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 SBR/LD-PAC工艺 SBR/LD-PAC工艺,由上海石化环境保护研究所开发的低剂量粉末活性炭处理工艺(LD-PACT),并结合序批式反应器(SBR)的基本工艺路线,使废水处理达到最满意的处理效果。
在SBR生物反应器中投加活性炭后可利用PAC在进水阶段的吸附作用,从而使混合液中有毒难降解污染物浓度减少,减轻对生物的抑制作用;在反应阶段,被PAC吸附的有机物通过生物解吸,降解后得以有效去除,同时PAC再生;在沉淀闲置阶段,PAC进一步再生后仍保持一定的活性;PAC本身也为生物的生长提供很大的空间,从而提高SBR池内污泥浓度;PAC表面是高浓度基质、高浓度氧和高浓度污泥三相共存体系,为生化反应创造了优越条件,PAC与污泥之间存在良好的相互作用,增大了基质的利用率,延长了泥龄,从而提高了处理负荷和处理水质;PAC与活性污泥结合,是絮体直径增多,从而提高污泥沉降性能,并且也增强了污泥的脱水性能。因此,上海化学工业区污水场采用SBR/LD-PAC工艺,可以预见取得很好的处理效果。
2.2 工艺流程
上海化学工业区7000 m3/d污水处理装置工艺流程,详见图6-1: 上海化学工业区7000 m3/d污水处理装置工艺流程图。
图6-1: 上海化学工业区7000 m3/d污水处理装置工艺流程图
2.3 主要构筑物及工艺参数
主要构筑物是调节池、酸化池和SBR池。调节池和酸化池合建。它们的设计参数见下表2-1和2-2。
表2-1 调节单元主要工艺参数
项 目
工艺参数
酸化池
有效容积
25m*17.5m*4m(有效水深)
停留时间
>10小时
组合填料
1750 m3
混合调节池(苯酚丙酮装置污水进入)
有效容积
25m*17.5m*4m(有效水深)
停留时间
>10小时
调节池(全部进水) 混合
有效容积
50m*17.5m*4m(有效水深)
停留时间
>10小时
表2-2 SBR主要工艺参数一览表
项 目
主要参数
进水COD (mg/L)
C0 = 700
出水COD (mg/L)
Ce = 100
COD去除率 (%)
η = 85.7
SBR反应池
SBR总容量 (m3)
VT = 14400
座 数 (座)
n = 3
每座SBR容量 (m3)
V = 4800(75*16*4)
充水比
1/2
1/4
每座SBR进水量 (m3)
2400
1200
周期运行时间
整个运行周期所需时间 (h)
T = (Tf -Tf’)+Ta+Ts+Tdw+Tu T = 24 T=12
进水时间 Tf (h)
2
1
充水同时曝气时间 Tf’ (h)
0~2
0~1
加强曝气时间 Ta’ (h)
6
4
曝气持续时间 Ta (h)
14
8
排泥时间 Tds (h)
1~3
1~2
沉淀时间 Ts (h)
3
1.5
排水时间 Tdw (h)
3
1
闲置时间 Tu (h)
2
0.5
曝气时间比 Ta/T
0.58
0.67
PAC投加量(以进水量计)(mg/L)
Inf PAC 20
Inf PAC 15
混合液
污泥浓度 (g/L)
MLSS = 3.5
MLSS =5.5
SVI (ml/g)
≤150
PAC浓度 (g/L)
0.80
2.2
负 荷
COD平均容段负荷(kgCOD/m3 池)
0.30
0.15
COD平均污泥负荷(kgCOD/kgSSŸ d)
(F/M)re=0.15
(F/M)re=0.0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