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世界-水处理技术社区(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用微信登录

扫一扫,用微信登录

搜索
查看: 1421|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关于构建一体化地区电子政务框架问题的思辩

[复制链接]

1817

积分

442

金钱

354

帖子

白银水师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7-2-7 11:01:0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并关注水世界微信号,获得更多资料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扫一扫,用微信登录

x
顺应国家关于电子政务重心下移的要求,微软(中国)公司在今年9月组织了“2006年全国电子政务决策者高峰论坛”,聚焦区县(地市)级的电子政务建设动态和经验。其中,构建区县一体化电子政务框架成为论坛热切关注的聚集点。     现阶段,电子政务有两个叫得很响的工作理念:即顶层设计和需求导向。在实际工作中,由于人们受传统的职能思维影响,决策者运用“顶层设计”理念时,往往把自身作为基准点,“自上往下”进行整体设计;但“需求导向”理念却需要决策者站在服务对象角度,“自下而上”进行功能设计和流程优化。因此,如何兼顾“顶层设计”与“需求导向”,是电子政务工作者进行科学决策必须面临和解决的重要问题。实践证明,体现“顶层设计”和“需求导向”理念的最佳方式及有效载体,是构建“一体化”的电子政务总体框架。而区县等地区电子政务是承上启下的重要层面,构建实有合理的电子政务框架非常重要。     一、关于战略方向定位   第一,认清发展阶段及主要特点。联合国公共经济与公共管理局将电子政务分为五个发展阶段,根据各阶段的基本特征分析,目前中国电子政务平均水平处于第三阶段,上海处于第四阶段初期。   现阶段电子政务建设与应用有五个主要特点:一是应用成效比较明显;二是各部门积极性明显提高;三是整体应用上是条强块弱;四是有“局部合理、全局不尽合理”现象;五是边际效益开始递减。需要关注的是,由于前阶段多是单部门的“顶层设计”,条线自上面下搞电子政务建设,造成条强块弱,信息资源分割十分明显,这是“局部合理,全局不尽合理”和边际效益开始递减等问题存在的主要原因。   第二,把握发展趋势及战略方向。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政府提高服务管理水平需掌握更多的实时信息,但这些信息通常分散在多个部门,如继续按原来分头推进的模式,必然难以解决信息资源分割和边际效益递减等“瓶颈”问题。因此,电子政务下一步的战略方向应该是:着重解决信息分割现象,促进资源共享和工作协同,显著提高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效率、效能和效益。进入“十一五”时期,国家相继出台了《2006-2020年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关于推进国家电子政务网络建设的意见》、《国家电子政务总体框架》等一系列指导性文件,这表明全国电子政务关注点已从建设为主走向建管并举,从单部门应用迈向跨部门协同,从重视局部效应转向重视全局效应。那么,地区电子政务工作也必须认清发展趋势及战略方向,更好把握本级电子政务的大局。     二、关于工作策略思考   在和谐社会建设中,区县等地方政府承担着众多对人服务管理的职能,对资源共享和工作协同有着非常具体、非常迫切的需求,是电子政务的重要着力点,也是“自上而下”落实上级部署和“自下而上”推动电子政务变革的重要动力,因此要注重这一层面的电子政务框架建设。主要是基于以下几点考虑:   第一,抓住最紧迫的需求。不同时期、不同地区的最紧迫需求不尽相同。上海属开放程度比较高的特大型城市,人口流动性极大,对社区实有人口的服务管理是电子政务的重点内容。第二,找准最佳的资源整合层面。以履行人口的服务管理职能而言,宏观调控在中央、综合协调的省市、综合管理在区县、具体操作在街镇。就上海而言,必然将履行综合管理职能的区县为主要资源整合层,以此带动综合协调层和具体操作层的资源整合。第三,用一体化解决分割问题。共同遵守一体化的电子政务框架建设规范,尤其是管好基础性、公共性的信息化设施,使电子应用能够避免和克服分割造成的资源浪费,上海已于06年6月制定了《上海市区县电子政务总体框架建设指南》。第四,把握最佳的工作切入点。从各方容易接受、容易操作且十分关键的地方入手,初期是网络整合、门户网站整合,下一步是服务渠道层、应用支撑平台的整合,以此建立形成较为完整、完善的一体化区县电子政务框架(见图1)。   图1:上海市区县电子政务总体框架      1、一体化电子政务框架   什么是一体化:将信息技术的建设与应用作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克服和避免设施、软件、标准、应用等分割而造成的“信息孤岛”和业务不协同或难协同等现象。其主要特征是集中建设和使用统一规范的基础性、公共性的信息设施和跨部门应用系统,以信息流的联通确保业务流的衔接与畅通。   为什么提一体化:各部门分头建设在提高部门工作效率的同时,产生了一些“局部合理、全局不尽合理”的现象,只有通过集中建设和统一管理基础性、公共性的信息设施和跨部门应用系统,才能促进信息共享和跨部门业务协同,这是电子政务发展到较高级阶段的必然要求。   2、电子政务框架建设思路   基本的建设思路是“统分结合”,其中统一建设部分主要是:网络基础设施;基础性的政务信息资源;应用支撑体系;综合性、跨部门的应用系统(或具有跨部门特征的专业应用系统);服务渠道等。分散建设部分主要是:各类专业政务信息资源;众多的部门内部应用系统等。当统一建设完善后,就能让各部门致力于各自的核心业务,不断丰富与拓展电子政务应用,解决资源分割造成的低效等问题,大大提高电子政务建设的综合成效。 3、策略上需关注的重点   由于电子政务建设不是一张“白纸”,构建一体化电子政务框架将面临着许多有利或不利的因素,需要在工作策略上把握以下几点:   一是要让总体框架成为共同目标。目前,电子政务建设还没有完全进入集约化时代,普遍存在着“重建设轻管理、重技术轻业务、重个案轻基础”的现象,而总体框架建设涉及多层次的多个部门,需要反复宣传与培训,使其成为大家的共同认识和工作导向。以电子政务应用促进和完善总体框架建设,以总体框架建设引导和规范应用。   二是注重系统思考、注重实效。“一体化”实质是解决资源分割问题,因此,建设框架的“五横两纵”组成部分时,应避免 “拆分”考虑各部分建设,不能用“分割”的方式解决“分割”问题,而要依靠多方面的广泛协同解决问题。电子政务生命力在于应用,应用的关键在于实效,要从解决实际问题入手,特别要在突破传统手段的局限性上发挥电子政务的应用成效。   三是坚持建管并举的原则。首先,抓好制度化的项目管理,如健全规划管理制度,使项目规划服从专项规划、专项规划服从总体规划。其次,抓好项目的全程管理,前期把好项目审批关,中期把关项目监理(审计)测评关,后期把好验收评估。同时,强调抓好基础性、公共性的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构建一体化的信息技术支撑体系,在此基础上逐步解决已建、在建、未建系统之间的衔接,降低电子政务建设与应用的综合成本。通过项目管理促使电子政务向资源充分共享、工作高效协同的目标迈进。    三、关于实施效果分析   通过电子政务可使政府的服务管理更加精细化、科学化、人性化,为此,既要避免简单地将现有作业方式“电子化”的低效行为,也要避免建设难以进行业务协同的信息系统,更要避免效率、效能、效益没有显著改进的“形象工程”。应该以一体化的电子政务总体框架为依托,开展各类应用,通过“资源共享”和“流程优化”取得传统手段不可比拟的明显优势。现分析几个真实案例如下:   1、注重资源复用的GIS共享模式   上海某区拟大力发展空间地理信息(GIS)应用,考虑到GIS使用领域广、关联度高、投资较大,且几乎涉及人口管理、经济发展、产业布局、社会事业等所有领域和部门,便通过整合形成一体化的共享模式。   传统的数据应用模式。某个业务部门建立GIS,需要分别从相关部门调用不同信息,如规划部门做用地规划,需要房地、路政、绿化、水务等部门分别提供房屋用地、道路、绿化、河流等信息。这个过程有三个特点:一是需要协调采集各个部门数据,工作量不小;二是由于现有各部门的数据格式不统一,复用难度较大;三是缺乏规范的数据维护机制,造成各部门数据不同步等问题。   一体化的数据应用模式。在资源结构上,设一组真实现势的基础图层,规范相关附加属性信息,作为普遍共享的基础信息;在实现方式上,建成一套GIS基础数据库和信息交换平台,各部门“不求所有,但求所用”;在机制设计上,由相关权威部门维护基础信息,供各使用部门从一个共享库中获取基础信息和属性信息,根据各自不同的应用要求,形成不同用途的GIS系统;在管理要求上,实行统一的数据格式,遵守统一的运作机制和管理规范(见下图)。      该区原计划开发GIS系统的单位不少于30个,据计算每个系统直接投资100万以上,现用一体化GIS共享模式,不仅节约投资3000万元以上,而且大大提高了数据的准确性和综合资源利用率。   2、注重整合的信息采集应用机制   现状及问题:各业务部门为加强管理,纷纷在社区加强信息采集工作,调研发现某居委会每年承担业务部门下达的信息采集表格达200多份、记录本40多本,由于各部门之间缺乏有信息交换,有50%以上信息属重复采集。区县、街镇等“块”状工作,由于难以沉淀“条线”部门相关信息,在社区服务管理中缺乏信息资源的及时支撑。   整合与优势:建立新的信息采集应用机制,将重复的同类采集变成一次采集,实现“一数一源”;各方信息资源按需求和管理规则,构建起交换与共享的协同关系,做到增量信息“一口采集,多方使用”,存量信息“一次采集、多次使用”。某区在试点中,将社区原来分别采集的34类、323种、2507项数据整合为8类、28种、72项数据,各业务部门掌握的信息,依照履职需要和交换规则进行有限交换与共享,使“条”与“块”的信息产生有效联动;通过信息共享促进业务工作,探索形成了“条发现,块采集;块发现,条处置”的工作机制,呈现出“条块结合”的工作新格局。   3、注重协同的行政服务新模式   电子政务在“条强块弱”时期,如遇到跨部门协同时,因信息流与业务流割裂,往往依靠传统的人工手段进行业务衔接。以城镇最低生活保障事务为例,某区办理该项业务通常涉及12个部门,以往申请人到相关单位取得证明材料,然后递交给申办部门,依申办内容不同需递交5—19种纸质材料,受理申请后再由办理人员跑相关部门进行情况核实。   该区采取“前台一口受理,后台协同办理”服务模式后,以区平台为基础,开发了一套社区事务服务信息系统,以畅通的信息流打通相关部门业务流,实现跨部门协同应用;以并联操作突破串联操作的局限性;以人口信息资源库支撑主动提示、审核等服务功能,使该事务办理时间从原来15个工作日缩短至1—3个工作日,并设置了自动统计分析、查询和监督考核等模块,较好地解决了信息“孤岛”、信息不对称造成的管理盲区和服务被动等问题,探索形成了前台现场、网上、电话等服务渠道畅通,后台基于平区加强各部门协同的电子政务服务新模式    重要提示:实现地区电子政务一体化应用需要“六个”基本条件:有一个共同目标指向的电子政务发展规划;有一个共同参照的电子政务框架建设体系;有一套共同遵照的体系化的标准规范;有一个富有号召力和统合力的职能部门和运作机制;有一套规范化运作的项目管理制度;有一组有利监督考评的评估体系等。上述基本条件也同样适用于涉及跨部门应用的各层次电子政务建设。   作者:上海市信息化委员会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支持支持 反对反对
Alice in Wonderland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扫一扫,用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管理员|手机版|小黑屋|水世界-水处理技术社区(论坛) ( 京ICP备12048982号-4

GMT+8, 2025-5-4 10:30 , Processed in 0.211163 second(s), 3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