平衡,而河长制,就是其中的制度创新和关键举措。为了让每条河流恢复清澈,浙江全省建起省、市、县、乡、村五级河长体系。这是一支多达6.1万人的治水铁军,他们用毅力和汗水,偿还历史欠账,让清清河水重回之江大地。
“省长村长,都是河长”,作为全国先行先试的省份,自2013年全面推广河长制以来,浙江形成了一套以河长制为核心的治水长效机制和责任体系。统计数据显示,截至目前,浙江有有省级河长6名、市级河长199名、县级河长2688名、乡镇级河长16417名、村级河长42120名,并已形成五级联动的河长制体系。
站在温州市瓯海区瞿溪河畔,河水清澈,鸟鸣声声,河边绿叶黄叶缤纷,虽然已是冬季,还是有不少市民正在河畔散步、遛狗。家住瞿溪河边的张大伯说:“治水之前可不是这样,那时候水的颜色几天一个变,有时候是‘黑河’、有时候是‘牛奶河’,走过河边大家都得捂着鼻子呢。”而类似瞿溪这样的改变,发生在浙江大大小小的每一条河流上。“随时能跳进去游泳,小时候的西苕溪回来了!”这是浙江省安吉县梅溪镇居民舒国平的感叹。目前,安吉县已经实现“所有的河流都能游泳”。
而在一泓清泉背后,源自四年前的一场治水行动。早在2013年,在浙江省印发的《关于全面实施“河长制”,进一步加强水环境治理工作的意见》中明确,作为包干河道的第一责任人,各级河长便深入了解沿河企业居民如何排污、污染源构成,承担河道日常管理、协调推进河道治理等职责……全面掌握后牵头制定一河一策治理方案,对症下药。
各级河长到底干些啥?我们可从浙江永康市的河长履职知晓一二。在这里,河长被赋予了三大关键职能:管、治、保。据《经济参考报》报道,“管”即是承担所属流域的管理职责,开展河流污染监管,严查涉水违法行为,“治”即推进污染整治,确保任务落实;“保”即做好清淤保洁,保障措施实施。而为狠抓落实,浙江各地逐级对每位河长履职情况进行严格问责,并以此作为领导干部评级的重要依据。
卓有成效的成绩背后是严格的制度保障。浙江先后出台了河长制长效机制、基层河长巡河、河长公示牌规范设置、入河排污口标识等一系列长效管理机制,创新了河长公示、河长巡河、举报投诉受理、重点项目协调推进、例会报告等日常工作制度。2016年6月,浙江省治水办出台了《基层河长巡查工作细则》,进一步明确各级河长的职责分工,做到日查日清、事事有回应。
而在全面实施河长制以来,浙江全省关停整治3万多家小企业与5万多户养殖场,消灭垃圾河6500公里,消除黑臭河超5100公里,城乡环境得以明显改善。下一步,浙江省治水办相关负责人指出,在治水新形势下,浙江对河长的总体治水目标提出了新要求,并在水污染防治、水资源保护等方面做了量化、细化:在结合五级联动河长体系的基础上,因地制宜地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立体河长体系。
(来源:中国环保在线)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