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并关注水世界微信号,获得更多资料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扫一扫,用微信登录
x
三峡水库成库后水体中CODMn、BOD5空间变化 全文下载张 晟1,李崇明1,吕平毓2,高吉喜3,高群杰1,宋 丹1
(1:重庆市环境科学研究院,重庆 400020)
(2:长江上游水环境监测中心,重庆 400020)
(3: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北京 100012)
摘 要: 根据2004年2、5、8月,三峡水库成库后6个水平断面、4个垂直断面采样分析,对水体水质参数、DO以及 CODMn和BOD5的水平分布和垂直分布进行了研究. 研究结果表明,成库后BOD5达到国家地表水Ⅰ类标准,CODMn不同季节变化较大,水质范围在Ⅱ-Ⅳ类标准. BOD5、CODMn变化范围分别在0.1-1.3mg/L,1.8-6.3mg/L,受三峡水库成库的影响,水平分布上,DO、CODMn、BOD5在成库区域低于上游区;CODMn含量丰水期>平水期>枯水期;BOD5浓度降低主要与污染物停留时间变长有关,CODMn主要是与泥沙沉积有关. 垂直分布上,污染物3个层次变化不显著,未出现分层现象. 枯水期、平水期、丰水期颗粒态含量占总CODMn范围分别为5.5%-27.3%,9.1%-28.8%,48.6%-78.3%. 三峡水库对CODMn、BOD5有净化作用,枯水期成库区域通量CODMn、BOD5比上游区降低44%、76%,平水期降低13.5%,32%,丰水期降低31.8%、19.1%. 各采样站点有机物通量和流量有显著的相关性. 大宁河库湾受浮游藻类生长的影响,DO饱和率高于干流库区.
关键词:三峡水库;CODMn;BOD5;空间变化
参考文献
[1]长江水利委员会.三峡工程生态环境影响研究.武汉: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32-33.
[2]李文通,覃瑞坤,曹淑君等.三峡工程对三峡库区水体有机物污染影响的评价及其对策.见:中国科学院三峡工程生态与环境科研项目领导小组编.长江三峡工程对生态与环境影响及其对策研究论文集.北京:科学出版社,1987:779-788.
[3]曹 明,蔡庆华,刘瑞秋等.三峡水库库首初期蓄水前后理化因子的比较研究.水生生物学报,2006,30(1):12-19.
[4]方 涛,付长营,敖鸿毅等.三峡蓄水前后香溪河氮磷污染状况研究.水生生物学报, 2006,30(1):26-30.
[5]况琪军,胡征宇,周广杰等.三峡水库蓄水前后浮游植物调查及水环境初步分析.水生生物学报,2005,29(4):353-358.
[6]幸 梅,鲍 雷.三峡蓄水前后长江部分江段水质变化. 环境与健康杂志.2004,21(5):308-310.
[7]胡征宇,蔡庆华.三峡水库蓄水前后水生生态系统动态的初步研究.水生生物学报,2006,30(1):1-6.
[8]付长营,陶 敏,方 涛等.三峡水库香溪河沉积物对磷的吸附特征研究.水生生物学报,2006,30(1):31-36.
[9]韩新芹,叶麟,徐耀阳等.香溪河库湾春季叶绿素a浓度动态及其影响因子分析.水生生物学报,2006,30(1):89-94.
[10] 方子云.长江流域水环境的主要问题、原因及对策.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1997,6(4):346-349.
[11] 张 晟,刘景红,张全宁,等.三峡水库成库初期氮、磷分布特征.水土保持学报,2005,19(4):123-126.
[12] 林芳荣,李学灵,吴亚蒂.面源污染管理与控制手册.广州:科学普及出版社广州分社,1987:1-8.
[13] 魏复盛主编.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第4版).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2:123-165.
[14] 张 晟,刘景红,黎莉莉等.三峡水库成库初期营养盐与浮游植物分布特征.环境科学,2006,27(6):19-24.
[15] 黄时达,顾润南,孙洁华等.三峡水库水质管理目标与水污染防治对策.见:中国科学院三峡工程生态与环境科研项目领导小组编.长江三峡工程对生态与环境影响及其对策研究论文集.北京:科学出版社,1987:841-856.
[16] 徐开钦,林诚二,牧秀明等.长江干流主要营养盐含量的变化特征.地理学报,2004,59(1):118-124.
[17] 黄时达,徐小清,鲁生业等.三峡工程与环境污染及人群健康.北京:科学出版社,1994:65-75.
[18] 沈志良.长江干流营养盐通量的初步研究.海洋与湖沼,1997,28(5):522-528.
[19] 刘镇盛,王春生,倪建宇等.抚仙湖叶绿素a的生态分布特征.生态学报,2003,23(9):1773-1780.
[20] 钟成华,幸治国,赵文谦等.三峡水库蓄水后大宁河水体富营养化调查及评价.灌溉排水学报,2004,23(3):20-23.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