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世界-水处理技术社区(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用微信登录

扫一扫,用微信登录

搜索
楼主: 老康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讨论] IC有关设计案例探讨

[复制链接]

1万

积分

260

金钱

510

帖子

铂金水师

21
发表于 2009-5-15 13:42:09 | 只看该作者



很高兴逐渐讨论了起来! 不过都是问问题的, 这些等我请个秘书,再------
清啦

1万

积分

260

金钱

510

帖子

铂金水师

22
发表于 2009-5-15 14:02:39 | 只看该作者
先说管道漏气检核我的设计理念是这样的 1.设计可封闭管路(可检漏及检修) 2.竣工后封闭管路进行试压,查漏 3.封闭的管路有助于未来检修时以水或钝气填充排残,以利作业安全 4.于局限空间设监视检知仪器, 5.漏于空圹区,无安全顾虑,等欲回收甲烷再说

1万

积分

260

金钱

510

帖子

铂金水师

23
发表于 2009-5-15 14:19:22 | 只看该作者
谈到循环了,这题目很大!我们从几个方向去探讨它: 1.反应槽内的水力条件(是膨涨床还是流体化床?) 2.循环有何好处 3.设计或操作时如何考虑(水质与水量关系、污泥型态、吸入点选择)

1万

积分

101

金钱

319

帖子

铂金水师

QQ
24
发表于 2009-5-16 10:59:56 | 只看该作者
?经过IC后的水于好氧阶段的生化效果是否大大的提高的?还是剩余的COD是难降解物质的累积型?

25万

积分

101

金钱

1

帖子

超脱水师

25
发表于 2009-5-16 12:36:46 | 只看该作者



谈到循环了,这题目很大!我们从几个方向去探讨它: 1.反应槽内的水力条件(是膨涨床还是流体化床?) 颗粒污泥能否承受流化床? 2.循环有何好处 老生常谈的问题...

25万

积分

101

金钱

1

帖子

超脱水师

26
发表于 2009-5-16 12:40:16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rv123 于 2009-5-16 10:59 发表 ?经过IC后的水于好氧阶段的生化效果是否大大的提高的?还是剩余的COD是难降解物质的累积型?
从水的角度而言,任何生化肯定是优先降解易生化的,所以作为二级的好氧进水生化性比一级的厌氧差一些是可以理解的... 从何工艺的角度而言,厌氧毕竟水解断链开环的能力要强于好氧,那么对于二级来说,一级用厌氧要比用好氧时生化性好些

671

积分

62

金钱

62

帖子

青铜水师

27
发表于 2009-5-16 17:15:23 | 只看该作者

顶一下

参与人数 1金钱 -5 收起 理由
yoruba -5 恶意灌水

查看全部

25万

积分

101

金钱

1

帖子

超脱水师

28
发表于 2009-5-17 12:27:58 | 只看该作者
你怎么也叫我老大啊? 我忽然觉得对厌氧一无所知了...学无止境乎...我想我现在也没达到入门的级别吧

1万

积分

101

金钱

319

帖子

铂金水师

QQ
29
发表于 2009-5-17 13:57:13 | 只看该作者
我还以为你说你变的谦虚了 就是谈谈问题 呵呵 大家也不要将问题神秘化 太神了就妖化了

25万

积分

101

金钱

1

帖子

超脱水师

30
发表于 2009-5-17 14:02:47 | 只看该作者



出水COD和VFA成反比... 进水ph不变出水忽高忽低... 碎裂污泥截留,好污泥洗出... 不断的结垢... 理论只是理论,并不总是好使的...

1万

积分

101

金钱

319

帖子

铂金水师

QQ
31
发表于 2009-5-19 09:43:36 | 只看该作者
追问 IC这么高的流速会导致污泥流失么??是否于后续系统设置沉淀池??

1万

积分

101

金钱

319

帖子

铂金水师

QQ
32
发表于 2009-5-19 09:49:21 | 只看该作者
余老大你发声啊 期待你的呐喊啊

25万

积分

101

金钱

1

帖子

超脱水师

33
发表于 2009-5-19 19:06:31 | 只看该作者
aaaaaaaaaaaa 这样行了吧? 我在想...

1万

积分

260

金钱

510

帖子

铂金水师

34
发表于 2009-5-21 18:35:17 | 只看该作者

如果设计过程不当 导致管道偏大 能通过什么手段改善??仅仅是通过更换管道????

1.如果有多支管线,上下两反应层各以管阀封闭几根试试。 2.如仅各一根,只要不太大,设置管阀稍限流有帮助。 3.或厌氧反应条件跑了!好好检视pH、COD、挥发酸、碱度、温度----等控制条件。

1万

积分

101

金钱

319

帖子

铂金水师

QQ
35
发表于 2009-5-23 10:29:08 | 只看该作者
设计IC时候存在着两个三分器 三分器的距离是怎么考虑的??IC的提升高度的高度怎么考虑 一个系统容许提升高度涉及到什么因数??提升高度考虑时候是否考虑到提升管道损失? 余老大你给我加点分啊

1万

积分

101

金钱

319

帖子

铂金水师

QQ
36
发表于 2009-6-23 15:03:08 | 只看该作者
废水加热怎么计算选用锅炉的大小?加热废水的时候要注意什么问题呢??怎么保温?选择保温棉,那么怎么防止下雨时候对保温棉的保护 >>>>???????????????电热棒???如何控制问题提升呢>>?????? 为什么要加温?不加温度会有产甲烷效果么?? 污泥正常 情况下的SV为多少合理呢?不合理时候是什么问题导致呢??如何解决呢??? 维修考虑要在设计过程中注意那些要点呢>>>>????? 穿孔给水孔多大才合理呢>>>????? 问题是一大堆的 还有还有 余朋友你怎么不说话的 khenv去跑业务了 你要接力啊

1万

积分

260

金钱

510

帖子

铂金水师

37
发表于 2009-5-25 17:10:48 | 只看该作者

百欧式EGSB的三项分离器

百欧式的EGSB应该是正统的,你对他们的EGSB的三项分离器是否了解?国内的常用两层来解决上流速度大的问题,当然效果很一般。 我的观点: EGSB上流速度会造成反应区,尤其是三向分离区下方紊流!但他们透过三向分离优化设计去解决或减少其影响,要点也包括非(Q+Q)通过三向分离区,而是仅(Q)通过三向分离区! 故百欧式的EGSB的三项分离器优化设计主要在解决或减少其下方紊流影响! 国内的常用两层来解决上流速度大的问题,效果很一般。------我认为很可能问题出在以(Q+Q)通过三向分离区,这样神先也难救,------除非在循环吸入口位置设置妥当,这点我们在神箭帖讨论过,有机会再晒一晒!

顶一下

参与人数 1金钱 +5 收起 理由
yoruba + 5 共识

查看全部

1万

积分

260

金钱

510

帖子

铂金水师

38
发表于 2009-5-25 18:01:49 | 只看该作者

六、设计或操作时如何考虑(水质与水量关系)

IC需要内循环,循环量跟气量有关,但内循环的水量跟现实循环需要外循环实现的时候 总的循环量确定有什么窍门的么?是否可以说外循环可以代替内循环? 如果是产气不足或是COD不足,还是提升时期不足考虑通过外循环来辅助提高传质?还是存在特别考虑? 产气不足采用外循环保护目的何在? 主要是考虑流体化(提高传质)、稀释、均匀布水、阻塞防止、紧急应变及试车应用。 循环量确定有什么窍门的么? 参考【处理低浓度废水(COD=2000~3000mg/L)时,反应器内循环流量可达进水量的2~3倍;处理高浓度废水(COD=10000~15000mg/L)时,内循环流量可达进水量的10~20倍】 如去除率90%, 1.进流COD=2000~3000mg/L时,反应区初始浓度为(Q*3000+3*Q*3000*(100-90)%)/【Q+3*Q】=975mg/l。 2.进流COD=15000~10000mg/L时,反应区初始浓度为(Q*15000+10*Q*15000*(100-90)%)/【Q+10*Q】=2727mg/l。 如果系统恶化,如去除率仅50%,则 3.进流COD=2000~3000mg/L时,反应区初始浓度为(Q*3000+3*Q*3000*(100-50)%)/【Q+3*Q】=1875mg/l。----还好 4.进流COD=15000~10000mg/L时,反应区初始浓度为(Q*15000+10*Q*15000*(100-50)%)/【Q+10*Q】=8181mg/l。------问题大了,如果产气量也大减,稀释效果更差!放流水肯定超标! ----所以循环量与设计反应区之初始浓度有关。 是否可以说外循环可以代替内循环? 个人看法: 可以内循环就无需外循环,因省能源----- 外循环是必备之紧急应变措施。

1万

积分

101

金钱

319

帖子

铂金水师

QQ
39
发表于 2009-5-26 11:03:01 | 只看该作者
内回流管道会堵 堵了怎么办呢??嘿嘿?还是水泵?拉电线也不容易啊这么高的塔 ?堵了一次肯定有第二次?采用水泵通 不是很好吧??? 设计是 怎么考虑这个问题的呢??避免不妥当的地方

25万

积分

101

金钱

1

帖子

超脱水师

40
发表于 2009-5-26 12:24:49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rv123 于 2009-5-26 11:03 发表 内回流管道会堵 堵了怎么办呢??嘿嘿?还是水泵?拉电线也不容易啊这么高的塔 ?堵了一次肯定有第二次?采用水泵通 不是很好吧??? 设计是 怎么考虑这个问题的呢??避免不妥当的地方 : ...
那么粗的管道,堵了也要有堵了的原因吧,源头处解决。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扫一扫,用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管理员|手机版|小黑屋|水世界-水处理技术社区(论坛) ( 京ICP备12048982号-4

GMT+8, 2025-5-14 19:16 , Processed in 0.144237 second(s), 5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