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世界-水处理技术社区(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用微信登录

扫一扫,用微信登录

搜索
查看: 2007|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城市滨水景观设计途径浅析

[复制链接]

7260

积分

991

金钱

3319

帖子

黄金水师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楼主| 发表于 2007-1-15 02:09:5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并关注水世界微信号,获得更多资料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扫一扫,用微信登录

x
作者:韩国英 城市滨水景观设计途径浅析 ——山东艺术学院新校区滨水景观规划设计 摘要:城市滨水区作为城市中人类活动与自然过程共同作用最为强烈的地带之一,其规划涉及、多方面的问题,要求设计人员以综合的视角进行多目标的规划设计。本文以山东艺术学院新校区滨水景观设计为例,阐述进行城市滨水区多目标景观设计的一些理念与方法。同时认为目前国内的滨水区规划仍存在目标单一和片面的不足,进一步提出了旨在协调人与自然的景观设计应是多目标的。   关于山东艺术学院新校区的生态景观,地形多样,依山傍水,自然环境优美,规划布局上应注重以人为本、生态优先、因势造景、留有余地。充分利用和保留现有地形地貌特征,保护好生态资源。   关键词:景观 多目标规划 规划设计 城市滨水区   概论   城市滨水地带的规划和景观设计,一直是近年来的热点。滨水区设计的一个最重要特征,在于它是复杂的综合问题,涉及多个领域。作为城市中人类活动与自然过程共同作用量为强烈的地带之一,河流和滨水区在城市中的自然系统和社会系统中具有多方面的功能,如水利、交通运输、游憩、城市形象以及生态功能等等。因此滨水工程就涉及航运、河道治理、水源储备与供应、调洪排涝、植被及动物栖息地保护、水质、能源、城市安全以及建筑和城市设计等多方面的内容。这就决定了滨水区的规划和景观设计,应该是一种能够满足多方面需求的、多目标的设计,要求设计人员能够全面、综合地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这里以山东艺术学院新校区滨水景观规划设计为例,阐述进行多目标滨水景观设计的一些理念与方法。   一、现状条件概况   (1)山东艺术学院长清区选址于济南市长清区大学园区, 3号路将用地分为东西小区,东校区东南北三面环双龙山山腰处代征路,西临3号路,西校区西南北三面环北大沙河东河东岸代征绿地,东临3号路,场地中部和西部有一条自然形成的泄洪沟,沟的断面约2×2米,场址无地面附着物。   东校区场址大部分为山坡台地,场地依山,地势南北高中间低、东高西低,南北最大高差约为67米,东西最大高差约55米。西校区地势南北低中间高、东西低,南北最大高差约为12~16米,东西最大高差约为9~13米。   (2)新校园要具有浓郁的文化艺术氛围,将传统与现代文化想融合,体现继承与发展的特点,充分展现特有的综合学府的形象风貌。同时应与周边的蓝天、碧水、绿树的自然景观相呼应。   (3)塑造校园精神的重要载体。体现艺术校园的个性风貌、历史文化方面负有重要使命。   二、问题的提出   在对现状条件充分了解的基础上,找到下一步设计的切入点,是设计中至关重要的一步,因为景观设计不是纯形式意义上的游戏,景观设计旨在解决问题,而发现问题是设计的开始。对于滨水地带的景观设计,它的复杂性和综合性就更加要求设计人员多角度、多层次地去思考和发现,运用科学的知识,从更广阔的视野范围内来综合分析。 通过现场踏勘,地方文献的阅读,规划部门的咨询,特别是水利部门的意见,综合提出山东艺术学院新校区滨水景观设计所必须解决的问题:   (1)防洪问题:东校区地势南北高中间低、东高西低,西校区地势南北低中间高、东西低的特点,防洪排涝显得尤为重要。   (2)水量问题:校区紧邻大沙河,以及位于两山之间的优势,为水景制造提供了机会。   (3)水质问题:基于地势,水质的良好可以增加环境的优美。   (4)河流与校区功能的结合:作为未来的城市中心,如何使水系规划与城市功能相得益彰。   (5)亲水性问题:水面与地面的高差对于处理水与人的关系至关重要。   (6)滨水区可达性和连续性问题。   (7)水体面积问题。   (8)城市历史的延续性问题。   三、对问题的整理与目标的提出   根据上述问题可以归结为三个方面的内容:对水系本身和水系生态的治理和设计、城市功能布局与城市结构、景观和历史文化。在此基础上,应提出本次滨水区景观设计的多层次符合目标:   (1)安全、稳定、健康的基础水环境。水系要能满足城市防洪排涝的要求,有较稳定的水源补给;同时还应具有健康的生态状况,包括对污染的治理以及自然生态系统功能的恢复和健全。   (2)良好的社会效益。水能够充分地与城市生活相融合、促进,带动城市的发展。为人们提供休闲游憩的场所。   (3)积极的精神文化意义。水系应能够塑造和承载城市的景观特色和文化内涵,成为城市个性和地方精神的代表。   四、解决途径与规划方案的提出   景观设计要面向目标,立足于解决问题。根据目标的三个层次,我们的设计可以相应分3部分内容:   (1)水系规划和设计,同时包括以其为基础的绿地系统的设计;   (2)土地利用规划和设计,主要包括以水系为基础的城市功能布局和城市形态;   (3)历史文化解释系统的规划和设计。   每一部分都面向于实现层次的目标,并针对问题和制约因素提出了有效的解决方案。   其中,水系是本次设计的中心,也是整合和联系三部分内容的基本框架。   A 水系规划和设计--建立安全、稳定、健康的水环境。   a 内容包括水系治理与河流生态的建设,以实现一个安全、稳定、健康的基础水环境,它是进行其他滨水区城市开发的基本前提。解决防洪、蓄水和水质问题,同时兼顾景观功能。建立滨河滩地,形成自然的湿地生态系统,实现水体的生态净化;建立大型湿地湖泊,增加降雨水体对降雨的调蓄能力,有利于防洪的同时增加蓄水面积。   解决亲水利用的问题。结合人流较多、活动丰富的大型公共设施和开放空间,设计形成多样的水位和亲水堤岸,满足生活多样的亲水需求。   b 水循环和能量的利用。   c 雨水综合利用   B 土地利用规划和设计——实现良好的城市效益   以水系为基础,组织城市功能,构建城市形态,使水系融入城市生活,带动城市发展,为人们提供游憩的场所。具体措施有:水系与城市功能相结合;社区间的绿色休闲网络。   C 景观和历史文化体系的规划和设计——创造优美的景观,体现地方精神   历史的挖掘——景观的塑造应体现地方精神,因此规划首先要做的是对历史文化的解读,它包括场地深层的历史内涵和即将消失的生活记忆。这部分工作主要是通过文献阅读分析和现场的踏勘、体验、记录来完成。   a 深层历史:根据历史文献的记载,绘制了一系列的历史地图和土地景观剖面,从分析了规划区域的深层历史图。同时,根据土地时间维度的景观历史,今天仍展开在整个区域范围的空间维度上。   b 场地记忆:规划场地现状仍保留原地势地貌,包括水网和地质的纵向平面肌理,旧的河堤、石桥、小面积的农田,乡土植物群落等。   D 具体规划措施   a 建议将校园的人工滨水绿带继续延伸至自然河流,与大沙河相交接,建立山河之间一条完整的区域性自然廊道,讲述土地的故事。   b 景观设计体现地方精神和场地记忆   校园的滨水两岸的景观设计,从对场地历史内涵的解读中获得灵感。将土地景观类型与校园的文化和艺术气息相融合。概念为艺术主题景观、林荫广场、散步园路等的抽象现代形式语言。对于有价值的场地记忆,则作为历史碎片与新的校区相结合,成为有意蕴的艺术文化中心。在绿化规划中则强调对乡土植物的使用。   结论   目前国内的滨水区规划,包括从城市规划角度出发的规划角度出发的规划设计和水利部门的河流治理,都往往存在着一定的片面性,未能将滨水区的问题予以综合理解和综合解决。而景观设计学,作为一门正在发展中的更为综合的学科,其优点之一在于可以从比其他学科更广阔的事业范围来解决问题,综合建筑学、艺术、城市规划、地理学、生物学和声学等多学科的知识,提出更完善的解决方案。“景观设计学更善于综合地、多目标地解决问题”,“同时掌握关于自然系统和社会系统两方面的知识,懂得如何协调人与自然关系”,更应努力发挥其综合优势,致力于更完善的滨水区建设,而多学科的知识和综合分析的能力也应该是景观设计人员首先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本次规划作为进行多目标滨水景观设计的一次尝试,运用了综合的知识、方法,进行综合的分析和设计,以期实现综合的目标。   致谢   特别感谢李仲信老师、刘志强老师、荆雷老师、王大海老师的辛勤辅导。   参考文献   [1]俞孔坚.美化城市还是破坏城市.北京:美术观察,2005.   [2]孙鹏、王志芳.遵从自然过程的城市河流和演水区景观设计.城市规划,2002.   [3]俞孔坚、李迪华.城市景观之路——与市长们交流.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支持支持 反对反对
清啦

861

积分

828

金钱

301

帖子

青铜水师

沙发
发表于 2007-1-15 17:53:34 | 只看该作者
滨水区是不是就是河的两边呢??

4万

积分

1万

金钱

1万

帖子

王者水师

板凳
发表于 2014-9-27 21:23:23 | 只看该作者
挺有价值的,收藏了,谢谢楼主的好资料,期待楼主再次更新。。。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扫一扫,用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管理员|手机版|小黑屋|水世界-水处理技术社区(论坛) ( 京ICP备12048982号-4

GMT+8, 2025-5-6 12:25 , Processed in 0.283195 second(s), 3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